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47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死里逃生的李将军很快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军出战失利,李将军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一战而杀死冉肇则,俘虏五千多人。看看李将军这仗打得,不打则矣,一打那是直接干脆的击毙对方的首领,擒贼先擒王,杀贼也

  先杀王,真就没有第二回 再出手的机会。仗打得毫无半点波折,世间独一个李靖而已。】

  一干人点了点头,不过,这才对付蛮人而已,天幕是不是夸大了?

第101章 兵行险招

  好像,应该,沈悠这么久以来也没有讲过多少夸大的事,所以,他们就更好奇接下来李靖的操作了。

  【捷报传回长安,唐高祖高兴的对公卿说:“朕听说使用有功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随后颁下诏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绩卓著。时间长了才发现卿无限忠诚,朕给卿嘉奖赏赐,卿不必再担心功名利禄。”末了更是亲笔写下敕与李靖说:“从前旧事既往不咎。唐高祖李渊其实还是极不错的,至少人听得进劝,也懂得用人之道,在一众帝王里面,但凡不是因为儿子太过耀眼,他也未必这样没有半点名头。】

  李渊:好了,天幕,你可以不那么继续扎心的吗?会没有朋友的!

  【用实力证明自己忠诚的李靖将军,终于得到唐高祖的信任,也得以真正开始大展拳脚。武德四年,李将军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上陈攻灭萧铣十策。李渊颇为重视。当即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同时,唐高祖明确表示,“三军之任,一以委靖”。也就是说,李孝恭也就担着夔州总管的名头而已,实际上李靖才是三军统帅。知人善用如唐高祖,在大唐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宋朝的将领哪怕是对着李渊也是垂涎三尺的对吧!】

  宋朝一干名将们已哭昏在地:天幕,别说了,太心酸了!太难了!

  【李将军得以重任,立刻组织人力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同时,针对巴蜀之地归附大唐不久,各部族还不太稳定的情况,为了避免在他下江陵打萧铣的时候,有人抄了他们的后路,李将军向李孝恭建议,将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如今到夔州,根据他们的才能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一句总结这波操作就是,“外示引擢,实以为质”。人质在手,也就不用担心谁敢轻举妄动,这招的效果对于稳定巴蜀政局那是相当有用。】

  【有了这事作铺垫,同年九月,唐高祖下诏令调发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任命李孝恭为荆湘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显然这一回唐高祖志在灭了萧铣。】

  【四路大军准备齐全,时值秋天雨季,江水暴

  涨,流经三陕的涛涛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整个峡欲。观此水势,萧铣以为唐军纵然四路军队汇集,也不可能东下,放心大胆的让士兵休养,不加防备。但在我们李将军看来,却认为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说服众军道:“大唐军队刚刚集结兵马,此时萧铣未必知道,乘江水猛涨之时出兵,顺流东下,我军突然出现在江陵城内,正是所谓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是兵家上策。到那个时候,哪怕萧铣发现我师出战,仓促调集军队,也无法应战,这样一来定能一举成功擒获萧铣”。】

  哪个听着李靖的计策不称赞叫好。不错,不错,攻其不备,本就是上上之策。但因为水势凶猛的缘故,就算好些事大家都明白,却不代表都有人敢做。李靖主意是不错,能不能做好,却未可知。

  【李孝恭听着李将军的建议,立刻率二千余艘战舰,沿着三峡顺流东进。一如李将军所料,萧铣毫无防备,唐军进破荆门、宜都二镇。】

  已经集结兵马,这就准备下船的李孝恭??天幕,你把计划都说出来了,这仗我们还能打吗?

  打,不必迟疑,立刻出兵。李靖在一旁听着却斩钉截铁的开口,让李孝恭不必理会天幕。

  “可是天幕都说穿我们的计划了。”李孝恭同意这样的打法不就是因为李靖领着他们攻其不备?现在算是消息泄露了,萧铣难道不会有所准备?

  李靖目光凌厉的道:“我们听见了,萧铣听见了,萧铣会不会觉得我们的计划已经为他所知,而认定我们不会再敢出兵?他也无须再作防备?

  李孝恭???

