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83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虽然三国的人物不是第一回 出现,荀彧却是第一回,为此,尚未出仕的荀彧错愕的抬起头,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他们荀家竟然出了这般厉害的小娘子吗?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随着司马家捡漏一统天下,建朝为晋。荀灌大约生于西晋孝惠帝太安二年,也是当时的晋朝来南将军荀崧的女儿。不过,等荀灌略长时,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天下大乱,各地叛乱不休,各方势力趁此良机争权夺利,也兴兵抢地盘。《晋书》有载,荀灌幼有奇节,荀崧为襄城太守时,坚守卫襄城,对于前来向他提出,让他交出襄城的杜曾这个和自己不同阵营的人,他严词拒绝。】

  【一看好说不行,那就来硬的呗。杜曾当即下令围困襄城,荀崧手下的守兵不到一千,虽然倚城而守,接连几日都没让杜曾攻下城来,可荀崧相当清楚的知道城内的真实情况。青黄不接,粮食所剩无几,想跟城下的杜曾打持久战,那是痴人说梦。】

  【于是,荀崧召官吏们一道议事,商讨应敌之策,最终荀崧拍板,他们不能坐以待毙,而要向来南将军石览求救,希望能够请来救兵。可是,荀崧有主意不假,却不代表底下的人愿意配合。听到荀崧的意见时,没有一个人回应,换而言之,在一城生死存亡之际,无人愿意出城求援。】

  听到这话,多少将士嗤之以鼻,贪生怕死之人,还谈什么保家卫国,无异就是天大的笑话。

  况且,这可是一城生死存亡的时候,最是考验人心。

  当然,也有人注意到一点,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司马家捡漏一统天下,建西晋?

  别管是处于东汉末年的人,或都是三国鼎立时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司马两个字上。

  捡漏这个词他们结合上下的意思,能不知道是什么含义?司马,是哪个司马家?

  更让他们无法忽视的难道不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天下大乱?天幕你倒是仔细说说看,什么叫八王之乱?又什么是五胡乱华?

  【荀崧是伤心的,同时也放了话,无人敢出城求援,他亲自去。言罢这就要付之行动,那可怎么行呢。荀崧是他们的主心骨,要是这个主心骨不在,城可能马上就守不住了。在这个时候,十三岁的荀灌出现毛遂自荐。具体荀灌是怎么劝说荀崧的并无记载,荀崧最终同意荀灌出城求援。毕竟,相较于手下的将士无一人开这个口,他的女儿张了这个口,其胆识和心存之大义,非常人所能比及。】

  可不是,人不怕不比,就怕比。

  这一比是真真丢尽了人的脸。亏那满堂的男儿还食君之禄,却连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都比不上。

  【荀崧亲自挑选了十几个勇士,跟随荀灌一道突围。荀灌乘夜色带领十几名勇士打算偷偷突出重围,终是被杜曾军中的哨兵察觉,他们一路追杀,荀灌等

  人是边打边撤,

  一路往北跑到鲁阳山中,

  十数名勇士战死,只剩荀灌一人得以逃脱。突出重围的荀灌不敢逗留,日夜兼城赶路,终于让她赶到石览所在地,也得以见到石览,荀灌不曾迟疑将信上呈石览,同时也说明来意。】

  【石览本也是在沙场上身经百战过的人,自知荀灌能够突围而出十分不容易,更别说这一路长途跋涉是有多么艰辛,自为之胆识而惊叹。待看清信中内容时,也将自己的困境道与荀灌,他手中的兵马不多,若想要救援成功,须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才能成事。】

  【荀灌一听即计上心来,表示她可以代父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如此,荀灌便代父表示愿意与周访结为兄弟,以请周访为援。说到这里肯定有人好奇无比,这句话竟然那么管用吗?一句结为兄弟就能让人不远万里的前来救援?】

  【那就不得不说说当时的一个大环境了。自曹魏以来实施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上品无庶士,下品无寒门。大致说说所谓的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所谓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刚开始这样的制度确实为曹魏带来了不少的人才,可是这样一味只靠人评定所谓的人才是好是坏,也就造就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各世家相互品评。这回你品我家的人是上上,下回你评我家的人是上中。到西晋之时,这就更成为了所谓世家的游戏,以至于各家开始搅动风云。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这句话因何而起?正是因为随着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彼时的王谢两家权势滔天,以至于皇帝的位子都差不多由他们来决定。】

  嘶,听到皇帝的位子都差不多由臣子来决定,谁能有什么好脸色?

