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34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贞观朝时尉迟敬德毫不避讳的大声说道:“隐太子岂能跟陛下比。他以为他像陛下一般许我荣华富贵,我就会愿意受他驱使?笑话,陛下待我尉迟敬德那是推心置腹,以性命相托。我尉迟敬德宁可死,也绝不会背叛陛下。

  李世民高坐上方,听着尉迟敬德的话,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能得敬德与众卿鼎力相助,不离不弃,何尝不是我李世民此生福分。

  那么多年,多少明枪暗箭,多少腥风血雨,多亏

  了有那么多人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帮着他,他才能平安度过。天下不是他李世民一人的天下,更不是他李世民一人可以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天下,而是这些忠臣良将和他一道努力,才能得大治。

  “陛下。”听着李世民的话,一干臣子哪一个不感动,李世民对他们从来是知人善用,推心置腹,他们能够感受到李世民对他们的那份爱护之心,肯定之心,也愿意这一生为李世民鞠躬尽瘁。

  【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断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而且已经出了杀招,到这个时候,谁会觉得就算李世民忍住不动手,来日李建成还能容得下他?】

  【已然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李世民怎么办呢?武德九年六月,在李建成先动手后,李世民也不打算做那任人宰割的鱼肉,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在玄武门设伏,击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谁也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那么狠,下手如此之利落。弑兄杀弟,他可真行!

  秦始皇的手不由捏紧,对于李世民的行为他虽然也受到不少的震撼,但就李世民所处的境地,由人随意欺负,取之性命,秦始皇是那样的人?

  当然不可能!

  李世民弑兄杀弟,把挑事的人干掉,可是,最应该解决的人是谁?难道不是唐高祖?

  秦始皇心沉了下来,要说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三人能最后成了那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局面,里头必有唐高祖的推手。

  作为一个皇帝,想让朝廷平衡,想让光芒万丈的李世民能够稍稍有人压制,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唐高祖用错了方法。一味拉偏架的后果只能是兄弟相残。

  刘邦咂了咂舌,看吧,他就知道要出事,就是不知道唐高祖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吕雉不由扫过刘邦一眼,刘邦与之对视,夫妻二人无声交换心思,懂的想必都懂。

  萧何不由捏紧了手,韩信,他可比李世民还要难以控制,那么此后他会如何?汉武帝的眼中闪过一道凌厉,这李世民可真是敢,连太子他都敢杀!杨坚听着再也坚持不住的站了起来,这李世民胆子也太大了吧,他这是要谋反?

  此子留不得。杨坚坚定的发话,独孤皇后明白杨坚的意思,毕竟作为一个敢弑兄杀弟的人,怕是连那唐高祖都不会容得下,这样的忤逆之

  臣。哪怕没有唐高祖,也一定会成为大隋的大患,杀之是为绝后患,是为了让他永远没有长成的机会。

  独孤皇后终是劝道:“要不再听听?听完了再做决定?想必,谁生的儿子,听了这些名字那人家都该有数了,不必我们找,也会有人急于请罪。我们动手倒显得过于兴师动众。

  杨坚沉吟了半响,也觉得独孤皇后说得在理,也罢,再听听,也不急于此一时了。而李渊一朝听到李世民竟然敢在玄武门动手,李元吉第一个炸毛了,“李世民,你可真狠。”

  李世民听得何尝不是一愣,不过,也只是惊诧罢了,对于李元吉的指责,李世民面不改色的反问:“你们不狠吗?究竟是谁先动的手?我不过是比较幸运得以逃过一劫罢了。而我,不动手则矣,要动,必是要成功的!

  !!!李建成和李渊都傻眼了,这么当众没有半点悔改,反而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李世民过分了!

  过分吗?李世民丝毫不觉得,迎向李渊问:父皇在听说大哥和元吉要杀我时,没有想过斥责他们,想来我若是动了手,父皇也不会斥责于我的对吧?

  ???李渊整个人都被问住了,他看起来像是这样一个不在意儿子死活的人吗?

  “父皇,他敢犯上作乱,必然不会容得下父皇,当立刻将他拿下!”李元吉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没有半点悔意,反而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好啊,连李渊都不放在眼里,他非趁此机会让李渊把李世民拿下,最好永绝后患不可。

  “元吉,别逼我出手。”对于李元吉拿了鸡毛当令箭,李世民不慌不忙,反而与李渊道:“父亲,我们还是听完天幕的话才好对吧。

  李世民说着话往前迈了一步,在他的身后,几乎他天策府的人都随之动了,无形的压力提醒李渊,最好别撕破脸,逼得李世民现在就动手,这种时候动手,李世民的胜算其实更大的。

第75章 继位

  李渊怕吗?

