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99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而同样为女人,就算都是大权在握,有多少勇气能够迈出那一步?

  吕雉认同无比,确实,武则天敢迈出那一步,真正的接受天下人的朝拜,承认她是一国的皇帝,很难。

  扪心自问,吕雉并不认为自己敢!

  能够承认自己不如对方,吕雉也就对武则天更加肃然起敬,女人是最能够感受女人的不容易,尤其是在她们都需要仰仗

  男人那一丁点的愧疚和怜惜,不能错过任何机会的状大自己这一事实前。

  由男人主掌的世界,对女人充满了恶意,他们对女人有着诸多的苛求,既让女子贤惠,又希望女子们可以成为他们的左膀右臂,一但女子权势过大,又为他们所忌惮。可是过弱,女子连自己都护不住。男人以为自己难,却不知女子比起他们更难。

  【武则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在她死后,关于她的种种传说至今依然不曾间断。而她在死后所立的无字碑更是引得后世猜测不断的。大家可以看看,这是乾陵,也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一对夫妻,也是一双帝王长眠之处。不得不说,哪怕武则天带给李显的是无尽的痛苦,在最后,武则天要求和李治同葬,这一位皇帝力排众议,不顾所谓的以卑动尊之说,硬是打开了已经长眠于乾陵二十年的李治皇陵,将武则天送了进去,完成武则天的遗愿。】

  【乾陵之外有两块碑石耸立,一块是李治的,上面写着李治一世的功绩。武则天打破帝陵前不树碑碣的传统,先为李治树起一块巨大的述圣记碑。洋洋洒洒五千字,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碑上的文字好些都掉落了,这是武则天亲自撰写的碑文,从依稀可见的文字中能够看见李治的功绩及武则天对他的肯定。“兴百王之绝典,播十纪之高躅,谋臣如雨,猛将如云。”

  与之相比,武则天的碑文却空无一字。】

  ???无字,怎么会无字呢?

  【功过是非,且由后人评说。在我们的时代,普遍的认为无字碑是武则天有意为之。其实真不是。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去世后,唐朝的局势动荡,以至于就算早就有人给武则天写好了碑文,可武则天本身就极具争议,真要是细论起来,她的碑文是要粉饰其过呢?亦或者夸大其功呢?这个分寸实在不好拿捏,以至于到最后,碑上无字,直到今日,因为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更是引得各种臆想不断。】

  嘶,初听那一句功过是非,且由后人评说,谁不得称赞一句好气度,结果下一刻沈悠又残酷的向他们揭露,不好意思,这不是武则天的意思,完全是后世人针对无字碑产生的各种臆想,又被流传下来,传颂后世。

  秦始皇不可避免的想,这老李家也真是行,一个个女人相当的厉害!

  吕雉的反应是眼睛一亮,结果下一刻又暗了下来,功过是非且由后人评说,这话她喜欢,极其的喜欢。刘邦已然一拍大/腿道:“好,这句话我喜欢。”

  难得让吕雉认同无比。像他们这样的人,管不了千秋万代,唯一能做的无非是好好的做好眼前的点点滴滴,让一个王朝在他们的手里渐渐复苏,让他们治下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至于其他的事,他们尽他们所能去做,究竟是功是过,谁又能管得了?

  刘彻也是一般无二,功过是非,后世人看到的多数只是结果,他们果真就在意作为帝王所处的局面,所无从选择而不得不做的事吗?

  做,只做他认为该做的事,至于以后,由他们说去!

  【咱们唯一的女帝陛下,千年以来随着

  儒家礼学的兴起,成为了一个恶毒的女人,直到近代,女性的觉醒,无数的男性也不再人云亦云,纵然有无数的正史书上写着关于武则天的恶毒,专权,但终于也有人站出来肯定的告诉大家伙,我们女帝陛下并不是只有恶毒。在她统治朝堂的五十多年时间里,国家是繁荣昌盛的,她对国家有功,对后世更有着不可抹灭的影响。当然,咱们也不用把女帝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毕竟就她的两任丈夫,无论是李世民或者李治,都不比她差。】

  【女帝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我们接着讲另一个也算同时期的传奇女性-巾帼宰相上官婉儿。说起上官婉儿,必须得讲一讲我们探得上官婉儿之墓所得的发现,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连一代女皇都被人抹黑得快亲妈都认不得了,上官婉儿这样一个追随于武则天身边,大权在握的女性,何尝不是也得到了同样的待遇。后世的史书几乎都把上官婉儿写成一个私生活混乱,胆大妄为的敢与武则天的男宠搞暧/昧的人。】

