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博物馆逼疯“砖家” 第85章

作者:露馅的包子 标签: 爽文 直播 成长 逆袭 现代言情

  上面的很多颜料不但大面积消退,有的甚至干脆混合在一起,把壁画的花纹弄得乱七八糟。

  这些都给壁画的修复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而贾文嫣眼下要做的,便是将壁画修复,以及她先前构思的VR文物时空概念,妥善地结合在一起。

  这可以说是目前最适合突出贾文嫣概念构想的文物修复。

  遥想一下她曾经针对“文物VR时空企划”所构思的目标对象。

  她的主要思路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当年被列强焚毁的圆明园,而另一个便是东煌最具知名度的烂尾工程“阿房宫”。

  时至今日,人们已经可以同归哦很多事情断定,它们不会再出现任何的重建或复工。但文物VR时空概念,通过历史文献和其他资料打造的“时空夹缝”,却可以让清楚地感受到文物的创作过程,以及其身世背景中的一切。

  但这些毕竟只是个念想,而莫高窟里面的壁画,却是实打实需要人们进行不断维护和修复的存在。

  虽然只要考虑到壁画在石壁上敲凿的本质,就可以几乎确定哪些宝贵的壁画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从前。但只要她们能够构建出一个足够清晰的VR场景建模,就能够让壁画修复者的作业得到很多非常有利的帮助。

  而莫高窟内壁画还有佛像庞大的体型,则刚好可以补足贾文嫣在大众形象上的需求。

  超大型,高难度,再加上足够的流量,甚至是民族情结。

  莫高窟的修复任务简直不要太对她的胃口。同时她也为了这一次的计划做足了准备。

  她准备通过节目宣传的形式,让大家知道并了解她们的文物时空VR计划。

  如此一来她们不但可以借此宣传文物修复,甚至还可以借助那跨越时空的VR建模,让很多没有时间精力来到当地观光的游客,去有更多的机会,啦哎尝试体验各种名胜古迹的风光。

  哦对了莫高窟的VR时空打造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优势,那便是莫高窟在游客观赏领域的限制。

  且不说哪些因为尚未开发和修复完成而未向游客开放的坑洞。

  就单说已经对游客开放的洞窟,也大多会因为游客过多,以及壁画还有佛像等过于庞大的视角问题,而没有办法让游客见证到完整的莫高窟风光。

  她相信这会是一场对游客观光体验最好的补充,而她也可以借由VR一点点搭建的过程,来向大众传递莫高窟修复过程中的难点和意义。

  该策划一经提交,便立刻等到了广电,以及莫高度当地文旅的支持。

  而作为当事人,贾文嫣也在和董乐乐沟通过后,决定在具体的拍摄开始前,以类似直播访谈的形式,来回答大众所好奇的一些问题。

  然人出人意料的是,就在有人都还在猜测这个所谓的“莫高窟VR修复”算是怎样一种模式时。

  永安博物馆的弹幕里,便突然传出了阵阵不敢相信的热搜。

  网友OS:【董乐乐姐姐这是换人了吗?】

第100章 假发?加油

  【董乐姐姐这是去做医美啦?】

  【啥项目啊,效果这么好。】

  “额……那个诸位网友,有没有可能我本来年纪也不大。”

  “我只是入行比较早,我今年也才25岁而已。”

  【25?】

  【What?】

  “是真的,诸位网友,我知道你们很惊讶,但我确实才25岁。我出道早是因为我大一那年,央视举办了一个电视台的志愿者活动。”

  “我当时想着能亲眼见识一下节目组的拍摄过程,所以就报名参加了。”

  “我记得当时我们负责拍摄的就是苗疆那边的苗医。”

  “我们当时跟着节目组跋山涉水,但未曾想当时的原定主持人,因为长时间在野外长途跋涉,导致身体状况欠佳,以至于最后没能继续当时的采访和主持工作。”

  “导演组在大山里无人可用,这才给了我这个当助理的实习生机会。”

  “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得到了留在栏目组的机会。所以我入行时间很早。”

  【对的,听说先前的那个主持人连爬了几天山,体力透支后不小心把中暑当成了食物中毒。】

  【对对对,当时这个事儿还上了新闻。】

  【本地人点了,我记得当时好像是主持人因为生理期中暑脱力,而被担架抬下了山。结果被路人误以为是食物中毒。】

  【是的,当时好像是主持人在担架上,听周围的人讨论食物中毒,然后她早上上山前刚好吃的蘑菇,就以为自己吃错东西了。】

  董乐乐:“是的,大体上就是这么回事,我们当时既没有什么阴谋,也没有什么不敬业的特权论,我们就是一个工作环境较为极端的栏目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应急处理。”

  “不过我也很庆幸,说当初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契机,才让我有了在央视工作的机会。”

  “另外,你们口中所说的那个误以为自己食物中毒了的主持人,就是我先前在央视主持时的导演。”

  “我们一起工作了很多年,关系很好,至于你们说我变年轻了,实际上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年纪太小,还有点儿婴儿肥,所以我上镜时的妆容都会往成熟的方向画。”

  “这种做法在电视台很常见,为的就是让主持人年龄变化的花期在观众眼里更加的持久。”

