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64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爽文 时代奇缘 玄幻仙侠

  苏轼忍不住问杜甫:“你做了什么?”

  杜甫老老实实把主页戳开给苏轼看。

  苏轼:“…………”

  可恶!

  能和诗了不起吗?!

  有偶像了不起吗?!

  他也隔空追和过足足一百多首陶渊明的诗,甚至写信让弟弟也跟着和了四十多首,他放出来吸粉了吗?!

第57章

  苏轼的郁闷压根没处诉说。

  他追和陶渊明诗都得是他去惠州吃荔枝时的事了。

  他看过后世的分析,说是他那时候物质条件越来越匮乏,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寄托,于是就沉迷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坚持不懈地隔空和诗一百多首。

  那种感觉,苏轼现在还体会不了。

  毕竟他现在都没吃上黄州猪肉,哪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自己在惠州时的心情和想法。

  不过苏轼这个账号是拿来看新闻,平时都没发过动态,没有粉丝也很正常。

  他只郁闷了一会就想开了,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他没尝试过,坚决不和杜甫比写诗!

  毕竟杜甫的诗可是被称为“诗史”的。

  这家伙把诗写得跟史书似的,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小事件,很多内容可以和史书互证和补充。

  比不过比不过。

  苏轼略一思考,搜索出自家弟弟苏辙写的《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整理出来丰富一下自己的社交账号。

  诗写得有没有杜甫好不重要,看看这标题,我弟弟牛不牛逼!

  每次我寄诗过去他基本会和诗一首!

  你一个人牛逼算什么,我全家都牛逼!

  苏轼骄傲地秀了一把弟弟,一点都没管粉丝和网友的反应,放下手机和杜甫先聊起来。

  车子驶入市区,杜甫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实际上不止百尺。

  古代百尺只有三十多米,首都百米以上的高楼都有好几十栋。

  杜甫感慨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会儿看到首都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心中的愁郁散了大半。

  吴普却心有余悸地看了眼慢慢堵起来的路况,说道:“还好我们出来得早,导航地图上都堵起来了。”

  就在他们转个弯的功夫,后面的路已经红通通一片。

  这会儿才七点多呢。

  杜甫瞅着吴普车上的导航软件,好奇地问:“你这个地图人人都可以看到吗?”

  要知道在古代舆图算是机密,普通人别说这么详细的地图了,更粗制滥造的地图可能都摸不着。

  吴普解释:“现在各国都有自己的卫星,官方的私人的都很多,导航自然就普及了。”

  吴普又给杜甫解释了一下人造卫星多种多样的用途。

  苏轼了解得比杜甫多,插嘴提问:“听说现在已经有载人飞船,可以把人载到月亮上去?”

  吴普一瞅苏轼那跃跃欲试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吴普毫不留情地把他的想法摁了回去:“别想了,航天员要经过严格训练。别说你已经过了考航天员的年纪,就算你和老朱一样大,通过高考考上了相关专业,也不一定就能轮到你上天。”

  苏轼有些失望。

  “那我们什么时候坐飞机?”苏轼又提出另一个比较容易达成的心愿。

  吴普说:“我过几天瞅瞅有什么机会,先等体检结果出来再说,还是子美兄的身体要紧。”

  苏轼还是很同情杜甫遭遇的,闻言点头说:“也行,反正你下次去坐飞机的时候叫上我就好。”

  杜甫静静听着这些闻所未闻的东西,只觉二十一世纪发展得真快。

  他本人并不是一板一眼的性格,所以时不时会主动询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一路上三个人也算聊得颇为融洽。

  抵达骆氏私人医院后,吴普又遇到了叶奕的未婚妻沈惠惠。

  “惠惠姐。”吴普麻溜喊人。

  沈惠惠看了眼吴普领来的苏轼和杜甫,不由问:“你们博物馆有人生病了?”

  吴普老实回答:“约了个全身检查。”

  沈惠惠笑着说:“你们博物馆不是有那个‘平安签’,据说过一下就能知道身体有没有问题?”

