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26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可是,也不知商鞅是怎么游说的景监,五日后,景监再次请秦孝公见一见商君,这回商君给秦孝公说起王道之术,不意外,秦孝公要的可不是这些所谓的说道,他要的是实用的法子。又一次通过景监,秦孝公斥责于商鞅。】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才不呢。第三回 ,再见秦孝公的商鞅大论霸道之术,秦孝公这回不骂人了,他认同,却并不认为适用于此时的秦国。三回碰面,商君岂能不明白秦孝公要的是什么。最后商

  君与秦孝公会面,大谈富国强民之道,这回秦孝公算是得以贤臣,喜不自胜,如获至宝。】

  【想要富国强民,须得变法,可是各国的变法如何,秦孝公并非一无所知,首先秦孝公便担心引起国人议论,因而召君臣共议。秦国的旧贵族们以甘龙、杜挚为代表,反对改革变法,言道:“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对此,商君反驳: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豆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顺势提出自己的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由此把反对变法的秦国旧贵族压了下去。但是,变法,不能一蹴而就,哪怕一切已经准备就绪,商君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想要变法成功,秦孝公压下这些反对变法的旧贵族们,接下来就该是如何让秦国的百姓们变成自己人。首先更得让秦人相信自己,唯有相信,变法才能推行。】

  【商君怎么做呢?商君在秦国国都的集市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出示公告:“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集市的北门,赏金十两。”但是,聚集在南门的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是一个都不动。商君自知,这是他们都还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他能说到做到。】

  【于是,商君将赏金提到五十金,突然多了数倍,而且是那么大的金额,

  纵然不信,也难免有人意动,人群中很快走出来一个人,我来!有人来,自是商君求之不得的,待人将木头搬到北门时,商君便将说好的五十两金一分不少的送到那一位的手中。自然引起一片哗然,但也让秦国上下皆知他商鞅所言,绝非妄言。自此立威信,以令秦国皆知,变法更非秦国一时兴起。】

  陈年的旧事,对于秦孝公和商鞅来说,那时候开这个局并不算容易,此时听着沈悠所言,更让他们回忆起那一步一步的艰难,不得不说,能走到今日,真好。

  【徙木立信后,终于迎来了变法,首先颁布的是《垦草令》,主要内容是刺激农业生产、抵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农业生产、实现统一的税租制度。这一切都是热身。】

  【很快大秦陆续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涉及的层面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而大秦国内,反对变法的人不在少数,秦民都说法令不便,甚至是秦国的太子都有犯法。这也就让商君陷入两难之中了,究竟是要依法处置太子,或是让变法付之东流?】

  【最终,顾念太子身份,便将对太子的处罚落到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的身上。连太子都须为犯法而付出代价,也就让秦国上下都明白了秦孝公变法之心。从此,秦民不得不服从新法。十年后,秦民得以适应新法,秦国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你们以为,商君只会变法吗?纸上谈兵?不不不,商君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也是一个军事家。变法大成,接下来就该收回河西失地了。秦孝公趁赵国进攻魏国盟国卫国时,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此举让魏国不高兴,魏国出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秦孝公一看魏军主力不在,立刻派兵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大败魏国,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战国之时,各国都伺机而动,岂容一家占尽便宜?赵国首都被困,立刻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兵分两足救援赵国,一路齐军与宋军、卫军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魏军主力攻赵国邯郸,但在棱陵之战被齐国另一路由田忌、孙膑所率的军队击败。不仅如此,楚国也出手援赵,顺势夺取魏国睢水、藏水之间的土地。】

  【对于魏国几面受敌,别人都懂得乘虚而入,难道秦国不知?秦孝公以

  商君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魏惠王可不就急了,赶紧派兵在上郡要地固阳以东修崤山长城以阻止秦军进攻。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商君随后即带兵围了固阳,并打下了固阳。】

  【而这一切只是开始,十年后,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秦孝公命商君进攻魏河东。此时

  魏国派的是公子卯迎战。两军对峙时,商君派使臣送信公子卯,提及在魏国时的美好时光,话里话外都是不想相互攻击,因此想跟公子卯当面相见,订立盟约。双方休戈,两国无事,岂不美哉。】

  【嗯,这话要是大家听了,能信了商君吗?他不想打仗,一点都不想打?】沈悠挑眉而问,所有人看了嘴里不说,心里都默默回应,信了他才有鬼好吧!

