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135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太史公司马迁的事儿到此划上一个句号,我要讲的最后一位迷人老祖宗是作为西汉外交家,作为开辟出丝绸之路大功臣的张骞。】

  多少人的注意力落在沈悠那一句最后一位迷人的老祖宗,不是,沈悠打算就此完结了吗?最后一位呢。

  【华夏历史数千人,多少风/流人物,多少忠义之士,想要从头说到尾,怕是说个三年五载都说不完。是时候为这一期节目划上句号了,以张骞作为结局,大家肯定会奇怪,莫急,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这一位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又得史学家司马迁称赞他出使西域是为“凿空”的人物。】

  【张骞生于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字子文,汉代汉中郡城固人,也是咱们现在陕西城固人。年少时的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品质,才能在种种磨难之下成就“凿空”之业。】

  没有人会觉得一个人的性格和他能不能成事没有关系。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性格决定因素相当重要。

  【张骞出使西域,我们都知道这回事,为什么张骞要出使西域呢?这就得从头说起了。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汉武帝便决定与西域的联系,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为此,汉武帝刘彻是广昭天下,为的就是要寻找一个有志之士,能够不畏生死,不怕困难的人出使西域,团结一切和匈奴有仇的有生力量,以达到共同消灭匈奴的目的。】

  【张骞于此时毛遂自荐,汉武帝大喜过望,立刻

  任命张骞为使。建元二年,张骞率领百多名随行人员,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西行进入河西走廊。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全部被抓。匈奴的右部诸王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

  【于匈奴人而言,他们没有想到汉朝人如此胆大妄为,竟然想穿过他们的地盘去寻找因为他们而与大汉隔绝的他国联盟,只为了能够打败他们。同时,作为匈奴单于,任是谁也不可能放任张骞他们穿过匈奴的地界,前往他国以达到联合他国打击自身的目的。匈奴单于将张骞一行扣留和软禁起来。没杀张骞一行人,大概是敬佩他们的勇气,也想将人收伏为己用。在之后的时间里,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均未达到目的。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无时无刻,张骞不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他背负的是大汉皇帝交给他的使命,哪怕因为不降而被匈奴软禁十年,他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被软禁十年啊,而且是在敌后,不定被人怎么的威逼利诱,或者用各种各样的刑罚。

  饶是如此依然能够不改其志,不忘他此行的目的。

  如此人品,确实难得可贵!

  谁人听着张骞不在心中暗暗赞许,不得不说,汉武帝一朝确实有才之人众多。

  秦始皇目光变得幽深,他想的是,既知西域的国家诸多,眼下匈奴没有能力和大秦抢地盘不假,既知后续匈奴一定会有所动作,是不是更应该先下手为强。

  其实,秦始皇未必没有开疆辟土之心,然大秦也算久经战事,或许,有些事可以松一松。

  作为一个帝王,秦始皇既要让自己的功绩更上一层楼,须得做几手打算。

  汉武帝刘彻心里是高兴的,高兴于他选择的人哪怕多年来没有任何消息,好在这样一个人纵然被困匈奴,从来没有忘记大汉,他身处敌营也在寻常机会,只是暂时没能寻到罢了。

  不过,既然他现在已然知道张骞所在,先前不知无法救张骞,既知,也该救一救是。

  刘彻第一时间望向卫青,卫青注意到刘彻的目光,前后一联想,立刻明白刘彻的意思。

  可是刘彻没有开这个口,而卫青只与刘彻拱拱手,刘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还得是卫青!

  【被困十年后,元光六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毕竟没有人会觉得一个张骞在匈奴十年之久,依然有一颗逃出匈奴,达成大汉使命之心。恰是他们的松懈,让张骞趁其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可是十年的光景,大汉早已不同,更何况西域各国。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了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地势有变,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依然没有打算放弃,经

  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即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听听一个个的地名,哪怕是如今的我们有着便捷的交通工具,有时候都会觉得行程漫长,那个时候的张骞他们一行人,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他们所能依靠的工具只有马匹,或者是自己的双/腿。没有和大汉建交的各国,他们面对张骞的远道而来,未必欢迎,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足够让人头疼,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种种磨难之下,张骞从不曾言弃,可敬可佩。】

