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44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李世民!!这叫憋屈吗?

第95章 驳诏之由

  秦始皇关注点在于,分丞相的权。嘶,明朝时的六部沈悠大致那么一说,没有丞相,还得另外再想个新的位子干丞相的活,秦始皇不太乐意费这个劲瞎折腾。

  宋朝,宋朝的官制沈悠都不带提的,毕竟宋朝的官制一味重文轻武,沈悠是恨不得赶紧说完。

  大唐,嗯,李世民确实很是不错,开创的贞观之治也很是让人心向往之,秦始皇都在想,沈悠会不会细细说说官制呢?这要是说了,他也不是不能学习学习。

  终于让他等到了!

  【三省六部制,是根据各朝各代慢慢发展衍生的,非一朝而定,不过,三省六部制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所以大隋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这一点上,相当类似于秦朝。但看大家的投票可知,隋的热度和秦始皇差得有点远是吧。】

  杨坚……好了天幕,我已经够心塞的了,莫要再打击我。

  【三省的名字多有改变,不过职责基本分工不变。三省是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掌管机要、发布政令;门下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尚书下设六部,负责执行诏令。】

  秦始皇一听,哎哟,这机构好啊,简直太好了,比他现在的三公九卿要好得多。加上六部,这完全可以相互制约,他还用担心再有人像赵高,李斯他们那样矫诏吗?

  刘邦听着一下子转向吕雉,没办法,这回他没把萧何叫过来一起听,也是因为感觉到好些事当着萧何的面不好说得过于直白。此时有想法,刘邦可不就转头向吕雉,同吕雉讨个主意。

  “这三省六部倒是极为不错。”刘邦也是心动,毕竟要说平衡,刘邦无时无刻不想着到底该怎么平衡,功臣那么多,如韩信等异姓王,何尝不让他如鲠在喉。

  “陛下认为能解决我们如今面临的问题?”可是,那是中央的机构不假,但对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处境能够有所改善?中央,大汉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中央,而在异姓王。

  ”天幕所言能听见的不仅仅是我们,但凡我们有所异动,只会让他们更警惕,对陛下而言并不是好事。”刘邦刚刚登基,位子尚未坐稳,这种情况下突然要改官制,会不会把原本站在他们这边的人也逼成了别人的人?不可不防。

  刘邦何尝不是那么一个意思,倒不如留着,来日再用。吕雉冲刘邦一笑道:

  陛下所言甚是。刘邦抬眼,他说什么了吗?明明说什么的是吕雉。

  于刘彻而言,三省之制并非不可以学,但怎么说呢?他并没有忽略眼下大汉的处境,世卿世禄,还是先把六部听了吧。

  杨坚听着自己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后世用得相当顺手,这心里就极不是滋味,他总结的好东西都没用上手,怎么就尽便宜了别人。都怪他那些不争气的儿子!

  【中门长官为中书令,设两位;门下省称侍中,亦设两位。尚书省设尚书令,其下左右仆射,协助尚书令行事。但李世民在唐高祖时曾为尚书令,因此终唐一朝尚书令皆不设。尚书之下六部,分别是吏、礼、兵、刑、户、工。】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户部掌管户籍财经;礼部考吉、嘉、军、宾、

  凶五礼之用,后来也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和审核刑名;工部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这回三省六部制说得足够清楚了,隋唐之前的一干人都听得真真的,该吸收的就吸收,该活学活用的也活学活用。

  【诚然三省六部虽然分了丞相的权,同样也约束着皇帝,毕竟各方的职责都是相当清楚。但要说魏徵敢一再驳了李世民的敕令,这也是李世民自己再三要求的,按李世民的话来说,皇帝毕竟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脑子想不到所有事,所以才需要选择官员良才帮他处理国家大事。作为皇帝只需要选拔和任用贤才,执行严格而合理的法制,谁还敢胡作非为。所以,李世民也再三要求众司官员,如果发现他下达的敕令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必须坚持议奏,不能一味顺从他的旨意施行,这是李世民对臣子的要求。看看,看看咱们太/宗皇帝这态度,巴不得有人能盯着他点,生怕自己做错事。谁能比?】

  嗯,这个,这个,哪怕是秦始皇也得承认自己比不上,比不上!

