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96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仁德二字,并不是不好,可是试问这自来被称赞为仁德的人,于国之功如何?治国之能又有如何?况且,郭瑜算是已经跟李弘讲清楚了为何先人著《春秋》。本就为惩恶扬善,连听一个臣子犯上弑君的事他都觉得污了耳朵,他是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更忘了他的祖父李世民是怎么得的皇位?对,李世民是没有弑君不假,可他弑兄杀弟夺位,和芈商臣有什么区别。不想听这点事,不如请他直接把李世民给抹杀了?连同他爹,还有他自己也最好一并抹去。】!

第210章 同病相怜

  对呢,李世民是怎么上的位,难道以为大家伙都不记得了?

  【况且,作为一个储君,未来的皇帝,他在听《春秋》时本就是要通过史书知晓人性之恶,学习帝王之术,他本该牢记将这些恶行弃之,学着好。因为听到恶,干脆将整本书都弃了,这是一个未来帝王该有的态度?人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况一本书。读书用人,不取之精华,弃之糟粕?用人以长,避人之短?李弘连这样的道理都没有领悟到,大抵他也只有仁德而已。】

  作为帝王们,必须得同意这一点,用人读书,岂有用十全的人,也有全是歌颂之书。善恶本是对立也是互存的,要求太高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始皇不可避免的想到自己的儿子扶苏,仁德个屁,仁德有什么用?

  如果一味仁德能坐稳江山,谁也不用担心,他一准仁德到底。

  可是想当好皇帝必须得学好手段,跟人斗心眼更是无可避免。芈商臣这样的人该是他们这些当皇帝的该警惕的对象,李弘怎么能因为嫌弃这人干的不是人事,连带着《春秋》都不读了?

  秦始皇感受到一阵阵浓浓的恶意,再一次体会到扶苏给他带来的压迫。嗯,也算有点小安慰吧,毕竟不是只有他生了一个蠢儿子。只知道所谓仁,所谓德的蠢儿子。

  【我并不是说仁德不好,可作为一个储君,未来的皇帝,如果他只知道仁德,注定他当不好这个皇帝。瞧瞧李治,他也曾被李世民夸赞仁厚,李治缺当皇帝的手段和心计吗?该杀人的时候,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舅舅,一但他危及他的皇权,李治不是照样毫不留情的解决掉?坐上皇位的人,一但没有能力,在他下方的人就如同饿狼瞧着一只待宰的羔羊一般盯着他,随时随地都会有人冲过去要他这个皇帝的命。芈商臣的事该是给李弘一个警醒,让他既该守住自己的分寸,同时也要预防有人欲取他而代之。】

  【连《春秋》微言大义都读不下去的李弘,李治和武则天听说后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不得而知。不过,李弘这份仁心也并非一无是处,渐渐长成的李弘也开始参与朝政,当时朝廷大量征兵,按大唐律法规定,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士兵会被处死,家人也要充官。李弘为此上书进谏:“臣听说军队征兵,但凡没有及时报到的全家都会被牵连,有的甚至没被断罪就被囚禁,人数众多。但当中有因为疾病才逾期不到,或者途遇山贼、渡河遭难、畏惧逃亡、身负重伤等多种情形,军法却要连坐他们的亲属。臣认为军法该兼顾实情,如果不是战死就被定罪或者备注逃亡,并牵连他们的家属,实在(有冤)值得同情。臣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也不用受连坐之罪。”】

  这回的主意出得不错,像一个太子的样子!

  秦始皇是连连点头,律法也不该一成不变,该改就得改。

  到了吕雉这儿,大汉律法只管大体上的内容,其他的并不怎么关心。

  反倒是刘彻,一个一心要打仗的皇帝,他可是无时

  无刻不思如何想方设法征兵,

  李弘提出的问题他倒是没来得及在意,

  现在知道了,须得让人注意着点,万不可一概而论。

  真正的逃兵该株连就得株连,反过来要是遇上各种问题,因为自然原因或都意外造成不得不成为逃兵的结果,就不能一味株连。

  “听见了?”既然觉得这个办法好,刘彻立刻直问一旁的臣子,自有人出列答应,保证一定会把事情办好。

  【李治听到李弘观察到律法的漏洞,岂有不改正的道理,那个时候,李治和武则天想来都是挺满意于李弘的,这也算是李弘在政治上第一次表态出主意。关于李弘仁德的记载,还有李治和武则天出行东都洛阳,命李弘监国,适逢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闹起饥荒。李弘亲自巡视士兵的粮食,发现有吃榆皮、蓬实充饥的人,就命令家仆发放米粮以保证供给。】

