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而不辍
收获吕雉一记警醒的目光,无非提醒他悠着点,再懒也别让人知道是吧。
咳咳咳,刘邦回了吕雉一记放心,他有数的眼神。
“陛下可效仿此法。”萧何出列,立刻觉得这事完全可以学习,如此一来就能够迅速处理朝事。
“好,好。”刘邦乐意之极。
其他各朝也觉得这个法子相当好,能省了皇帝们不少事,必须肯定。
【宣德帝驾崩,叫门天子继位,彼时才九岁的叫门天子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位大学士与张太皇太后共辅新君。因太皇太后张氏遵祖宗家法,后妃不得干政。命凡事交内阁议决进呈然后施行。这样一来,三杨在太皇太后张氏的支持下,成为了当时大明皇朝的实际决策者。自此,票拟成为内阁的专职。与之伴生的还有批红。什么是批红呢?】
【批红即是皇帝对票拟的批示,也就是皇帝认不认可票拟的内容,是许或是不许。与之而来,另一个机构也随之诞生,那就是司礼监。明朝时,基本上批红由司礼监代之,而担任司礼监官的都是宦官。】
不意外,一个个皇帝们都傻了眼,宦官,宦官啊,这,这不是自己把大权交给宦官吗?
朱元璋拍案而起喝道:“他们怎么敢!”
他们指的是谁,无非是一群不孝子孙呗!
想朱元璋挖空心思,用尽办法就为了不让宦官干政,结果怎么着?他的儿孙们竟然还弄出一个司礼监来。
这一刻,朱元璋终于明白,为什么沈悠早前说过,终大明一朝,宦官专权从未停止。不是没有办法停止,分明是那怠政的皇帝为了控制朝廷,一次又一次给予宦官们权利,让他们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站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
朱元璋气得要死,偏偏那些个不孝儿孙不在跟前。
不对,天幕说过,开启宦官专权之始的人是谁来着?他本来不许宦官们识字的,是谁让宦官识字来的?
朱元璋视线落在朱棣身上,千错万错都是朱棣的错!来,先打上一顿。
插入书签
第23章 诟病
沈悠摇头叹息的继续道:【司礼监啊,没有批红,所有的票拟都是假的,任何事情都推行不了。毕竟,票拟送上去,司礼监要是卡着不给,谁有什么办法?由此,可以知道当时司礼监的权利有多大。】
【内阁作为一个咨询部门而诞生,因此内阁只能对各地送上来的奏疏提出建议,并不能够代替各机构提出各种庶政的实施方案。这就约束了内阁只能议政,并不能自主决断事务。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内阁像丞相制的代替品,却不是丞相。】
【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听起来再威风又怎么样?从票拟诞生,由司礼监批红开始,从此大明的官员都得对这宫中的内侍们客客气气。跟司礼监对着干也不是不可以,司礼监用着各种各样的名目卡着你的票拟,你能如何?】
【因此,大明朝真正的宰相成了宫中的这些宦官,司礼监的宦官。一手促成这个局面的正是大明朝的皇帝们。可是,这未必不是大明那些皇帝们想看到的。毕竟宰相之权,相比于对付起外臣来,宦官是什么?那是皇帝的家奴,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定他们的生死。最重要的一点是,宦官都是无后之人,皇帝更不用担心自己的位置被宦官夺了去。】
【皇帝这种生物,实在不是等闲人可以比拟,指望皇帝像个正常人,比登天都难。宦官,不过是皇帝的棋子,需要他们的时候,皇帝能让他们大权在握,不需要了,就能弃之如敝屐。】
【大明所谓的宦官专权,其实更是皇帝扶持起来管理朝廷的人。和之前的宰相不同的时,司礼监的人可以完全由皇帝一人喜好而定,无须受到层层约束。当皇帝对那个人厌弃时,也可以毫不犹豫的舍弃。大抵对于皇帝来说,这是最让他们高兴的事。有了宦官专权,既方便他们不尽皇帝的责任,又将恶名全都推到宦官身上。多好的一件事。】
嗯,虽然,好像,确实是这样子没有错,但当皇帝的人,别管自己做了多少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完全被人扒光得一件衣服都不剩,自然免不了难堪。
