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46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李世民已然傻了眼,这还有下文的吗?

  魏徵:我都死了还能一波三折?

第99章 大唐战神

  沈悠目光变得幽深,唐之前各朝代的人耳朵都已经竖起来了,好奇极了李世民还能弄出什么妖蛾子。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高句丽,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仍因未能灭高句丽而后悔。回师之后,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疲惫不堪的样子,唐太/宗感慨叹息道:“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此行也。”即召魏徵的家人到行营,赏赐、慰劳裴氏,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并重新给魏徵立起墓碑。】

  真,听完这一系列,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怎么觉得李世民是爱欲其生,恨欲其死的人呢?这高兴就给人写碑文,不高兴就把人墓碑都给推了,是正常皇帝会干的事?

  【其实二凤出征高句丽这个事不是没有人劝过他的,只是诚如魏徵在《十渐不克终疏》中所写,到了晚年的二凤不可避免的犯了一个君王最常犯的错过,听不进别人的劝。再有理的话,不是如魏徵那样有理有据,常年劝他的人,他听不进去。】

  【正因如此,贞观之治在后世不少人看来,随着魏徵去世后,也渐渐衰败。魏徵是大唐的标杆,他在那儿,能让李世民的皇权有所约束。其实,不仅是魏徵,那些在李世民身边能够向李世民进言劝谏的人,如长孙皇后,王珪,随着他们一个个的离去,失去这些人对李世民来说不仅是精神上的伤害,也是对大唐实质上的伤害。】

  【从李世民的表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拥有一个明君所有的特质,胸襟宽广,有胆有识,目光长远,善纳谏言。可同样,他也具备一个普通人的缺点,暴怒,爱憎分明的同时,也时常以一己之喜好行事。】

  【魏徵就像是他的一杆尺,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不能越界。魏徵一死,纵然大唐再有谏臣,也不再是如魏徵一样有着经世治国之才,对社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又怎么能让李世民再如同对待魏徵一样的接受他们的监督。】

  【魏徵在李世民想要令天下大治的时候下碰上了李世民,也就得以施展他的毕生所学,李建成之死对魏徵来说是好也是坏。坏在于,他所追随的人终是败了;好在于,他碰上的是李世民,哪怕他曾想过要为李建成除了李世民,李世民本着爱才之心,也为当时的局势选择留下魏徵,也为大唐留下一道璀璨无比的星光。】

  【后世欲效仿魏徵者不在其数,还是那句话,类李世民者却再也没有。无数人羡慕魏徵,羡慕他能遇上李世民这样的君王,让他得以青史留

  名。宋史中赵顼,也就是宋神宗曾说过,“唐太/宗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这是对魏徵最大的肯定。”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的这句话,魏徵得偿所愿,善终而极尽哀荣,为人臣的追求,他得到了。他和李世民之间的君臣遇合,千古难为。为后世所求却不可得。】

  确实,无数的臣子们听着魏徵所为,哪一个不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所追随的君王都是李世民。

  突然有些理解为什么在李世民死后依然有无数人怀念李世民,不仅是天下人,哪一个读过李世民的事迹的人,从口口相传中得知李世民是个怎么样的人的人,能不希望自己能再遇上类似的李世民?

  大唐白月光,他何止是大唐的白月光,更是后世历朝的白月光。哭!为什么他们不是生活在唐朝?为什么他们追随的君王不是唐太/宗?

  秦始皇反思了自己,他或许也该开始学着纳谏言,当然,这些所谓的谏言,绝对不能只听一家。该用个什么办法才能听到天下人的心声?

  如今他手下的官里,有懂得百姓之苦,又有治国之才的人吗?

  刘邦就不愁这个了,他现在什么都不需要干,只要让别人动就好。

  刘彻颇是自傲,身为臣子,不过是做了本分的事罢了,不足为奇。

  他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如今他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积攒力量,把匈奴打败,打服。

  杨坚拧紧眉头,魏徵的功劳听起来很大,却也是因为李世民用得好,也不是不能用,却无须过于急切把人寻来是吧。

  如今就连李世民都在他手里,究竟要杀或者不杀,全在杨坚一念之间,别的人,杨坚何需再操心。他的大隋里难道不是人才济济?