  【等唐军抵达夷陵城时,萧铣手下的干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清江,李孝恭一到,即想进击,李将军劝他道:“文士弘是萧铣的健将,士卒精锐骁勇,现在荆门刚刚失守,他把精兵全都派出来迎战,这是救败之师,锐不可挡。我们暂时把战船停泊在长江南岸,不与敌人交锋,等到他们士气衰落,我们必能一举破军。”】

  【李将军的主意是好的,只是李孝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此时的敌军不过如此,没有听从李将军的劝告,命令李将军留守军营,他则率兵出击,没有意外,李孝恭大败,损失惨重。这会儿不得不说,论识人之能,唐高祖那也是不差的,自家的人什么德性,他是一眼就瞧得分明,否则又怎么会让李将军实际统率三军。】

  【只是这名义上的

  总是名义上的,李孝恭纵然不精战事,他可是唐高祖的堂侄,名正言顺的兵马大总管。李靖可以陈明厉害,执意阻拦,他可是差点死在唐高祖手里的人,他不该谨慎一些,少得罪点人,免得让人给他下绊子吗?再者,他再怎么执意拦,确定就能拦得住?他怎么都是下属,真要来硬的,他是硬得过谁?】

  谢谢,他硬不过李孝恭,所以就算明知道李孝恭此战必败,他也拦不住。李靖默默的在心里给补上一句!

  【李孝恭败势不可拦,李将军并没有因此气馁,眼见得胜后的文士弘竟然纵兵四处抢掠,队伍大乱,当即领唐军出战。得意洋洋的文士弘没有想到唐军如此敏锐,想要收军对抗,哪里来得及。最终被杀及溺水而亡者将近一万人,被缴获舟舰四百余艘。】

  蒙恬由衷赞道:“李靖此人,大才也。”

  卫青与霍去病何尝不是连连颔首,大家都是将军,打的都是仗,怎么把仗打得漂亮是他们无时无刻不琢磨的事。擅长捉住机会出击,给敌人予重创,让我军获胜,那就是他们不负朝廷信任,对得起自己肩上所担的责任。

  【攻下夷陵城后,李将军马不停蹄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继后。文士弘战败后,萧铣心生恐惧,着急忙慌的赶紧在江南下召士兵,然而兵马不能如期而至,而李孝恭大军已至,不断进攻。李将军又接连击败萧铣的大将杨君茂、郑文秀,俘虏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缴获大批舟舰。然而李将军却让李孝恭全部将这些舟舰弃于江中,顺流漂下。】

  【听到李将军的主意,诸将都傻眼了,这么好的舟舰他们自己留着用不好吗?弃于江中,那不是给人机会把这些舟舰收回去再用?心中有疑惑那就得问,李将军也不吝啬于解答道:“萧铣的地盘,南出岭表,东距洞庭,我们孤军深入,如果攻城未拔,对方的援军四集,我们将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我们如何使用呢?弃舟于江,使塞江下,援兵见到,一定以为江陵已破,不敢进易进军,派兵入内侦察,往返费时月余,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足以攻下江陵。不得不说,我们李将军真真是算无遗漏,对人心的洞察那是透彻得很。】

  【吃过一回亏的李孝恭必须得学乖,按李将军所说落实到位。结果一如李将军所料,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将赴江陵朝见,在行进途中听说萧

  铣已败,便到李孝恭营中投降。】

  【而此时唐军已然将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见内外隔绝,又无援兵,城内又难以支持,走投无路,遂开门投降。李将军率军入内,号令严肃,秋毫无犯。不过,其他将军以为萧铣将帅抗拒唐军,罪大恶极,建议籍没其家财产,用以犒赏唐军将士。】

  【李将军立刻出面劝止说:“王者之师,应保持抚慰人民,讨伐罪恶的节义。百姓受战事驱逼,不得不战,非他们心中所愿。况且狗自然会对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为萧铣而战死的人,死为其

  主,不能和叛逆者同等看待,这就是蒯通之所以在高祖面前免除死罪的原因。眼下我军刚刚平定荆州、江陵,应当采取宽大的政策,安抚民心,一但投降我们的人,我们却没收他们的家产,恐怕不是救焚拯溺的道义,传扬出去,只怕从此以后其他城镇敌将都将拼死抵抗,于我大唐无益。”】

  不错不错,李靖自己就是过来人,他忠于隋难道有错吗?如今看着忠于萧铣的将帅,又怎么会认为他们拼死为萧铣而战有错?