  【事实上呢?依《旧唐书》记载中,并没有任何关于上官婉儿淫/乱,或者她是一个见色起义,没有分寸的女子。虽然《旧唐书》关于上官婉儿的记载并不多,哪怕是在武则天时间,也不过是寥寥几句。比如介绍了上官婉儿的出身,是的,都对上官婉儿有所了解的人听到最普遍的说辞,上官婉儿之祖父是为大唐明相上官仪,上官仪是因为李治动了想要废立武则天皇位之位的心思,给李治拟废后诏书,为武则天所不能容,因此才会落得被杀的下场。上官婉儿的父亲也不可避免的被株连,年幼的上官婉儿随母亲被没入掖庭。】

  【但《旧唐书》中关于上官仪的记载,哪怕是在李治这个帝王本纪中,也从来没有关于李治有意废武则天后位的意思。所谓上官仪因为卷入李治和武则天的争斗而因此葬送性命是出自于《新唐书》、《资治通鉴》。咱就说,写《旧唐书》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么重要的事情,倒是宋朝的人相当的厉害,一回一回的有这样关键性的发现,连一个人的生死最重要的原因都能记载错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宋朝人有时光机,别人五代看不见的事,他们坐着时光机回去看得一清二楚。】

  宋朝一干人!

第218章 权利的争斗

  臊啊,真不是一般的臊得慌!

  沈悠觉得依然不够,继续的道:【我也是真服了他们,你说你们要是不想修史,倒不如正经的写小说算了,既然要写是不是得有最基本的操守,为了抹黑一个女人,贬低一个朝代,彰显得好像古往今来的朝代没有一个比得上他们宋朝,真是别管有的没的,可劲的把有的没的事全都扣到人家的头上,真以为全天下就只有你们一家之书?】

  【好吧,不得不承认,他们这修的史书对后世的影响挺大的,毕竟武则天不就那样被抹黑了吗?多少人对武则天的印象都是因为他们修的那两本史书给固定化?他们这本事也真牛。没办法,谁让自宋以后,元明清这三个朝代,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也是,夹在他们中间的明朝又碰上了朱元璋,是幸,但在文化方面来说,明朝遵的是朱理之学,那是真的不遗余力的想方设法的压迫人,无论男人或者女人,以至于对于宋朝这文人壮大的局面,明朝时慢慢的由文人把控朝堂,那必须是官方推崇他们的书,影响力也就与日俱增。】

  朱元璋!!!他听着那么一个幸字,怎么有种不是夸他的感觉,最后的但是明显验证了他的想法。

  朱理学说,朱元璋一眼瞄上朱标,朱标很是干脆的提醒朱元璋道:“爹,有错咱们得改。”

  换句话来说,朱标认为沈悠说得没有错,该改的朱元璋必须得改,别让后世的人继续笑话他。

  况且,有了天幕出现,一切都会不一样,如果再知错不改,大明江山会变成什么样子,已然是未知之数。从前人们奉信上天,相信皇帝是天命所归之人,以后信不信的,得看怎么说。

  眼下的大明百姓,再不是从前的大明百姓。

  有一说一,不好再拿他们当傻子戏弄。

  “我不是已经改了吗?”朱元璋提醒朱标,天幕提出的问题,他发现确实不妥当的他已经给改了。

  “废裹脚制度,废守贞奖赏之法,鼓励寡妇改嫁,提倡女子婚嫁。”朱标缓缓提醒,是的没错,朱元璋是改了,但改得很多吗?一样样的,就是下达诏令的事儿,朱元璋还没干呢。

  朱元璋阴着一张脸道:“我刚赏了贞忠之女。”

  “赏是该赏,禁也该禁,并不冲突。”朱标又没有要让朱元璋自己打自己脸的意思,不过,朱标是希望朱元璋能明白一个道理,“大明的子民不分男/女,不能眼睁睁看着女子受到迫害而置之不理。如果世人认为对女子的要求并不苛刻,那就比照着男人们来。想必认为应该对女子要求的男人们,一定能够以身作则,唯有如此,他们才有资格要求别人。”

  朱元璋知道,朱标是铁了心要那么干。

  当爹的不至于没有这点魄力,不过朱元璋提醒道:“你得知道,这事儿我们要是这么干了,往后你的日子绝对不好过。”

  站在朱元璋的立场,他是无所谓的,谁要是敢跟他虽唱反调,他能把人弄死。朱标的手段温和一些,有时候也愿意放人一马,

  在这点上,朱元璋怕朱标吃亏。

  关于对女子的种种要求,他们心里相当的清楚,一切都是那些无能的文人们想出来的,斗不过同性中的佼佼者,他们便将目光转到女子身上。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们过得不好,就想让看似比他们弱的人也过得更不好!