  秦始皇想到自己辛苦的将大权集中,只为了能够让天下从今往后都由皇帝总揽大权,结果后世的人竟然落到这等境地,臣子凌驾于皇帝之上,哼,这可真是够没有用的。

  【当然,这一切也并非都是制度的问题,司马家得位不正,那是古今之最,当街杀皇帝,他们家是第一人。】秦始皇正不屑着,结果下一刻沈悠又丢出一个重磅消息。

  嗯?当街杀皇帝?!

第181章 谢道韫

  别说是秦始皇了,哪一个并不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不是倒抽一口冷气。这有人竟然如此的胆大包天吗?

  对啊,确实如此。

  【一不小心扯远了,司马家如何杀皇帝这个事,有机会再说。九品中正制造就的局面是寒门与名门望族之间隔着一条天堑。周访与荀崧从无交情,周访出身吴地寒门,而荀崧出自颍川荀氏,突然之间周访收到荀崧送来的书信,愿意和周访结为兄弟,周访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周访当下派遣长子周抚率领精兵三千,和石览的五百骑一起火速支援荀崧。围城的杜曾一听石览和周抚两支军队前来,他还敢围困荀崧吗?再不跑下来被围困的人成他自己了。如此,荀崧得救。若非荀灌奋身而出,有勇有谋,荀灌能请来救兵吗?荀崧又如何能得救?为此,《晋书》中列传里,有荀灌之名。当然,后世人对于荀灌的故事都加以改编和演义,对她的年纪和一些相关内容都加以延伸。然,荀灌之勇气和精神为世人所赞许,这才是她存在的意义。】

  【可惜,荀灌的故事只有这一则。原本这样一个精神可嘉又有勇有谋的人该借此机会,自此执掌兵马,前途一片光明,在史书上留下她更多的痕迹,但史书中却只有这一记。她用自己的能力向世人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于生死存亡之际,最是看透人性的时候,荀灌临危自请,不畏艰险而突围求援,那不比一城内的男人们更可歌可泣?就凭这一件事,荀灌就敢在天下男人面前道一声,你们敢看不起女人。】

  无数女人点头,点头,很是以为然。谁说女子不如男?事实上女子相当的如男子。

  【蔡东潘先生在《两晋演义》中这样称赞荀灌的:“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得未曾有。”这是对荀灌最大的肯定。】

  确实,这样的小姑娘,实在难得。

  小小年纪的荀灌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能够青史留名,不禁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想起天下乱相已起,嗯,更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女子,断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等着别人来救。她不仅不需要别人来救她,她还会在危难之时救亲人,救百姓。

  想到这里,荀灌再一次拿起一旁的弓箭,继续练习。

  她自知,想做到天幕所说的那个有勇有谋的荀灌,并非她一动不动就能做到。她须勤习武艺,把一身本事练得更好,如此,她才有可能在任何危急的情况下做到自救,救人。

  “嗖”的一声,荀灌箭已离弦,正中靶心,这回荀灌更是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既然都说了荀灌,那就再说说另一个同样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也就是于大雪中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东晋才女谢道韫。】一个接一个的,沈悠都不待喘口气儿的?

  可这西晋再到东晋,跨度挺大?

  不,你要是了解西晋的时间你就不觉得大了。

  司马家,真真是挺恶心的,恶心坏了!

  【谢道韫是才女,

  这是人尽皆知,

  道她巾帼不让须眉,那是因为在跟她的丈夫王凝之身为朝廷命官,不明局势,反而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求神拜佛保平安,谢道韫比他这个朝廷命官称职得多。东晋占据半壁江山,终此一生都没能夺回十六国那半壁江山,反倒被各方兵起打得他们抱头鼠蹿,那时候的天下如同炼狱,谁又能真正安生?】

