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35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突厥十余万兵围困长安,旗帜高扬数十里,令人见之生惧。在此之前,颉利更是派出使臣执失思力前往长安,打探虚实。一见面,执失思力那叫一个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大有他们此番南下,定能一举夺得天下的气势,唐军别想和他们抗衡。可是,两军交战在即,派出使臣入长安的颉利在李世民看来何尝不是透着怯意,以及对大唐情况的

  不确定。这,就会是李世民的机会,也是大唐的机会。】

  【没有任何犹豫,李世民凌厉的喝斥执失思力,道:朕与颉利早有盟约,两国交好。先前大唐送给突厥的金银财帛不计其数,大唐没有对不起突厥的地方,突厥却背弃盟约,兴兵南下。你们虽是戎狄,却也长了人心,怎么能在大唐的地盘上自夸强盛?朕今日就先取你的项上人头。”】

  【前来刺探虚实的执失思力如何能想到李世民竟然如此强势,全然是一副要跟突厥决一死战的架式。眼看左右上前要将自己拖下去处死,执失思力怕了,连连跪下请罪。李世民将人关入门下省。随后,不顾群臣反对,率房玄龄、高士廉等六人出城亲至渭水之畔,责颉利背信弃义,进犯大唐。】

  六人?刚为李世民斥责执失思力而赞许的一干人傻了眼。他们没有听错,李世民带着六个人竟然就敢直接面对突厥的十数万大军,他这胆子也太大了!

  秦始皇眼中流露出赞许,这李世民确实是有胆有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自问没有李世民行军打仗,身先士卒的本事。这大唐,这李世民,怪不得能让后世推崇之极,李世民堪为千古一帝。

  刘邦张了张嘴,啊,这李世民胆子也太大了,六人就敢去到人家十万人马的军前,怪不得大唐的将士皆不畏死,英勇善战,从根源上就不是那怕事的主儿。真是让人不得不心生喜欢。

  杨坚已经不可置信的望着前方,他也是上过战场的人,突厥的英勇他也曾见识过,李世民只凭六人就敢出城和突厥对峙,他要是记得没有错,沈悠说过,长安城内只有数万兵马!

  那,李世民怎么办?

  【将心比人心,作为皇帝,如果不是有足够的胆量,敢在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只身带着几位重臣到十几万兵马对面?宋朝那些个皇帝别说只带几个人了,纵然身后跟着几十万人马都是被人硬架着上城激励将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赵匡胤!!他知道大宋那些个皇帝太没用了,他已经知道错了,他会努力活着,绝不会让他弟得逞。这有些事,能不提就不提了呗,脸被打得真痛!

  沈悠感应不到,正是因为看到大唐的威武不屈,在唐之后的宋朝一个个的皇帝没有半点骨气,双手把江山天下都给辽、金送去,每每一想都让人咽不下那口气。

  【颉利一看,哎呀,李世民竟然亲自来了,可是李世民怎么就带

  那么点人?心里未必没有嘀咕,可他又想到最新打探到的消息,应该,可能,长安是没有多少兵的吧?然而他派入城打听虚实的执失思力一去不返,这大唐敢扣他的人,胆子不小。可是,是不是因为李世民有和突厥一战的打算及实力,因此才敢扣他的人,再领着几个人就敢到他跟前?越想越也让颉利心生不安。一时间不知动不动的好。】

  【就在颉利踟蹰不定打不打这仗的时候,李世民身后无数大唐的旗帜亮起,尘烟滚滚,鼓声震天,无声告诉颉利,唐军已至,颉利胆敢动手大唐定会奉陪到底。至此,李世民不忘提醒颉利,他的使臣执失思力已经落入他们大唐的手里。战事若起,就是不知道这么多突厥兵最后有多少人能够再回故土。】