  李世民听着天幕说起那一个自己竟然把魏徵的墓碑都给推了,尴尬是真尴尬,可除此之外,天幕何尝不是肯定于他对魏徵的信任与重任,更为后世所羡慕而不能得。

  魏徵,魏徵,他得要用得更好才行。

  【魏徵这位老祖宗暂时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又是谁呢?文臣讲了三位了,也该到武将了。提起大唐的武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简直不要太多,如果说各朝的臣子论功比的是经历几场大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的武将,论的该是灭了几个国对吧

  。】

  灭了,几个,国?

  国?是国对吧?

  唐之前的各朝人都打上了几个问号。不确定他们是不是听错了。毕竟,李世民平定天下的本事他们都已经见识过,能让李世民认可的人,差是会差一点,但绝对不会差得太多。可这论功都按灭国来论,真,谁不听得傻眼?

  秦始皇就想问问了,唐朝凌烟阁功臣按灭国论功的说法,那岂不是把周边的大小国都打服了?不不不,他应该问的是,国都灭得差不多了,那不就成大唐的疆域了吗?

  刘邦眼睛都亮了,灭国,灭国好啊,他也不求其他,只要把他手下几个不安分的藩王都打老实就行。

  那也不对,毕竟把人打老实的那个人难道不难对付?

  他手里是没有这样能灭国的人吗?分明是他自问镇不住那么一个人,故而才会想方设法出手,就为了能够解决后患,叫天下安宁。

  刘彻很是不屑,区区小国也值得炫耀吗?他只要把匈奴解决,就是对后世莫大的功劳。李世民手下的能臣干将再多,也不及他的卫青和霍小将军!

  对自家大将军和小将军都十分信任的刘彻再一次将视线落在卫霍两人身上,怎么看他是怎么的满意。

  杨坚!!!突然很想收回刚刚的想法,他大隋人才不少,可要说都有灭国之能的,嗯,也没有几个。李世民手里的那些人,应该,可能,都在他这会儿长成了,还是得把这些人才弄过来。他就不信了,人才都被他拢来了,李世民如今不过是一个稚子,将来还能夺他大隋的天下不成?

  对,对,就得那么办。

  贞观时的李世民这会儿听着已经道:若论武将,首当李靖将军。我大唐自上而下,但称李将军,谁人想到的不是李靖将军。

  被点名的李靖站出来赶紧道:“陛下也是李将军。”

  李世民笑了,愉悦的挥挥手道:“朕与将军不同,朕不仅是大唐将军,也是大唐皇帝。不如将军一心只想着打仗的事,比不得将军。

  年轻得李靖太多的李世民,他或许如果像李靖一样一心研究兵法布阵,未必不会比李靖更好,可他成为了帝王,他要处理国家大事,要兼顾的事情太多,多得根本没有办法再倾注心力去研究兵法。故而李世民承认自己不如李靖。

  李靖微

  鞠躬,不与李世民再争论。

  沈悠的声音已经再次响起道:【对于大家来说,因为《隋唐演义》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将军得是程咬金、尉迟敬德、秦叔宝等等,相较之下,我第一个要讲的大唐战神,大家所熟悉的却不是隋唐,而是神话故事,毕竟托塔天王,哪吒三太子,谁不是听着故事,看着动画片和电视剧长大的。对,没错,这回我要讲的人正是李靖,不是托塔天王李靖,而是大唐战神李靖。】

  ……天幕又在说些他们听不懂的话了,这些字加起来怎么那么让人听不懂?托塔天王,哪吒三太子,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算了,重点是李靖,是李靖这个名字对吧。

  【不少只知道托塔天王李靖的人,肯定对大唐战神李靖心存疑惑,毕竟论起名头来,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程咬金他们难道不是更让人耳熟能详。该怎么说呢?只能说李靖这个战神太顺了!顺得存在感都弱得让人难以相信他是战神。】

  顺得存在感弱吗?

