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第4章

作者:星陨落 标签: BG同人

  姜叶和江雪可不知道仅仅一句龙袍诸朝就出了那么多幺蛾子,继续话题。

  【大家有没有听过绫罗绸缎几个字?】姜叶笑着问道。

  “听过,就是没见过。”布衣百姓们隔空回答。

  “他们是不是也想穿绫罗绸缎,我们要是能给他们送一些就好了。”长孙皇后想道。

  “可惜我们不知道怎么送。”李世民有些遗憾。

  等听到姜叶和江雪后面的话,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才知他们误会了。

  原来姜叶之所以问这个,是想跟大家解释绫罗绸缎的不同。

  【先前我对绫罗绸缎不了解的时候,以为它们是不同材质,了解以后才发现它们原材料都是蚕丝,之所以叫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织的手法不同,比如绫的织法以斜纹组织为主,罗的织法……】

  随着姜叶声音,身后大屏幕出现绫罗绸缎的详细织法,哪怕是眼花的人也能看的清楚。

  诸朝女子们激动的两眼放光,“这可太好了,本来还想自己摸索蚕丝织法,现在天幕可真是打瞌睡就送来枕头啊。”

  这下她们是彻底没后顾之忧了。

  “天幕上好像还有其他布料织法,都记下来,等到时候传往民间。”长孙皇后喜悦道。

  唐承隋制,隋炀帝时期,朝廷不再给女子田地,唐朝也继承这点,现在多了纺织这条路,希望民间女子能轻快些。

  不同于长孙皇后给人做辅助,吕雉、邓绥、武则天、刘娥等人同样动作,做出的是自己政绩。

  【好了,说完丝绸,我们接下来说说另一种划时代的衣服材料,大家可以猜猜是什么?】

  【那就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

  姜叶和江雪一唱一和调动节目情绪。

  可另一边的古人却抓耳挠腮,“我们耳熟能详的什么?我们怎么不知道。”

  “划时代,难不成是比丝绸更重要的存在?”刘彻挑眉,先前姜叶和江雪对丝绸也很推崇,却没用过划时代的字样。

  当然,用来介绍丝绸的新旧石器时代更有历史厚重感。

  【也是这件材料,引申出衣服最重要的用途,撇去人们后天赋予衣服的其他含义,可能这才是衣服的最初初衷。】姜叶和江雪正色道。

  “衣服最初初衷不是‘礼’吗?”有人不解,衣服的出现代表人的羞耻心,也代表人开始出现不同阶层。

  也有人恍然,“衣服最重要的用途,那不就是保暖。”

  对于底层人而言,上层追捧的“礼”根本不算什么,毕竟以他们的条件,有心也无力,所以他们比上层人更快得出衣服本质。

  “难道是棉!”朱元璋激动,他做过底层百姓,这方面并没被现今锦衣玉食和繁文缛节所迷惑。

  更让朱元璋激动的是,他的话居然出现在天幕上,他说过不少话,终于上去一次。

  【是的,答案确实是棉花。】姜叶和江雪笑容灿烂。

  听到姜叶和江雪肯定,朱元璋心里越发舒坦。

  姜叶和江雪后面的屏幕出现棉花相关视频,视频内容对于宋、明前的古人们很陌生,明朝之后的人就熟悉了,尤其是百姓。

  “原来是棉,确实,也只能是棉!”种植过棉花的百姓们激动道,再没有比他们更深体会。

  【棉花起源于印度、阿拉伯地区,并非我们本土产物。】①

  “印度、阿拉伯,那是什么地方?”这两个地名让嬴政和刘彻陌生。

  【南北朝时期,棉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华夏,可惜那时候棉花并未得到重视,只种植在边疆,直到宋末元初,棉花才传入内地,明朝时期得到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推广,遂成为华夏重要产物之一。】②

  嬴政:“南北朝、丝绸之路、宋末元初、明朝。”他一个都听不懂。

  “都记下来,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嬴政吩咐,他有预感,这次后世人介绍的这个产物十分重要。

  “丝绸之路,是西域那边吗。”刘彻看向丝绸之路的方向。

  比起秦始皇来,他多少有点思绪,虽然也很多不懂。

  越往后的朝代理解的越透彻。

  “宋末元初,我大宋亡了?!”赵匡胤震惊,对他而言,不管是南北朝还是丝绸之路都没问题,让他震惊的是宋朝的改朝换代。

  要知道他才刚建立大宋啊!

  “哼,看在你们认可朕功绩份上,这次就不计较你们直呼朕名讳的事了。”朱元璋轻哼。

  至于棉花,他果然没做错。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②③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四章

  【棉花在古代其实并不叫棉花,它在古代曾用名有吉贝、白叠、木棉或梧桐木,织出来的布被称为广幅布、白叠布等。】①

  【还有‘棉’这个字,最初用的是‘绵’,后来才变成的木字旁的‘棉’。】姜叶把棉花在古代的其他称呼和知识点娓娓道来。

  这给诸朝古人更多线索,让不少人恍然,“原来棉花就是吉贝/白叠/木棉/梧桐木!”