  刘邦那是直接当作听不见,怎么的,李世民自己要找罪受,关他什么事?他为什么要学。刘彻就更不用说了,他这辈子被人管得够多了,余下的日子完全不乐意再让人管着。杨坚!!!这被人管着是什么好事吗?李世民咋个想不开呢?李世民!!!谁想不开了?你自己说说,为啥后世皆向往大唐?

  杨坚败!

  【对的,我又

  想夸二凤了,实在是不能不夸。自来的皇帝恨不得把大权全都握在自己的手里,哪有像李世民这样时时刻刻生怕自己权力太大,得意忘形,做出损及百姓国事之事的人。唐太/宗这样的人,亘古未有。】沈悠就是不想夸人都不行,谁让李世民把皇帝当成了标榜,后世之人,人人都以他为目标,却再没有一个能超越他。

  李世民被夸得不太好意思了,他不就是做了一个正常人该做的事吗?以法治天下,哪怕他是帝王也不能毫无约束。一个失去约束的人,随着权利越大,越容易迷失自我。他可是立志要做明君的人,绝对不能忘记这一点。

  秦始皇陷入了沉思,皇帝的权利也应该有所约束吗?更应该收纳谏臣,广开言路,唯有如此才能找出天下大治的办法。不,是寻到令天下大治的人才。想要国泰民安,想要天下永存,非一人所能成。

  况且,天幕都已经提醒过他了,他要是再一直不顾自己的身体,他现在是不用丹药了不假,也未必不会把自己累死!

  秦始皇必须不能死!他的儿子没一个能担得起天下的没事,他自己再教出一个能干的孙子来。他就不信了,果真天要亡他大秦!

  【李世民是个脾气火爆的人,连着被魏徵驳了几回,就算他之前是给过臣子这个权利,但人在气头上能记得起来自己说过的话。把魏徵唤过来的李世民完全就是一副你魏徵要是说不出一个好理由,我绝对不会饶过你的架式。魏徵却是不慌不忙直指李世民失信于天下。】

  【李世民一听就傻眼了,他就是征个兵而已,怎么就失信于天下人了?魏徵莫不是信口雌黄?】

  【魏徵对答如流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可是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之物又是什么?”】

  这个,这个,不过都是些说辞。李世民成了皇帝,自以为聪明的人用这样的说辞无非是想讨李世民的欢心,这个事也怪不到李世民头上的是吧?

  【到此为止并没有说到重点。魏徵继续举例道:“陛下曾下诏免关中地区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可是不久又诏令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是不会责怪。偏偏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陛下如今再征兵员,

  还说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些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陛下是信不过地方官员吗?既然信不过,为何还要将日常公务委托他们办理。这难道是陛下的以诚治国之道吗?”】

  李世民作为正主,面上有些讪讪,这确实是他考虑不周,是他有错。

  【一听魏徵陈明利害,李世民马上改正,肯定道:“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听你说起国家大政方针,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任,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治理?朕之过也。不用说,征兵一事就此作罢。李世民更是赐魏徵一只金瓮。不得不说,咱们二凤不是一般的大方。比起那些个小气的皇帝来,怪不得那么多人一心一意追随,愿意为之鞠躬尽瘁。】

  朱元璋表示,有被内涵到。

  大唐的臣子们纷纷表示同意,没错没错,他们陛下一向大方,从来不会亏待他们这些臣子。大宋对此也是相当有资格张嘴的,毕竟他们可是很富的,当官的必须也不能亏待了。然而有钱有什么用?还不是一味议和?

  对臣子宽厚,那对的是什么臣?文臣。武将在他们宋朝是什么待遇,他们敢再吱声?好大的脸和唐太/宗碰瓷?边儿去!