  说句良心话,他不敢说有胜李世民的能力,诚如天幕所言,大唐的天下大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的,实打实的战功在那儿,谁也抹不去。以至于,如今这满朝的臣子多数都是对李世民心悦诚服者。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军队在李世民手里可以一呼百应,李渊他可以?

  “李世民,你也太嚣张了!”李元吉眼看李世民把亲爹都给唬住了,岂能任由李世民继续镇住全场,须火上浇油让李渊瞧李世民不顺眼才是。不想李世民往前迈了一步,扬起手,瞬间,李元吉吓得直接往后缩去,生怕李世民要当堂对他动手。

  缩回去的李元吉没有感受到预料中的疼痛,李世民手已经放下在一旁一脸鄙夷的瞥过他,李元吉!!!

  “无胆鼠辈。不知谁嗤笑评价一声,李元吉脸都青了!待再要开口,李渊已经道:“好了,什么话都别说了,继续听着。

  此时李渊的心情复杂无比,他不担心李世民反了吗?正是因为担心,因此他才会像天幕说的那样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牵制李世民,只盼能够达到一定的平衡,不至于让他不安。

  对,天幕是说李世民在玄武门动手了不假,在此之前难道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先动了手?怎么,天幕都说他拉偏架了,如今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他要再拉一回偏架,先把李世民处置了?

  不拉偏架,那就得把三个儿子全一起解决。后果,李渊自问担得起吗?

  担不起。那怎么办?翻篇,继续听下去,他倒要看看,李世民弑兄杀弟,后世难道能容得下他?身死之名,李世民果真不在意?

  李渊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有些事他做不得,做不好,别人却是可以!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在史书上一直为世人所诟病的一点。但凡提起唐太/宗李世民,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这玄武门之变。他弑兄杀弟,几乎可以说是迫于唐高祖退位。】

  【然而,李世民是弑兄杀弟不假,可自他登基以来,他任人唯才,从谏如流。成为帝王的李世民,先后平定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令大唐声威远播,四方宾服,各族皆奉他为“天可汗”。不仅如此,贞观初年,在他登基之初,因隋炀帝的缘故,人口凋零,大唐只剩下两百户人,至永徽三年,大唐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大唐得四方归服,政治清明,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嘶,本来因为李世民竟然敢发动玄武门之变,以至于心里都对李世民打了一问号的一干人,突然听到这后续,都不由瞪圆了眼。天可汗,四方归服吗?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天下大治之象。

  杨坚的注意力更在于沈悠报的人口数据,他这会儿的大隋有多少人?七百多万户对不对,他记得户部报上来是那么一个数。他的哪个败家的儿子,竟然在后面让人口损失得只剩下两百万?

  是,杨坚不想承认唐朝取隋而代之理所当然,可是,可是那骤然减去的五百万人,他那败家儿子是如何挥霍的?杨坚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就这样一个数据,杨坚还能不知道为何天下群雄并起,怪不得大唐能取隋而代之。

  【哭昭陵都听说过吗?昭陵便是唐太/宗死后所葬的陵墓,唐代制度中有规定,不管是臣子或是平民,但有冤屈难伸者,都能到唐太/宗的墓前哭诉。在大唐人的心里,他们的太/宗皇帝,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会让他们蒙冤受屈,叫他们受人欺负,无处诉冤。】

  如果说之前沈悠称赞李世民那一番话让人只觉得过于笼统,哭昭陵一出,谁人还能不明白,唐太/宗李世民对于大唐意味着什么。唯有君主贤明才能让百姓信任,纵然身死也依然活在人们心中,认定他是救星,能为百姓带来光明和救赎。扪心自问,他们谁做到了?

  【还有《秦王破阵乐》,又名《七德舞》,是唐初的军歌,是李世民打败刘武周后,他的将士们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享太平人。”后在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编成舞蹈,再经过宫中乐师他们的加工整理,成了一支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形乐舞。乐舞相伴,鼓声天响,气势雄浑,感天动地,因此也成为大唐宴会上不可多得的一支舞。】

  【听到这儿,你们以为我要夸的是唐太/宗的艺术细胞吗?不不不,听我往下说。晚唐时,黄巢起义,势如破竹,大唐覆灭在际,唐军眼看义军包围,己方没有任何胜算,最终决定投降。黄巢军也接受他们的投降,原本都已经达成共识了,降书都写好了,按我们历来的规矩,不管好事坏事,事办完了,总得吃顿饭。吃饭就免不得奏乐起舞,《秦王破阵乐》这样的军歌在军中最是常见。士气低落的唐军,听着听着歌曲就不对了。】