  地图上一个个地名慢慢的浮现,正是张骞行至西域的每一处。

  惊叹于地图上的呈现,听沈悠所言一众人连连附和,困难一直都在那儿,能够超越困难,坚持走下去的人,可歌可泣。

  【好在,张骞终于行至大宛国,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未能实现。汉使的意外到来,使他非常高兴。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毕竟没有人不喜欢富庶,也没有人会喜欢被人压迫,匈奴的强悍和蛮横无一不让西域各国的人们不满,只是苦于他们没有能力对抗,不得不对匈奴客客气气。眼下张骞并没有要大宛出手共同进击匈奴的意思,只不过是希望借助大宛到达大月氏国,大宛国王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随后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终于抵达心心念念的大月氏国,张骞以为一切的付出都将得到回报了,万万没有想到事过境迁,如今的大月氏国早已不是当年被匈奴打败,无家可归的大月氏国。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大月氏国早已改变了态度,他们并不想再和匈奴为敌,也不想再夺回自己的故土,相反,他们只想留在新的国土上安安静静的过他们的日子,战争一事,不必再提。】

  一干人听完都拧紧了眉头,不是,国土被占是灭国之仇,怎么能忘了呢?!

第302章 第二次

  别管多少人不能理解大月氏国的态度转变,或许在大月氏国的人看来,执迷不悟的他们才是最奇怪的。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即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看看张骞,别管大月氏国的态度怎么样,他必须得想想怎么了解更多的国家,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替代大月氏国和大汉结盟对付匈奴的国家呢。哪怕不能,至少也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确认再三大月氏国无复国之心,更不想和大汉结盟共同对抗匈奴,张骞不得不放弃,于元朔元年,动身返国。可惜,哪怕张骞已经想方设法避免来时遇上同样的局面,努力避开匈奴势力,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

  继续上图,叫人看清楚了张骞走过的地方。

  张骞好惨,实在太惨了,哪怕已经佩服张骞之前已经被人扣压了一回,没有想到回去路上依然再生变故,已经被匈奴人捉过一回,经过十年的游说依然无法让他变成匈奴人,归附于匈奴,不知此番匈奴要怎么样的对付他。

  “图都画好了!”秦始皇感慨的同时,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一点,图绝对要留下,万万不能漏了。

  有此念头的又何止秦始皇一人,汉武帝之前的帝王们全都让人把图画出来,别管有用没用!

  【好在,虽然再次被俘,张骞只是被扣留,并没有伤及性命。这种情况下,张骞并没有放弃。一年多后,即元朔三年初,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从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张骞共历十三年。而他们在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由此可见张骞一路艰辛不易,能够支撑张骞和堂邑父走下来的不过都是信念罢了。】

  十三年啊!人生有多少个十三年,想刘邦自起义到建立大汉朝历时多少年,并没有十三年,由此可见十三年可以办成多少事。

  能够坚持十三年不变其心,不改其志的人,令人肃然起敬。

  秦始皇想到的是,如果沈悠论起后世的舆图让他觉得不过如此,如今听着离他最近的大汉他们所去接触的国家,如何不让秦始皇惊叹。他原以为自己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大秦的疆域就是最大的了,结果沈悠一回一回的提醒他,最大是不可能的,甚至和后世差得远了。

  六国之外有的是其他国家,他们所看到的所谓国家不过是冰山一角。国外有国,他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都多着。

  【诚然,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大月氏国达成和盟一道对付匈奴,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广阔的西域,尚

  为华夏政治文化势力所不及。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使华夏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自此,不仅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华夏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此诚之谓“凿空”。】

  【而且,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仅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借助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即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即里海、咸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又称大食,今伊拉克一带、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

  【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不用说,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元朔六年,因出使西域,张骞又随卫青抗击匈奴,为卫青领路,功勋卓著,汉武帝刘彻取“博广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

  舆图的重要性,历朝历代的人都相当清楚,否则他们每个繁荣昌盛的王朝怎么会要测绘舆图?