  这一回沈悠透露的信息好多,内容也让人惊心不矣。

  后世之人却知道,沈悠所言不虚,五胡乱华,晋朝时的人命还不如蝼蚁。

  【谢道韫,字令姜,又名韬元。生卒年不详,安西将军谢奕的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东晋有名的女诗人,毕竟年少时就吟出那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得到叔父谢安的赞赏,后世也因为这一句称女子文学才能为“咏絮才”。由此可见谢道韫之才。只是无论谢道韫多有才,最终也逃不过政治的联姻。之前说过,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谢安虽为谢道韫的婚事操碎了心,在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中物色侄女婿,原本他看中的是王羲之的五子王徽之,却听说此人不拘小节,于是改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羲之次子王凝之。】

  【可叹谢安身为宰相,却没有点识人之能,王凝之这个人,那是相当的一言难尽。相比之下,谢道韫在识人之能上,远在谢安之上。据《世说新语·贤媛》中所载,嫁给王凝之的谢道韫对丈夫很不满意。谢道韫回到娘家,心中闷闷不乐。叔父谢安劝慰她说:“凝之是羲之的儿子,人相也长得不丑,你为什么怨恨他呢?”谢道韫回答说:“我们家谢歆、谢朗、谢玄、谢川兄弟个个都有出息。真没想到,天地之间竟有王凝之这种没出息的人。”】

  【这就是谢道韫相当有名的一句话,“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但凡是个正常人,被妻子如此看轻,那是不蒸馒头也得争口气吧。可惜,王凝之穷尽一生都在证明谢道韫没有看错他。】

  !!!他们没有听错,没有听错是吧。王凝之穷尽一生都在证明谢道韫没有看错他?这,这算什么?

  此时东晋时,不管是被点评有眼无珠,不如侄女识人的谢安也好,或者是被谢道韫一言定论,此后一生都在证明谢道韫没有看错他的王凝之也罢,都脸色不太好。

  丢脸丢在当下也就算了,丢到后世千秋万代,他们这一辈子还怎么抬得起头。

  【具体是怎么回事?且听我细细道来。却说谢道韫虽瞧不上王凝之,但两家的婚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哪怕她有心和离,也不为家族所能容,虽然心中不喜,日子也总得过下去,毕竟王凝之虽是个蠢货,总归长得还行。因而谢道韫也就在王家度过了数十年。如果没有外因,这辈子谢道韫也就那么过去了,架不住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哎哟,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挺熟的?】

  这个,熟吗?宋朝的人尤其

  得熟才是!

  对于大军压境,人已经抵达城下时,他们家不就出了一个蠢货,蠢得以为一个道士能够撒豆成兵,大开城门,让金兵长驱直入。

  【北宋也有人那么操作过,不过对方比之王凝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王凝之只是闭门祈祷道祖保佑,北宋倒是相信有人可以撒豆成兵,大开城门,让对方不战而胜。看到这里,只想说,历史不是没有借鉴,单纯就是没有人当回事,置之不理,所以才会不断的犯前人之过。北宋之亡,亡得理所当然,北宋那些皇帝成为阶下囚,纯属他们自找的。】

  北宋的一干皇帝,再一次被骂上。谁又不认同?

  王羲之那么一个人,竟然养出王凝之这样的蠢儿子?无二话,“去,把二郎给叫过来。”

  这么一个把他们王家的脸都丢尽的人,留着他做什么!

  打,往死里打。

  【王凝之犯蠢,谢道韫可不糊涂。作为一个妻子,也是百姓,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比一比,谁觉得女人不如男人?论见识谢道韫远在王凝之之上,论执行能力,她也在王凝之之上。结果呢?只因为谢道韫是女子,就算王凝之没有用,压根不是当官的料,作为会稽内史的人是王凝之。但凡要是让谢道韫当这个会稽内史,结果会一样?】

  【对,无所作为,将希望寄托于上天的王凝之,随着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无一幸免。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

  有人感慨王凝之死得冤吗?不,他死得一点都不冤。冤的是那无数的将士百姓,跟了这样一个无用之人,最终只能死于此。

  秦始皇阴着一张脸,他算是看明白了,这无用的男人和有用的女人比,那是对女人的侮辱。

  “你们给朕听清楚了?朕绝不养无用的官吏,如果你们在其位,不能尽其责,大秦的官都不用当了。”

  秦始皇本来就不认为女子会不如男,在听着沈悠开始对比,心里就更坚定原本的想法了。

  管你男的女的,他嬴政只用有用之人。

  “以后,别再让朕听到你们说什么男/女之分?在朕这里,朕只用有用之人,无用者,就算你们是皇亲贵族朕也一概不要。”秦始皇须得有言在先,也是杜绝谁再拿性别问题阻止他。!

