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79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鲁盼儿原本有许多事,才要推脱,转念间却觉得那些都不重要,便向女儿笑着招手道:

  “既然要出去,我帮你重新梳梳头发。”

  梓嫣的童花头有点儿长了,鲁盼儿原本要给她剪短些,可要出门玩嘛,就不急着剪了。

  从头顶正中分开,贴着发根编起了辫子,每隔一段用彩色的头绳系好,一直梳到两侧耳后,将所有碎头发都梳了进去,又凉快又好看,再找了一件白蕾丝边粉裙子,“这条裙子最适合照相。”

  又叫过儿子,白衬衫、蓝制服短裤可以了,便只替他梳梳头发,“还是男孩子省事儿。”

  梓恒心急地问:

  “我们可以走了吧?”

  杨瑾笑着告诉儿子,“身为男生,要学会耐心地等待女生换衣服、打扮,养成良好的风度。”

  “好的。”

  梓恒答应着,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坐到爸爸身边,“妈妈也是女生,出门前也要换衣服打扮,我一边看书一边等妈妈。”

  鲁盼儿笑了,儿子长得本就像父亲,现在言谈举止也越发相像,将来一定能长成杨瑾一样又温柔又有担当的好男人。

  虽然男生们很有耐心,但鲁盼儿却不会让他们多等,回房换上一条浅蓝色真丝长裙,拿同色的丝带将长发拢起来扎上,抹了豆沙色的口红,重新回来,才想起来问:

  “我们去哪里呢?”

  梓恒就说:

  “这时节去后海最好,景色好,还很凉快。”

  “那我们就去后海。”

  垂柳拂岸,荷花盛开,清风徐来,临水观山,景色如画。

  杨瑾买了四只雪糕分给大家。

  梓恒和梓嫣吃着雪糕,看着水面上的船,“我们可以划船吗?”

  鲁盼儿从没坐过船呢,也心生向往,“好呀。”

  “我去买船票,”杨瑾带着大家到了渡口,挑了一条带着橙色遮阳蓬的小船,上去后先将两个孩子接了上去,最后是鲁盼儿,“坐好了,我们开船了。”

  划动木桨,小船悠悠地离开岸边。

  好久没有这样轻闲的时候了,鲁盼儿轻轻地唱了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推开波浪……”

  梓恒和梓嫣也都会唱这首歌,便跟着妈妈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杨瑾划着船,听着娘仨儿甜美的歌声,双手不由得和上节拍摇起木桨,水流哗哗,为他们伴奏。

  夏末的阳光依旧炙热,照在后海的水面上,闪出金色的波光,滟滟动人,鲁盼儿在遮阳篷下极目眺望,“我突然有一个灵感——旗袍的下摆不用改成裙子,那样太平常了,而是把开衩提高,下面加一层轻纱,站立不动时不显眼,走路时露出一抹霞影,就像这湖光一样……”

  “我们是出来散心的。”

  杨瑾笑着提醒她。

  “正是心情好,才会有新思路呢。”

  鲁盼儿说着包里拿出纸笔,画了两张简图收起来,“你们都是我的福星,跟你们出门,收获可真大!”

  一家四口划了船,看看时间正好去吃老北京冯家的爆肚,下午又去玩旋转木马、滑梯、溜旱冰……

  一趟后海之行,鲁盼儿似乎把身上的重负全部扔进了水中,重新回到秀水街新店时精神百倍,她要打造出最美丽的旗袍,每一个细节都用尽了心思。

  这天,宁林带了一个年轻的姑娘过来了,“鲁姐,好久不见了呀。”

  过去宁林躲着自己,自己当然也没有必要主动见他,今天他既然来了,鲁盼儿便客气地招呼,“快请坐吧——不过我这里乱得很,连茶水都没有。”

  “没关系的,”宁林摆摆手,又道:

  “这是我对象,张宁。”

  鲁盼儿便笑问:

  “张宁,你的名字正是宁老板的姓吗?”

  “对呀!”

  张宁年纪不大,很爱笑,“所以介绍人说我们特别有缘分呢。”

  “果然很有缘分。”

  宁林有了对象,鲁盼儿也跟着高兴。

  别的先不论,今天如果没有张宁在,只自己和宁林两人,肯定会觉得很尴尬的。

  可是现在,有张宁笑嘻嘻地搭话,气氛还很不错。

  “鲁姐,前两天我在霓裳羽衣买了好几件衣服,都很喜欢——那时我还不知道你,刚刚宁林才告诉我——你准备开新店,也是卖衣服的吧?”

