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51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舅舅何必推辞,我是真心相让,毕竟,天下之事都由舅舅说了算,我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这样的皇帝不当也罢。舅舅若是觉得谁更乐意当这个傀儡皇帝,自可将我废了再立。”然而李治突然话锋一变,不再是先前那软懦懦的语气,而是干脆给他出主意。

  长孙无忌知道,李治这是要跟他撕破脸了,毕竟天幕都已经说了,他们之间为了权利必将有一战。

  被天幕说破的李治,没有办法再徐徐图之,那好啊,干脆挑明。陛下,中书令绝无反心。这时候旁边的褚遂良赶紧站出来,立挺于长孙无忌。

  天幕说了,褚中书令与舅舅是沆瀣一气。谁又会承认自己有心谋反,在没有证据之前我也不愿意相信你们有反心,可天幕说的错过吗?李治听到褚遂良的话,不确定又带着几分委屈的问。

  长孙无忌

  褚遂良…

  到现在为止,天幕是没说错过什么。但是,但是,他们能否认两人不是串通一气?没有把持朝政?

  “事至于此,连天幕说的话你们都说不是,看来这世间黑白都由你们独断,那就由你们决定。你们说说到底该怎么办吧。这个皇位,你们谁想要,谁尽可掌去。”李治再一次开口,非常明确的表态,他没有能力和长孙无忌他们对抗,且由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他们独断专行,他这个皇帝最多就不当喽,

  长孙无忌的脸再一次沉了下来,他能听不出李治的言外之意?这分明是以退为进。是,现在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长孙无忌要谋反不假,可天幕说了,将来长孙无忌会谋反!长孙无忌在面对这样的结论之下,若是再执意不肯交权让位,那不就是更能说明了他想谋反?

第110章 不问真假

  这一刻,长孙无忌才意识到,他这个看起来乖乖巧巧的外甥,心计反应半点不比李世民差!

  天幕道破李治以后的计划没有关系,他完全可以利用现在的情况,一步一步逼得长孙无忌把舍不得给他的权利交出来。

  这个效果甚至会比他扣长孙无忌一顶谋反的帽子更有用。

  怎么那么多年以来,他竟然没有看出来?长孙无忌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想交回去的权也不得不交回,至少明面上是如此。

  “陛下言重了。臣受先帝所托,自问尽职尽忠,不想竟生出这样的误会来,是臣之过也。”长孙无忌二话不说的跪下,陛下的皇位是先帝所传,谁若是敢打陛下皇位的主意,臣纵然万死也要护着陛下,保住陛下的皇位。肖想陛下之位,欲取而代之,臣绝无此心,万望陛下明察。

  可是,权就算非要交出去不可,谁规定的说,他就不能和自家外甥交交手了。

  结局就算已经一目了然,并不代表长孙无忌就得束手就擒。李治想借此机会夺回属于他的权,好,那就看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李治听到长孙无忌的话,看到他已经跪下的身板,第一时间冲了过去,而且不带半点犹豫的先一步跪下道:“舅舅,舅舅这是要折煞于我。舅舅既然说了没有,我是万分相信舅舅的,我向舅舅赔不是,是我误会舅舅了,请舅舅原谅。

  说着话更是要给长孙无忌拜下。

  但凡今天李治的身份不是皇帝,他要怎么跪自家的舅舅,谁能道半句不是。

  可是,李治不仅仅是长孙无忌的外甥,更是大唐的皇帝,身为臣子的能让皇帝跪下吗?

  陛下!见李治这就叩头了,吓得一众臣子惊唤一声陛下。

  长孙无忌何尝不是一怔,他岂能料到他能弯得下腰,低得下头,李治比他更豁得出去,这是当着满朝臣子的面给他跪下,更要向他叩头!