  【还有另一件事,就是李弘偶尔发现被武则天所杀的萧淑妃所生的两个女儿,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被囚于宫中,且至今尚未出嫁,李弘即上书请李治准他们二人出嫁。李治允之。这件事在不少人认为李弘和武则天关系不好的开始,以为武则天必要李弘嫁了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而不满。我只问一句,有这个必要吗?】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这些年被遗忘得彻底,那不仅是武则天,更是连李治这个亲生父亲。对武则天来说,儿子只不过是要把这两个人嫁出去罢了,这两个人对当时的武则天有什么威胁吗?完全没有。或许有人觉得李弘是在挑战她的权威,连敌人之女也要为之求情。可是,别忘了这也是李治的女儿。诚然李治把这两个女儿遗忘了,并不代表他会喜欢有人发现她们还依旧无视他们。尤其是李弘。李弘要向天下人展示他的仁德宽厚,武则天会小气的计较手下败将之女出嫁吗?不嫁,留在宫里还得吃宫中的米饭。】

  宫里倒是不至于没有粮食养上那么两个人。

  不过,将心比心的想,刘邦问:“皇后,你要是武则天,会计较这点小事?”

  “陛下认为妾与她一样吗?”吕雉回想沈悠说起自己的种种,她当时是怎么对刘盈的?对了,刘盈一再伤吕雉的心,吕雉说过什么了吗?

  刘邦不吱声了,一样也不一样,吕雉对刘盈这个儿子是真好,好得刘邦但凡敢动心思对付刘盈,吕雉就容不下。

  想想之前沈悠说起刘盈庇护刘如意的事,吕雉不是得挑着刘盈不在的时候才动的手?

  “确实不一样。”刘邦终是点头认同。戚姬就发现了,刘邦和吕雉论及这些事时的态度非常的平和。通过上一回戚姬求刘邦帮自己做主,念及以后的吕雉将她做成人彘这个事,先一步杀了吕雉,刘邦却丝毫没有这个意思,更表露出她要是再敢提出这样非分的想法,怕是他会弃之。

  戚姬为什么能在宫中立足,不就是仗着刘邦的宠爱吗?如果刘邦弃了她,她绝对会死得比沈悠说的早。

  恐惧让戚姬哪怕心里巴不得能够让吕雉去死,最终她还得静下心来,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尤其是不能

  失了刘邦的心。

  最近宫中的变化戚姬感受颇深,薄姬那个儿子在沈悠的口中成了最大的赢家,戚姬想,对付不了吕雉,她还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薄姬吗?戚姬在刘邦的耳边吹着枕边风,希望刘邦可以解决薄姬。

  刘邦的反应却是一样的冷漠,同时也提醒戚姬,吕雉是在他死后才动手弄死他的儿子,也就是说,在他活着的时候吕雉从来不敢动那样的念头,现在怎么样,戚姬是打算让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只因为将来他会担起大汉的江山?

  那一刻,戚姬第一次从刘邦的眼中看到了冷意,那种冷漠让戚姬突然意识到,她若是没有明白,第一个要死的人就会是她。

  这就更让戚姬害怕了!她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吕雉每日召薄姬往宫中下棋,她本以为两人是要联手密谋些什么,没有想到不是。完全不是。

  她放在吕雉身边的人来报,从始至终两人真就是下棋,什么话都没有说。

  本来刘邦这一回没有来寻吕雉一道看天幕,戚姬挺高兴,结果看以一半刘邦又跑来了,一个吕雉就已经不好对付,再有个薄姬在,戚姬如何坐得住,这不就立刻赶过来了。

  从始至终吕雉是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她,那份漠视让戚姬心惊胆颤,一旁的薄姬对她倒是一如既往的恭敬,全然是不敢避之锋芒的姿态,却依然让戚姬心下的不安在不断的扩大。

  她现在已经有些弄不明白刘邦的心思了,他不是说过他们的如意是最像他的吗?他想让如意成为大汉的太子,也会是未来的皇帝,怎么突然之间就全变了。

  戚姬想到刘邦态度上的变化,心里不安之极,越想越是让她忐忑无比,她在思量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刘邦像以前一样偏心着她,而不是吕雉,更不是薄姬这个她从来不放在眼里的女人。

  “陛下,连后世的人都认为皇后与这武后共称吕武,怎么会不一样?”