【票拟,批红的出现,似乎让大明朝的皇帝完全大权在握了,所以他们开始摆烂!既能不管事,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谁一辈子没有这样的追求。只不过有的人管住自己,有的人管不住。嘉靖显然是个管不住的,到后来他那儿子,孙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隆庆六年,张居正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成为了大明朝的内阁首辅,这就意味着
他拥有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基础。这时候的张居正已经在官场摸爬滚打快三十年,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把张居正打磨成一个圆滑变通,在很多人看来却是朝秦暮楚的人。对于张居正这个人,喜欢他的人,那是把他推上了顶端,不喜欢他的人,却是恨不得把他踩到泥里。】
【有人会疑惑,也在想,张居正是个好人吗?我可以肯定的说,他算不得一个好人。那大家肯定就疑惑了,不是一个好人,那我为什么还要盘点他呢?因为对于一个政治家和改革家来说,用是不是好人来定义他,太片面了。】
【作为一个臣子,张居正算是合格的吗?我觉得他是合格的。由他主持的万历新政,让几乎已经接近崩溃的大明朝缓了过来。咱们就细说说他主持的万历新政。】
【吏治上,前面有提到过,大明朝到嘉靖时就已经有太多的官当着官却不作为,整日混日子,这就致使无论是中央或是地方的事都一拖再拖,拖得天下大乱。张居正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采取“考成法”。所谓“考成法”就是让官员把他们要做的事定立期限登记下来,一式三份,一份送往六部和督察院留底,一份送往六科,再一份送往内阁。推行“考成法”的效果便是,“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之前已经解释过“一条鞭法”了,就不细论。全国清丈,以令赋税相对均平,自此也解决了大明王朝的财政危机,让百姓不必再被人打着各种名目征税。】
【军事上,张居正任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方逢时、李成梁等有作为的大将,以令边境安宁。对,戚少保最后被罢官,就是因为他曾经为张居正所重用,因此早是被贴上了张居正一党的标签,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提拔任用的官员,也包括戚少保。最终,戚少保没能再回到他心心念念的战场,没能再保家卫国,含恨病逝。】
【万历新政啊,解决了明朝当时的问题,本可以作为一剂良药,让大明焕然一新。毕竟万历新政的效果已经摆在眼前,当时有人统计过,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效果如此显著啊,却在张居正身死之后,一切皆化为乌有。】
谁人听着不觉唏嘘,实在难以想像这样一个大好的局面,竟然随着张居正的死去而消散。
明万历时的张居正啊,听着自己的努力得来的结果,以及自己最后
的结局,迷茫之后却笑了。
他此生所愿无非是希望通过变法,解决大明的问题,以令大明朝延续,他拼尽全力做到了,可最后却被他亲手教导出来的帝王一手摧毁,只能说,他果然教不好人是吧!
【诚然,哪怕或许在由他辅政的万历帝看来,张居正太过独断,总揽大权,让万历觉得天下人只知张居正而不知他这个皇帝。以至于,张居正死后,万历在那些因为张居正主持的万历新政损及利益的官僚们撕开一道口子后,如同饿狼扑食一般,将张居正所做的一切全都抹杀,企图将死去的张居正开棺鞭尸。好在,万历终是迫于舆论,最终没敢。可是,张居正推行的新政,对大明不好吗?杀人可以,万历更要将改革全都抹去,这不是等同于亲手葬送大明的江山吗?】
是的,没错,作为一个皇帝,哪怕你恨那一个大权在握的人,你要杀他,可以,但是你是不是应该考虑天下呢?毕竟这个天下是你这个皇帝的不是吗?再说了,张居正是在死后遭万历帝清算啊,这实在是让朱元璋听得额头的青筋再也控制不住的跳动!