  “是的,还是卖衣服。”

  “可这地段不行呢,”张宁皱起了眉头,热忱地建议:

  “门外没有多少客流,周围也没形成做生意的圈子,不如再等等。”

  开新店是鲁盼儿思考很久的,就是现在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是还是决定把新店开在这里,因为她最终还是想要一家全新的店,依托于秀水街,却要超出秀水街,所以最终选到了秀水街旁。

  不过,别人的好心,她还是点点头,“谢谢你提醒我。”

  “其实我不大懂,就是乱说,”张宁笑了,“宁林说鲁姐最会做生意了——他就来找鲁姐谈生意的。”

  噢?

  原来宁林来谈生意?

第236章 合作伙伴

  鲁盼儿与张宁说话时, 宁林默默地环视四周, 打量着店里的变化。

  先前的橱窗拆掉了, 整个店面全换了透明的大玻璃;新添了许多日光灯,如果打开的话灯光会将店铺里面照得雪亮;木匠们正在打人形木架,应该是为了展示服装的……

  他表面上与鲁盼儿不见面不联系, 但其实从没停止关注霓裳羽衣,早猜测到鲁姐又有了新的想法。

  当初鲁盼儿在秀水街一旁买店铺时, 宁林也买了两间——那时候的他, 一心想与鲁姐在一起, 然后把江南丝绸和霓裳羽衣合成一家铺子。

  当时的设想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但他从没后悔过买下这两间店,秀水街一定会扩大的, 新店铺一定会成为繁华热闹之地。

  不过, 他以为总要等上几年才能行。

  没想到鲁盼儿就要开新店了。

  她不知道在这样的地方开店,生意不会好的吗?

  刚刚张宁的问话,正是他授意的, 虽然没有问出结果, 但宁林还是听出了鲁盼儿的信心。

  这正与宁林思考几天得出的结论一致。

  鲁盼儿一定有办法的——要知道,她对服装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 做出的衣服一向特别受欢迎。

  宁林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宁林虽然没有完全放下鲁盼儿, 但是他已经接受了堂姐夫的亲戚帮忙介绍的对象张宁, 这个女孩无论个人、家庭条件都很好, 又会做生意, 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她特别喜欢自己。

  宁林决定走出过去的困局。

  不管怎么样,生意总还是最重要的。

  既然张宁已经替自己将该说的都说过了,宁林便笑着问:

  “鲁姐最近准备采购丝绸吧?”

  虽然是问话,但语气里却带着几分笃定,“如果都在江南丝绸买的话,我会给出最低的价格。”

  “你怎么知道?”

  鲁盼儿设计的新式旗袍还没有大量生产,一切都在保密中。

  “很容易,”宁林一笑,“最近霓裳羽衣的刘实取货的量虽然增加的不多,但却将所有的花样都选了个遍,很显然是在试验新服装;再有,店铺重新装修,说明要有大的变动。”

  仅仅两件事,宁林就猜出了自己的打算。

  鲁盼儿很佩服,“你的心思还真细致……

  不错,我是要多买些丝绸。”

  其实鲁盼儿不只是要买丝绸成品,还想订制一批特定图案的丝绸。

  就在前几天,她已经画出了图样。

  除了江南丝绸,秀水街还有几家店来自南方的丝绸厂,鲁盼儿询问了几家,只是还没有决定。

  “我们店的丝绸是最好的。”

  宁林仿佛能看穿她的的心思一般,“我也会报出最优惠的价格,鲁姐如果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也只管提出,江南丝绸总能做得比别家好。”

  “最好的服装应该用最好的丝绸,最好的丝绸,也应该供给最好的服装厂。”

  “我们会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

  这个提议,鲁盼儿还是愿意接受的。

  平心而论,江南丝绸无论质量、还是花色,都是一流的,现在宁林重新给自己的价格,也相当优惠。

  于是,鲁盼儿拿出几张图样,“宁老板可以为我们店里生产这样的丝绸吗?”

  张宁伸出手按过去,翻了翻,“好漂亮呀!”

  又交给宁林,“我们丝绸厂能织出来吗?”

  宁林接过来仔细看看,“可以,订制的丝绸价格要提高百分之八,预收百分之三十的订金。”

  因为只能用于专门的服装厂,特定的图案都会提高价格,收取一定的订金,各家都是如此,不过,每家的比例又不同。

  先前鲁盼儿在秀水街问过,多半是价格提高百分之五,订金百分之五十左右,宁林正好与他们相反。

  她就笑了,“宁老板与秀水街上的报价都不一样呢。”

  “秀水街通常的报价我也能答应——只看鲁姐怎么选了?”

  看来宁林已经算出自己资金不足——实情也是如此,最近的投入很大,鲁盼儿手头很紧,将家里的钱都拿了出来,“既然宁老板不怕霓裳羽衣的新店生意不好,衣服卖不出去,还不出货款,不如这样:

  价格提百分之十,但订金也只有百分之十。”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