  况且,为大局着想,绝不能因为萧铣手中的将士们抵抗唐军而抄人家财,这简直是要逼得后续未归于大唐的城池对大唐拼死不降。

第102章 锐不可挡

  秦始皇再一次对李靖的想法赞许无比,欲降于国,就不能一味强硬,须得给人留有希望,对方才不会绝望,非要跟你拼命。

  看看他灭六国,他对六国的人赶尽杀绝了吗?

  哪怕秦始皇很清楚的知道,把他们杀了是最好的永绝后患,但他不能杀,不能为自己埋下另一个更大的祸根。

  刘邦咂咂嘴冲吕雉道:“这李靖别看是一个武将,但这如何收拢人心的道理,他不比萧先生差。

  吕雉笑笑道:善攻者善谋,不是所有人都只会蛮打不懂该怎么样安民抚国。

  这大唐,真是人才辈出,让人目眩神迷。吕雉也就更好奇了,大唐是如何出得一个女皇帝,能够越过那么多出色的男人,登上那高座?

  虽然已经拥有卫青和霍去病这样两个将帅之才,但听到李靖如此善战,刘彻也有些眼热了,他也想能多几个这样的人才供他驱使。

  杨坚已经控制不住的捏紧了手,如此人才,他大隋竟然没用,而让大唐得了便宜?不,不行,他要立刻把这样的人调过来,就调到他的身边来为他所用。

  【李将军一回一回的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他的眼界及洞察人心的本事,诸将岂有不听的道理。李孝恭一个领头人听进了劝,那就已经定下了事。既往不咎,又以稳定人心为主,江、汉等人纷纷望风而降,甚至就连后续赶来的萧铣救兵十几万之数,听闻肃铣已降,大唐宽大处理,也都放下武器归降。此战,李将军辅佐李孝恭出师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平定南梁。如此本事,古今几人有?】

  嘶,两个月,竟然才两个月!听李靖的战术,他们已经为之惊奇了,结果竟然才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杨坚想起自己是怎么样费心才得以让大隋一统天下的,那是更加难受了!不不不,没有关系,一切都将终结,李靖现在可是在他手里,他来用人,他会人尽其才!

  【唐高祖听到捷报,自是喜不自胜,李将军战功卓著,唐高祖当即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在大唐皇帝手下办事就是痛快,无论是文臣或者武将,都不用操心功劳为人所昧,也不怕皇帝不会赏你。当然,这也跟他们各自的出身有关系,五姓七望之族,功劳是人想昧就能昧得下的?】

  /

  至于被笼统带过的五姓七望们,却是引以为荣,怎么的,他们各家强大,护他们的儿孙无人敢欺,无人能欺不行吗?他们觉得挺好!

  【不仅如此,李将军可不是那打完仗就不管的人,按李将军的想法,攻下城池,安定城中,不令城中反复才是真正的胜利。因此,李将军大军所到之处,攻城安民,一气呵成,凡他所破之城,皆诚心归服。此后,唐高祖任命他为检校荆州刺史,让他安抚岭南诸州,并对许承制拜授。】

  【武德四年,李将军越过南岭,到达桂州,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而降。岭南豪酋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将军承制都对他们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户民六十余万。自此,岭南悉平,唐高祖下诏劳勉,授任李将军为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既受重任,李将军通过自己的观察,认为南方偏僻之地,距离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将军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岭南真正安定。】

  末将自叹不如。蒙恬听到这儿,深觉自己和李靖一比,所不如的地方多着。

  秦始皇立刻安抚道:“既知不足,学着就是,不必妄自菲薄。”

  哪怕秦始皇手里是没有一个天才李婧不假,他的蒙恬稍加点拨未必不能成为镇守于大秦,安定于大秦的将军。羡慕别人是得羡慕,那也得把自己现有的人用好。用人,就得用之所长,而不是要盯着他的短处对吧。

  刘邦的想法有些不一样,听着李靖的出彩,他且问:“看这李靖并不比李世民差,唐高祖怎么没想用李靖对付李世民?毕竟只要压住李世民不就够了吗?