“都是你的好儿孙,你的好儿孙。”朱元璋无二话,又打起朱棣。大好的江山啊,怎么就让后世不孝儿孙给葬送了呢?朱元璋好气,好气!
“爹,大哥救命啊!”可怜的朱棣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唉,自来的改革,最好的结果莫过于类商君者。哪怕商君惨遭车裂,至少他的变法保留了下来。看看人家秦惠王,再看看万历帝,怪不得一个为后世得天下奠定基础,一个葬送天下。是的,万历帝死后24年,大明亡!】
问,此是的万历帝是何想法,尚未成年,而张居正还活着的万历帝面对文武百官灼灼的目光,他想解释,却发现好像无从解释。要说他对张居正没有怨恨,不想从张居正的手里夺回属于他的权利,那定是骗人的。
然而天幕说了,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对大明来说是一剂良药,偏偏是他,为了收回权利,亲自将张居正铺好的局全都摧毁。要问万历皇帝想要大明灭亡吗?万历帝可以肯定的回答,他不想,他一点都不想。
可是,却是他,把唯一能挽救大明的改革摧毁了啊!
万历帝不由捏紧了双手,目光看向张居正,可张居正却道:“陛下,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臣虽主持改革,臣依然是臣。臣不否认臣有私心,可臣更多是为大明。臣尽臣所能救大明于危,来日陛下是信臣或
是不信臣,那是陛下的选择。臣既已死,身后之事,臣也曾饱读史书,自然明白臣会是什么下场。
历来变法之人,早就知道自己的结局,所以,张居正根本不怕。可下方听着他这番话的臣子,久久没有作声。
【评价张居正,这真是一位极其复杂的人。毕竟张居正想要推动改革,必须要取得司礼监的支持,这就意味着张居正要讨好当时万历帝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因为只有得到冯保的批红,司礼监的支持,张居正才有可能放手大干。这也是张居正一直为人诟病的事。要知道,作为读书人,朝廷命官,朝中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看不起宦官,背地里没少鄙夷他们。】
【当然,宦官们奉承人,巴结人的事,其实他们都没少干。看不起宦官的他们,但凡要是有骨气,那也就算了,偏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人不在少数。因此,他们也看不起张居正对冯保的奉承。当然,因为另一件事,令张居正成为了众矢之的。那就是“夺情”事件。】
第24章 是非功过
【咳咳咳,别想歪,别想歪,别一听关系一个情字就想到那些风花雪月的事。张居正的“夺情”是因为按照自来的礼法规矩,父母过世,当官的须得丁忧在家守孝。“夺情”也就是“夺服”,都是指丧期未满,除掉丧服,出任为官的意思。】
【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此时刚刚推行改革不久的张居正按制该回家守丧二十七个月。然而,按当时的局势,张居正可以离开吗?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不是张居正联合司礼监大权在握,绝没有所谓的万历新政。那么张居正一走,所谓的新政还能继续推行吗?】
【但凡不蠢的人都明白,张居正现在不能依制回家守孝,否则必将让张居正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化为灰烬。事实是张居正也确实那么做了,虽然是和万历帝唱了一出戏,以皇帝离不开他的名义夺情,让张居正继续在朝中主持新政。】
【可这样一来,哪怕是从来对张居正没有多少意见的人,在夺情的事件后,面对依然在朝堂上主持政务的人,一时间都开始质疑张居正。毕竟忠孝二字,从来都是儒家对于人们的要求,张居正这番作为,无异于亲自将最大的把柄递到别人的手里,让人借此机会将他拉下马。】
