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49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祖的状,险些丢了性命,也算是一生顺遂无波。也正是因为如此,比起大唐的其他武将,程咬金、尉迟敬德等,明明功史大,德史备,反而不及他们声名远扬,为人耳熟能详。】

  【倒也不算不能耳熟能详,毕竟托塔天王李靖大家也是十分熟悉的。只能说因为李靖将军的战功赫赫,为世人所肯定,渐渐的被人神化,受人敬仰。】

  【李靖将军生荣死哀,可以说是自来功高之臣中善始善终的极好例子。接下来我们就讲另一个凌烟阁功臣-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这个名字,但凡看过唐初电视剧的人都一定很熟悉。】

  电视剧那是什么东西?沈悠的话题转得那是相当的快,快得让各朝各代的人都顿了半响,许久没有反应过来。

  好吧,李靖都讲到身死身后名,是可以划上句号了。长孙无忌这个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是不是这一位比较在前?

  【和之前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徵他们这些文臣相比,他也是文臣,但他多了一样身份,外戚。长孙无忌,字辅机,历大唐三代帝王,是为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之兄,也是后来的唐高宗的舅舅。】

  【怎么评价长孙无忌这个人?身为开国功勋,他曾经不居功也不自傲,但最终却落得那样的结局,或许是他忘记了本心,变得执着于权利,更企图控制大唐的皇帝。可作为一个皇帝,谁愿意被人控制?君臣相争,注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了。一说长孙无忌和唐高宗之间的争斗,必须不能忽略一个人,大家都知道是谁了,古往今来唯一的女皇帝。】

第106章 国戚

  嘶!一片倒抽声,提起长孙无忌与唐高宗君臣相争,其实差不多都是过来人,落在耳朵里,也就是听听罢了,大抵大家都能猜到经过和结果。可这古往今来唯一的女皇帝,谁能不竖起耳朵等下文,到底这个女皇帝是怎么上位的。

  秦始皇已然在第一时间挺直了腰板,要怎么说呢?他也想知道,在他这会儿都没出个女皇帝,后世按沈悠所说,那对女子的压制是越来越多,怎么就有女皇帝上位的可能。

  刘邦也一脸好奇,这得是什么样的女人才有可能上位成功?

  吕雉已然按捺不住,但又怕显露出来,让刘邦看到她内心的激动,连忙按下,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幕的方向,等着下文。

  刘彻眼中闪过一道冷光,女人,女人,乱政之女,本不该放过,竟然会有人给女人机会,让她成为皇帝,后世这些男人到底是有多无能。

  杨坚何尝不是一顿,怎么突然就说到女皇帝了?这女皇帝还能跟长孙无忌这个一朝国舅有什么关系吗?独孤皇后的好奇心也在瞬间被提了起来,女皇帝,竟然有女皇帝吗?那也太不可思议了。

  别管是哪一个李世民,听着长孙无忌的名字,第一个反应当然就是,莫不是他的哪个女儿如此的能干,竟然越过他的儿子们?

  太子,他现在可是有太子的人。就算太子不成,他也不是没有儿子的人,他的一个个儿子呢?怎么就轮得到女帝登位?

  李世民这心里七上八下,结果下一刻,天幕突然闪烁起来,那么一闪一闪的,好像就要关闭了。???整个大唐的人都傻了眼。

  怎么了,怎么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感觉晃起来了?

  一道声音响起,up主开启选择性屏蔽隋唐两朝关于女帝的生平来历姓氏。

  嘶!李世民正想听听看,究竟大唐怎么出了古往今来第一个女皇帝,选择性屏蔽是什么意思?暂时他是不知道,但很快他就会知道的。

  不选择性屏蔽,让你们男人把唯一的女皇干掉?

  已然登基的武则天看到天幕的提示,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很好,很好!不过是有可能看不到一些内容罢了,比起过早暴露给那些男人,让他们早早灭了自己,这样的方式武则天很是高兴。

  这是不是也证明在后世人的心里,她这个女皇帝也是难得的,因

  此后世的人都不希望她消失?作为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就这么一颗独苗苗,谁能愿意把她给煽没了呢?

  对于能够选择屏蔽这点,沈悠也是刚刚才发生,反正关于武皇的一切,都必须选择屏蔽,姓什么,爹是谁,都要有效屏蔽。她也不管这样的设置到底有什么用,但是这么一个功能,用就用吧,她也吃不了亏是吧,也不会坑得着谁对吧!