  人心,有时候这人心,真真是让人想起来就觉得毛骨耸然。

  “父皇觉得身为皇帝的您日子不好过,儿臣为太子,日子能好过得到哪儿去吗?”朱标垂下眼眸,嘴唇微抿,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冷意。

  “行,那就拟诏发吧。”朱元璋本来是想缓一缓的,现在看来是缓不了!朱标明摆着是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多干出些成绩来。

  不行,他不能让他的标儿去死,既然知道朱标要早逝,他就不信了,他让太医时时刻刻的跟着,盯着朱标的身体,一切就不可能逆转。

  朱元璋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嫌弃《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不假,但不得不说,因为他们写小说一样的把上官婉儿她们这些女性写得绘声绘色,也让她们为世人所知,这也算是一件好事。而越多人了解她们,就会有兴趣深入的了解,也就会知道,真正的上官婉儿她们这些女性究竟是怎么回事。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有那么些积极的意义的。】

  这一点,后世的人倒是认同了,本来他们对历史人物就不太了解,小说,电视剧的改编让他们知道了有那么样一个人,有兴趣的自然会去深入了解,一深入也就知道了,那些她们是个怎么样的人。

  【上官婉儿,巾帼宰相,我们如果不是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一直以来的正史资料里,都认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这位天之骄女是针锋相对的关系。】

  【上官婉儿墓的出现,她的墓志铭让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那个时候的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是好友,至交好友,当然,其中未必没有利益的结合。就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是,上官婉儿死于唐隆政变后,也就是死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手里。可能大家就奇怪了,为什么李隆基要杀那么一个女人?那就得说说上官婉儿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巾帼宰相,她的手里握有什么样的权利值得李隆基杀之。】

  【一切都是跟武则天息息相关的,哪怕她人已经死了,依然对大唐王朝有着深远的影响。先说说上官婉儿的来历,上官婉儿因上官仪之故被没入掖庭为婢,因聪慧善文,仪凤二年,十四岁的上官婉儿被封为才人。是的,才人,李治的才人。】

  咦,李治的才人,他们要是记得不错,自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李治需要武则天帮忙处理国家大事,这种情况下李治一个聪明人该考虑的难道不是怎么跟武则天一条心吗?再纳个才人什么的,确定这个才人的存在不会影响他们这对至尊夫妻的关系?

  【不过,上官婉儿虽然担着李治才人的名头,她要做的事却不是伺候李治,而是作为武则天的帮手,换句话来说,上官婉儿是担着妃嫔之名的女官,她存在的意义是为武则天服务。讲武则天的时候我也有提到过,武则天是希望将宫中那些伺候唐高宗李治的妃嫔,变成自己的左膀右臂的。上官婉儿担着李治才人的名头,实际干的是什么事,武则天最是清楚,因此上官婉儿在唐高宗一朝安然无恙。至武则天登基为帝后,上官婉儿更是一跃成为武则天的内宰相。】

  【为什么这样说呢,《旧唐书》有载:“自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武则天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军国谋略,杀生大权,大多取决于上官婉儿。神龙政变之后,上官婉儿更是得到唐中宗李显的信任,专掌起草诏令。之前介绍三省门部制的时候说过的,中书省负责拟诏,由此可见,上官婉儿在李显为帝的时期是负责了中书省中书令的权责。】

  一片静默,好想问问老李家的这些人,他们用个人得这么七拐八弯的吗?

