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第85章
荣国府四姑娘定亲一事,就没有往外传出来一星半点。
今日来的各家夫人听说定了亲,都惊疑不定。
有些人甚至想着是不是荣国府为了避免自家姑娘被指婚,弄出来的托辞。
可这么做岂不是欺君?
也有人感叹荣国服嘴巴还真严,这么大一件事,竟然没听到一点儿风声。
更有一些懊恼自家孩子没了机会。
不过对于甄家这种家中没有合适孩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的,多是抱着好奇的心思,到底哪一个有福的,轮到了这门亲。
史苗淑妃娘娘问起来必然有下一步安排,而今荣国府早有预备,不能继续安排下去。
史苗神情也是淡淡的:“回娘娘,是姑苏林家。”
其余夫人都知道林家有个小公子。
林海容貌出众,书又读的好,那些夫人正好也有看上林海的。
怪不得背里试探亲事,林家也一直没动静,原来是荣国府这边有意思。
很早之前,林家的夫人就上荣国府走动过好几次,她们早该想到的。
定的林家,许多人并不意外,荣国府上一直很低调,这样选择也正常。
徐慧却轮不到最前面,在一群夫人中间,众人纷纷侧目,她只当什么事也没发生。
反正这种场合,也无人敢交头接耳。
淑妃娘娘听罢,微微点头,捏着黄金护甲笑道:“我也听过一点,是江南有才又出挑的公子,夫人好眼光……”
这一关勉强过去,淑妃那边并没有纠缠,又问起其他家姑娘。
等人从淑妃娘娘行宫散了,夫人们也没闲话家常的时间,各自登上马车,就往自家去。
再有什么好奇疑惑,都得往后等一等。
荣国府今日来的不只史苗,还有大儿媳周若,她也是正经一品的诰命夫人,只是年岁小,淑妃娘娘客气了几句。
史苗和周若一个车回去,前面府尹大人家的马车慢吞吞,从左边岔道转过去,荣国府的车马才能走得快一些。
周若见今日路边小贩都不见人影,两边商肆都比往常打烊得早,料定是因为御驾至此的缘故。
这边还略好些,离着行宫近的那几处,如今都不许见明火,生火做饭都不成,更不要想开门做生意。
周若撂下车帘子,回想今日淑妃娘娘言行,有些疑惑:“今日淑妃娘娘做媒不成,怎么瞧着还并不生气?”
很明显,淑妃娘娘在听闻荣国府已为小女儿定亲以后,那份高兴并不是全然装出来的。
史苗看着衣摆上那一圈精致的绣花,收回视线,冷冷道:
“她岂止不生气,应当十分高兴才对。淑妃娘娘膝下的八皇子定了江南节度使的女儿,却也不愿我们家敏儿定给一起南下的某一个。”
周若抿了抿唇,也道:“当下的状况,她也不好开口,让小妹去当什么侧妃。”
就像给儿子定了大家闺秀,还会安排许多漂亮小老婆一样。
不过史苗从来不掺合贾赦屋里事,大儿媳就是要内涵,也内涵不到她身上来。
淑妃娘娘如此疼爱膝下唯一的皇子,恨不得样样好的都给她。
若非有所顾忌,还真像是她能干出来的事。
史苗面容愈冷:“当侧妃……也是,听闻江南节度使家的女儿,容资不算出色,咱们家定的这一门亲,遂了她的意。”
淑妃娘娘的八皇子,娶的又不单是媳妇,是背后江南节度使的权势。
至于那姑娘长什么模样并不重要,只需要她是江南节度使的女儿。
这一回定的还是江南节度使夫人嫡亲的姑娘,江南节度使岳家又是一重势力。
可见皇帝陛下为这个儿子的将来还是尽了心的。
然而紧跟着八皇子后面,有先前在淑妃娘娘跟前谨小慎微的安嫔所出的九皇子,还有十皇子,十一皇子。
九皇子虽不如八皇子得势,但传言为人纯孝乖顺,也得圣上喜欢。
若是贾敏没有定亲,万一皇帝陛下把贾敏定给九皇子。
到时候八皇子和九皇子的媳妇拉出来差得太远,恐惹得流言蜚语,兄弟不睦。
淑妃娘娘本来就不是那等愿意低人一头的性格,心里还存着对安嫔的嫉恨。
所以荣国府识相,自己找了一户低调清贵的人家。
淑妃娘娘很满意。
甚至还想给荣国府的姑娘添几样嫁妆。
圣上来了三两日,淑妃娘娘那边漏出来的消息,有几家的婚事,也就尘埃落定了。
都是些没什么实权的官员,所以最令人瞩目的还是八皇子与江南节度使家的那门亲。
男子说起阴阳怪气的话来,也半点不客气。
纸包不住火,秦督军家儿子找人代笔,不学无术,流连秦淮河畔的消息早就穿得老远。