  【颉利一看一听,心里是止不住打鼓。他的消息难道有误,长安根本没有兵力空虚?瞧着李世民的架式,他也不是没有听过李世民大名的人。这一位跟唐高祖并不一样,那是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之士。之前他也曾和李世民交给手,颉利没有必胜的把握。要打仗,李世民从来不怕打仗的。颉利再看着李世民身后的旗帜和尘烟,明显是大队人马赶来。大唐猛将如云,再有李世民这样的皇帝坐镇,颉利若没有必胜的把握,其实一点都不想跟大唐交手。】

  【本以为大唐内部生乱,改朝换代,颉利可以顺势入主中原,面对李世民态度强硬,突厥也败了一场,颉利越发没底。大唐若是自上而下都有死战之心,两军开战,突厥此时是深入敌后,犯了兵家大忌。夺不了天下,反而葬送突厥无数将士的性命,那就亏大了!一想通,颉利态度稍变,在这个时候,李世民表示愿意给突厥再送些金银财帛。突厥南下,图的不正是这些吗?大唐没让颉利和突厥大军空手而归,颉利也不会没法给手下的人交代对吧?】

第77章 东突厥灭

  【审时度势后的颉利,这回也就不再犹豫。双方达成共识,并约定三日后依然在这渭水之上,斩白马而盟。从此以后,两族交好,永不再犯。三日后,李世民给颉利送上了金银财帛,颉利送唐马三千匹,羊一万头,李世民不接受,只要颉利归还掳掠的国人。】

  谁都能感受到李世民的无奈,但就这时候大唐的局势,谁又能说李世民做得不对?

  但凡他们这些人换了谁来,又能做得比李世民更好?

  元吉,若突厥大军进犯,你待如何?李世民拳头紧握,不难看出他的隐忍和不喜。可是,那样的情况下,不管是谁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的。大唐打不起,不能打!

  李元吉被问个正着,怒目相对,他能不知道李世民是故意的?

  “怎么?突厥大军进犯你能退突厥大军?若是,我必对你俯首称臣。”李世民并没有理会李元吉的控诉,不错,他就是仗着自己有本事,他敢大声说话,难道他不配?

  “我,我,我……”李元吉脸色涨红,他想指责李世民,然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比起指责,难道不是能够力挽狂澜更重要?天幕说了李世民有,他有吗?

  大哥,你呢,你自问你可以吗?李世民没有再继续为难李元吉,却也问起一旁的李建成。

  “突厥虎视眈眈,绝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父亲在位,他们也从未安分过,改朝换代,这对他们而言就是天赐良机,他们必会兴兵南下。彼时,大哥,你想好如何应对了吗?”李世民语气温和,可这话中的内容,无一不在无声的谴责着李建成,他纵然是太子又如何,他有本事当好这个太子,护好这个天下吗?

  李世民问出这些问题就只是想告诉他们,他们做不到的事,他李世民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很好!

  【听到这里,有人会说,李世民不是也议和送钱了吗?怎么我把大宋骂得啥都不是,对李世民这一番求和之举却很是赞许。首先,大唐此时是内忧外患。天下苦隋久矣,连年征战,天灾人祸不断,致使民不聊生,大唐不是不能跟突厥死战一场,代价是两败俱伤,更会让大唐的百姓不堪重负,从而让刚刚太平的天下再起纷乱。这样的仗该打吗?】

  【其次就是态度。渭水之盟,议和送钱,哪怕是为了大唐换取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唐太/宗依然视为生平

  的奇耻大辱,无时无刻唐太/宗不在提醒自己,一定要一雪前耻。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做到了。这两点,大宋那些个皇帝有这样的态度和本事吗?】

  确实,为了一时的太平可以弯下腰,但绝不能失了尊严,至少在李世民这儿,他让百姓失去的,大唐失去的,他会亲自讨回来。

  秦始皇可以体会到李世民内心的无奈,自李世民领兵以来,从来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约和什么的,这是有生以来第一回 。习惯用刀剑荡平天下的人,为了百姓,他不得不弯下了腰,只为争取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才是一个君王该做的事。

