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95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可是,吕雉和薄姬眼中都流露出了愠意,却又突然抬起头看向彼此,四目相对,彼此都看到对方尚未完全收敛的情绪,那份不满。

  【生死是为大事。从皇帝们和权贵们都致力于安排好身后事可知,死后的事同样也是必须重视的,恰恰因为这样,男人们所编纂的书里,无时无刻不在区分着男人和女人的权利。男尊女卑,由来久矣。可叹怀胎十月,拼死生下孩子的是女人,男人既不曾承孕育之苦,也没有须以命相拼才能生下一个孩子,但因为那是由男人作为主导的社会,男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不过是贡献了一颗精/子就厥功至伟。对于子女们,男人要求他们事事以父为主,母亲是什么?当那个作为父亲的男人要舍弃自己的妻子时,甚至都可以要求他们这些当子女的不认那个母亲。】

  【极度的不平等充斥了整个封建王朝,到现在还遗留了不少。想不到吧。我们但凡看过不少古言小说的人,提到守丧制度时,都以为父母过世,当子女的都须为父母守丧三年,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道这种天经地义,也是通过我们女人努力才得到的,最大的功臣正是武则天。而且,武则天虽然提出来了,却也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之后,这一条“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才正式纳入律法。就算如此,在穿着的麻衣方面仍然有所区分。可是这一制度的改变,至少让世人知道了母亲的恩重如山,丝毫不比那个作为父亲的男人差。】

  【饶是武则天用了十几年终于将这一条纳入了律法,待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那些固步自封的男人们依然想要反对武则天这一建议,李隆基以《仪礼》为周公所制定,应当历代遵守,于是规定子女不得为被休弃的亡母服丧,并且将父在为母的丧期依照古礼,从三年改为一年。】

  【解释一下那一条子女不得为被休弃的亡母服丧,这是针对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当年提出的“为出母终三年之丧”。意思是说,即使一个女人被丈夫所休弃,当她去世时,子女仍然可以为她服丧三年。看得分明了吧?男人是真真不给女人活路。女人拼死生下的孩子有什么用,那些孩子只能从父。所谓生养之恩大如天,瞧瞧这些定下的规矩,能感受到所谓的大如天吗?别管当父母的怎么样分开,重点难道不是那是生育他们的母亲,既然要给当父亲的人守孝,当母亲的就没有这个资格要求儿女吗?这些定规矩的男人,呸!】

  感受到沈悠身上散发出的浓浓恶意!

  可是,可是,沈悠说得没有道理吗?怀胎十月的是女人,拼死生下孩子的还是女人。男人在生育子女的事情上一向都是坐享其成的那一个。偏对女人越发苛刻之极。最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男人竟然觉得理所应当!

  有人就想反驳了,沈悠好大的胆子,那可是周公所著的书。

  【其实相比于男人对女人的恶意,处处压迫,女人从来都只想争取到最基本的权利。作为父母,本就缺一不可,没有他们的结合,就不会有孩子的出现,自然,无论父母的关系如何破裂,在作为儿女的身份上,如果要求儿女都须为父母守孝,自该一视同仁,这才是公平。没错,世间有很多的不公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一直努力的想要得到公平,不能因为不公平得太多,所有人都麻木,适应,如果这样,这个世界会变得有多黑暗。或许我们因为懦弱不敢大声的喊出那个不字。但至少当有人站出来拒绝,大声的说出那个不字的时候,我们不要嘲笑,更不要阻止。】

  这一回,再怎么想指责沈悠连周公的话都敢质疑,都认为不该的人,在这一刻都不敢吱声。

  公平二字意味着什么,他们不会不明白。他们难道就有想过得到公平吗?

  沈悠从来没有踩过男人,相反,男人永远站在最高点上,一次又一次的压迫女人,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他们存在的价值。这对吗?