【好在,此时的万历帝对张居正还是信任更多,因为他的信任,纵然无数人道张居正的不是,张居正受尽天下非议,为天下人所不耻,他还是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推行新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人或许会说,张居正此举实在不妥当,他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坑了吗?完全是把原本的路人缘给败得一干二净。可是,当时的局势,果真会有人给张居正二十七个月?又会在二十七个月后,有张居正再次回到朝堂上的机会?】
【万历新政,张居正触及了所有人的利益,可以说,当时的张居正完全是各方面不讨好的想方设法救大明于难。“考成法”自不必提了,让多少官员丢了官位?清丈全国的土地,又损及了多少达官贵人,乡绅他们的利益?处处不讨好的做法,导致张居正的敌人几乎存在于各个阶层。这些人一但找着机会,他们会给张居正翻身的机会?】
【无时无刻不希望夺回属于他们的权,他们的田,他们的利的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给张居正出手的机会,但他们绝不会给张
居正第二次同样的机会。张居正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纵然为天下不耻,他也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退。】
/【变法之人,早有舍身的准备,不过是为人诟病罢了,张居正自问为大明能做的都做了,未来,多这一件事不多,少这一件事不少。相比起他损及于别人的利,孝与不孝,反而显得无足轻重。】
其实,所有听着沈悠说起张居正夺情这个事,但凡不蠢的人都知道,张居正处在那样的位置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国家之利和自己的名声之间做选择,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张居正主持新政不容易,到了现在,但凡张居正敢退一步,之前他的付出都将付之东流。
作为有作为的君王们,都能明白张居正的选择。
“大明啊,真是人才济济。”秦始皇控制不住的犯酸。没办法,谁让他缺人!
【说到现在,免不了有人觉得我在帮着张居正说话,张居正哪有我说的那么好。要知道鼎鼎大名的清官海瑞在张居正主政的时间里,并不受重任,这样一个清官张居正都不用,可见张居正不过如此。】
【清官啊,不贪不贿,如果在洪武帝时,洪武帝肯定高兴有这样的清官。可是看看海瑞的政绩是什么?为官最重要的就是断案,明史有载:“与其冤屈小民,宁愿冤屈乡宦”。换而言之,为一方官吏,海瑞不能明察秋毫,以一己偏好而断案。应该?】
又被拉出来的朱元璋刚想说,清官都有问题,结果听到海瑞断案的准则,朱元璋黑了脸。
【对,海瑞是清官,我们提倡官员清廉,也认可海瑞的清廉,但海瑞为官期间,既不思改善民生,也不想让地方经济增长,这算是什么?算不算不为?诚然,海瑞也是大力推行“一条鞭法”的人,但是相比他为官的不作为,每当一个地方的官就以一己之力拉低当时的经济,试问,这样的人但凡不是要将他束之高楼,当个吉祥物,谁用?】
【张居正主政时,无论多少人举荐海瑞,张居正就是不肯起用海瑞,这也成为张居正为人诟病的一件事。然,身为辅政大臣,张居正既然推行“考成法”,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整顿吏治,让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下去。以当官考核的标准,清廉是唯一的准则吗?为官不能伸张正义,不能造福百姓,带动地方经济,让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人?】
【任人唯才,张居正要的是能吏,是干吏,能让百姓过好日子,能让天下太平的人。所以,纵然那样一个人贪点小钱,有各种各样的毛病,都没有关系。】
一干皇帝们听着也觉得可以,毕竟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唯有朱元璋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要说对官员苛责的人,他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总有一种沈悠无时无刻不在内涵他的感觉!