  戚姬绞尽脑汁想着要如何给吕雉上眼药,以令刘邦不喜,狠辣的吕雉有什么地方和这个武则天不一样的?分明就是一模一样,这才让人害怕!

  刘邦闻言低头扫过戚姬,微抿唇道:“同样都是听天幕讲故事,你只在意吕武之称?你是忘了提及皇后时天幕是怎么说的?而且,武则天是华夏唯一的女皇帝。”

  戚姬立刻反驳道:“未必皇后没有这份心,不过是没有这个机会罢了。”

  刘邦瞬间不想再开口了,他是喜欢戚姬蠢不假,但这也太蠢了,突然让他不喜了!!

第211章 皇家骨肉亲情

  戚姬感受到刘邦的沉默,抱住刘邦撒娇唤道:“陛下。”

  “回去吧。”果然,外面的事是不适合跟戚姬聊的,聊得他会觉得自己都变蠢了。

  戚姬面上一僵,她是第二次被刘邦赶了,第一次!

  这该死的天幕!

  戚姬怨极了天幕,如果不是天幕的突然出现,怎么都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局面。

  “陛下!”戚姬不愿意就这样回去,再唤,刘邦却冷声道:“回去。”

  不容置喙的语气,戚姬岂会听不出来,可是,可是,怎么会这样了?

  戚姬百思不得其解,却又不敢违背刘邦的命令。只得狠狠的瞪了薄姬一眼,不得不乖乖退出去。

  薄姬欺软怕硬也不用那么明显吧?刘邦和吕雉都不是戚姬敢瞪的,就落她头上了?

  【以武则天的胸襟,李弘上书请李治许嫁两位公主的事,确实不至于让她对儿子生出不满。但在上元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李治患的风眩症更加严重,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为什么提起这件事呢?这一年的李弘已经一十四岁,并不是未成年也没有能力助李治处理朝政的太子,因何李治不思让李弘摄政,却要让武则天来?】

  【咱们先听听反对李治这番操作的大臣是怎么说的,总结最重要的一句话:“陛下怎么能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天后啊。”是喽,这大唐的天下可不是李治的,那是李渊和李世民千辛万苦才传下来的,本来就是要传给子孙后世。给一个外姓人,那算怎么回事,不怪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不愿意。实在不合规矩。】

  【况且李弘这个太子已然长成了。子孙,太子是子,更是大唐名正言顺的太子,因何李治不愿意将国家大事移交儿子,反而要给武则天这个当妻子的?大臣们不同意,我们也得分析分析李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诚然,李治不是不满意李弘,可是作为一个皇帝,他愿意让别人来夺他的权吗?把权给了儿子,将来李治再想收回来,能那么容易收得回来?】

  这个问题无数人可以代之回答,给出去的权利再想轻易收回来,怎么可能。太子本就是可以名正言顺继位的人,更何况李家一个个的人,李世民是怎么上位的?不就是因为他手里的权利太大?

  【可是,给武则天就不一样了。武则天是女人,更是他的皇后,可以说,但凡李治想,他随时都可以从武则天的手里收回权利。别信什么李治曾经因为武则天的势大而生出废后之意,上官仪也因此而被武则天所除,《旧唐书》里并没有相关的记载,那是出自于《新唐书》,到了《资治通鉴》更是发扬光大,写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无非是要把李治往懦弱里写,也要把武则天写得越发的狠辣,只有这样,那才能达到一块拉踩李治和武则天的目的。】

  【可以说,武则天是李治手把手教出来的人,作为皇帝的李治,手握大权,武则天就是他选出来便于他治理国家大事,同时也可以让他随时能够收回权利的代表。中宫皇

  后,女子掌权一事,但凡李治流露出一丁点不喜于武则天大权在握的意思,那些原本就反对武则天这个女人在朝堂上立足的人,都不可能会再允许武则天的存在,自然,李治也能够收回他给武则天的权利。】

  【看看吕雉,她也足够强大,可她和刘邦之间同样也是相辅相成的,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吕雉从来没有肆意妄为,同样的道理也是适用于武则天身上的。武则天不蠢,她是绝对不可能挑衅李治。所以从最直接的利益来说,李治是愿意把权利给到武则天,还是儿子李弘?】

  必须得是武则天,权利只有自己能够掌控的才是他的,反过来,这样的权利一但被人夺了去,皇帝也有可能就什么都不是了!