  别的人自不必说,秦始皇作为一个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皇帝,他本以为自己的功劳和疆域已然是上古之君无人可及。天下就那么大了。结果却被告知,他见识太少了,国外之国,数之不胜,他要是觉得一个匈奴已然是他的外敌,那他可得再加把劲了。

  当然,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他们已经知道国外有国,而他们不应该停下脚步是吧,免得让人觉得他们眼光不够长远。

  【张骞一去十三年,对于汉武帝来说,他本已经对张骞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却没有想到张骞会回来。此时对于张骞的忠诚,汉武帝没有任何怀疑。而大汉此时对匈奴的局面和先前也并不一样了,河西走廊已经被大汉收入,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西汉对抗。得知如此情形的汉武帝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元狩四年,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张骞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不过,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人于元鼎二年返抵长安。】

  嗯,主要目的没有达成,有所得也算没有白跑一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

  【不过,处于西域东端的楼兰、姑师-后称车师仍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他们在匈奴的挑唆下,经常出兵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旅财物,成为汉通往西域的严重障碍。已经尝到贸易互通的甜头,又是大汉一力促成的局面,大汉怎么能容忍别人破坏。为确保西域通道,汉将赵破奴、王恢于元封三年率七百轻骑突袭楼兰,后赵破奴又率军数万击破姑师,并在酒泉至玉门关一线设立亭障,作为供应粮草的驿站和防守的哨所。】

  【元鼎二年,先前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亲眼见证大汉情况的使臣如实向他们的国王报告汉王朝的强盛后,以此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乌孙王昆莫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

  【西汉和乌孙的和亲,先前提到的细君公主为第一位,之后就是解忧公主。这两次和亲,对于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发展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说到这儿,沈悠长长一叹,【我们不喜于所谓的和亲。联姻总是牺牲,而在我们华夏一般作为和亲牺牲的都是女子,别的都不用说了,在西汉不及于匈奴的几十年里,多少女子和亲匈奴,可她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每每想起都让人悲痛又心酸。联姻,为国家之利。偏很多人觉得国家兴亡和女子无关,事实上无论是哪个愿意和亲的人,都为家国而舍己。没有一个人的付出应该被人无视。】

  类似的话沈悠不是第一次说,每一回提起,她只想为女子们争取和男子们公平对待的机会。

  然就是所谓的公平亦难。千难万难。

  吕雉抬起头目不转睛的望着天幕,思绪万千。

  刘邦捉了捉头显得有些为难,“为我大汉舍身者,我大汉不该连个名字都不给她们留下。”

  萧何连同一旁刚好写好求贤令的陈平都一僵,怎么刘邦认为大汉依然需要和匈奴和亲吗?

  别告诉他们,刘邦依然想如天幕所说的那样被匈奴困于白登?否则哪里来的和亲之事。

  可是,他们心里犯嘀咕,他们敢说出口吗?

  倒是吕雉道:“陛下没有想过如何对付匈奴?”

  刘邦想都不想的答道:“我们如今有能力对付匈奴?”

  “那就要看陛下敢不敢用人了。”吕雉相信此话一出,刘邦必然明白她话中何意。要想对付匈奴,刘邦可能不是对手,不过有人是对手,不知刘邦要不要用,敢不敢用!!

第303章 功与过

  刘邦岂会不知吕雉的言外之意,知道归知道,刘邦心里不犯嘀咕吗?

  “丞相,陈平,你们怎么看?”下一刻,刘邦果断将问题丢出去,等着萧何和陈平回答他的问题。

  此问谁要回答?

  然而他们能够拒绝回答?

  别逗了,他们要是答不好,瞧着吧,吃不了兜着走的必然是他们。

  “陛下何不放一放。”萧何最终冒出此话,暂时刘邦可能愿意试用吗?哪怕他愿意,他想用的那个人也未必会如他所愿。既如此,放一放再说。什么时候刘邦觉得人可用,且再用。

  刘邦挑挑眉头,有些事他自有数,问出来何尝不是为了确定在他面前的人是不是跟他一伙的。

  陈平已然自觉接话道:“陛下,求贤令臣拟好了。”

  不能接的话果断不接,陈平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好不容易准备好的求贤令奉上,以达到转移刘邦注意力的目的。

  “好,将此令昭告天下。”刘邦果然被转移了话题,不过他丝毫没有要瞧上一眼求贤令的意思,当即下令拿去准备着点。

  萧何当下接话道:“是,臣立刻去办。”

  话说着走到陈平面前,从陈平手中接过求贤令,退了出去!