【是的,张居正只用能让大明变得更好的人,人品啊,各种毛病啊,都不管。自然,后来也极为人诟病。说了那么多,张居正好与不好我不评价,张居正主持的万历新政,却是真正救大明于危难。最好的证明莫过于曾经最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官员邹标,在张居正死后,新□□之东流后,拖着当年因为反对张居正“夺情”被廷杖打断的腿奔走为张居正昭雪,企图挽回新政。】
【一个在张居正大权在握时正直敢言的人,反对张居正的人,在张居正死后惨遭清算后,他却开始认同张居正推行的新政,盼望能够再一次迎来张居正的变革。曾经的敌人却成了拥护者,难道不是对张居正最大的肯定?】
【可惜,他的呐喊没有人听见,万历皇帝通过对张居正的清算,达到收拢皇权的目的,他又怎么可能会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呢?】
【大明皇朝,随着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万历新政就此失败,大明再一次陷入无尽的泥泞中,此后,再也没有一个像张居正那样的人能够再救大明于危难。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崩,大明迎来了新帝天启。天启二年,终于恢复了张居正的名誉,此时已经过去将近四十年。】
【万历新政就没有任何诟病吗?有的,虽然万历新政是为解决大明王朝多年沉疴,在这过程中,张居正不断打击异己,甚至为了维护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下令拆毁全国各地的书院,并且禁止王阳明“心学”的传播,就这些操作,无论张居正的新政为大明王朝带来了多少利,也抹不去。】
【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张居正作为一个臣子,更是作为一个改革家,是令人钦佩的。不,应该说所有敢于改革的人,都是令人敬佩无比的。如果不是有他们不惧万难,不畏生死的探索,哪里来的时代进步?好了,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下一期,我将为你们讲一位女词人,对,她叫易安居士。敬请收看哦!】
随着沈悠的最后一个字音落下,天幕已然再次黑了。这一回沈悠给他们的启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嘉靖帝此时已经让尚且年轻的张居正等候多时,等着沈悠的身影消失后,嘉靖帝且问:“天幕说得对吗?”没头没尾的疑惑让张居正一顿,最终,张居正作一揖道:“臣不知。”
对,他并不知。哪怕天幕所说的人和他有着同样的名字,可是张居正并不能完全明白对方怀揣的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份心情。
“那如果朕愿意让你主持新政呢?你敢吗?”嘉靖帝想到严嵩已经被他下狱,接下来他得另外寻一个会讨他欢心的人。天幕都说了,张居正会哄人高兴,那他试试?
面对嘉靖帝的问题,张居正紧张得捏紧了手,许久没有回答。
毕竟年轻,年轻的张居正纵然早有雄心壮志,并不代表他现在就已经做好迎接万难的准备。况且,在他面前的这位皇帝未必能让张居正下定决心。
“害怕了?”嘉靖帝笑了问。
“臣不明陛下之心。”张居正明白,嘉靖帝如天幕所说,是一等一的聪明,可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是极自私的人,正因如此,他拿不准此时的嘉靖帝究竟是何想法。
嘉靖帝俯身相近,“朕可以像用严嵩一样的用你,许你大权在握,你要主持新政,朕可以许你。将来,你的结局是不是会比天幕说的更好,在你。所以,你敢在朕手下推行新政吗?
第25章 妻告夫
已然将话挑明的嘉靖帝,张居正听着是何感想,信或者不信,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张居正他要怎么办?是要牢牢捉住这个机会,或是这一辈子都将碌碌无为?天幕既然告诉天下人,将来他会推行的新政,他便再也没有蛰伏的机会,错过这一次,或许他连性命都保不住。
“臣愿为陛下驱使。”张居正不蠢,绝不可能会错过这一次机会。
哪怕他不像天幕所说的那样,有那么的多时间准备。然而有了天幕对他推行新政的肯定,必然有无数愿意让大明脱胎换骨的人和他一起并肩同行。
各朝代照旧抽评论,留言,不过,没什么大收获,他们也就只好继续等着沈悠开讲。
【大家好,我是沈悠,欢迎收看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今天开始,我为大家扒一扒我们千古第一才女,易安居士李清照。很多观众肯定有所疑惑,我怎么一下子从明朝跳到宋朝了?而且直接就上大招,竟然盘点一个女人。】
是的,秦始皇表示,怎么说起女子来呢?而且这个宋朝,沈悠几次三番露出的嫌弃,秦始皇记得清清楚楚。就这样一个沈悠嫌弃无比的朝代沈悠都说了,什么时候才到他的大秦,才到他?
上一篇:宿敌竹马竟成我道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