  【原本垂头丧气的唐军听着歌不知

  怎么的竟然一个个泪流满面,看得黄巢的使者们也是目瞪口呆,场面一度失控。好在有人圆场说是因为他们的将军没法参加宴会,将士们是悲伤过度才会失态。行吧,使者也不想多管,反正将士们哭不哭,都对大局没有影响。】

  【然而,让黄巢使者始料未及的是,他们认为的没有影响,影响可大了。《秦王破阵乐》是什么,那是大唐的军歌,想当年大唐在太/宗的治理下是如何的繁华昌盛,国泰民安,无人敢犯。如今,他们竟然要不战而降?】

  【没等军中高层做出反应,有人喊出愿意与大唐共进退,誓死对抗黄巢军的口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同样表态,宁愿为大唐战至最后一刻。自此,唐军奋战,与黄巢军拼个你死我活,硬生生把已经覆灭在际的大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虽然时间并不算长。但,这已经是唐太/宗去世后两百多年的事。单就一曲《秦王破阵乐》而已,就能激励人心,令已然颓败的大军重新振作,再战义军,可见唐太/宗对大唐的影响是多么长远深刻。】

  谁听到这儿不懵了!李世民就凭一首曲竟然就能影响了两百多年的后世,让大唐自死亡的边缘又缓回一口气,这,古往今来有谁做到?

  刘邦一个本来想说李世民不是的人,这会儿已然说不出话来了,这太厉害了点。

  唐武德年里,李元吉是等着机会想要再攻击李世民,结果怎么着?这是给他攻击的机会?简直是给李世民明正言顺上位的机会!

  毕竟,在李世民死后他都能影响大唐天下的百姓,李渊,李建成,他李元吉,自问敢说一句他们能够做到?甚至比李世民做得更好?

  真要是他们有这个本事,他们也不至于现在担心压不住李世民。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想要对付李世民。

  哎哟,满堂都是聪明人,听到李世民皇帝做得都能影响后世,不因他身死而灭迹,谁人不眼冒金光。这得是怎么样的一个皇帝才能在死后继续影响整个大唐?

  就他们读过的史书里,有类似的同样人物吗?

  突然觉得李世民弑兄杀弟上位是件好事了怎么办?好想把李世民现在就推到皇位上去,让他们可

  以亲自体会李世民为帝是怎么样的。

  一时间,竟然没有人注意到唐亡这个事。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听得都愣住了,应该,

  没错吧。世人都没有否认他弑兄杀弟,逼父退位一事,但却更肯定他的功绩,所以,他只要努力当好这个皇帝,为后世的典范,他的心结也未必不能解了。

  “陛下威武。”下方的臣子皆是山呼,这就是他们的陛下,太/宗,他们誓死追随,永不背叛的陛下。果然,他会带领他们开创一代盛世,令后世称颂,缅怀。

  至于那什么黄巢起义,嗯,两百多年后的事,是他们能管得了的?

  【唐太/宗虽得位不正,却因他励精图治,以令天下大治,谁人不肯定他是千古一帝,谁不想成

  为第二个唐太/宗,再创一个贞观之治。由此也可以看出,世人都算公平,纵然当皇帝的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只要当皇帝的人心里有百姓,令天下大治,都会给予肯定。倒是大宋一个个的皇帝,看着大唐就没有想过要学一学好,也就怪不得被后世骂大怂。】

  【还是不提大怂的好,太影响心情。继续说我们的唐太/宗。说说看,他是如何任人为贤,克己纳谏,一步一步开创令后世无数人向往追思的大唐盛世。】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自是痛心不矣,但也明白事成定局,已然无力再改变什么。李世民走到这一步,完全也不是等着唐高祖决定他将来的路要怎么走的态度。唐高祖明白,敢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李世民,未必不敢弑父!而且,都已经死了两个儿子了,唐高祖能觉得依然不够,还想再杀一个李世民不成?大唐若是再失去李世民,这个天下唐高祖自问能把控得住吗?】

  【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唐高祖封李世民为太子,经过三请三辞的戏码后,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当上了皇帝就可以一劳永逸?不不不,李世民的考验才刚开始。玄武门之变引发的内部问题相对还好,最最重要的是外患。突厥十余万骑军挥兵南下,直逼长安,而此时的长安只有数万兵马,怎么退敌就是大唐面临最大的问题。也是李世民想要坐稳大唐皇帝的位子所要面临的第一个严峻考验。】

第76章 渭水之盟

  嗯,刚刚登基就有北边的大军压境,这大唐的皇帝确实不好当。

  秦始皇想到匈奴,亏得当年他家祖宗们个个得力,一直把匈奴压制得死死,以至于他现在收拾起匈奴来不必过于费劲,但也绝不能任由他们壮大。这突厥看情况定是与匈奴脱不了干系。

  刘邦一眼瞥过萧何突然问:“我们要是跟匈奴打,有几成胜算?”

