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林家几代单传,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家中好几个大夫轮番上阵,有时就算病已经好了,还要再吃好几日苦药。
林海自荣国府回到了家中,先去见过父亲,挑拣着汇报今日见了什么人,说了那些话。
听说荣国府上出了新书,林老爷也没有要看的意思。
林海离开父亲的院子,仍旧回自己书房去。翻开荣国府赠送的养生秘籍,慢慢又看一遍。
这书封上写着第壹册,想来今后还有,就像如今的金陵文报,出了一期又一期。
前儿因为御驾南巡的事,文报断了好几期,恢复刊印后,贾二十四再没出过文章。
不知是不是和定亲有关系。
这本书不算厚,说的东西也不及其高明,很多东西他先前在《黄帝内经》《伤寒论》上都见过一些,还有五禽戏的分解图纸,健康食谱之类,难得全面。
林海看的津津有味,忽而有人进来送小食,他抬头一看,是母亲身边的徐嬷嬷。
他起身笑道:“如何是您亲自来了。”
这嬷嬷是徐慧的乳嬷嬷,只看她跟林海母亲一姓氏,就知地位。
徐嬷嬷道:“大爷不是说,不让丫鬟送来,我刚好顺道,便给大爷端来了,火上一直煨着的银耳粥,大爷今日去那边未必就能吃好,垫一垫。”
林海谢过嬷嬷,笑着坐下。
倒也不是没吃好,荣国府的饮食不似江南甜口多,林海本身不爱吃甜食,还吃得惯。
眼看着林海吃完小半碗,嬷嬷脸上露出欣慰神色,将碗收在紫檀托盘里。
林海敏锐发现嬷嬷眼睛有些红肿,开口询问:“这几天,可是家中出了事?”
徐嬷嬷本不必做这种小事,事出反常必有妖。
林海又不是真的蠢到不理庶务。
徐嬷嬷道:“也没什么事,早前赵姨娘寻到什么滋补方子,太太觉得不好,不让老爷用,劝不住罢了。”
林家就是个清贵人家,林老爷对外没多少手腕,只守着家财,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所以外面少有什么烦心事。
烦心事都在内宅。
徐嬷嬷只需一提,林海便会意了,父亲养生再和姨娘联系一处。
多半又是什么壮阳滋补的生子秘方。
林海颇有几分无奈:“我去劝一劝父亲。”
徐嬷嬷也跟着叹气:
“大爷也莫要去了,老爷急着再添儿女,岂是劝得住的?免得到时候落了不好。”
林家子嗣单薄,此事也不能全怪林老爷心急,他想再添丁,亦是人之常情。
尤其在林海与国公府定亲之后。
林海太过争气,由不得林老爷再想有一个,倘若林家再有几个儿子也同林海一样争气,林家将来岂不是蒸蒸日上?
徐嬷嬷回想起赵姨娘说的漂亮话,心里暗自骂了几句。
也不看太太自小是如何教养大爷,花了多少心思,莫不是以为只要生下来养大,就能和大爷一样?
不过徐嬷嬷脸上还是没表现出来,仍旧微笑着安慰林海:
“你如今好好的,咱们太太也安心,只是若老爷也要你吃些有的没的,您可千万千万不要乱吃。”
反正老爷自来就迷信那些,太太劝了还落个不好,大爷去劝,旁人肯定会说大爷想独占家产,才不想有兄弟姊妹。
徐嬷嬷只怕那几个黑心的,鼓动老爷也让大爷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虽说她们日日盯着大爷屋里,再怎么小心谨慎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林海勉强露出笑容,颔首表示自己明白。
复又对徐嬷嬷道:“我去看看母亲。”
徐嬷嬷皱着眉头:“太太才吃了安神药睡下,不叫人和您说这些事。”
果然是背着母亲来的。
一般来说,母亲不太喜欢把这种事情拿到林海跟前。
林海又重重点头:“知道了。”
他心里有数,也不会特意用这桩事情,去问母亲,再给母亲添烦扰。
林海想到荣国府刚送的那本《养生秘籍》,当中开篇就反对各种大补,主张以运动生发气血。
但林海深知父亲脾性,当下是劝不回来,就像那日明明脚上有伤,非要回姑苏一样。
只能过几日略过兴头,再去劝谏。
到时候把这本荣国府出的书给父亲看,也许能看进去几分。
林海听了这件事,心中烦闷,无处排遣,唯恐腹中积食,到花园中散心消散。
走到林嬷嬷的小院,见林嬷嬷和两个小丫头坐在亭子里。
家里把林嬷嬷当半个老太太,她住的小院离园子最近。
林嬷嬷一看见林海,站起来,招手就要他过去。
林海上前给她请安:“林奶奶,您近日可好?”