  再怎么厚颜无/耻的人,也不敢光明正大的说出对这个字来。

  【回望历史,每一回男人要对付女人,约束女人,用的理由不外乎自古如此。可这自古自哪个古?分明从一开始就是他们男人掌握了主动权,书籍他们编写的,一应所谓的规矩哪一样不是出自男人之手。是男人们剥夺了女人执笔的权利,看看长孙皇后写的《女则》这样的书,传下来了吗?并没有。男人一次又一次的逼得女人一退再退,甚至让她们完全成为自己的附属品。】

  【女人不愿意不可以吗?他们并不允许。也是因为在他们的驯化之下,女人们读的都是他们想让她们读的以男人为尊的书,他们在不择手段的想把女人变蠢。在这样有意识的操作下,数百年来,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人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女人不会再觉得男人对她们的压迫有什么问题。】

  【早年的时候,女子们都可以读书读史以明智,到明清之后呢?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直接曲解这句话的意思,要求女子不读书以达到愚化女性的目的。男人宁可要女人蠢一些,只为了让他更好的掌控,如此险恶用心,令人唾弃。】!

第208章 拒绝雌竞

  一个个被骂的男人们,他们能反驳,敢反驳吗?

  【所以,女性们,永远不要相信男人的鬼话,什么我养你一辈子这样的话,那就是骗你上当的鬼话。经济的独立才是你能在这世间真正挺直腰板活着的基础,跟人伸手要钱,注定低人一等。或许这条路会很难走下去,可是走那条依附男人而活的路难道就不难吗?先人已经用血泪在向我们验证一个事实,男人是不可靠的,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后果是你我都将丧失所有,包括尊严。】

  【生而为人,仅此一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的陪衬,人本无高低尊贵之分,无论男人或是女人,都有权利选择过什么样的日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封建时代那些对女性约束有太多的不公平,武则天作为华夏唯一的女皇帝,她比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那些恶意。可是,她并没有直接和男人成为敌人,他们可以因为政见不同对峙,在武则天那里却从来没有因为反对她,容不得她的人是男人,因此她才会千方百计杀了那些人。】

  【挑起男/女的对立,这并不能够让武则天得利,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太多的人觉得,男人和女人之间似乎只能容得一个。可是自人类出现以来,雌雄共存,男人和女人之间有矛盾,却也是相辅相成的,企图灭了另一个物种是不可能的。男人们也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才会千方百计的只想压迫女性,却没有想过要消灭女性。】

  【武则天一定也很清楚这个道理,她当然不会蠢得让天下的男人都成为她的敌人。在她之上还有一个皇帝李治的存在,这也是男人。但凡武则天胆敢流露出半点容不得男人的心思,第一个容不得武则天的一定是李治。自然,只要武则天摆正态度,在她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李治处理朝政而做出的提高女性地位的事,李治必然是支持的。】

  别说李治了,哪怕是秦始皇也觉得,只要手下的那个人摆正自己的态度,明白自己作为一个臣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方有些私心,做些什么为性别谋福的事,他绝不会反对。

  “陛下对皇后应该是类似的心态。”薄姬瞧着沉思中的吕雉,落下一子而点评。

  “挺好。”吕雉中肯评价,他们是共历生死,吃过苦的夫妻,就算如今的刘邦有了戚姬这个心尖上的人,但只要吕雉凡事做得不过分,刘邦都会容忍。吕雉表现有能力,有本事为刘邦排忧解难,刘邦又怎么舍得弃吕雉而不用。

  吕雉早就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所以她早就端正好态度,戚姬什么都没有,只能巴着刘邦的宠爱,但她不是。哪怕刘邦心里有了别的女人,他也休想舍得了吕雉。

  “陛下。”吕雉和薄姬你来我往的交锋,外面突然传来刘邦的声音。

  刘邦是一个人呆着听天幕讲起那些个女人,觉得有些无趣。想着吕雉这些天总召薄姬过来,这一天也是一大早就喊了人,看情况是完全不打算念起今天该是刘邦过来和她一起听天幕细说的日子。

  得知薄姬在的刘邦

  ,确实不怎么想过来,可听着听着,刘邦就更想看看吕雉的反应了。

  他很确定一点,天幕说的那些话,对吕雉是极大的帮助。这个唯一的女皇帝,别把吕雉带坏到了某种地步,那可就让人不怎么高兴了。

  刘邦是为确定吕雉的而来的,薄姬已然连忙起身,不敢有半分怠慢的同缓缓行来的刘邦福福身,吕雉不紧不慢的站起,同刘邦作一揖,有些事不比是不明显的,但要是比起来,刘邦便知道,薄姬畏于他,吕雉有底气,也就坦荡得多。

  “下棋呢。谁胜谁负?”