  汉武帝不能避免想起了自家祖宗,历代皇帝,他们不就是通过一次一次的求和,为大汉争取得来休养生息的机会吗?到他这里,灭匈奴是他此生所愿,也是祖宗们为他争取而来的机会。约和,达成同盟,都不行。必须得打得匈奴有生之年再不敢犯大汉边境,伤大汉百姓才算一雪前耻。如同李世民一般。

  【既视为奇耻大辱,李世民自那以后开始训练士兵,亲自教他们骑射,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兵马,踏平东/突厥。于贞观三年,李世民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此刻,李世民才觉得自己一雪前耻。】

  三年,才三年的时间,从受东/突厥威胁不得不送钱保平安,到一举灭了东/突厥,谁人听着不得

  赞一声666,干得漂亮呢!

  秦始皇再一次酸了,这李世民要是他的儿子该有多好,也就唐高祖那样的人才会觉得有那么能干的儿子不好!老想着如何盘算怎么让李世民手里权利更少一点。

  天底下还有比后继有人更让人高兴的事?但凡要是他有那么一个儿子,他一准给他儿子撑腰。要这天下也好,喜欢征战沙场也罢,都由着他!

  “这大唐,真是让人羡慕。”秦始皇道出这话,一干臣子哪个不认同无比的点头。可不是吗?本以为宋朝明朝的文臣武将够多的了,结果怎么着,唐朝就连这皇帝都是传奇,能征善战自不必说了,看看这骨气,那是远甩多少人。

  刘邦听着李世民用了几年的时间竟然灭了东/突厥,咂咂舌道:“或许我们计划几年也未必不能灭了/匈奴!咱们人也不少。

  这让萧何如何接话,说刘邦说对了一半?那另一半不对的是什么呢?就是现在想对匈奴动手,也不是就不能打嬴,但能用的人刘邦不敢用不是吗?

  吕雉于此时接过话道:“陛下所言甚是,旁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同样也会做到。只是天下久经战乱,还是以安民为主。匈奴,陛下有的是时间收拾他们。

  刘邦望向吕雉,哪怕这些年来他有了别的女人,但是他一直都清楚,吕雉是懂他心思的人,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他们的利益一致。尤其是对外时。

  韩信对刘邦意味着什么,别人不清楚,吕雉必然很是明白,因此,吕雉这番话,相对于出自别人之口会让刘邦觉得他们在耍着自己玩,他是听进去的。

  “也对。”刘邦点点头,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吧。萧何暗松一口气,他是觉得,刘邦似乎越发坚定要除掉韩信!韩信,萧何何尝不为难无比。

  杨坚听到李世民竟然只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就将突厥和大唐的局势掉转,惊奇是必须的,大隋也曾与大唐一般受突厥侵扰。自五胡乱华以来,突厥一直强大,对突厥,杨坚也是想方设法追击分裂,但要说完全打服,突厥是不可能完全服的,不过是见势不对,装着顺从罢了。为了了解突厥的动向,杨坚也才将宗室女义成公主嫁入突厥。

  突厥有多难对付,杨坚心里有数,正因有数,更为李世民能够灭了东/突厥而惊讶。

  “这李世民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陛下,这样的人,不好杀。”独孤皇后既与杨坚并称二圣,对国家大事,天下大势,都心里有数。李世民这样的人物,惊世绝艳,杀了何其可惜。

  “他会夺大隋的江山!”再好的人才又如何,此人会亡大隋,他们的天下难道就该由旁人夺去?

  独孤皇后明白杨坚心中恐惧,却也反问:“陛下难道以为杀了一个李世民就不会再有另外一个人?陛下莫不是忘了天幕说过,是隋炀帝亲手断送大隋的江山。

  问题的关键难道是在李世民吗?

  隋末之时,农民起义,群雄并起,这句话杨坚应该听得清楚,那就该明白,最后只不过是李世民灭了其他各路军阀一统天下罢了。亡隋者未必是李世民。如此,杀一个李世民能够改变将来大隋的局

  面?