  【说长孙无忌之前,顺嘴一提他的妹妹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追谥她为文德皇后,后

  世也称她为文德皇后。之前就说要做女性专题,说到大唐的老祖宗们,难免会顺带提上几个。但文德皇后先放着,还是转回长孙无忌。】

  ……这天幕好生任性,反反复复的就不怕惹人不喜?

  吕雉在听到女性专题,心下止不住的欢喜,可是沈悠转移了话题,让她这心在一瞬间又沉了下来。突然能够体会刘邦为什么对沈悠不讲大汉而怨念了。她现在也想听听古往今那些大名鼎鼎的女人们。

  【临时加一个选项,盘一盘我们那些迷人的女祖宗们。按之前的投票,下一期该是大汉,要是女祖宗们的选项更高,下期咱们就盘古今往来的迷人女祖宗怎么样?】

  不!拒绝!刘邦怨念无比,恨不得冲到沈悠面前大声告诉她。

  同样有这个想法的还有刘彻,女人怎么能阻挡他们大汉朝成为下一个天幕盘点的对象,他绝对不能接受大汉朝败给一群女人。

  杨坚觉得,怎么样也还轮不到大隋,盘点古往今来的女祖宗们?应该,可能,他的皇后会有份!二圣,他们夫妻可是二圣,古往今来有像他们夫妻这样的?

  一但论起女祖宗们,他未必不能沾光能出现在天幕的嘴里!瞬间杨坚来精神了,天幕这个想法可以,相当的可以,他支持,绝对支持!

  【选项已挂,欢迎大家投票。我们还是回到正题。长孙无忌出身于鲜卑贵族河南长孙氏,世为北朝重臣,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可惜幼年丧父,与母亲高氏、妹妹长孙氏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幸得舅舅高士廉抚养教导成人。】

  【长孙无忌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嫁其为妻。隋末时,李家自晋阳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长孙无忌既与李家交好,早先

  便投入唐朝,追随在李世民身边,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出谋划策,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

  【后来,随着李世民的权利越来越大,也就越发让李建成不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陈明利害,一群人一起促成了玄武门之变。其实看看玄武门参与的这些人就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李世民得到好处的人,也就是利益既得者。玄武门之变,如同李渊登上皇位一样,甚至就连隋朝的覆灭,都同样有着类似的人在背后推动。毕竟改朝换代就能利益重新分配,才有可能让他们得利,谁会舍得错过?】

  杨坚握紧了拳头,这样的方法不是在李世民那儿才有,多少王朝就是因为利益而起了冲突,最终导致灭亡的。

  那样的一些人,在杨坚这儿可以大致看作跟他一样的人-世族。他杨氏本也是世族,作为曾经世族利益既得者,世族到底换了多少皇帝,杨坚不是没有经历过。到他这儿,就算他隋朝强大,也未必不能够。

  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他们世族能够颠覆这个天下,能够肆意改朝换代,因此这些人才会更加的疯狂。这一切,不正是杨坚一直想要改变的吗?

  本来杨坚觉得,李渊能上位,李渊或许就是亡他大隋的人,还有李世民。只要把他们都杀了,一切问题就能解决。但独孤皇后提醒得没有错,问题出在哪里,他果真一点都不知道?

  杀了李渊,杀了李世民,果真能够改变大隋覆灭?

  杨坚不会感受不到,就现在自己到底面临多少暗涌。看看他的儿子杨广,自打天幕把他是隋炀帝的事说出来后,杨广都做了什么。这样一个儿子,要说他上位之后做事没有任何问题,杨坚说得出来?

  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们呐,他不想承认自己的儿子不过如此,绝比不过李渊,可是,他难道对自己的儿子们就很满意?

  恰恰相反,杨坚有很多的不满,可偏偏他却无力改变。杨广敢在他活着的时候都谋反,可见这个儿子的胆子是有多大,甚至有多疯狂。大隋的灭亡,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世族的问题。杨坚其实也在想,他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改变大隋的局面。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随着李世民登基为帝,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既为勋臣,又是国戚的长孙无忌深受李

  世民礼遇,和房玄龄甚至是魏徵都不同的是,长孙无忌其实相对是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他牢牢的记着李世民是帝王,从不道李世民的过错,或许更应该说,长孙无忌从不认为李世民有错。听到这儿,感觉长孙无忌怎么样?】

  怎么样,刘邦是觉得长孙无忌这样的臣子才像是一个臣子。如魏徵那样的臣子,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他是还能记得自己是什么身份吗?