  刘邦直接走了过去,跽坐在吕雉本来的位置上,倒是丝毫不介意。薄姬抬眼看了吕雉一眼,又迅速低下头。

  吕雉已然答道:“妾和薄姬下着玩的,并未分出胜负。”

  刘邦已然研究起棋盘,他这些年也算是耳濡目染,多少也学了点围棋,一看两人的棋盘,表面平静无波,实则步步杀机。这是下着玩?

  “那你们继续。朕在旁边看看。”刘邦说着话往一边挪位子,并无意占吕雉的位置,吕雉是不是可以和薄姬继续?

  薄姬不曾吱声,吕雉淡然的道:“是。”

  不就是下棋吗?吕雉敢把薄姬喊过来,就不怕刘邦知道,更不怕他就在眼前看着。

  薄姬是自叹不如,见吕雉利落跽坐下,且道:“坐。”

  薄姬敢不坐吗?乖乖的坐回原来的位置。

  刘邦让人拿了靠垫,懒懒倚着,等着天幕继续。

  刘彻听着沈悠这一番话,倒是微微一怔,如果这个人能够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指哪儿打哪儿,倒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接受那样一个人在这点基础上有些小动作。

  作为皇帝,刘彻很清楚的一个道理,想要用人,就得给人所需要的。

  上面清楚的写着武则天理解的能够富国强民,能够提拔人才的建言十二事。就一条是为了女性而争取,那也没有想过要把全天下的男人踩在脚下,试问他要是收到这样的建言十二事,他会拒绝这些好提议吗?只为了不许一条而否定十一条利国利民的建议?

  这样的答案,但凡不是昏君,都不会说出一个不字。

  【武则天对李治底线的试探,是一点一点的开始的。比如这宫廷之内,皇后嘛,理所当然就是管着宫妃的,各朝的妃嫔都是什么夫人,什么美人。武则天对妃嫔系统进行了改革,如原来的“夫人”,在新系统中变成“赞德”-以增进皇帝的道德素质为职责。“九嫔”改为“宣仪”-宣示皇帝的威仪;“美人”改为“承旨”-承受皇帝的旨命。六品到九品的内官则被定义为皇帝侍者,也还是有职务的妇女;反之,低阶内官的旧衔则给人感觉,她们是为皇帝的欲乐而存在的。】

  【嫔妃名衔更改似乎强烈暗示,就像政府中的男人一样,宫廷中的女性也有重要的政治或实务上的功能。内官与宫官的区别被模糊了。其实也是在模糊男/女参与政治的身份差别。这对于女性们来说必须是相当友好的。】

  怎么说呢?别管是哪个皇帝听着都生出一种微妙的感觉,言行举止样样都得按照古人的要求也就算了,回了宫还得不断被人提醒,啊,你是皇帝,你得时刻保持,记住你是皇帝,一言一行必须要守礼。

  【虽然很恶意,其实很想问问李治这个皇帝面对宫妃们的心情。很明显的一点,在男人只想看女人的脸,通过她们达到享乐的目的时,武则天的改革是在提醒每一个女人,就算男人把你们视之为玩物,并不代表你们也该将自己视之为男人逗趣的物件。从前的皇帝怎么对内宫的妃嫔她不管,在她这里,她们可以选择成为她这个皇后的助力,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

  【女人之间并非只能为了一个男人而争斗不休。当上皇帝的男人既从来不把女人当一回事,女人为何就要把那么一个男人争到手?皇帝不把女人当人看,女人也可以将他当成踏板不是吗?】

  刘邦几乎在第一时间望向吕雉,他是越听越觉得,沈悠分析的这个武则天,更像吕雉。

  薄姬的心里暗暗叫着好,那是一千个一万个的认同无比沈悠的话。本来这世上的男人就看不起她们女子,挥之则来,喝之则去,只许他们不把女人当人看,就不许她们这些女人把那么一个男人视之为一个往上走,达到目的的物件?你不曾待我以真心,凭什么要求身边的女人都待以真心?