  别管长孙无忌是不是真的要谋反,敢受下李治这一跪,必叫天下人口诛笔伐。

  “舅舅请莫要生气,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舅舅告诉我,我一定会改,一定会改。”李治全然是一副长孙无忌这个舅舅说什么他听什么做什么的架式,一时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舅舅觉得我这个皇帝当得不好,没有

  管理天下的资格,我可以给舅舅让位。”李治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别人能忘,他是万万不能忘记的。

  什么阴谋诡计,暗中筹谋,都不及这一刻,天幕说的,长孙无忌会谋反,无论是为什么,他谋反了,为了证明清白,他就该把权利交出来,否则就是验证天幕所言。天下人更能群起而攻之。李治也更是顺势指责,甚至可以要了长孙无忌的命。

  “陛下不必行此大礼,天下是先帝和众功臣打下的天下,臣只是觉得陛下还小,故而才会一直没有将权利交还陛下。现在看来,陛下是想要治理国家的大权了。长孙无忌本就跪着,虚扶着李治,没让他叩下头来,却不妨碍他们一道说道说道。

  “我都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爹,舅舅竟然觉得我还小。当年,父皇在我的年纪,已然久经战场,那

  个时候,若不是祖父放手,也没有父皇少年成名,为大唐打下天下的功绩。舅舅待我一片慈父之心,我明白。可我也希望舅舅给我机会让我试试,我到底能不能当好大唐的皇帝。倘若舅舅认定我不堪重用,舅舅大可以让别人取而代之。

  用着还小当借口,倒是真行。但李治什么年纪了,小吗?请参考一下他的父亲李世民,那一位什么时候开始扬名立万的?

  打着为他好,说他都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依然不能担起重任,这是要把他养废吗?李治相当直接把话挑白了,要么长孙无忌放手让他试试,要么长孙无忌另立新君。

  咱就说,李治的要求过分吗?

  半点不过分!长孙无忌看着李治,明白了身为皇帝的李治,占据名头,他为臣,长孙无忌若不把他当回事,和谋反没有区别,从天幕说他谋反开始,天下人都会盯着他,他就算无错,也会被人揪出错来。

  “陛下说笑了,陛下的权从来都是陛下的,臣交还陛下。”长孙无忌看出来李治的不好惹,好,挺好,那就请李治自己拿好权,切莫让人抢了。

  “好,舅舅果然不愧是深得父皇信任的重臣。”李治堆着笑脸夸上长孙无忌一句,怎么听着明煲暗贬?

  此时此刻,沈悠也开口继续道:【不得不说,咱们唐高宗真是好大的一颗臼切黑的汤圆,看起来好像从头到尾都是他被人赶鸭子上架不得不把企图谋反的长孙无忌流放,实际上呢?长孙无忌又不是没有被人告过谋反,李世民是怎么对长孙无忌的?那是全身心的信任,

  管别人怎么说,他就是一个字都不信。到咱们这位唐高宗,明摆着的事,不把长孙无忌扳倒,怎么着,他都已经给长孙无忌明说了,要废后再立,何尝不是要收回权利的意思,长孙无忌不答应,他便只能让长孙无忌谋反!】

  【无论长孙无忌是真谋反或假谋反,自来的皇帝想要排除异己,用得最多的罪名不就是谋反?国舅,一国辅臣就这样悄然落幕,长孙无忌只怕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然会败在自己的外甥手里。但他的败又是必然的。彼时的长孙无忌代表的不仅是长孙家,还有在他身后的关陇贵族。他们相互结盟,企图凌驾于皇权之上,皇权受到威胁,皇帝理所当然就会想办法解决这样的处境。唐高宗不是没有想过要把长孙无忌变成自己人。可怎么说呢?世族有着相似的想法,希望他们能世代永存,纵然王朝覆灭,他们依然都会在。之前的隋朝不就是这样的吗?】

  杨坚!!自家又成了反面教材,他恨!

  可沈悠有一样是没有说错的,他确实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到底要怎么样的压制世族,至少让他们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李世民这时候握紧了拳头,俯视着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一言不发,他这会儿再多的解释都没用。

  属于关陇集团的人们,嗯?你们说的什么,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纵然是刚刚借着沈悠所说长孙无忌谋反之名夺权的李治,也不管沈悠是如何的评价他,谋反这个罪名扣到长孙无忌头上,无论长孙无忌做没有做过,他都得避嫌,朝中大权,必将再回到他的手里,他会成为真正的皇帝!

  【不见长孙无忌,唐高宗即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可是,同年七月,唐高宗似乎又想为长孙无忌正名了,命人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只是,这却更成了一道催命符。那出力诬陷长孙无忌的人,能给长孙无忌翻身的机会?他们能不担心这样一个人回来了跟他们秋后算账,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为免自己被长孙无忌翻身后死无全尸,那必须得先让长孙无忌死,这谋反的事,别管他做没做,都必须是做了!长孙无忌怕是也没有想到,竟落得一个被迫自缢的结局。如此,谋反之名也就牢牢的烙在他的身上。家产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长孙无忌震惊的抬起头,此刻的他又怎么能够想到,将来的自

  己竟然会落得这的下场。不仅是他,还有他的家人,为奴为婢,这是自天堂坠入地狱!