  “陛下觉得长孙无忌甚好?”吕雉听到这儿,已然知道刘邦想什么。

  “不错。类魏徵之人,用不着。他们是臣,我是君,应该都记着。”以臣的身份言君王之过,他们并没有处在皇帝的位置上,如何能明白为君之难?天天被人骂,刘邦自问受不了!

  【长孙无忌确实圆滑,也懂得进退,相对于魏徵来说,大多数的皇帝都喜欢这样的臣子。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到有人上折提及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盛宠太过,李世民拿了这样的折子直接递到长孙无忌的面前,以表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长孙无忌的信任。但长孙无忌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李世民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这样一来,长孙无忌就开始远离政治中心,一心修书,唐代八史他都曾参与修著,另外还有修法。《贞观律》是中国古代律学的杰作,《唐律疏议》不仅奠定唐朝两百年的律法根本,更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对后世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长孙无忌主持修订的,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的本事。】

  【不过,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是有着偏爱的,要知道他那二凤的小名就是因为他作了一篇《威凤赋》,这赋就是李世民特意为长孙无忌所写,内容就是追思自己创业之艰与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

  【《威凤赋》作于贞观七年,李世民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被驳回后又通过高士廉再次提出请求,认为以外戚担任三公,会招致“圣主私亲”的非议。李世民仍旧不许,表示授官本就该以才德为标准,怎么能因为长孙无忌是他的大舅子就不用人了呢?】

  【长孙无忌又亲自上表辞让,李世民批复道:“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有你的辅佐,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随之作下《威凤赋》相赐。】

  不得不说,李世民

  用人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好羡慕贞观一朝的臣子们!

第107章 辅政大臣

  别说历朝的臣子们羡慕,沈悠也同样挺羡慕的。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长孙无忌认为世袭刺史一事是为分封之制,于大唐无益,故上书:“臣等披荆斩棘的侍奉陛下,如今四海一统,陛下却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这跟流放有何不同?其实长孙无忌还是很懂得劝人的,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李世民无法拒绝,比起魏徵一言一语全都捅到李世民的心窝上,气得李世民咬牙切齿,长孙无忌是挠到李世民的软处,让李世民既不会动怒,又能听劝。】

  魏徵!!!天幕你这样是让我向长孙无忌学习的意思?

  沈悠:不不不,你绝对做不了像长孙无忌那样的人。

  【看完上书后的李世民叹道:“分封功臣,是要让你们的后代世代捍卫王室。你们却把我这山河般庄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强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罢。所以在贞观十六年,长孙无忌进拜司徒。】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则位列第一。不得不说,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偏爱,从始至终毫不掩饰。毕竟那么多的臣子里,谁也没有像长孙无忌一样,与他是少年的知己,多年以来相伴相随,功成名就之后,这一位又对他没有要求。这样的人,对李世民来说是他最信任的人,谁也比不上。】

  嗯,李世民并不想否认这一点,每个臣子在他心中的位置都不太一样,但要说谁比谁更重一点,应该,大概还是长孙无忌多占点份量。

  【长孙无忌想必也算是一干大唐臣子里面相对了解李世民的人,清楚的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既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能够让李世民信任自己。说到这里会有人觉得我太喜欢把人往坏里想了。】

  【其实是我们现代大多数的人把古代的这些政治家想得太简单,以为这些人非黑即白。就算长孙无忌未必不会是因为长孙皇后的缘故而得到李世民的偏爱,并不代表长孙无忌的本事差。长孙皇后能得到李世民的倾心相待,证明她的能力性情为人哪样都不差,作为长孙皇后的兄长,又是位高权重的宰相,他能没有真本事?李世民再怎么偏爱人,并没有丝毫任人唯亲,罔顾天下之意。】

  那是,李世民承认自己对长孙无忌是多了几分偏爱,

  但何尝不是因为他本就是有能力的人。

  他是爱重妻子,对长孙无忌也有几分爱屋及乌的意思,在国家大事上,他一直牢记一点,社稷为重。再说了,后面魏徵不在,他可能会偏向关陇集团的人,早年魏徵不是还在吗?魏徵有说过长孙无忌的不是?或者认为长孙无忌不能胜任李世民的重用?