  因此,真怪不得他们一个个防着太子。

  【可以预见,将来这大唐必有一番君臣父子相争,但,也是在这上元一年,受百官爱戴的李弘随帝后行于东都洛阳,突然猝然而死。李弘之死,后世也是诸多猜测,以为是武则天所为。但彼时的武则天有杀李弘的理由吗?相比于她,要真是想让李弘死的怕该是李治吗?所以李弘的死就如同当年的安定思公主一样,纯属是意外。各家史书都有记载,太子太弘体弱多病,看看李治,要不是有武则天帮他处理政事,他怕是早被一堆政务淹没了。李弘既为太子,要读书还得学着处理国家大事,如此忙碌,李家的基因多少有点问题,猝死完全有可能。】

  没有人想到李弘竟然死得那么的突然,突然得让他们猝不及防。跟做梦一样。

  【李弘死得意外也巧妙。他的仁孝举朝皆知,可是这样一个人长成了,意味着他将要分父母的权,李治丢出要将国事交由武则天摄政的信息,就算是一个试探,他想看看,究竟这满朝的臣子有多少支持李弘的?李弘是不是想要权利?但李治刚要对李弘生出戒备时,李弘死了。父子并未真正相争,李治在李弘这儿,更多还是一个父亲的身份。没有为权利而反目的父子,李弘死在此时,死得让李治只能想起李弘的好。因而唐高宗李治悲痛万分,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李治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

  当爹的给儿子追封皇帝,可见这个时候的李治对李弘还是很满意。

  沈悠说李弘死得意外也巧妙,所言不虚,若不是巧妙之极,一但将来父子争斗,相互之间生了许多怨恨,又怎么可能有父亲追封儿子为皇帝这事。

  【李弘死了,成为了李治和武则天的白月光死在了他们相互觉得他是最好的年华。太子一死,那得再立一个太子吧,顺理成章李贤这个武则天的一儿子上位了。值得一说的是,在李贤成为太子的时候,有一位深得武则天信任的术士明崇俨曾这样夸赞过他的弟弟李显一句“英王状类太/宗”。没想到吧,竟然还能碰上一个像李世民的儿子,但不知武则天当时听到这话是何感想。】

  感想,能有什么感想,那会儿李世民都死了多少年了,武则天还能对李世民念念不忘不成?

  【武则天是何感想不知,李世民是世人的偶像,是李治这辈子最想超越也最想证明自己比得上自家父亲的人,这要夸的是李贤,那李贤肯定得高兴坏了,偏偏夸的是别人,这不相当于在说,他李贤不如弟弟,该自觉让位?】

  【李贤能甘心都怪了。他是武则天成为皇后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相比于第一个儿子李弘是武则天最需要也是最迫切要得到的儿子,李贤的出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不过,李贤是真聪明,曾得李治亲口夸赞道:“这个孩子已经读了《尚书》、《礼记》、《论语》,背诵古诗赋十多篇,一看就能领会,也不会忘记。我曾叫他读《论语》,他读到‘贤贤易色’,再三诵读。我问为什么反复读,他说自己内心特别喜爱这句话,才知这孩子的聪敏出自天性。”没有人会不喜欢聪明的孩子,尤其是皇帝,一个聪明孩子就相当于是在告诉自己,他将后继有人,他可以放心将天下交给他。可惜】