  【我是不信的,架不住公子卯信了!那这赴会而来的人,商君要是不把人扣起来,再趁魏军群龙无首之时进攻魏国,那不是傻吗?公子卯被扣了,商君也顺势大败魏军。某一位魏惠王听闻前线战事,终于是悔不当初。对,他想起公叔痤的话来了!当初他怎么就不信,怎么就既不用商鞅,也不杀了商鞅呢?可惜,任他再怎么后悔,事过境迁,断没有他弥补的机会。】

第58章 第一个太后

  此时此刻听着沈悠论起魏惠王的后悔,秦孝公与商鞅再一次对视一笑,世间知商鞅之才者非一个魏惠王,可是能够相信商鞅,愿意给商鞅机会的人只有一个秦孝公。

  所以,魏惠王是该悔,也必须得悔!

  【商鞅变法,让大秦焕然一新,不管是从本国的情况或是在军事上,都从此强大起来。可以说,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后面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基础。富国强民,商鞅变法做到了,做得相当彻底。】

  对此,历代秦君和秦王都认同无比,亏大秦得遇商君,否则大秦会不会被其他国所吞没都是未知之数。他们很清楚的知道,国若不强,只能任人欺压。

  【有人会说,看我把商鞅变法夸得多好,果真商鞅变法就没有任何问题?】沈悠将有人想提出,或许表示质疑的问题提了出来,随后给出答案,【商鞅变法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是一剂良药不错,却也有他的局限性。大家可以看看商鞅变法的内容。】

  话不多说,先把图放上去,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变法的内容,轻视教化,一味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再之,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也致使秦军只知征战,而不懂以仁德服众。造就各国人们对秦军,秦国产生怨恨。】

  【诚然,天下一统,天下便再不会有战事,得以令百姓休养生息,重点就在于休养生息,轻徭役,减赋税,与民休养,唯有如此,才能让百姓静下心来过日子,天下归心。】

  听着这话,秦始皇顿住了,与民休养生息吗?虽然之前沈悠说过与民休养的事,秦始皇却也一直在考虑该用什么样的办法。

  现在沈悠却算是相对清楚的告诉他,究竟该怎么样才能让已经一统的大秦变好。

  轻徭役,减赋税,与民休养吗?他知道,他一定会做好,一定能让大秦真正千秋万代!

  【秦孝公后便是秦惠文王,不一样的称呼,是不是觉得奇怪呢?秦国原本称公,自秦惠文王后,有了相对的实力后,秦惠文王才效仿山东六国自称为王。所以,称王称霸都要看实力。从此,秦国不再是秦君,而是秦王。秦惠文王,那也是相当优秀的秦国国君。文用张仪,以一张嘴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在位期间,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

  】

  【张仪,魏国人,公孙衍,魏国人。还有先前之后歼灭楚国八万精兵的魏章也是魏国人。可惜,魏国强盛,人才济济,却不能人尽其才,以至于国中人才全跑向秦国,而且都得到重任,一个转头全都不遗余力的对付魏国。因而后世人也戏称魏国是大秦的人才输送基地。】

  秦国历代国君听着这话都笑了,谁能说不是呢?

  无论是张仪或者公孙衍,皆是不世之才,原本都一心为母国效力,可惜魏王自以为手中人才济济,瞧不上他们这些个人,以至于痛失人才。本来魏国是按着秦国打的,秦国居于下风,可自打商鞅变法之后,情况开始转变,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魏国有心要灭秦国,不好意思,早年他们没这个本事,商鞅变法之后更就是痴心妄想。

  问魏王的心情,那就是憋屈,恨得人咬牙切齿。

  【秦惠文王,真是一个迷人的人,早年因为秦穆公的原因,秦国不得中原之才,可是秦孝公一纸求贤令,求来了商鞅这等大才,秦孝公委以重任,让天下人看到秦国对人才的态度,也让天下人才就看到了秦国的转变,这种情况如何?必须得往秦国来。】