  刘邦的目光,薄姬不是没有感觉到,正是察觉,薄姬也在注意吕雉的反应。可惜,吕雉连眉头都没动一下。

  “陛下,戚夫人求见。”

  刘邦审视了吕雉许久,发现吕雉的眉目似乎又像从前了,那份让刘邦如鲠在喉的凌厉,竟然在消散。

  他当然知道吕雉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可是这份凌厉的消散意味着什么,刘邦其实有数,如今的吕雉已然越发沉稳,不必再将心中的恨浮于有面。嘶,他的妻在这些日子听着天幕的种种,可见收获颇丰。

  结果这时候听到禀告,刘邦的视线移开,有些不怎么高兴的问:“她来做什么?”

  戚姬绝不会不知薄姬在吕雉这儿,也断不会不知刘邦在这儿。

  想到戚姬先前提到过的事,刘邦拧起眉头,怎么都觉得不满。

  内侍能告诉刘邦原因吗?他要是知道戚姬为何而来才有鬼。

  “奴不知。”不管怎么样,答是只能那么答了。刘邦也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傻问题,最终,挥手道:“让她进来。”

  正好,三个女人一台戏,他也想看看!

第209章 太子李弘

  刘邦不曾注意到,一直无视他目光的吕雉在听到他让戚姬进来时,淡淡的斜睨前方,果然,男人就是一个德行,他们所享受的从来都是自己以为的。

  【如果说这是针对内宫的改革,所能为武则天收拢人心这一努力得到的效果并不算很大,就须得说说另外两件事了。《旧唐书》记载,显庆五年正月,李治和武则天幸并州,也就是夫妻两人双双前往武则天的故乡。武则天这是什么,衣锦还乡啊!李治是相当的给武则天面子,四月,武后在朝堂宴请亲戚故旧。在内殿招待妇女,宴后分别进行赏赐。高宗下诏,并州八十以上的妇人都版授为郡君。】

  听到这话,多少皇后都生出了想要问一问身边那位皇帝的意思?

  别说什么爱屋及乌了,他们有给过当皇后的她们脸面吗?

  【李治对武则天好吗?毫无疑问,这是相当的好,非常的好。他是给足了武则天面子,让武则天可以以皇后之尊,享受和他几乎相同的待遇。因为并州是武则天的故乡,他更要让这片孕育武则天的土地,这里的人都因为武则天而得到赏赐。可以说,武则天能够一步一步的大权在握,慢慢的在朝廷上占据份量,和李治的大力支持脱不了干系。】

  【上元二年,武则天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

  一听到所谓的北门学士,无数皇帝自动的想到大明的内阁,别说内阁了,就唐朝官制中的三省,不都是各方权利为分权而创造出来的?

  北门学士中既然有学识渊博的人在,还参与修书了,可见真才实学的人怕是不少。这就为武则天奠定了人才基础。这武则天用的可是帝王之术,而且明显看得出来,她相当清楚想要控制朝堂的关键。

  【武则天让人修的这些书里,和我们女性相关的当然就是《列女传》《古今内范》《内范要略》。武则天把历朝历代许多妇女们值得称颂的事迹,编辑整合起来,作为当时妇女们的楷模。这样一来,武则天通过对这些妇女的肯定,使天下人知道妇女也有被尊重的价值,她们也可以和男性一样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和男性享有等同的政治权利。这样一来,难道不是也提高了她的地位,堵住那些拿着性别当借口的男人们的嘴?】

  【更别说她成立了北门学士这个部门,初初可能就是她个人的一个部门,为她出谋划策。要知道好些部门几乎都是作为帝后个人的部门开始,慢慢的这些人却开始涉及朝堂,一点一点的在朝堂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修书,确实,他们听了那么多帝王将相的故事,修书就是一块敲门砖,书一但修得好,好处出人意表。武则天,脑子相当不错。可以说她知道自己一开始依靠的只有唐高宗李治,但她并不满足于一直