  可惜个啥呢?天幕你倒是继续说,别吊起人的好奇心。

  【李弘一死,李贤被立为皇太子,和李弘不同,时人赞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偏在这个时候,一个术士竟然说他弟弟像李世民,那无疑是在怀疑他这个现任太子没有当太子的资格。偏在这个时候,宫中流传另一个消息,道李贤不是武则天所生,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不用怀疑,这话李贤信了,心生恐惧和不安。偏武则天又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武则天和李贤之间到底有多少矛盾,这才能让李贤相信自己是别人所生,不是武则天所出,咱就说,武则天有必要把自己姐姐的儿子抢过来占为己有吗?如果武则天没有儿子,那确实有可能。可她已经生下李弘了。再生一个儿子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并没有非要一个儿子不可的理由,更用不上抢别人的孩子称作自己的。再有,李治难道是蠢的吗?他要真和武则天的姐姐有了孩子,他都敢把武则天这个他爹的妃嫔接回宫了,有什么必要不敢接一个怀了他孩子的寡妇进宫?李治没有那么干,只能证明李贤绝不会是韩国夫人所出,可是,李贤相信这样的传言,这聪明也是聪明太过!】!

第212章 母子争权

  嘶,不是吧,李治竟然和武则天的姐姐还有那什么关系这一点在他们听来,震撼不小。李治可真是相当不忌讳。

  等等,别人或许能说这话,有人收了人姐妹两个的怕是不能吧。

  汉景帝刘启

  【仪凤四年,也是李弘早逝后的第四年,李贤成为太子的第四年。术士明崇俨被杀,迟迟捉不到凶手,武则天免不得就怀疑是李贤所为了,毕竟他是最有这个动机的人。这一切只是开始,第二年也就是调零二年,武则天派人揭发李贤阴谋,随后命令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贞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与法官推鞫之,在东宫马房中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谋反凭证。如此证据确凿之下,李贤被废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幽禁长安。直到三年后,永淳二年,幽禁数年的庶人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略狠了啊!谁人听着不在心里默默的补了一句。

  【李贤的谋反,真假难论,不过无论是李治或者是武则天对那么一个儿子,按《旧唐书》的记载,都挺狠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对李贤被废以及谋反一事,不用说,尽显武则天的狠辣,李治一惯也就是那一个斗不过武则天的懦弱天子,最终只能含泪废太子。但,武则天敢请来那么多人一道查查东宫,栽赃陷害这样的行为,李治能容吗?况且,武则天容不得李贤的原因是什么?是李贤对她的恐惧?是李贤相信了自己不是武则天所出?比起李贤来,武则天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根本是什么?是李治需要她。是她所展示的政治手段,是她表现的一切都让李治满意。李贤,他蠢得相信旁人的几句流言蜚语,以为自己不是武则天所生,李治会怎么想?】

  【将心比心,李治饶是先前对李贤再挺满意,架不住李贤犯糊涂。偏听偏信也就算了,东宫还私藏铠甲?铠甲是什么?就算是太子也不是想要收这些东西就能收的,李贤不明白这个道理?就算那不是李贤自己弄的,能让人在他的东宫里藏上数百铠甲,何尝不是证明了李贤的无能。无能之人,李治因何而硬要把人留在太子之位上?】

  嘶,谁要是再觉得李治软弱无能的,那真就是让他赶紧去死吧!

  刘邦觉得自己就够狠的了,现在看来李治也不差。

  刘彻想问问了,李贤这被废到底是武则天的手笔,亦或者是李治的?

  【四个儿子,一个死了,一个被废,李显就在这个时候被推了出来,成为太子。李弘的死是死得巧妙,李贤被废,废得也是突然,东宫查出来的铠甲是怎么样存在的,到底是不是李贤自己藏的,至今都有人在寻着这所谓的真相。但可以看得出来,李治和武则天的太子不好当,在亲情之前,权利永远都是皇家人的主心骨。所以这李显成为了太子,他能不能打破兄长们的魔咒呢?李显这个人,我们后世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六味帝黄丸。】

  ???六味帝黄丸?这是什么?

  瞧瞧沈悠那一副意味深长的样儿,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的外号。

  【李显性格懦弱,而且这脑子确实也不太行,他那外号六味帝黄丸的由来,是因为这位他自己就是皇帝,父亲李治是皇帝,哥哥李弘是皇帝,弟弟李旦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李重茂,再加上一个母亲也是皇帝。数一数,正好是六位,可不就是六味帝黄丸吗?】

  刘彻脸都黑了,说他疑心疑得刘据都给废了,他能心情好都有鬼。真真是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