  【秦孝公对商鞅的重用,那是举国相付的信任,纵然在秦孝公死后,商鞅惨被秦惠文王所杀,但,商鞅变法留下了。而且杀商鞅之后,秦惠文王不仅证明了秦法的公正,秦惠文王又彻查商君造反一事,最后查出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实属陷害。因此秦惠文王将他们杀之。既为商君正名,顺手也除掉二人及其大量党羽。】

  【刚刚继位的秦公一时不察,受人蒙蔽,这不是查清楚了,也为商君报仇了对吧。虽然大家都明白内情怎么回事,但学了本事总得要一展其才。秦惠文王的表现,在许多人才看来其实是满分的。】

  【无论是杀商鞅或是杀公子虔他们,都可见秦惠文王的心计。公子虔和公孙贾是什么人?一个是王族的代表,一个是大秦贵族的代表。借商鞅之事,既杀了商鞅,让自己成为大秦真正的国君,再灭王族与贵族大批人马,维护能让大秦强势的商鞅之法,顺势稳坐皇位,这样一个人,在秦国历代国君来说,就这份心计那都是佼佼者。】

  秦惠文王表示,其实不用那么狠的夸他,他没有那么好!

  【秦惠文王驭下有道,擅长审时度势,在他之后,其子嬴荡继位,是为秦武王。武这个字一看就懂了,身为王者,这位喜好武力。可

  惜,武王问鼎,最终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对的,这一位问的就是周天子之九鼎,可惜,死于鼎下。也是传奇。】

  【武王在位短短不过四载,却也有所作为,设丞相,区别于六国的相国之称。结盟和魏国,联越制楚,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于秦国也是甚有作为。】

  【然而武王问鼎而死,彼时武王无子,群臣迎立秦武王异母弟公子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稷儿,超长待机的稷儿,比他爷爷、爸爸、哥哥三个加起来在位的时间都要长。也正因如此,他对于秦国的贡献那是比之咱们的秦始皇也毫不逊色。】

  不意外又看到沈悠的星星眼,这会儿的沈悠跟之前说宋朝时的咬牙切齿是完全不一样,判若两人都不为过!

  沈悠:大怂和大秦比,好意思吗?边都别沾!

  【说起秦昭襄王之前,必须得提一提他那同样杰出的母亲,大秦宣太后芈八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对,是宣太后芈八子,不是芈月。宣太后本是楚国人,战国时期,各国时常都有联姻,因而早年宣太后为秦惠文王之妾,当时在秦国的封号便是八子,不知其名,故称芈八子。】

  【这位宣太后在她异母弟弟魏冉的帮助下,助子继位,平定秦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肃清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嗯,史书有载,这一位太后那是相当豪放,面对楚围韩国,韩襄王屡次派使臣出使求秦相助,面见韩国使时,宣太后当朝说了一段黄段子以拒绝出兵援韩。】

  ???一干人听到沈悠话锋一变,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宣太后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觉得重,这是因为那样对我很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足,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那对我和秦国有什么好处?”】

  【秦国,在宋之前,看看这世间人对女子是何等包容。女子无用吗?宣太后以太后之尊掌权,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计杀义渠,灭了秦国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是的,宣太后就是以色相与义渠君私通。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纠结于宣太后与义渠君的私情,只关注她灭了秦国的大

  患,让大秦可以一心东向。相比于大宋的刘太后,有功于国的人,不记其功,编排着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抹黑她,只因为她是女子。果然怪不得秦国能得天下传颂,大宋为后人所不耻。】

  就是在秦始皇自己看来,也丝毫不觉得宣太后的行为有什么不对。

  暗暗有人想提醒秦始皇别忘了自己做过的事。不过,秦始皇弑母了吗?但凡他的母亲能像宣太后一般,他也断然不会容不下那一个为满足母亲的欲/望而存在的男人。

  【宣太后之功,不逊于张仪,司马错。这就是对宣太后的肯定。秦惠文王,宣太后,都是出色的政治家,故而他们两个的孩子,秦昭襄王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先从母亲手里收回属于自己的大权,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从此,大秦开始一点一点的蚕食六国。翦伯赞说,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非常精辟的论断。不过,说起秦昭襄王,他这骚操作实在不少。】

  秦昭襄王??骚操作是个什么形容词?