  嬴政:“……”又是一个名字没听过。

  他没多纠结,而是认真听下去。

  要是棉花作用真的很大,哪怕再远他也会一试。

  “陛下,臣好像听过广幅布的名字。”汉武帝刘彻时期,突然有臣子道。②

  “当真?!”刘彻惊喜,他本来都做好广撒网的准备,没想到会有这样意外之喜。

  “快速派人去找,棉花可是历史验证过的好东西。”刘彻当即下令。

  【关于棉花有一则趣闻,那就是有段时间棉花在华夏担任的是花卉角色。】想到什么,江雪轻笑道。

  尽管江雪笑容友善,把棉花当花卉观赏喜爱的达官显贵们脸上就是忍不住热意,“把棉花当花卉观赏怎么了?棉花洁白柔。软如云,很好看啊。”

  当然,棉花就算再好看,以后他们也不会当成花卉。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把韭菜当成兰花观赏,不是不能做,就是这样做,给人感觉怪怪的。

  大众已经给韭菜和棉花做了定位,很少有人能不受环境影响。

  可是对于不知道棉花踪迹的人来说,无疑给他们提供了更多思路。

  【说起棉花的保暖,那在棉花入华夏之前,古人们又是如何保暖的,大家知不知道?】姜叶继续和观众们互动。

  “用木棉!”有用木棉御寒的人们道,心里思索木棉和棉花的区别,都是棉,御寒效果区别大不大。

  “往衣服夹层塞芦花、柳絮等也能暖和一点。”

  “比起木棉、芦花、柳絮类,当然还是动物皮毛更保暖。”有用得起皮毛保暖的人道。

  “汤婆子、炭炉烤火取暖。”这是不缺取暖工具的人。

  【是的,在古人们用上棉花前,他们要么多穿几件,或在夹层里填充木棉、柳絮、芦花等御寒,柳絮和芦花就不用说了,保暖效果不佳,还有木棉,也不是棉花别称,而是另一物种,虽然也有保暖效果,但跟棉花比起来,就像麻布和蚕丝对比一样,之间有成本差距。】

  【木棉花是树,需要多年才能生长起来,棉花则是庄稼,每年都能种植收获,无论是产量、种植时间还是保暖性,棉花都完胜木棉。】

  【至于皮毛,在远古时期就和麻布一起出现,御寒效果确实远大于木棉等物,可还是那句话,皮毛获取难度大,不具棉花的普及性。】

  皮毛能像棉花一样普及开来吗?不能。

  【还有就是过度狩猎会一定程度损害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不提倡,有时还需要制止。】

  【当然我们现在很少有真皮毛做的衣服了,毕竟我们现在不缺各种保暖衣物,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和违法犯罪红线做事。】姜叶随口道。

  “未来人都不穿皮毛了?棉花真那么保暖吗?”不少人对棉花兴趣更大。

  尤其是体会过皮毛温暖的帝王、贵族们,他们相信未来人不傻,其他衣服御寒效果要是不如皮毛,他们没必要舍弃皮毛。

  这超出许多外出皮毛大氅,室内炭火贵族阶级的想象。

  要知道冬天皮毛的地位和丝绸有的一拼,都是富贵象征。

  穿不起皮毛的百姓则把注意力放在姜叶另一句话上,“乖乖,后世狩猎居然还犯法啊。”

  至于什么破坏生态环境,他们没听懂。

  倒是有些猎户听了若有所思,“这就跟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差不多意思吧。”

  不过这样一来,未来岂不是没猎户了,古代猎户们惊呆了。

  “未来打猎违法,我们这祖传饭碗怎么办?”猎户们急道。

  他们以为自己这门手艺可以传生生世世,谁知道这路以后就行不通了。

  “打不成猎,咱们可以去种地啊,不说种桑养蚕,就说这棉花,真要比皮毛保暖,不比咱们拿命换钱来的安稳。”有脑子转的快的猎户道。

  其他猎户一想也是,皮毛获取可不容易,每次他们都需要冒很大风险,相比之下,种棉花不要太安稳。

  至于他们转行种棉花技术行不行,那些专业老农也没种过棉花啊,大家都没经验。

  想到这,猎户们把心放回肚子里。

  【除却保暖衣物外,古人们冬天御寒方式还有各种工具,比如汤婆子,古代版的暖水壶;炭炉明火取暖等。】

  【其中有的工具如汤婆子/暖水壶,我们现在都还使用,虽然款式有所不同,但基础功能不变。】

  听到后世没像舍弃皮毛一样舍弃汤婆子,诸朝古人不少都会心一笑,而且比起大多数人用不起的皮毛,汤婆子属于大众民生产品,这让古人们更有亲切感。

  【但是像炭火、明火取暖这种事,已经被我们淘汰和禁止,为什么呢,因为炭火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不及时通风,会让人一氧化碳中毒。】

  【而古人为了更好御寒,一般都把窗户弄的很小,通风不畅下,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不在少数,就是我们今天,依旧有这样的惨剧发生。】姜叶神色严肃道。

  诸朝古人们惊呆了,“烧炭居然会中毒!”

  什么一氧化碳他们听不懂,可是他们知道中毒啊。

  以前他们身边出过这样的事,那时候他们还奇怪,明明身体好好的,也不是被人所害,可人就是没了,现在想来,那些事事发时间可不就在冬天烧炭阶段。

  “这,我们也没把炭吃嘴里,怎么还能中毒啊?”古人们不解。

  在他们认知里,吃东西中毒正常,可是不吃东西居然也能中毒,这就不正常了。

  刚巧这句话变成弹幕被姜叶看到。

  【毒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食物,就像一氧化碳是气体,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只要它到达一定浓度,就可以让人中毒,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勤通风。】

  【可是古人之所以把窗户弄的很小,就是为了避免更多热气散出去,一边烧炭一边通风,很多古人都不具备这个条件,事情很难两全。】江雪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