偏生那小子还姓秦名清,为人却半点不见清正。
当下就有人嘲笑秦清:“有些人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秦督军家以为有的是人家上赶着与他们攀亲事,却不料京城来的郡王、伯爷,没一个看得上秦家。
当然还有一直立人设妄图得到好评的李家,他们家倒是不会肖想什么四王八公。
只想着能挑个好人家。
最后原先想定亲的女方家,反而犹豫了,改了念头。
又因那些原本金陵城内不太看得惯李家清高的公子把先前李家姑娘的事透露一二,李家方才因为文会好起来的风评,忽然又回去了。
是以更有人讥笑李焕:“总比等来等去,机关算尽,什么都没轮到的好。”
对于荣国府那位贾二十四和林家公子的亲事,倒也有人评价,两人是才子佳人,最是相配。
不过这些儿女亲事,在圣上御驾南巡面前都不够看。
旁人也无心议论这些,多是关注今日圣上见了谁,说了什么话,可有砍贪官污吏的脑袋。
自打皇帝陛下一来,荣国府里贾赦和史苗日日都要出来伴驾。
史苗去淑妃娘娘那边陪着说话解闷。
贾赦在这一头招呼皇帝陛下。
圣上比以前在京城时也没多大变化,精神矍铄,红光满面。
看见贾赦虽然在一群大臣中十分年轻,但样貌端正,便指了位置,让贾赦坐到皇子旁边。
贾赦谢过皇恩,挨着十皇子坐下。
也不知这回皇帝陛下葫芦里卖什么药,带着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十一皇子南巡。
这几个皇子,还都是一年前后脚出生,十四五的年纪。
贾赦看着面前的天青釉莲花酒盅,心里不由想起小妹说的。
带这么多儿子来江南,难不成是养蛊吗?
皇帝陛下似乎从失了太子的伤感中走出来了,举着酒杯笑问贾赦:
“爱卿久居江南,可有思念京城啊?”
果然,不能掉以轻心。
忽然问他想不想回京城,这个问题不是能随意答的。
贾赦也跟着呵呵傻笑,拱手道:“回圣上,臣虽祖籍金陵,但自小就在京城出生长大,当然会想念京城,只是臣觉得,臣在金陵,比在京城有用。”
不能说想,不能说不想。
下面的人都觉得贾赦应对的还算不错。
果然圣上也是龙心大悦,点头:
“你是有点用,今年你们荣国府递的折子,朕看了,难得不曾懈怠,你母亲可好?”
贾赦连忙道:“承蒙圣恩,一切都好,母亲还预备今年试种一些外邦搜罗到底新菜品。”
陪坐的王公大臣心中暗道,这一位明知国公夫人得圣上欢心,又把他娘老子抬出来当挡箭牌。
圣上果然被吸引过去:“什么菜品?”
贾赦还卖起了关子:“陛下,臣的母亲说,尚未种出成果,命臣不可多言,这回母亲试种的主粮不多,若有成效,必定上报朝廷。”
史苗确实在各处搜罗新品种试种。
只是从去年到今年,荣国府就没怎么闲下来过,她都没机会去庄子里。
还好早前培养了一批如王大丫这种能办事的技术员,都是庄子上的人来汇报情况。
皇帝陛下喝的高兴,又命令官员们:“好好好,你母亲严谨,你们要一力配合。”
贾赦也没吃独食,还记得把江南的官员也捎上一句:“民以食为天,各位大人都谨记圣上的教诲,非常上心,好几样的新作物,都是大人们寻来的。”
小心应付一回宴席下来,贾赦吃是没吃进去多少,反而因为全程紧张,加上宴席上好些菜色都放凉了,感觉自己脾胃不和。
偏生这时候还有一个不长眼的内侍,本来轮着他服侍贾赦,却忽然打听:“小的听闻将军家中还有个未出阁的小妹?”
贾赦心里不乐意,但又顾忌着此人是随驾内侍,忍着性子:“是有一个,已经定亲了。”
这小内侍才不问了,送走贾赦,又去把刚刚探听的消息告诉他干爹。
反而挨了大公公一脚。
“蠢才,蠢才!这位小将军,年纪轻轻国公爷就没了,长兄如父,姊妹关系好得很,你这么问法,那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谁能给好脸色?”
但大公公得了消息,面色也有所缓和。
可惜小内侍不敢再问,干爹到底是为谁打探这件事。
小内侍满腹委屈,他记着干爹的心事,如今反而成了错处。
贾赦到了家中,气的胃涨,妻子周氏用姜汤化了丸药,喂他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