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 第97章

作者:木香台 标签: 古装迷情

左三圈,右三圈。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陪在不远处的秦老头见苏知知可爱的样子,哈哈哈笑:

“知知,你这是练什么?”

苏知知一边扭转身子,一边道:

“是秘籍上教我这么做的。”

秦老头:“哪写了要扭来扭去的?”

苏知知扭好了身子,指着书上的线条给秦老头看:

“这里就画了呀,你看这里画的是往左边扭,这里是往右边扭,这个画的是没拿鞭子,那个画的是拿着鞭子的……”

秦老头听力绝佳,但是眼神不够好,苏知知指着那些小小的线条在他眼里都是爬成一团的虾米。

但是他意识到到一件事,苏知知看秘籍的时候不是像正常人一样竖着看着,她是把书横放着看的。

那些线条横过来后,在她眼里就变成了一系列的动作。

按照苏知知的理解,第一页的动作都是不拿鞭子的,到第三页才出现了拿鞭子的动作。

秦老头从没有见过这样读秘籍的,听着很荒谬,可是被苏知知说得很有条理。

尤其是苏知知做到后边的热身动作时,秦老头发现苏知知做的这些动作都是循序渐进的,逐步拉伸开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筋骨。

等苏知知做到第二页的动作时,忽然开始举着手臂不动了。

秦老头:“怎么了?哪抽筋了?”

苏知知额头汗涔涔的:

“这个动作要做好久的。”

秦老头纳闷了:“书上还画了每个动作做多久?”

苏知知:“不是每个动作,但是这个动作旁边画了太阳呀。”

秦老头眯着眼,老费劲地看着书页,终于在其中一行线条旁边看见了几个小圆圈。

小圆圈的位置画得还不一样。

苏知知:“喏,上面画的太阳从早上到中午的,要反复练这个动作。”

秦老头一拍大腿。

亲娘嘞!他就知道,他们知知是个奇才!

过了几天,村民们大概都明白了苏知知的读法,感慨这秘籍大概只有苏知知能练。

授衣假结束,苏知知和薛澈要去书院上课,两个月后再放假回来过冬。

薛澈从紫玄长老那抄了一份心法,带去书院里每晚背诵一页。

苏知知没带秘籍,但是她把前面几个基础的招式动作记在脑子里,打算每天练习。

练好了前边的招式,过冬回家的时候再练剩下的。

她每天下课吃完饭后,就去书院的后院练功。

顾青柠和苏知知形影不离,除了薛澈外,她第一个知道苏知知在练功。

顾青柠眼中的崇拜如骤然而起的海浪:

“知知,你要成为大侠了!”

“以后我就是大侠知知的朋友了。”

苏知知试图谦虚一下:“现在还不是大侠呢,我还小,小侠。”

苏知知练武的时候,顾青柠也跟着在旁边踢踢腿,弯弯腰,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两个孩子在后院练了几天,被无意间路过的刘香香看见。

刘香香见苏知知和顾青柠又跳又扭的,笑得肚子都疼了:

“知知、顾青柠,你们在跳大神么”

顾青柠骄傲道:“我在陪知知练功,知知练成功夫就成大侠了。”

顾青柠说得很夸张,但是刘香香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她上回去良民村的时候,可是亲眼看见村民擒虎了呢!

有些事情,只要刘香香知道了,那就等于全书院都知道了。

于是次日,苏知知在后院练功的时候,身后站了一群孩子。

“苏知知,我也想跟着你练功行么?”

“苏知知收我做弟子吧,这包糖是我的拜师礼。”

“我、我也要做弟子……”

大家争着要苏知知收自己为徒。

苏知知遗憾地拒绝了:

“不行,我自己都还没练成,没办法当你们的师父。”

“不过,你们想一起练的话,可以跟着我做动作。”

刘香香和吴展挤到苏知知身后的位置:

“我今天就跟着一起练。”

大家都想往前挤,怕看不到苏知知的动作。

苏知知就站在一块顶部平坦的大石头上,带领大家做动作。

顾青柠则帮给大家排队:

“你们要站成几排,不能打到旁边的人。嗯……起码要留出两个手臂的距离。”

苏知知也给大家示范:“要伸开双手平举和前伸,保证不碰到旁边的人就行了。”

一群小同窗们按着方法做,哗地一下就散开了。

排得还挺整齐。

苏知知动作做得很熟练,很有节奏。

可是后边跟着的小同窗们刚开始练,动作笨拙,很难跟得上。

苏知知回头看一眼,无奈地开始喊起了口号:

“预备——开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三二三四……”

这么一喊口号,大家的动作果然齐了很多。

柳山长和邱夫子饭后散步,走到后院来一看,见孩子们都在伸手扭腰踢腿。

得知是苏知知在带大家练功后,柳山长连连颔首:

“少年当勤修身,砺体魄。”

他没当成是江湖功法,只觉得这些动作用来给孩子们强身健体正好。

毕竟这动作看着也不难,而且还反复。

上次在良民村参观之后,他意识到要体魄强健,精神饱满,才能应世事之万变。

柳山长拍板决定:“这个好,明日让书院学子们都来,一起练。”

第91章迅速壮大

苏知知在书院琢磨练功的时候,黑匪山的一切依旧如火如荼地进展。

棉纺作坊的效率越来越高了。

第一批棉布生产完毕,一部分按照订单量交给吴富贵的商队卖去外地,另一部分则在白云县的布料店试水。

眼下正值深秋初冬,浔州的天气正要转凉,是大家需要布料做冬衣的时候。

棉布一上市,就卖得很火爆。

很多百姓都惊讶,棉花居然也可以纺成布,而且纺得结实又柔软,比麻布柔软舒适太多了。

价格虽然比麻布贵,但是比丝绵可便宜。

人家一打听这布是哪里产的,结果听说是黑山布。

物美价廉的黑山墨已经是读书人中很有口碑的墨锭了,这会儿再出来一个黑山布,大家听着“黑山”二字,莫名地有种信任感。

白云县里的布料店和裁缝店的掌柜们,纷纷跑到黑山食肆去,想订购更多的黑山布。

白云县下边的其他村子见棉布这么火爆,有的想着要不明年种些棉花?

可又担心棉花不好种,收成不好白费力气,还白白占了地。

而且就算种了棉花,不懂如何将棉花纺成布,也白搭。

就在这些村子犹豫之际,良民村委托宋县令放话:

“良民村长期收购棉花,其他村子若种了棉花的,都可以送去良民村或者黑山食肆。来年种棉花的,到时候收成了也可以卖过去。

若是有村子不知道该怎么种的,还可以请良民村的人指点。”

宋县令为官耿直,说的话在百姓心中很有威信力,于是白云县的不少村庄都打算来年春天播种棉花。

吴富贵的商队及时从外地带回一批棉花种子和现成的棉花,又赚了一笔。

郝仁如同之前送黑山墨一般,送了两匹黑山布给宋县令和顾刺史。

顾刺史一听良民村在收购棉花,觉得这是大好事,说不定能把别的县也带动起来。

上一篇:替嫁给纨绔太子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