  依靠唐高宗李治。

  【但凡只要武则天保持这份清醒,武则天就绝对可以成为在她之前那些皇后太后的顶峰,手握大权,生杀予夺。事实证明武则天不是轻易犯蠢的,至少在李治驾崩之前她都保持着清醒。相比之下,怎么说呢?不知道是不是强强结合的帝后生下的儿子都不太友好!武则天为李治生下了四子二女,长女早夭,李治和武则天也念着这位早夭的小公主。饶是当年没能借小公主之死废王皇后,孩子当初突然暴毙,作为父母,大权在握之后,于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其卤簿鼓吹及供葬所须,等同亲王的等级,于德业寺迁于崇敬寺。】

  【连对死去的女儿都能如此厚待,武则天活着的儿女们,也是子以母贵。原本李治是有立太子不假,随着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长孙无忌等大臣被逐出朝堂,那一位太子李忠也难逃被废的命运。武则天的长子李弘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唐的新任太子。次子李贤也在出生不久后被封为潞王,三子李显被为周王,四子李旦被封为殷王。最后一个女儿是为太平公主。可以说,武则天的所有儿女都是在极致的权利和宠爱中长大的。】

  【但是,就连武则天自己怕是也没有想到,到最后,为她带来地位稳固的儿子们却也成了她的敌人。】

  儿子是敌人?

  吕雉不可思议的抬起头,一旁的薄姬何尝不是一愣。已然进屋的戚姬在请安好乖乖的立在一旁,看起来很是乖巧,听到这话,更是注意到吕雉和薄姬的反应,连忙唤了一声陛下。

  刘邦淡淡瞥过她一眼,“若是无事就回去吧。”

  他岂不知戚姬何意,可是对于刘邦来说,他倒是很能理解,为什么武则天生下能够稳固她地位的儿子,最后又将儿子视为敌人。不过都是为了权利!

  权利,为了权利,就算是儿子又怎么样?

  【儿子给武则天带来多少的利益,王皇后被废正是因为她无子,所以长子李弘的出生给了武则天底气,可以想像,对这个儿子武则天到底寄以了多少希望。然而随着李弘长大,有些事情变得就不太一样了。这不仅对于李治来说不一样,对武则天何尝不是。】

  【前面说过的,李治为了不把权利交到大臣的手里,宁可选择手把手教武则天,甚至配合无比的把武则天捧上了高位,不难看出李治但凡不是身体不好,断不可能允许任何人分他的权。李弘是太子,名正言顺的太子,在世人看来,将来的李弘会成为下一任皇帝,当李弘长大,而且相当的出色时,试问满朝的文武大臣会怎么想?或者说那些不满于武则天一个女人也能居于朝堂之上,对他们指手画脚的男人们,他们会怎么想?】

  哈,这种问题完全已经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好吧!

  不喜欢女人掌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推一个人上去,取她而代之。

  不用脑子想都知道,李弘这个必然是成为了大唐朝廷官员认为可以取武则天而代之的那个人。

  可是,李弘是太子,太子,他不是皇帝!他并没有权利名正言顺的去夺

  武则天的权,那是武则天的权吗?不,那是李治的。太子是储君,储这个字的意思已经表露得相当清楚,那就是一个储备的存在,有什么事太子顶上。现在有什么事吗?

  【李弘是件被寄以厚望的人,不仅仅是他的父母,包括大唐的臣民们都觉得一个仁德的太子将来一定能够治理好整个天下。确实,自幼被立为储君的李弘深得李治和武则天的宠爱和重视。李弘不负父母和朝臣的厚望,幼时好学,集百家名师教导,作为一个未来的储君,他最该学的是人心,是驭下之道,更是以史为鉴。】

  【他的亲爷爷李世民为什么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不仅因为李世民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更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杜绝史上那些君王会犯的错。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但李弘呢?早年李弘曾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掩书叹息:“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为什么要记载这个?”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太子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郭瑜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这回好些人的脸色都变了,李弘的反应不对啊!你仁德是可以仁德,可你仁德得连这史书上发生的丑事都不想听,为此让人教你别的书,这态度对吗?

  吕雉听着想到了刘盈,仁德什么的,难道不是无能懦弱,只有理想空谈,不求实际的另一种说辞。

  什么是仁?什么是德?吕雉眼中闪过冷意,武则天要是碰上这么一个儿子,比她兴许都要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