  【比如,打着和人结盟把人楚怀王骗去武关,然后把人扣起来,带到自家的咸阳宫逼迫人家割让城池。】

  ???听着沈悠这话,秦君和秦王们?

  稷儿?你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吗?这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可能。再说了,扣人国君这个事,未免有失信于天下人之嫌,确定这事不会适得其反?

  【这个事,万万没有想到碰上一个硬气的,楚怀王愣是没有答应!结果楚国也不傻,没了一个王,那不是可以另立一个吗?等楚怀王从秦国逃出去的时候,不好意思,虽然秦国让他不小心跑了,却把通往楚国的路给封了,逼得楚怀王莫可奈何的只能往赵国去。赵国,怎么说亮出身份的楚怀王觉得,他怎么也该得到以礼相待,结果怎么着?】

第59章 白起

  【不好意思,赵国连城门都不让他进。】沈悠摇头晃脑的继续道:【之前我说过了,随着秦国扣了楚怀王,楚国已然另立新君,楚怀王到底知不知道这个事,暂时没有得到任何证实。但赵国肯定是知道。赵国此时如果让楚怀王进了赵国,再帮忙送楚怀王送回楚国,这确定不是想让楚国内乱?再加上谁都知道秦国把楚怀王给扣了,赵国把楚怀王送回楚国,这难道不是和秦国唱反调?赵国至于要为了楚国与秦国交恶?】

  不少人都摇头,说赵国无情无义也好,欺软怕硬也罢,有些事做不得。

  【而且,有一说一,楚怀王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屈原大夫投江自尽,就因为看着楚怀王的昏聩而绝望。帮一个昏聩无能的皇帝,得罪一个已经强大的秦国,那对赵国而言是什么好事?连宣太后都明白于己不利的事不能为之,各国的聪明人不在少数,楚怀王,注定回不去他的国了。】

  【赵国进不去,楚怀王并没有放弃,转头就想往魏国跑去,可惜,魏国也不敢收留他。最后秦国的人追上来了,无二话,接着把人请回咸阳城去。一年后,楚怀王病逝。嗯,该说秦国仁义还是不仁义呢?他把楚怀王的棺椁还给了楚国,可人活着那会儿,哪怕楚怀王不松口割让城池,那也果断不放人。】

  这波操作,确实挺骚的!

  【就秦昭襄王扣楚怀王的事,细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秦昭襄王要扣楚怀王呢?朝秦暮楚的意思都知道的,楚怀王是朝秦暮齐,他是个反复之人,面对和秦国的盟约,那是应得再好,一个转头他又跟齐国搭上,更给秦国捅刀子。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然后秦国方面就觉得这个事不能忍了,反正楚怀王的存在对楚国来说也算不上好。楚国的国力就是楚怀王给败的。然后就有了扣住楚怀王的事。】

  【不过,这个事也要分析分析,就当时秦国扣楚怀王的情况,那可是宣太后摄政的时候,因而也有人猜测此事乃宣太后所为。楚国是宣太后的娘家,按理来说应该能够成为宣太后的后盾。事与愿违,楚国不支持秦国也就算了,专门在背后捅宣太后的刀子。】

  【彼时大秦算不得好,秦国若是不稳,秦昭襄王的位子但凡坐得不稳,宣太后能有什么安稳日子故?因此,诱楚怀王入武关,扣押下楚怀王,明显是利大于弊。至于楚怀王给不给城池的,已然不重要。】

  r/

  【只是相关猜测,并非故意把功劳都扣到宣太后身上,反正不管是宣太后或者秦昭襄王,秦国得有明君,秦国兴矣。再继续说说秦昭襄王的第二个骚操作,称帝!对,别怀疑,大家都没有听错,秦昭襄王曾经称西帝,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他还特意派使臣尊称齐潘王田地为东帝。不过这事齐潘王听劝,去帝号,转身还约诸侯国合纵攻打秦国,最后秦昭襄王不得不去帝王,恢复称王。】

  这个,这个事就略为有点丢脸了,秦昭襄王表示,天幕,你其实可以不提的。

  【提秦昭襄王,有一个人是必须得提的,谁呢?武安君白起!不知道武安君白起吗?武庙十哲,以姜太公为主,汉时的张良为配,其下便是十哲,皆为历朝历代的良将,分别是: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動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这可是武将的最高配,凡能入武庙十哲者,哪一个不是鼎鼎大名的忠臣良将?】

  看沈悠那激动得,感觉她浑身上下都透着喜悦。别说沈悠了,武庙十哲的一个个被点到名的从一开始的惊愣,随后何尝不是不可置信!