  在用人这件事上,李世民觉得自己怎么样都不可能有什么问题。

  【大家应该都记得先前我刚说过的内容,我在提及长孙无忌在贞观元年辞去相位后,一直任着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闲职,直至贞观七年才被升为司空,就这样长孙无忌也一再推辞,生怕自己过于权重,为长孙家招来祸端。当然,这里面也有长孙皇后的功劳,长孙皇后从始至终一直都希望李世民莫要给自家太多的宠爱,处处抑制外戚。说不通李世民,她便说劝说长孙无忌,让长孙无忌辞官。】

  刘彻眼睛都亮了,抑制外戚,这样的皇后实属难得。就他所认识的女人中,哪一个得了权利不是牢牢的捉住,恨不得把自己娘家的狗都提高地位。

  李世民倒是好福气,能遇上这样一个帮他早早解决麻烦的妻子。

  【只是可惜,长孙皇后早逝,她这一去,纵然她再三叮嘱李世民不可再过多偏爱她的兄长,李世民却似是要把失去长孙皇后的痛苦全都补到长孙无忌的身上。长孙无忌早年就有从龙之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虽不以功劳排名,长孙无忌却也是排在当时已经逝世的河间王李孝恭、杜如晦、魏徵前面。都说死者为大,彼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是司空不假,那么几位也是被追赠官位和他是平级的。】

  嗯,李世民表示,天幕你懂得太多了,其实不用捉得那么细对。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偏爱和信任,理所当然地成为长孙无忌平步青云最好的踏板石。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与岑文本、杨师道一同随军出征,并代理侍中之职。这也算是长孙

  无忌在有生之年中第一次有关他上战场处于前线的记录。围攻安市城的战役中,长孙无忌率一万一千精兵埋伏在山北峡谷中,作为奇兵冲击敌后,并拆毁所有桥梁,断绝高句丽援军归路,迫降敌军主帅高延寿、高惠真。仗打得算是相当的漂亮。但这一战对于李世民来说算得上是奇耻大辱,毕竟他的目标是灭高句丽的国,却没有做到。】

  ……如果说没有之前李靖手就是灭国的操作,真就让人觉得李

  世民太过狂妄。

  可是,李靖出手就是灭国,李世民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是断不可能。

  【国没灭成,李世民低落的班师回朝。贞观二十年,太师长孙无忌与太傅房玄龄、太保萧璃一同辞去三师官职。然后隔一年,长孙无忌遥领扬州大都督。可以看得出来,李世民是挖空心思要用长孙无忌,就算长孙无忌再一退再退,他也执意不肯放手。嗯,控制住脑补。】

  ???沈悠这一句,让人不由好奇,她到底是脑补了什么东西,竟然还得要控制住?沈悠:不行,不能玩坏了!二凤和长孙皇后是真爱,长孙无忌绝对只是爱屋及乌而已。

  【再好的君臣总是抵不过生离死别,贞观二十三年,随着李世民驾崩,新君继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宗。长孙无忌也真正开始权倾天下。如果说早年的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子,又是知交好友,本人聪慧善谋,一步一步的跟紧李世民的脚步,不居功,不自傲,依李世民的性子从来不曾亏待了这位少年好友加大舅子。加之长孙无忌又是一个极聪明的人,聪明的守着君臣的界线,不碰李世民的底线,在贞观一朝,就算长孙无忌再怎么推辞,他也一样大权在握。那么长孙无忌他犯下最大的错,便是在李世民之后,企图让以他为代表的臣子和皇权平起平座,甚至未必没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意思。当然,这个时候的长孙无忌或许有可能也成为了关陇世族的代表,这,才是他最后真正被迫自缢的原因。】

  沈悠将长孙无忌的结局一道来,杨坚在第一时间激动无比的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幕,关陇集团,关陇集团,这何尝不是他的心腹大患,是他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心腹大患。

  也对,大唐和大隋也间隔不了几年,天下大乱,难道关陇集团会团灭在其中了?

  那是断然不可能发生的事。

  这就意味着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大唐那时同样也存在。

  国舅为代表的世族吗?他的权可就更大了!皇帝也必须要敬畏三分,他倒要听听看,究竟那唐太/宗之后的皇帝,用什么样的办法对付这些关陇世族。

  重点必须是他可以借此良机好好的学学。

  谁人听着长孙无忌最后被迫自缢的事不顿了半响,以为自己听错。

  【这事该从李世民去世后开始说起,彼时的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同受李世民遗诏辅政,对

  于刚刚继任为帝的唐高宗那是处处约束,以至于新帝几乎如同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