第96章 体恤

  【再举个魏徵进谏的例子。贞观二年,闻大唐之名,高昌使臣入朝,西域诸国也欲遣使贡献这对于历朝历代来说都算是好事,也是让皇帝高兴的事对吧。李世民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按照规矩,他国入朝进贡,那也是有相应的接待流程的,如今天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哪有这样的闲钱招待人?】

  【魏徵立刻上书劝谏,以为此举劳役使者途经州县,劳民伤财,于国不利。不过,魏徵也补充,遣使朝贡大可不必,若是商者前来,互通有无,那是相当可以的。不得不说,魏徵之才,通情达理,知民之苦,也能站在百姓的立场为百姓考虑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在是不可多得之才。】

  【同样不乐意让他国来朝贡的事朱元璋也干过,但是初衷却不算都一样,同样是不想劳民生财不假,但朱元璋下了海禁,是不许贸易的,这对各国百姓来说都不是好事。对于有意和大明往来商贸的人就更不是。通过朝贡而促进商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促成边境不安。反观魏徵却知欲边境安宁,就要互通有无,商通了,国是不是来朝贡也就不重要了。重点在于所推行的政策最大得利的是不是百姓。】

  朱元璋!!!这个事,这个事…

  秦始皇半眯起眼睛,商贸一事要怎么说呢?

  对于大秦来说,大秦最大的问题就是匈奴,而如今的边境有大秦数十万大军守卫,匈奴想犯大秦,断不可能。但很显然不可能一直保持边境安宁的,既然如此,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启动商贸一事?这一点应该让人探一探。

  秦始皇心里默默把此事记下。

  刘邦听着的反应就显得有些冷淡,商贸对大汉来说不是时候。

  吕雉不吱声,不可否认的一点时,刘邦在大局上从来不是那分不出轻重的人,吕雉须得向刘邦学习。

  刘彻听到商贸二字,冷哼一声道:“对他国不懂规矩的人,就该把他们打服打怕,打得他们永远都不会再想犯我大汉边境。朝贡也得按我们的规矩。

  所谓的规矩是什么,就不必细说了,暂时刘彻不认为需要考虑。

  杨坚捏紧了手,突厥,突厥之患他未必不想解决,但现在突厥已经臣服,再一次大举兴兵,于国不利。

  与突厥的商贸,他得问一问是怎么样。

  李世民两眼放光的盯着魏徵道

  :朕遇魏徵,连后世都羡慕不已。对的,李世民很是骄傲!

  他不值得骄傲吗?咱就问自古以来,有哪一个谏臣能像魏徵一样进谏多年都被帝王接受的?李世民不仅为魏徵而骄傲,也觉得那样的自己真是太好了,嗯,他要做得比天幕说的更好!

  魏徵面露赧色,不忘拍马屁道:“臣得遇陛下,后人更是羡慕。”

  这番话道出了多少为臣之人的心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他们羡慕,相当的羡慕,怎么他们就没能遇到一个唐太/宗!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如此。

  【听了那么多魏徵的谏言,有人以为魏徵就是一块臭石头,又硬又臭,更是不懂得变通的人。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谏臣不都这样吗?可魏徵并不是。至少在魏徵看来,纵然是君臣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在向唐太/宗论起用人的问题上,魏徵提出扬长避短的思想。”因材以取之,审其能而任之,用其所长,舍其所短”。魏徵很清楚的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直以来,魏徵都向李世民主张“因其才而取之”,要扬其长而避其短,不能因其短而掩其长。】

  秦始皇一愣,这样的取才之法也行?

  刘邦可就认同无比了,这人哪有完人,又不都是圣人,一味对人苛求的后果是无人可用。用人用人,会打仗的让他去打仗,会生财的让他去生财难道不是很好。

  真要是用了一个个没有任何问题的人,那得多愁人?

  毕竟刘邦自己毛病都不少,瞅着所谓的圣人在他面前,他得多难受。有毛病好,或多或少的毛病更能说明那就是个人,而不是圣人。

  【想想后世对人才的要求,那真是把人逼成圣人了。但凡有那么一点小错就无限放大。当然,这里头也跟当皇帝的不能知人善用有关。不过,魏徵虽然提倡用人须扬长避短,但同样也提出赏罚分明,不徇私情的原则。小毛病能容,触及国法的事绝对不能容。所以当初李世民为党仁弘求情,要不是李世民以自身向天请罪,最后又下罪己诏,魏征肯定不愿意李世民徇私。】