  至亲之夫妻,她知道杨坚为了大隋的天下费尽了多少心思,也明白他想要大隋传承

  下去的理想,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独孤皇后更得告诉杨坚,问题究竟在哪里。

  有些话,别人说来杨坚未必听得进去,唯独孤皇后道来,杨坚就是想不听都不成。

  “朕是急糊涂了。”杨坚心里只想着杀了李世民就不会有大唐,却忘了,没有大唐也会有别的。大隋之亡,非亡于唐。只是唐统一天下,再创盛世罢了。

  须得想办法让天幕告诉我们,到底我大隋因何而亡,那一个隋炀帝是不是,是不是……是谁,夫妻对视一眼,都明白什么意思,独孤皇后道:“我们可以投票,让大隋的百姓都来投,我们的人可比大唐要多得多。我们争取下一回轮到我们隋朝。

  人多人少的,看看秦始皇那票数,他们两个大隋加起来都不及,可是,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留言他们也抽了,有用的却是太少。等回复,看看都多少留言了,天幕的回复少得可怜。

  杨坚心里再急,再难受,又有什么别的法子吗?紧紧握住独孤皇后的手道:“我们可以得到答案的是不是?”

  夫妻交心,杨坚所忧,何尝不是独孤皇后所忧,但现在她须安抚好杨坚,肯定的道:“会的,一定会的。

  李渊一朝本来就被李世民以后的影响惊得不敢动的人,没有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听到突厥被灭。

  要知道就是李渊对突厥那也是客客气气的送礼求和,不敢跟突厥呛声叫板,就怕突厥突然进犯,彼时大唐没有能力抗衡。

  每每听闻突厥进犯,李渊不想灭突厥吗?想,无时无刻不想。可他做不到。好了,李渊做不到的事,李世民做到了,而且干得那叫一个漂亮。李渊这心里越发不得劲了!任谁也无法忽视朝堂上一个个人望着李世民的眼神已然从原本的恐惧,忌惮,到信服。

  哭昭陵以及一曲《秦王破阵乐》都能让大唐死灰复燃,更何况现在沈悠在告诉他们,东/突厥现在再强大也没有关系,总会灭在大唐的手里,且就在李世民的手里。

  对于突厥一方来说,这就不算好消息了,可是,他们能怎么办?现在就举兵南下,在大唐把他们灭了之前灭了大唐?

  嗯,他们有多少胜算呢?

  也算是和李世民交过手的突厥可汗衡量着该挑着谁和大唐干起来,然后他再补上一刀。

第78章 天可汗

  沈悠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三年的时间,形势倒转,李世民灭了东/突厥,在此之前李世民做的并不只是练兵而已。自渭水之盟后,东/突厥内乱不休,李世民是瞅着机会便派人前往漠北笼络于人,一次又一次的把东/突厥的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

  【比如薛延陀部的乙失夷男,这样一个因为天灾人祸而叛离东/突厥的部落首领。颉利残暴贪婪,对归附的各部族一味欺压,引得漠北各部纷纷叛逃,最后都归附到薛延陀部,他们一起拥护乙失夷男为可汗。可是就算乙失夷男叛离东/突厥,也没有完全和颉利撕破脸。一但他自立称汗,颉利兵起而攻,他若没有后援,那是没有多少胜算的。】

  【就在这个时候,大唐的使臣来了,送来了大唐天子的诏书,诏书册封他为薛延陀可汗,号真珠毗伽可汗。同时赐予他象征可汗权威的巨鼓和旌旗。乙失夷男不会不懂,大唐对于东/突厥的咄咄逼人,和他有着同样的想法,都迫切于消灭东/突厥这个共同的敌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况且他薛延陀的位置和大唐若是联手结盟,南北制衡,乙失夷男正好可以借大唐的势与颉利分庭抗礼,最后甚至未必不能取而代之于颉利。审时度势之后,乙失夷男选择接受大唐的册封,随即遣使入唐朝贡,薛延陀汗国正式成立,也成为了大唐在漠北第一个附属蕃国。有了大唐作为支援,漠北各部纷纷归附薛延陀汗国,一时之间,大漠以北,西域以东的广大地区,几乎都在薛延陀的控制之下。】

  以夷制夷,为大唐寻来盟友,也让敌人后方受制,而不是让大唐一国承受突厥的袭扰,不错,不错。

  秦始皇越发觉得李世民甚好。

  刘邦望向一旁的萧何问:这招我们能学吗?再不然,想想办法分裂匈奴?