  陈平!!!

  不是,啥情况呢?萧何怎么走了,怎么走了?独留下他一人面对刘邦和吕雉,别啊,带上他!

  萧何纵然感受到他的怨念,却是万万不可能留下的,好不容易寻着机会走人,他但凡有一丝犹豫都是对不起自己。

  陈平此时才意识到,论避风险的本事,萧何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失策,是他失策了,他怎么能迅速将求贤令交上去,给萧何跑掉的机会呢!

  然而纵然陈平后悔也晚了!

  他也不敢拦人!

  【要说汉武帝一朝相对最出名的马儿莫过于汗血宝马,此马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而得名汗血马。汗血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体态匀称,威武剽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是为好马。但这样的好马却是出自大宛国。】

  【当时的大汉战马是稀缺的,哪怕到了汉武帝时,得了祖宗几l代积累,依然如是。为了满足大汉对战马的供需,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获得大宛的汗血马,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和太初二年两次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迫使大宛进贡良马几l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二千余匹。沿途中亚各国听说汉军征服了大宛国,无不大受震动。各国王公贵族纷纷派遣子侄跟随汉军回到中原,他们为汉武帝呈上贡品,并留在汉朝作为人质,表示对汉武帝的效忠。至此,张骞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此后,汉政府在楼兰、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和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驻兵屯垦,置校尉。这是汉在西域最早设立的军事和行政机构,为后来设西域都护创造了条件。】

  嘶,可以说,张骞一次又一次的向各朝代的人证明了外交的力量,好让人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外交手段。诚然各朝代的人不是不清楚巧言可兴国可安邦,但如今亲耳听到张骞出使西域,真正做到联合他国,令他国臣服于大汉,依然让他们震惊。

  所以,外交家也要培养起来,否则将来别人有他们没有,多丢脸?

  【在张骞之后,汉朝也曾派出使臣前往各国,汉武帝元封六年汉使沿着张骞的足迹,来到了今伊朗境内,并拜见了安息国国王。汉朝使臣在献上了了华丽光洁的丝绸,安息国王非常高兴,以鸵鸟蛋和一个魔术表演团回赠汉武帝,这标志着连接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后的岁月中,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张骞的名字都被人们所牢记。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西域第一次与内地联系成一体,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由于张骞等人的沟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传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张骞的贡献并不止于丝绸之路,有时候也算是歪打正着,世界之大,大得人如果不是听过看过,永远都无法想像得到。张骞曾到过大夏,看到了四川的土产邛竹杖和蜀布,敏锐的追问它们的来源。大夏人告诉他,是大夏的商人从身毒买来的,而身毒国位于大夏的东南方。回到大汉的张骞将这一发现告诉汉武帝,通过分析并推断大夏位居中国的西南,距长安一万二千里,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从身毒到长安的距离不会比大夏到长安的距离远。而四川在长安西南,身毒有蜀的产物,这证明身毒离蜀不会太远。据此,张骞向汉武帝建议,遣使南下,从蜀往西南行,另辟一条直通身毒和中亚诸国的路线,以避开通过羌人和匈奴地区的危险。】

  【路嘛,既然张骞走出了一条路,断没有轻易认输叫人困住的道理,无论张骞的推断距离和事实是不是完全符合,至少大汉在当时有了这一方向。汉武帝基于沟通同大宛、康居、月氏、印度和安息的直接交往,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彻底孤立匈奴的目的,欣然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并命张骞去犍为郡-即今四川宜宾亲自主持其事,这就是《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的“乃复事西南夷”。】

  【自远古以来,华夏西南部,包括四川西南,青海南部、西藏东部,云南和贵州等地,为众多的少数民族所聚居,统称为“西南夷”。战国末年楚将军庄乔入滇立国,但不久即重新阻隔。汉武帝初年,曾先后遣唐蒙、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夷”,置犍为郡,并使邛都-今西昌一带、榨-今汉源一带、冉琥-今茂县诸部内附。后因全力对付匈奴,大汉停止了对西南的经营,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同中原王朝基本上仍处于隔绝状态,通道西南当时是十分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