  吕雉回一句道:“陛下怎么知道唐高祖不曾?然引两位帅才相争,观李靖此人,心存大义,更有百姓,他或许只是不愿意如此为之罢了。难道唐高祖要因为李靖不愿意和李世民相争,达到他要的平衡,他就要弃如此人才不用?比起引人相斗,随着李靖功劳越高,或许在唐高祖看来,这就是最好震慑李世民的存在。

  说到这里,吕雉道:“陛下难道以为,在识人用人方面,李世民会逊于唐高祖?李靖在险被唐高祖所杀

  时,是李世民出面求情,其后更是将他收入幕府,若没有李世民,李靖岂能死里逃生?更没有被重用的机会。这些恩情难道李靖会无所顾忌?他还会愿意成为唐高祖对付李世民的那把刀?

  刘邦不作声了,他能说李靖是不管不顾只忠于唐高祖的人。就他手下的兵,他都不敢打包票说谁是最忠的那一个,唐高祖手里的人,他敢说?

  【武德六年,本已归降大唐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柘二人求和,辅公柘乘杜伏威入朝之际,窃据丹阳,举兵反唐。唐高祖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動等七总管东下讨伐。辅公柘派大将军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陈正道率两万步骑驻守青木,从梁山用铁索樱花亘长东,以阻断水路,并筑造建月城,绵延十余里,以为犄角之势。唐军赶至,见此情形,李孝恭即召诸将议事,商量着到底该用什么办法剿灭辅公柘等叛军。】

  【诸将认为,冯惠亮、陈正通都掌握了强大的兵力,是想守险不战,因此构城筑垒而固守,仓猝之间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阳,掩袭辅公柘的巢穴,丹阳一破,冯惠亮等人自然不战而降。】

  【李孝恭有意听取诸将的意见,这个时候李将军却透辟分析敌方形势,道:“辅公柘的精锐兵力虽然集中在水、陆二军,然而他自己统帅的军队也都是骁勇的士卒。冯惠亮等驻守的城栅尚且不能攻取,辅公祐已经固守的石头城,难道是我们可以轻易攻取的吗?如果我军直奔丹阳,旬月之间都不能攻下而滞留在那里,前面的辅公柘没有平定,后边的冯惠亮也是一大隐患,这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恐怕不是万全之计。冯惠亮、陈正通都是身经百战的贼将,决不会害怕野战,只因为辅公柘立下计谋,命令他们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战拖延时间使我军疲劳。现在如果我们进攻冯惠亮、陈正通的城栅,就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消灭敌贼的机会,只在此一举。”】

  【怎么说李孝恭和李将军合作也不是一两回了,李将军所料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比起其他人,李孝恭更愿意相信李靖将军。遂听取李将军的意思,更让李将军下令如何攻守。李靖将军当即率黄君汉等将先攻打冯惠亮,苦战将其击破,叛军被杀伤和溺死者万余人,冯惠亮败走。后患即解,李靖率轻兵先至丹阳,辅公柘大惧,连忙派遣手下将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作为援助,他倒是自己拥兵而逃。】

  ……一听某个人自己先跑了,一个个都嗤之以鼻,哪有这样的,他一个领头人跑得

  比兔子还快,这让他手下的人怎么可能还愿意继续对抗唐军。败势可见,无人再能更改。

  【纵观历史上的各大战役,但凡主将跑得最麻利的,就没有能赢的,当然,坚守的也不一定能赢

  不假,但至少能留个好名声,为人敬仰,也未必不能争取到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可惜,无论是皇帝或将领,在生死关头都第一时间关身自己的一条小命,也不管那些被他指派去人是生是死。】

  【没有悬念,跑得最麻利的辅公祐与冯惠亮、陈正通相继被擒,江南得以平定。立下大功的李将军再次得到唐高祖的嘉奖和肯定,赐物千段,奴婢百口,良马百匹,并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后来行台被撤,也任命他为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唐高祖常云:“李靖是萧铣、辅公柘之膏肓之病,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

  秦昭襄王:白起比不上?你礼貌吗?