  萧何不能说这个主意不好,但想要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回道:“可等待良机。”

  刘邦叮嘱道:“此事须得谋划一番。”

  看得出来刘邦动了心思。

  而对于刘彻,李世民用的这些计策,他何尝不是已经开始在用,只是出使西域的人一去不返,更无消息,也是让刘彻很是头痛。

  【除了乙失夷男,东/突厥内乱的时候,始毕可汗之子突利可汗因颉利所不能容,于贞观二年暗中与大唐往来,不料消息泄露,颉利大怒,立刻派大军围攻,志在一举灭了突利

  可汗。突利可汗不敌颉利,眼看形势不妙,立刻向大唐求援,请大唐出兵相救。】

  【李世民收到求援的书信,问策群臣,众臣皆以为反击突厥的时机已然成熟,可以举兵北上,一举灭了颉利。可是李世民却没有这么干,他只派小组兵力北上接应突利,毕竟突利是要救,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对付颉利吗?因此,在颉利倾尽全力对付突利时,李世民兵出一直依附于突厥之下的梁师都政权,趁东/突厥无暇顾及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北拒突厥的战略要地河套地区。】

  哎哟,真是不得不承认,李世民脑子转得那是相当的快,对舆图有所熟悉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河套地区对于北拒游牧民族的重要性。

  显然眼下的大唐并没有到可以和东/突厥一决高下的时候,倒不如给自己多争取些筹码,让自己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底气对付东/突厥。

  汉武帝重重点头,这回李世民倒是和他英雄所见略同了。

  杨坚拧紧眉头,看李世民这一番操作,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纵然杨坚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办法自然是极好的。

  【李世民采用联合敌人的敌人以结盟并分化东/突厥的办法,效果相当的明显,东/突厥的势力如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而大唐则不同,随着三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大增,隐忍后的李世民,终于在贞观三年兵出东/突厥,甚至没有任何波折的灭了东/突厥。】

  【至于李靖是怎么灭的东/突厥,讲李靖的时候再细说,咱们还是继续说二凤。东/突厥国灭,意味着数百年来长期威胁中原民族的北方边患就此解除。原本依附于突厥的北方少数民族全部归附大唐。南起阴山,北起大漠的广阔土地,全部落入大唐帝国的掌控之中。这一年,咱们二凤才刚刚满三十岁!】

  嘶!李世民竟然才三十岁吗?三十岁,竟然就做到了好些皇帝穷尽一生或许都做不到的事!

  秦始皇表示,他又眼馋了,他也想能够年轻一点,再不然多活几年也成,这样他一定可以做下更辉煌的功绩,令后世传颂。

  刘邦!!不提年纪大家都是好朋友,提年纪必须要翻脸!刘彻表示,他现在也年轻,未必不能做出比李世民更大的功绩。

  【虽然年轻的二凤,北境安宁,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接纳各民族的融入,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在大唐生根发芽。

  但是怎么样管理这样一个多民族融入的王朝,是李世民灭了东/突厥后又将要面临的另一个考验。】

  【广纳意见后,李世民最终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设置四个都督府,任命突厥本族的首领统帅原有部众,保留原来的组织与风俗习惯,实行高度自治。这样听来,是不是跟我们现在的民族自治区有些相同之处?李世民要的是天下太平,这个天下,并不只是大唐,而是周边的国家都可以得到安定。因为只有相互都安定,才能真正太平无战事。为此,李世民虽然灭了东/突厥,却也仅仅是要灭掉东/突厥有可能对大唐的抢掠和践踏,并没有想过要亡突厥的种族,让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