  【同类的事,嗯,贞观三年,曾为秦王府幕僚的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罪被免职,却请求李世民宥免。李世民答应了,并且赐绢一百匹,还命他仍任旧职。魏徵一听立刻进谏道:“今以故旧私情,陛下赦免他的贪污之罪,更加以恶赏,还让他继续提

  任濮州刺史,陛下幕府之人何其多,若人人都像庞相寿一般贪污以自足,陛下都要赦免又奖赏?而且放过乱法之人,天下遵纪守法的人,他们还会觉得天下仍需要守法吗?陛下是让国法无存?朝廷威严丧失?”】

  【以小见大,李世民是个感性的人,也是个念旧情的人,魏徵看懂了李世民的为人,正因如此,更须防微杜渐,绝不能让李世民犯下更大的错,影响整个大唐的运作。李世民焉能不懂魏徵之心,立刻改了原来的做法。】

  秦始皇又酸了,这样的人才他也想要,他也想要!

  他正缺这样的人才,能够告诉他大秦的问题,能监督他的言行,让他可以把大秦治理得更好!

  杨坚审视了一番自己,不得不承认,他身边没有像魏徵这样的人。啊,这时候的魏徵应该也都快长大成人,要不他想想办法把人找到?

  既是人才,岂有都便宜李世民的道理,他完全可以先用了!

  【魏徵和李世民的故事太多了,诚然李世民有时候被魏徵气得半死,但他从来都不曾否认过魏徵的本事,他更明白魏徵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大唐,为这天下黎民,也是想要这个天下更好!魏徵也明白自己立身的根本在于正直敢言,心怀天下,为民分忧,终此一生,魏徵做到了不改此心,不忘此志。】

  【而魏徵上谏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十渐不克终疏》。那是在贞观十三年魏徵针对随着国泰民安而显得有些得意忘形,开始好奢纵的唐太/宗所提出的十个方面不能善始善终的缺点。文章略长,我贴图上来请大家看看,然后总结一下这十个缺点。】

  【一、迷恋财物:过去无为无欲,现在“示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

  【二、轻用民力:过去视人如伤,现在故劳役者。】

  【三、乐身营欲,追求享受:过去损己以利物,现在纵欲以劳人。】

  【四、亲小人,远忠臣:过去“砥砺名节”,亲爱君子,疏斥小人”,现在“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

  【五、好尚奇珍,贪图玩乐:过去“捐金抵璧,反朴还淳”,现在难得之货,无远不臻,珍奇之作,无时能止”。】

  【六、人思苟免,莫能尽力,犯了用人不当的错误:过去“求贤若渴,善人所兴,任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现在“不审察其

  根源,而为之臧否”。】

  【七、热衷盘游之娱,酷爱打猎:过去“内除毕弋之物,外绝畋猎之源”,现在“以驰骋为欢,莫虑不虞之变”。】

  【八、忽略下层民意:过去“君恩下流,臣情上达”,现在“多所忽略”。】

  【九、志在嬉游,荒于政事:过去“孜孜不怠,屈己从人,恒若不足”,现在不复专心治道”。】

  【十、劳弊尤甚,奴役百姓:过去“矜育之怀”,现在“疲于徭役”。】

  这样的十条,别说是李世民了,秦始皇都开始对号入座,想问问自己到底犯了多少条,然后,秦始皇的脸瞬间黑了下来。

  真要是按魏徵这十条自我反省,别说李世民撑不住,就是秦始皇自己都觉得,他这个皇帝当得其实很是糟糕。自以为已经很勤政,努力要把国家治理好的秦始皇,根本没有做到点子上。

  如今天下不乱,不过是慑于他的威严不敢动罢了。一但他出了一星半点差错,秦必将分崩瓦解。

  秦始皇觉得难受,心里很不是滋味,大乱之后百姓思治,他是要放一放,免赋税、徭役,这些他们那些皇帝能够安抚天下的事,他也可以学着来做。大秦,不会是无药可救。

  暗暗下定决心的秦始皇才觉得心里没有那么难受,同时也不忘叮嘱道:“将这篇《十渐不克终疏》一字不差的抄下来,就放在朕的身后,朕要每日看着,自省吾身。

  李世民??祖龙,你这样抢我的操作不太好的喂!

  秦始皇:你喊的是什么,心里没点数的吗?谁前谁后,谁抢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