第182章 林下风

  底下的臣子们就算先前的感触不深,架不住沈悠对此太过明显,他们再想说女子不如男,好意思说得出口?

  荀崧被困,自请出城求援的人是何人?逆贼攻入城中,拿起武器的人又是谁?

  呸!一个个的大男人,简直丢尽他们男人的脸!

  王凝之此时已经被王羲之打得动弹不得,一旁饶是有人想再拦着,可看王羲之的样儿,许谁拦吗?再者,王凝之确实该打,该打。

  【眼看孙恩要赶尽杀绝,谢道韫厉斥:“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就先杀了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世人皆是如此,鄙视贪生怕死之人,敬如谢道韫这般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者。孙恩虽起兵反叛,但他何尝不是因为遭受欺压,因而才会招揽天下兵马,奋而反抗。既敬于谢道韫,孙恩便放过了谢道韫和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

  多少人为之唏嘘,王凝之儿女之死让人感慨生命无常,跟了一个无用的父亲,他们自己又没能奋起反抗,最终落得满门被灭。能保全一人便是一人,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可叹谢道韫早已看清了王凝之的为人,却因为家族的利益,最终不得不和这样一个她不耻也不屑的男人共度一生。其实我也在想,若是谢道韫能狠一狠,下定决心和王凝之和离,她的一生会不会过得更畅快些?怕是也难。既为家族而联姻,她若与王凝之和离,那就是和家族翻脸。不仅和家族撕破脸,还得罪王家,在那样一个样样都讲关系,事事都得看家族的年代,她确定能改乾坤,创一个新世界?】

  算是被问及的谢道韫露出了一抹苦涩的笑容,她怎么会不想和王凝之分了呢,无奈家族联姻,有很多事由不得她。

  【历史没有假如,人生都想过得畅快肆意,不过并不是人人都能尽如人意。以当时魏晋的标准来说,谢道韫无疑比王凝之更有资格成为一方官吏。谢道韫善思辨,彼时的魏晋“人士竞谈玄理”。所谓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谢道韫虽然不能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

  【据晋书记载,有一回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可惜这一段辩论没有记载,让我们错过见识谢道韫风采的机会。】

  这回更让人无话可说了。

  作为一个女子,先不说东晋时的取才之道有多少问题,按当时的取才之道,明显谢道韫远胜于王家的人,

  结果就因为她是女儿身,她是女儿身,最终却是任由无能的丈夫葬送一家的性命。但凡王凝之为保全家人,满城百姓的性命,真正努力过,都不让人那么意难平。他却只知求上天保佑,这种男人,简直是害人不倦!

  王羲之本来打得儿子挺累,再一听谢道韫的作为,这么一个人啊,他的蠢儿子就没有一个配得上的。不行,不能歇,他得继续打!

  【如此一个奇女子,晚年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家逢剧变后,自此谢道韫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

  【谢道韫风韵高迈,曾著有不少的诗集,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如今仅剩数篇。《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因她得济尼常称赞:“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从此后称赞妇女超逸脱俗,常用“林下风”比喻。】

  诗吧,秦始皇并没有多少兴趣,就是这样的能人,竟然没有人用,反而让一群废物上去,这就挺让秦始皇鄙视的。怪不得那么一个晋亡得快,无论西晋和东晋,都一个德性。

  汉武帝刘彻倒是没有多少的意动,女子,他算不得鄙视,可要说让他用女子,他怎么还是有些不太舒服?

  李世民就不一样了,他身边能干的女人简直不要太多,以至于他看着手下的臣子们,自有领会他意的人。

  不过,就他们的情况,有些事悄悄做就好,用不着广而告之对吧!

  确认了眼神,很是认同,那就这么干吧。

  对于大多的女性们来说,但凡听说过谢道韫的人,有几个不为之惋惜。在一个普遍压制他们女人的时代,男人是不会允许女人挑战他们的权威,只凭一个人是很难改变一个时代的。

  那,就不要一个人来,而是联合所有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