  清阳博物馆出的那个“平安签”在她们医疗系统里可算是出了名了。

  这东西准得太玄乎。

  吴普笑眯眯地说:“有是有,但那机器只能提个醒,代替不了医院,身体有毛病还是得到医院好好彻查一遍。尤其是过了四五十岁,身上大多是些慢性病,得查清楚才能确定该怎么治。”

  人体构造可比世界上最高端的机器都要复杂。

  沈惠惠点点头,给吴普指了体检中心的方向。

  这次的主要检查对象是杜甫,连苏轼都是顺带的。

  吴普全程领着两个人跑检查项目,不时给他们充当一下翻译。

  到底是自家的私人医院,很多项目一查完医生就会给吴普解说一下情况如何。

  苏轼倒还好,没啥大毛病,杜甫这身体底子就有点差了,已经是动不动就卧病在床的程度。

  医生让杜甫以后要注意饮食问题。

  瞧这五十出头的身体,给整得跟六七十岁似的,也不知是怎么搞的!

  吴普知道是怎么搞的。

  杜甫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都过得挺顺遂,不错的家世让他可以到处游玩交朋友。

  直至他去了长安。

  他去长安困守十年,把钱花光了都没找到进身之路。

  伤心得杜甫直接写诗说自己“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表示自己明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怎么就没机会出头呢?

  没法出头还不是最惨的,更惨的是他接下来还碰上了安史之乱。

  好不容易当上个左拾遗,还因为他的丞相朋友被贬而受到牵连。

  战事四起、朝局纷乱、遍地饥馑,杜甫只能写下《三吏》《三别》黯然地弃官而去。

  杜甫拖家带口跑去成都众筹建了个草堂过日子。

  真的是众筹。

  首先,杜甫写诗感谢了表弟的现金资助(《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

  接着杜甫发现缺个林子,又写诗找朋友要了桤木(《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光有桤木还是太单调了,他又分别找朋友要了绵竹、桃树、松树、果树(《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诣徐卿觅果栽》)。

  最后杜甫觉得还缺点生活用品,对着韦班疯狂暗示他们家的瓷碗“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顺利讨来一批雪白雪白的特色瓷碗(《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经过辛辛苦苦的朋友圈众筹,杜甫这个草堂总算是落成了,可以快快活活地以文会友接待各方来客。

  结果建好草堂住了一年多,就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事儿,生活条件那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其实比起当时的很多人来说,杜甫还是很幸运的,他才华横溢,写诗一流,交到过许多不错的朋友。

  靠着这些朋友时不时拉上一把,他不至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但他依然非常痛苦。

  因为他的志向从来都不是闲居家里写诗。

  精神追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物质上又时常陷入缺衣少食的困境,可不就让杜甫愁闷无比吗?

  生活不愉快,老得特别快!

  为了确定杜甫的消渴症有多严重,吴普又领着杜甫去扎指尖测血糖。

  抽血那边也可以测,不过结果出得比较慢,扎指尖可以当场出结果。

  医生一看到杜甫的血糖含量,表情就有点无奈。

  得知杜甫已经出现相关症状,且在中医那确诊了消渴症,医生忍不住问:“那饮食上怎么不注意一点?”

  说完他还谴责般看了吴普一眼,意思是“你这个儿孙怎么当的老人不懂你年轻人也不懂吗”。

  吴普也无奈地回答:“我们也刚把他老人家接过来。”

  苏轼本来很好奇地看着杜甫扎指尖,想要感受感受是怎么回事,一听医生提到“饮食”两个字立刻默默退后几步。

  测血糖是不可能测血糖的。

  只要他不测,就不会有问题!

  医生让杜甫喝了杯葡萄糖水,消化一会再来测饭后两小时血糖。

  一般来说糖尿病确诊至少得跑两三趟医院,但杜甫这是已经有了明显症状,血糖检测还明显超标,再确定一下血糖范围就可以考虑开始药物治疗了。

  什么病都是越早治越好,拖得久了会有一堆糖尿病并发症找上门。

  医生还给讲了讲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吴普带着杜甫两人去外面的凉亭里待着,空气好一点,心情也舒畅一点。

  他把医生讲的那些并发症讲给老杜听。

  不小心把苏轼也吓得不轻。

  苏轼一脸沉重地看了眼自己的指头,考虑要不要忍痛去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