  长孙皇后在听到这里时,眼中含泪,终是到了最坏的地步。伺候在长孙皇后身后的人连忙劝道:“娘娘,一切还未发生。”

  同样的事只要兄长在其位,就一定会发生。”长孙皇后喃语着,宫女连忙道:“娘娘不如谋划一二。

  长孙皇后听到这儿,抬眼凌厉的扫了过去,本以为只是说了一句寻常话的宫女一怔,也是第一回 见到这样的长孙皇后,吓得连忙跪下道:娘娘,奴婢失言,请娘娘恕罪。

  “这些话不是你该说的,以后,不必在前伺候了。”长孙皇后此话落下,宫女吓得连连告饶道:娘娘恕罪,奴婢知错,奴婢真的知道错了,求娘娘饶过奴婢这一回吧。

  “带下去。”长孙皇后声音不大却透着坚定,自有宫人上前将人拖下去。同时,长孙皇后起身道:“我去向陛下请罪。”此话落下,一干人都顿住了,可长孙皇后已经往前走去。

  李世民此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长孙无忌的好,确实,长孙无忌最后独揽大权,肆意株连,更因此成为世族们的倚仗,他为之痛心。可长孙无忌最后这结局,怎么说呢?谋反这个事应该是没有的,可是别管有没有,他都得死。

  纵然这样的手段对长孙无忌不公平,但李世民得说,自家儿子这个事办得不赖。

  然面对长孙无忌,李世民就觉得有些亏心了,毕竟这扣上去的罪名把人杀了,嗯,不太对得起他。

  “陛下,皇后娘娘在殿外请罪。”这时候有人来禀,长孙皇后前来请罪。李世民!!!他怎么把观音婢给忘了!

第110章 门神

  别说是李世民了,一干众臣都一愣,啊,他们怎么把皇后给忘了,皇后,皇后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只觉一阵风拂过,嗯,李世民已经冲出去了。

  不少人的视线已经掠过长孙无忌,他们最是能够体会沈悠所说的爱屋及乌是怎么回事。皇后娘娘与他们的陛下少年夫妻,多年相伴,是陛下心尖上的人。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偏爱,有多少是因为长孙皇后的缘故,他们也不是没有数。

  长孙无忌在听到长孙皇后跪在殿外请罪时,半响没缓过来,随后却又低下了头。别人的妹妹或许会为他求情,他的妹妹却是不然。

  此时长孙皇后跪在殿外,李世民连忙上去扶着她道:观音婢。

  “陛下。”长孙皇后唤一声,执意不肯让李世民将自己扶起,李世民有些急,连忙道:“观音婢,你我有什么事都可以好好说,不必如此。

  长孙皇后抬眼与李世民相对,自该如此。

  语气中的坚定,纵然李世民都感受颇深,长孙皇后跪退几步,朝李世民拜下,再拜,三拜,行此大礼后,长孙皇后道:“妾兄得蒙陛下爱重,妾知道陛下未偿没有因妾之故。今得天幕示警,未免来日兄长揽权,以乱大唐,请陛下下诏,从今日起,夺去兄长的官位,此生绝不启用。

  绝不启用呢!长孙皇后这般是有保长孙无忌之意,何尝不是断了长孙无忌的所有进路。一但李世民下诏,那么就绝不可能再启用长孙无忌。就算他想,满朝的文武大臣们都会阻止。

  嗯,现在其实也一样。不过,长孙皇后出面先提,倒是让人不好对长孙无忌落井下石。毕竟好些事长孙无忌都还没干,再者,长孙无忌谋反一事谁都看得出来,那分明是唐高宗为了收回属于他的大权所用的计谋。

  长孙无忌死得挺冤的,也算是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了。现在谁要是为了长孙无忌以后揽权一事要置长孙无忌于死地,其实也相对有些说不过去对吧。

  况且,谁能保证接下来天幕会不会再说出些什么事?都得因为揽权一事而处死,说来就是现在难道就没有人揽权了?