  萧何一顿,最终不太确定的问:“陛下要让韩信去打吗?”

  这回吕雉都看向萧何了!她听出萧何言外之意了!如果让韩信去,未必不能打。反之如果不让韩信去,那可就不一定。甚至,败势可见。

  刘邦又不吱声了,有些事他有数,问一问仅仅不过问问。

  而萧何反问之后没有得到答案,他也不再吱声,他也不过是不想正面回答刘邦而已。

  【李世民者,用我们毛大大的话来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在大唐将帅之才数之不尽的大环境里,他也是数一数二的。】

  【大唐和突厥,还是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此时的突厥情况,以及和大唐的关系吧。突厥汗国,这是在六世纪中叶崛起的中国北方漠北部落联盟国家,有说他们是匈奴的后人,也有说铁勒族的后人等等。突厥汗国始由阿史那部、阿史德部落建立。于隋时,隋文帝以离间计分裂突厥,因此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听到匈奴二字,别管秦始皇或都汉武帝,目光都变幽深。果然,后患不除,后世依然不能避免遭受侵扰。匈奴,匈奴。

  【之前开始讲李世民就说过,李世民崭露头角正是因为雁门关救驾,彼时的东/突厥兵马困于隋炀帝,李世民以疑兵之计退突厥兵马。由此可见,哪怕突厥分裂,并不代表在中原式微的情况下,突厥不会再次南下抢掠。隋末天下大乱,东/突厥的始毕可汗也好,继位者颉利可汗也罢,一直都在跟中原的军阀你来我往,□□送给他们军事援助,如马匹,他们则向□称臣送礼。为了取得□□的支持,唐高祖也曾向□始毕可汗称臣送金银财帛。】

  ???称臣送金银财帛?

  这绝对是唐之前的众人所料不及的内容。可是,怎么说呢?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就是称个臣求个和,送个礼而已,这种事不是没有。只要能够把局面扳回来,都不是什么大事。

  李渊

  面露赧色。这件事如果可以,他希望永远不会再有人提起,可是,可是,这个事又抹不去。嗯,没有人敢问罪于他,他也不至于为此抬不起头是吧。

  想到这里,李渊昂头挺胸,并没有露出半点愧色。

  【可□的胃口哪里是他们送礼就能满足的。自唐高祖登基以来,纵然唐高祖从来没有停止过给突厥送去粮食绸缎,哪怕突厥颉利可汗继位,突厥兵马依然屡次南下,深入唐朝腹地,危及于大唐,好几回甚至形成夺取长安之势。一度,唐高祖有纵火焚烧长安以迁都的打算。由此可见,唐高祖对突厥是不堪其扰却又苦于无计可施,他想出的办法就是避之锋芒。可这避得过吗?五胡乱华的历史他是忘得一干二净?好在我们二凤拦下,这才让长安幸免于难。】

  【突厥看着刚刚建立起的大唐帝国,那是如同看着那羊圈里的羔羊,视为囊中之物,随时可以取

  之。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的消息传到□□颉利可汗的耳中,这样的消息对于外敌来说自然是极好的,故而颉利举兵南下,志在占据中原。】

  【突厥眼看就要兵临长安,长安城中一片恐慌,不过,早在此前,李世民已经让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立即组织反攻,与突厥军队在泾阳打了一场恶战,尉迟敬德勇不可挡,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

  听着突厥来势汹汹,谁不悬起一颗心,兵临城下莫过于此,一个不慎,李世民和大唐都将一道覆灭。

  好在,大唐不同于大宋,不会仗没打就跑。当然,幸亏现在当皇帝的是李世民,按天幕所说那唐高祖未必不会在突厥大军压境时一走了之。

  大宋……

  【赢是赢了一仗,于大唐而言,危机未解,却也让突厥颉利可汗见识大唐的厉害,也在无声警告颉利,他以为大唐改朝换代是他突厥大军可长驱直入的机会,实则不然。尉迟敬德打出了大唐的气势,接下来就是李世民和颉利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