  白起从自己的名字从沈悠嘴里说起那一刻起,还怀疑自己听错了,结果沈悠最后给出了肯定,那

  一个个良将的名字说出,听在白起的耳朵里,让白起终于相信,他没有听错,说的人正是他。

  【武安君白起,为秦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秦昭襄王十四年,以左庶长统兵于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秦国东进之路。因功接连升为国尉、大良造。】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领楚国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之后屡破三晋,不断攻取韩魏领土,他最出名的一战莫于于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发动对赵的长平之战。此战重创赵国主力,武安君却也因此下令坑杀赵军四十万,令天下震惊,更为后世所诟病。】

  听着沈悠细数白起的功劳,秦国国君和秦王们纷纷点头赞许,很是以为不错。直到听说白起敢坑杀赵军四十万,饶是他们都怔了怔,可随后却又恢复了沉着。

  为将者选择如此行事,必有其道理,降军四十万,把这四十万人留下,对大秦而言未必是

  福。既然成为大军的主将,在战场之上,为君者只需要相信将军们的判断。不管是怎么样的。

  【可以说,武安君白起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与廉颇、李牧、王剪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更将他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可惜,白起自长平之战后不久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

  正听着沈悠一个劲的夸赞白起,结果措不及防,白起死了,不仅死了,更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

  【其实看看商鞅的结局,也就不意外白起会有同样的结局了。功劳显赫的武安君,更是一个不听秦王号令,看秦王笑话的武安君,站在秦昭襄王的立场,岂能容他。再者,秦国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何尝令天下震惊,但凡想要挽回秦国杀降的名声,必须寻一个背锅的人,这个人,最合适也最能平息各国民愤的人只能是白起。所以,秦昭襄王只能杀了白起。但白起的功劳,无人能够否认。就如同商君在对秦国的变法上,从根本上改变秦国。】

  这一点,秦国诸君和诸王都认可,秦始皇也重重点头,表示没有错。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军出征周国,并将周赧王姬延掳获至秦国,同时也将九鼎迁回咸阳。据说这是秦昭襄王有意为之,毕竟秦武王问鼎而死,秦昭襄王便要将九鼎迁回咸阳,以慰兄长在天之灵。不过据说九鼎并没有抵达咸阳,而是沉没在泗水彭城,至于原由却是不得而在。九鼎流失,不久后秦国又将姬延放回周国。姬延身死后,东周国灭。】

  【数数秦昭襄王干的事,把六国都打废了,不负战国大魔王之称。不过,秦王,于后世很多人来说,天下秦王皆嬴政。毕竟论名声,哪怕秦昭襄王的功绩丝毫不亚于秦始皇,甚至如果秦昭襄王再多活个十年八年,在他手里都可以完成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霸业了。但历史没有如果。】

  【再者,凡事有利有弊,世人皆道秦王残暴,好些人把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这事其实是扣到始皇大大头上的。再有还璧归赵这事。都以为是秦始皇干的呢。所以,占了祖宗不少功的始皇陛下,也背了不少秦昭襄王的黑祸。】

  秦始皇!!!还有这回事儿?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秦昭襄王逝世,时年七十五岁,可算是历代秦王中的高寿,后面的秦王们,包括祖龙在内,但凡有他这样超长待机的,秦

  国不知要省去多少事儿。秦昭襄王之后,公子柱继位,可惜这位继位不过三日便离奇去世。】

  超长待机的秦昭襄王??他传位传了个寂寞?三天,才三天。他挑了个那么短命的儿子?大秦不会在他手里闹出什么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