  因此,长孙无忌是不必处死的,但如何处置他,也是一件让人十分头痛的事。

  天幕都说了,李世民对自家

  的大舅子是有情义也有几分偏爱在的,他这心里定然也是有一杆称,只是一时没有想清楚,他们这些当臣子的最好也都少落井下石。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长孙皇后的动作如此之快,而且她这个办法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别人提出来李世民未必会愿意,长孙皇后的身份天生就有权利提议如何对待长孙无忌,包括长孙家。

  观音婢。李世民唤一声,对长孙皇后的提议觉得是不是太重了?

  “陛下,妾虽为大唐之心,却更多是为长孙家。兄长一但大权在握,其结果如同天幕说的一般,长孙家的后人将为奴为婢,陛下,妾但思之无不心痛。名利富贵最易迷人心志,兄长心志不坚,落得那样的下场,以至于长孙家也不能幸免。妾对长孙家所求不多,只愿家人安康足矣。请陛下成全于妾。”所谓为国为民,不错,可以说得更好听些,然于长孙皇后来说,这样的理由不必了,她只需要站在她也是长孙家的女儿的立场就足矣说服李世民。

  果不其然,李世民听到这一句再唤了一声观音婢,长孙皇后道:“妾这一片私心,望陛下成全。

  李世民还能拒绝吗?他怎么拒绝?

  【一代权臣终是黯然落幕,随着他的离去,大唐的大权终于回到唐高宗的手里。十五年后,上元元年,唐高宗已经稳坐皇位,即与长孙无忌平反,追复其官爵,陪葬昭陵。赵国公爵位由其孙长孙翼承袭。长孙家没有断后,在古人看来已然是莫大荣幸。只是那曾经辉煌的长孙氏,终是不复存焉。也是,古往今来的权臣,有几个是能善始善终的,不懂得激流勇退,最终的结果只能成为权利争斗的牺牲品。接下来,必须得讲讲我们的两位门神,来来来,提个问题,都知道我们的门神是谁吗?】

  话不多说,沈悠已然上图,请人看看所谓的门神。

  唐贞观之前的所有人???门神那是都知道,这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有什么关系?

  【不对,问题问错了,换一个,应该是我们最家喻户晓的门神,这两位,大家都知道是谁吗?】图还是挂着,不过这个图,看着的人反应不一,这门神怎么跟他们现在的不一样呢?

  唐贞观之后的人那是都知道那么一回事,门神,能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挂上勾的必须得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

  【这两位,持双锏的那是秦叔宝,持双鞭的是为尉迟敬德。据传,唐

  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李世民惧之,受不住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让元帅秦叔宝与大将军尉迟敬德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叔宝,尉迟敬德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

  李世民??

  秦叔宝?

  尉迟敬德?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但这样的传说在流传下来,各地要说门神里面比较常见的就有这两位,以这样的方式为世人所熟知,想必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位将军也会觉得不错吧。】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刚听了是有些傻眼,不过很快也缓过来了,这有什么关系,门神是谁都能当的吗?他们如今能为李世民守着天下,日后也能为天下百姓守着他们的家,这难道不是莫大的幸事?

  尉迟敬德那是直接嘴都给咧到耳后根,浑身上下无不透着欢喜!

  【那咱们就先说之前已经提过的尉迟敬德吧,毕竟这一位跟着李世民戏窦建德的数十万大军,如此本事,那是在古往今来的将军里都相对是排得上号的。尉迟敬德,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中也作尉迟恭,字敬德,所以他们都是同一个人。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人。隋炀帝大业末年,尉迟敬德在高阳参军讨伐□□兵众,以勇猛闻名,一直提拔到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三月,马邑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刘武周闻知尉迟敬德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的麾下,担任偏将,从此尉迟敬德开始加入反隋大业。】

  杨坚……反隋大业什么的,听起来怎么那么奇怪,能不能换一个词?

  【两年后,也就是武德二年,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举兵南下,尉迟敬德也在其中。趁唐朝兵力空虚,九月,刘武周攻占太原。尉迟敬德随宋金周继续南下,攻克晋州。十月,又攻占浍州。这时候,夏县人吕崇茂起兵响应刘武周,击败右仆射裴寂。】

  【大唐一看,好啊,这么锐不可当,他们还就不信了。唐高祖即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诗郎唐俭等率兵讨伐吕崇茂。唐军声势浩大,吕崇茂又不傻,能不向人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收到消息,立刻派遣尉迟敬德和寻相率兵前往夏县救援。尉迟敬德和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唐军大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