  算了,主要是这么一个人也不是正常人,那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李显是学了亲娘的招式,拜上官婉儿为昭容,更为收拢上官婉儿,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李显这个皇帝突然被人那么推了上位,日子过得是真不容易。可以说,再一次登上皇位的李显所面要的局势其实并不好,各方争斗权利不说,他本身也并没有多少的能力,而且当年他就因为宠信妻子,想要重任岳丈而惨遭被废,再一次登上皇位,他的皇后韦氏一直不离不弃,理所当然,再次成为皇帝的李显恨不得把天底下最好的一切都给到韦氏。】

  【只是可惜,因为他的懦弱,纵容,让韦皇后生出了想要效仿武则天的心思。从一开始韦皇后就想着如何借助李显手握大权,理所当然也会拉拢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能在宫中存活那么多年,作为武则天最信任的人,武则天被逼退位后还能成为李显、韦后所信任的那个人,可见她在宫中自有她的生存之道。】

  什么生存之道,不就是左右逢源,审时度势,及时做出最好的反应。

  这样的人不能说不好,可惜,很明显在最后上官婉儿是作为一个失败者的,否则就不会死在所谓的唐玄宗李隆基手里。

  【只是当时的大唐可以说乱如麻,李显是皇帝不假,韦后这个妻子要借他的权势得到权利,李显何尝不是也在借助韦后。况且,武则天那样强势的人都被人拉下马来,试问李显自己有这个本事,自问能比自家母亲更厉害?】

  【论起在大唐朝廷中心的影响,不论助李显登位的宰相大臣们,只道李显的弟弟相王李旦,以及他们的妹妹太平公主,他们在大唐的影响力,丝毫不在李显之下,甚至远胜于他。为此,李显能不怕吗?】!

第219章 败给了谁

  【怕,对于李显来说,他就只能想方设法拉拢更多的人,哪怕是当初和他抢皇位的武家人,梁王武三思。可以说,因为张易之和张昌宗他们两个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李武两家的矛盾,毕竟他们因此有了共同的敌人,对,就是张昌宗和张易之。】

  【而李显早先已然将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因李显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李重俊不满于李显的懦弱,加之不喜武三思等人的势大,举兵而起,发动景龙政变。武三思一家死于李重俊之手。李重俊兵败被杀后,安乐公主再嫁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当时的武家在朝堂的势力并不小,这也是为什么李显会让女儿一再嫁入武家的原因,他需要拉拢人马。】

  一如沈悠所说,武则天去后,这大唐的天下确实是乱成一团,听听这政变就跟吃饭一样常见。

  也对,李世民是靠玄武门之变上位的,到李显这儿也是靠神龙之变逼得武则天退位上的位。多好的例子在前面让李家的子孙们看着,一个不满,政变发起,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当时的上官婉儿,按史书记载,她和武三思之间私通,太子李重俊也是点名要杀上官婉儿的,只是李显和武后对上官婉儿倒是难得的竟然没有舍弃。但因为这件事,也让上官婉儿意识到,形势不一样了,李家和武家,眼看着已然不可调和,或者更应该说,上官婉儿不能再想着左右逢源,否则下一回她必死无疑。】

  【然而事态的发展越发让人始料未及,慢慢手握大权的韦皇后,越发想要效仿武则天。可惜古往今来只有一个武则天,其他的人想再学她,太难太难了,韦氏既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时间像武则天一样一步一步的掌握朝中大权。争权到最后,韦后与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肖想成为皇太女,可惜朝中上下无人支持,这就轮到李显为之付出代价了。李显这个皇帝是真惨。被母亲废贬,终于等到自己再次登上皇位,却死在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安乐公主的手里。】

  死在自己的女儿手里,这李显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日子?

  相比这下,韦皇后想要效仿武则天什么的,也都显得无关紧要了。毕竟有了一个先例在,谁还能不想像她学习,那才是不可能的事。

  【李显死得过于突然,几乎朝堂上下都为之震惊,李显倒不是没有儿子,韦后在事出之后第一反应是让李显的儿子李重茂继位。彼时的韦后和李显所生的儿子早在多年前已经被张易之和张昌宗所迫害,李显的儿子也就剩下长子李重福,小儿子李重茂。已经长大成人的李重福是为韦后所不喜的,因而韦后早年已经让李显将李重福贬出,眼下在京的只有李重茂。】

  【韦皇后是要效仿武则天的,毕竟她还有这个机会,上官婉儿这个宰相的存在,可以拟诏书就意味着韦皇后完全可以借助上官婉儿达到目的。只是韦皇后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几号人物,太平公主、相王李旦、还有此时只是临淄王的李隆基。】

  【宫中变化,那是瞒不过太平公主的,相王李旦或许没有争权夺位之心,但李隆基必须是有的。所以,为了对付韦后,将皇位移交到相王李旦的手里,李隆基寻上太平公主,同太平公主联手解决韦后。】