  刘邦……唐高祖你狂妄了喂,韩信不比你家李靖?那是老子不敢用而已,否则未必有匈奴什么事。

  刘彻:我家卫青霍小将军还比不上李靖?你皇位被儿子逼得不得不退的时候,李靖在哪儿?你猜有人敢惦记我的位子,他们两个能容得下吗?

第103章 计灭

  此时此刻,李渊其实也有疑问,玄武门之变时,李靖在哪儿呢?

  【听到这儿,大家都能知道唐高祖对李靖将军的看重了,毕竟连白韩卫霍四将他都认为比不上李靖将军,一再委以重任,李靖将军也该对唐高祖忠心耿耿,为之诸多谋划,可玄武门之变时,怎么李靖将军好像消失了一样?】

  难得有一回天幕能感应到他的想法,愿意为他满足这一点好奇心,李渊竖起耳朵等着下文。如果说大唐有什么人在军事上干得过李世民,李渊必须认同李靖为第一人。

  李渊心底未必没有要让李靖抗衡李世民的意思,只不过有些事不是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哪怕他是皇帝也如此。

  【那没办法,作为一个将军,战事未平,有多少机会在长安城里呆着。江南平定之后,唐高祖眼看李靖将军在南方的表现如此卓越,立刻把他调到北方,以反击突厥。毕竟他也是屡次被突厥压着打,说他不寄希望于李靖,让李靖能像平定江南等地一般解决东/突厥之患,怎么可能。】

  【当然,对于玄武门之变,有人说李世民在动手前问过李靖的态度,李靖表态中立。这种中立何尝不是支持,毕竟他但凡不中立,把事情提前捅到唐高祖面前,李世民确定还能有这个机会起事?告密一事李靖将军也不是没有干过。】

  李靖……这种陈年旧事就不好再反复提了吧。容易引起人不好的回忆!

  【但是我更倾向于李靖将军当时并不在长安。《旧唐书》中有载,武德八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唐高祖立刻命李将军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突厥。由于突厥来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李将军军中得以保全。不久后,李将军权检校安州大都督。唐高祖在那个时候必有抗击突厥之心,朝中能打仗的人里稍让他比较安心的除了李世民,也就李将军了。因此李将军那时应该在边境。玄武门之变实属突发事件,守在边境的李靖将军未必能那么凑巧回到长安,甚至在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在突厥颉利兵临渭水时,曾疾驰豳州,企图邀击突厥,但因渭水之盟而作罢。】

  【玄武门之变的前后时间李靖将军都出现在边境,和突厥交战的记载,况且,玄武门之变的参与人员都有记载,要说李将军保持中立,这个,我还是站他不在长安。】

  提起玄武门之变,李渊的心下沉甸甸的

  ,李靖想必是真不在的,否则不可能放任玄武门之变发生。

  秦始皇表示这不重要,反正李世民上位挺好。

  刘邦倒是摇头叹息道:“李世民这招打得人措手不及,怪不得那唐高祖只能乖乖退位。能和李世民打的人都不在了,身为太子的儿子也死了,唐高祖但凡敢动杀心,李世民断不可能束手就擒。不过,我要是他,拼着天下不要也宰了那么一个不孝的儿子。

  吕雉看向刘邦,又怎么会错过他眼中的冰冷,当知他绝非玩笑。

  天下,刘邦心里是有的,可是这个天下谁要敢跟他抢,他就敢弄死那个人,哪怕是儿子也一样。杨坚心情很复杂,李渊啊李渊,到最后已然没有选择的权利了对吧!

  【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对李将军而言并没有影响,登基为帝后的李世民对李靖将军也是委以重任,擢任李靖为刑部尚书兼太子左卫率,赐实封食邑四百户。李靖将军对于大唐的改朝换代实属无力回天,再说了,他要是闹腾只会让刚刚稍稍平静的天下再次乱起来,这是他的初衷吗?况且李靖将军不会不明白,相比起李建成,李世民更堪为太子,也比唐高祖更配当这个皇帝。李靖将军从来不是一

  个不识时务的人,也不是一个认死理的人。接受李世民成为皇帝后,他只会更能达成自己的宏图大志。】

  李靖眼神有些飘,差不多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