  这样的形容词把人的好奇心全都提起来了,李靖到底是顺到什么地步?才能让世人认同他是大唐战神的同时,却没有别人的名声大?

  李靖听到这儿不由摸了摸鼻子,要说顺,也不能这么说吧,毕竟他可是差点没命的。

  随后视线落在李世民的身上,要不是有李世民求情,他早八百年前就死了!

  当然,李靖也得说,论打仗,李世民也是个中好手,想当年他在李世民那样的年纪时,未必有李世民的本事。要不是因为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就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更能威名远扬。

第100章 凶险

  【李靖生于北周武帝天和六年,是为陇西李氏丹杨房人。出身官宦世家的李靖,自小受家庭熏陶,那是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对李靖也是赞不绝口,每每讨及兵事,皆赞李靖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的人唯唯有你而已。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李将军大才盘盘。】

  【长成的李将军初仕于隋,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虽然官低位卑,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重臣杨素也抚着坐床跟李将军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杨坚听到这话,立时间追问:李靖此人,你们听说过吗?

  身边的人摇了摇头,杨坚微蹙眉头,连杨素都曾称赞过的人,他竟然没有耳闻,到底是他的问题,还是底下的人出了问题?

  杨坚不由握紧了拳头,一想又不太对,毕竟这李靖也是出自陇西李氏,绝不该被人有意埋没。所以,这样一个人到底为什么没有到他面前,为他所知?

  【诚然,李将军确实有孙吴之才,但是李将军站队的能力算是他一生顺畅的经历中一大败笔。大业末年,李将军任马邑郡丞,在唐高祖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而这个时候天下反隋之义军如那雨后的春笋,一茬接着一茬的冒出来,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柘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不断的动摇大隋的统治。】

  杨坚默默的数着这些人名,他更是握紧了拳头,思虑的是,他能不能够把人解决了?

  不,太多人了,若是等闲的人可以,现在的杨坚意识到,他若是想把人全都杀了,永绝后患,绝无可能。那么多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果绝不是杨坚能担得起的。

  【眼看大隋暴/政不断,隋炀帝已经不理朝政,醉生梦死于江南,完全不管大隋的生死,李渊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将军既然在唐高祖手下办事,哪里会察觉不到。于是,我们李将军打扮成囚徒前往江都,想跟隋炀帝杨广告密。】

  ???别说杨坚了,秦始皇他们这些人都愣住了,他们要是没有记错,李靖是大唐的战神对吧!身为大唐的战神,竟然要先一步断大唐的基业,要让大唐起义之军胎死腹中?

  秦始皇得说,这大唐的人和事,真是够让人始料未及的!刘邦却是笑得拍掌道:“好,好一个李靖。”

  对于一个

  帝王来说,本事什么的难道不在其次吗?最最重要的必须是忠心!

  杨坚本来在想,这样一个人要是也跟李渊他们全都是一伙的,要出手很麻烦,结果却被告知,他不用慌,这一位是忠于大隋的,他只要用好人,别让那么一个人才白费了,一切都好说。

  可怜的李靖突然被沈悠提起旧事,这心态怎么说呢?他并不认为当时的自己有什么错。彼时的他是隋臣,就算在唐高祖手下办事,他忠的本就该是隋朝,唐高祖要起兵造反,他本来就该上报朝廷。只是……李靖心下长长一叹,好些事,时也,命也!

  大隋朝好些人反应过来,唐高祖是李渊,竟然是李渊?

  【身为隋臣,忠于隋无可厚非,然而李将军如何也料不到,天下大乱,道路阻塞,他人没到江都,唐高祖一行人已经攻克长安,还把他给俘虏了!好想知道当时李将军被唐高祖捉着时的反应和心情。】

  李靖……一言难尽知道吗?他是一点都不想提起!

  【出师未捷的李将军,免不得被唐高祖问责,怎么说李将军都是要卖了他们李家,得亏他们动作快,攻克了长安,还把李靖给捉了。但凡他们要是慢一点,呵呵,叫杨广得知他们的打算,李家能有什么好果子吃?故而,李渊下令将李靖斩立决。】

  秦始皇将心比心的说,要是换成他,他也会杀了李靖。但显然,唐高祖没杀成。就是不知道是谁出手救的李靖。

  刘邦此刻纠结了,要是站在隋朝的立场,肯定要赞许李靖的忠贞,站在李渊的立场就不一样了,这可是要他们家性命的大事,如何能容?