  听到这儿,不用沈悠再说大家都心里有数了,李隆基既然能登上皇位,证明太平公主想要效仿武则天的事失败了。争权夺利者,成王败寇,太平公主的结局已然可以预见。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发动唐隆政变,目的就是要解决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但让太平公主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不仅要除掉眼前最大的敌人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连同太平公主在宫中的最大助力,以文才名扬天下的上官婉儿,他也要一并除去。】

  【数次的政变让李隆基深刻的意识到,上官婉儿手中握有的拟诏之权太重,如果不趁乱做些什么,这样的人为太平公主所用,不幸的人就会成为他。李隆基是有野心的,如果没有野心,他断然不会背着亲爹和太平公主密谋,一心要推自家的父亲上位。因为只有李旦上位,他才有可能上位,这样的厉害关系,李隆基是相当心知肚明。可以说,在没有任何人察觉他的野心时,他就已经步步为营。】

  这么一个人物,倒是有野心也有心计。不错不错。

  不少人听了都如此的评价李隆基。

  【一代巾帼宰相,就这样死在政治斗争之下。相比于各方正史之中对上官婉儿的评价多为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对声辞之美较为看重,擅长体现事物图貌的细腻、精巧。中宗年间,因其政治地位的影响,“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

  【且上官婉儿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上官婉儿在这期间主持风雅,与学士争务华藻,写诗赛诗,对文人提拔奖掖。近代文艺理论家谢无量称“婉儿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相慕,遂成风俗,故律诗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也”。】

  【如今的我们想起大唐就会想起唐诗,唐诗的辉煌璀璨,如同满天的星辰,耀眼夺目,摄人心魄。而作为推动唐诗发展的人物里,必有上官婉儿的一席之地。其实就上官婉儿的文才,别说是同时期的文人对之推崇之极,就是正史上也曾记录在案。】

  【唐中宗李显时,上官婉儿才思敏捷,常常代李显、韦后、长宁、安乐两位公主同时赋诗,加上她自己,那就是五人。同时为五个人做诗,且能做到“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由此可见上官婉儿的本事。】

  哟,这可真行,同时作五首诗,这风格啥的都得不一样,否则那不就得露馅了?对于大都不会作诗的人来说,听到这儿,有些羡慕能有代笔的李显和韦后他们了!

  【可叹一代才女,巾帼宰相,随着唐隆政变而逝去,她所作诗作,如今只剩下《全唐诗》中的三十二篇,上一上她的代表作《彩书怨》,对上官婉儿的诗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她的诗作得以流传下来,亏了太平公主。补充一下,《旧唐书》中记载是李隆基让人收集她的诗作,但根据考古发现,真正为收集诗作的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

  【而哪怕上官婉儿死了,她的影响也还在。李隆基那么杀了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痛失挚友,更是左膀右臂,有野心的太平公主岂有不借此机会攻击李隆基的道理,在古代那个时候,人死了也不代表一切都了结,恰恰相反,人死了可以做的文章不要太多。】

  【就我们发现上官婉儿之墓上的墓志铭,考古人员猜测,这就是太平公主为了打击李隆基而命人称颂肯定上官婉儿而写的,李隆基残杀上官婉儿的事,道义上是讲不过去的。想要和已然成为李旦这位新皇帝太子的李隆基相斗,太平公主就得从方方面面入手。可惜,韦后做不成的事,到太平公主这儿也不能做好。大唐随着太平公主兵败而死,那一个红妆时代也划上了句号。】

  【如今的我们,为那样一个由武则天开启的红妆时代,随着太平公主失败而终结以为可惜,毕竟在封建时代,武则天登上皇位,这就是对男权的挑战,武则天赢了,却没有赢了男权,最终她还是不得不把皇位传给儿子。因为她而提高女性们的地位,因为她的死去,男人对女性政治家扑灭性的杀害,此后也更加无所顾忌的压迫女性。在唐朝时,这些话不会说到明面上,但本质上,随着太平公主死后,大唐一朝,再也没有女子参与朝政这一结果便可知。】

  【直到唐亡,好嘛,大唐一朝因为皇帝作为武则天直系一脉不能说,不好说的话,文人们再也无须顾忌的道来,他们不断的攻击武则天,攻击太平公主,攻击上官婉儿,好像只有不断的踩低她们,才能够抹去他们男人曾经不得不伏在女人脚下的事实。自然,他们更是不顾一切要阻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第220章 顶起半天边

  吕雉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是的,男权,男人习惯了女人们站在他们的下方,对他们恭顺有礼,不敢挑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