  明明是一个对女生而言比较敏感的年龄话题,但在董乐乐这已经渐渐变成了习以为常的无奈。

  多年来,习惯性在镜头前打扮成熟的她,早已不知多少次被误解过年龄。

  别说观众,就连家里有些稍微远一点的亲戚看到她时,都会时不时地问出一些类似“孩子几岁”这样的误导。而那时候的她,甚至还不到二十岁。

  【所以你先前那个“老气”的发型是假发喽?】

  “抱歉那个是我的真发,关于这一点我可以非常自傲的是说,当年我们央视的化妆老师本来给我准备了假发的头套,但因为我的头发过于茂密,所以才选择了每天上班前提早编发。”

  【可你现在看起来头发好少。】

  【你确定不是因为假发拆了?】

  “额……我这么和大家说吧,至少直到三年前我的所有造型,都是使用的我自己的头发。”

  【OK。所以是从第四年开始头发不够了对吧。】

  【我天,这也就三年而已,三年前的乐乐也就22岁吧。】

  【我的天,这个对比好强烈,如果说乐乐姐主持初期的头发全部都是真发的话……】

  【乐乐姐这几年头发至少少了一半儿。】

  ……

  毕竟是直播的采访互动节目,弹幕的输出也是直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开始制作组也想过要不要将这个话题中断,但看着直播间里不断活跃起来的弹幕,他们最终还是选了放任。

  虽然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些背离他们这一次的直播的主题。

  但一想到他们之后那明显偏向科普类的直播内容,节目组的重任终究还是没有选择按下这个暂停键。

  做直播,最怕的就是画风转换的生硬。

  这就好像电视剧上一

  秒甜宠,下一秒婆媳一样。科普类的内容本就生硬,若是这个时候生拉硬拽,只会让更多本来可以争取的观众,因为情绪的巨大落差而离去。

  直播又不像录播可以随时喊卡,作为制作组,他们只能期待董乐乐在这段结束后,能够凭借经验将直播间的画风渐渐拉回正轨。

  但或许是出于对最后一丝希望的期盼。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在直播镜头后不停地托举着手中的提示板。

  “不急转弯地将话题拉回正轨。”

  没错,这个标语的提示是冲着贾文嫣来的。

  董乐乐那边的喜剧氛围不能掉,那想要扭转就要看贾文嫣这边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梗。

  这对一个习惯了技术活的工匠而言,绝对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僵局。

  “莫高窟和头发。”

  她的大脑不停地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最终头脑一热地提出了一个在文化领域明显有些“大逆不道”的观点。

  那一刻贾文嫣一边看着镜头,一边象征性在董乐乐自证的同时插话道:“我做证,乐乐的头发真的不少。”

  董乐乐:“对吧,我戴假发只不过是因为直接套头套可以省去不少造型的时间。”

  “以我的发量,就算没有假发,也能撑得起那个发型。”

  贾文嫣:“是的虽然乐乐的头发看起来确实没有以前的照片那么茂密,但她的发量依旧是可以被很多人羡慕的程度,不过说起假发,我这边倒还想起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贾文嫣说完便象征性地指了指身后的莫高窟景区图片。

  “我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疑惑过,说什么唐僧出家当和尚是光头,可代表西天最高领导人的如来佛祖就有着一头”茂密“的头发。”

  【卧槽,对啊,不是说出家的时候要削发烫戒疤吗?为什么佛祖有头发而且那么茂密。】

  【加一,突然想想也对啊,以前只注意观音菩萨带法修行,完全没想过如来佛祖的问题。】

  “OK,好了这里给大家简单讲述一下,如来佛祖头上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我们主观意识中的”头发“,而是代表着佛教文化中的肉髻。”

  贾文嫣:“所谓的肉髻,是指顶骨自然隆起形成的类似发髻一样的结构。”

  “这才佛教文化里是功德圆满的代表。只不过很多影视剧里为了能够将妆造做的自然,就都选择了用类似假发一样的形式编成发髻。”

  “虽然这可能有悖于佛学最初的设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若是一个光头,因为头盖骨凸起,而形成那样的头型。”

  “我觉得这也是人们会选择用近似头发的颜色,去遮盖的一大原因。”

  “另外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骨骼凸起的说法过于”惊世骇俗“,所以后世很多人都把肉髻,当成了一种得道高人才能梳的发型。”

  “所以大家如果实在在意的话,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僧侣在出家后,看破红尘悟道成功后所长出来的头发。”

  董乐乐:“可是这样想的话,会不会有涉及到曲解,甚至不尊重宗教文化的风险。”

  “关于这点我有特意咨询过。我们都知道佛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文化,所以在佛教中会有很多古印度文化中的形象存在。

  所以若是考虑到印度人代表性的卷发,比起所谓的肉髻,我更愿意相信那是自然卷规整后的发型。“

  “我一直在想,说我们在进行文物的修复的时候,到底要溯本还原到何种境地。”

  “我也想过很多说若以我们现在美术审美,又是否能够契合那个年代的作品。尤其是这一次莫高窟壁画和佛像的修复,以前我修复的很多物件都还单单只是一件文物,但这一次的佛像和壁画,真的涉及到了很多文化信仰方面的东西。”

  “我也害怕我修复的结果无法让大众满意。但后来我和仙安市的一位住持讨论佛像修复模板是否合理的时候,住持和我说了一句话。”

  “他说无论神佛,都是人们心目中的信仰所化。他们的形象本就已经是人们心目中愿意信服和崇敬的样子。”

  “这就好像我们总说神佛有多少多少个金身/化身一样。”

  “佛本无相,以众生相为其相。”

  “神佛的样子不是固定的某一种形象,而是代表着人们心目中信仰的化身。”

上一篇:少爷又在想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