  杨坚果断的决定,他要立刻召李靖入京,他要重用李靖。

  贞观时,连魏徵这样的人都能容得下的李世民,一干臣子那是早就知道李靖干了什么事,他们哪一个没点黑历史,没有这个时候跟人秋后算账的道理,淡定!

  【李将军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哪怕这会儿都要人头落地了,他哪能不为自己自救一番?因而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口,怎么能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不得不说,读书多的人在关键时候总能想出好法子自救,一句话指出李渊杀他就是因为私人恩怨,让李渊就是再想杀他,此时此刻,还能杀?】

  【比起私人恩怨来,难道不是天下更重?再说了,论起私

  人恩怨来,和李渊有私人恩怨的人在少数吗?要是李渊连李靖都不放过,别的人……刚刚攻下长安的李渊需要安定,对于长安中那些曾经抵抗他,对他出手的人,都要表现出大度宽容,李将军他可只是想,都没有付诸行动,李渊就容不下他了,李渊不需要想想后果?】

  这个事,确实得好好考虑考虑,不可轻举妄动。

  【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出面向李渊求情,请李渊放过李靖。李渊对于李世民递过来的台阶,岂有不顺势而下的道理。李将军得释,李世民极是欣赏他的胆识和才气,召其入幕府,用作三卫。所谓三卫是唐禁卫,有亲卫、勋卫、翊卫。】

  【归于李世民麾下的李靖,随着李渊登基称帝,李世民为秦王,为了平定天下,武德三年,李将军随李世民东进,击灭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将军终于开始崭露头角。在李世民打王世充的时候,盘踞在江陵的南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峡州、巴、蜀等地,为峡州刺史许绍击退。】

  【有人想趁大唐平定天下时在后面捅刀,唐高祖如何能受这份气,着调李靖赴夔州助赵郡王李孝恭平定萧铣。李将军奉命前去,途经金州时,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将军为李瑗出谋划策,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看看大唐的这些将军,一个个平起乱来怎么就那么顺手的呢?】

  不怪沈悠感慨,谁不想问,别管是李世民或者李靖,对付敌人怎么就能那么的顺手,顺得让他们觉得那不是几万人的兵马,也没有占据天时地势,换成他们去,他们也能顺上一回!

  但事实上呢?

  这不都有对比了?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结果李靖就那么路过出了个主意,这就把人击败,俘虏众多。

  大唐,越说越让人羡慕了!

  【帮忙出主意收拾完蛮人的李将军通过金州,抵达峡州。不过萧铣也不是那无脑冲的人,控制住险塞,以至于李将军受阻,迟迟不能前进。但李渊听闻消息就以为李将军有意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下诏夔州刺史许绍将李将军处死。】

  ???一听这转折,好些人都觉得不好了,这就要处死?

  【于李渊来说,李将军的表现,嗯,更多因为之前李将军有意寻杨广告密他造反的事,李渊心里总是有些不安。难免以为李将军或许在这个时候有所图谋,要趁着

  大唐内忧外患之际,伺机而动作乱。一朝一代,辉煌也好,衰败也罢,都不会是偶然,也不会是一人所能促成的,定是自上而下,君明臣贤,方能一起缔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亦然。大唐的贤臣之多,并不仅限于区区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夔州刺史许绍得李渊密诏,却为李将军请命,惜其才干,请李渊给李将军一次机会。】

  确实,有些盛衰并不是偶然,而是通过一点点的小事,一个又一个奸诈之人得以占据高位,最后,在一个节点爆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识才用才,缺一不可!秦始皇只想说:天幕,莫说了,越说越是让人心酸羡慕。

  李靖何尝不庆幸无比,庆幸于他遇上的都是贤良之人,才能让他活下来,活到他大显身手,以令天下知其英勇,知其忠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