林嬷嬷放下手里的针线篮子,拉着林海笑得皱到一处:“好得很,自打哥儿得了一门好亲,我就好得很。”
老太太精神好着呢,眼睛居然也没坏,依然能做针线。
转头中气十足吩咐两个小丫头:“你们过去把我给哥儿做的东西拿来,我要和哥儿说说话。”
两个丫头匆匆低着头走了,像是很怕林嬷嬷的模样。
眼看两个丫鬟走过池塘那边的枫树下,林嬷嬷瞥了四周,才垂下头,用一种十分严肃的口吻,对林海道:
“我告诉你,你父亲屋里的小妖精不安分,前儿撺掇着要往你屋里放人,让你通人事,太太不给。”
林嬷嬷口中的小妖精,自然是指那几个姨娘。
虽然她不喜欢徐氏那副爱读书的清高模样,但更不喜欢那几个妖妖俏俏缠着老爷的姨娘。
林嬷嬷又攥紧了林海的手,声音压得更低:
“你年岁小,不知道当中厉害,要是坏了精元,这一辈子都别想好。”
都是千年的狐狸,和她一个老婆子玩什么聊斋,若不是当年她看得紧,没叫一些小狐狸得逞。
老爷恐怕连哥儿这个孩子都没有!
在这一点上,林嬷嬷还是和徐慧统一了战线。
说什么林哥定亲,年岁也该通人事。
最后移了心思不在读书上,再坏了身子,反而叫那几个妖精得逞。
林嬷嬷越想越气,呼吸也粗了几分。
林海耐住性子,刚刚徐嬷嬷显然故意压着没提。
他还在荣国府和未来大舅哥信誓旦旦说什么屋里没有那种人。
家中不就是动了心思?
为了套出更多的话,林海故意装作不知:“没听说此事,是不是有人传错话了?”
看林哥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林嬷嬷心里更着急。
双手握住林海的手腕,声音大起来:
“什么传错话?哥儿你一日日都在读圣贤书,模样又生的好,不安分的人多着呢!今儿你娘给你挡了一遭,往后莫要叫一些阴沟里的伎俩害了去!”
见林海听着话不为所动,林嬷嬷加重了力道:“可明白了?”
林海只能跟着点头:“明白了,您说的话,我都记着。”
两个丫鬟马上回来了,拿来的是林嬷嬷做的两个扇套并一个香袋。
林海也不说什么要丫鬟送到院中,自己拿着就走了。
遇见林嬷嬷这一遭,林海心思没有疏散开,反而又添几分烦扰。
打消了散步的兴致,回去歪在塌上胡思乱想。
那些风月话本文章上,写的很多男女相好之事,尤其是多情公子和俏丫鬟各式各样。
既有公子占有丫鬟的,亦有丫鬟勾引公子的,更有什么两情相悦多多益善者。
这种公子,落到贾二十四眼中,必定是不贞不洁的。
……
贾敏从外面回来,有点疲累,便没有同往常一样去松涛苑旁边的小院找白湘湘。
她自坐在书房中,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架上原先那一溜砚台,都随姐姐们陪嫁了。
贾敏心情有些寥落,从姐姐们嫁人以后,这一处书房冷清了许多。
旁人说的,要嫁人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贾敏想不明白。
就像几个姐姐,似乎天生就做好要为人妇的准备,还未出门去,就十分憧憬,事事想着夫家。
如今的回信,也多是家中琐碎之事,再也没有先前一起吟诗作对的感觉。
究竟是女生外向,还是不得不外向。
就连丫鬟们、婆子们都想着,将来姑娘要是别家人了。
贾敏越想越心烦,索性就不再想。
反正母亲说过,若她不愿意,等过了这遭就退婚,荣国府什么都替她担着,不必瞻前顾后,贾敏嘴上不言,其实她是有这个想法的。
只是有些对不住那边的林公子……
……
荣国府出了一册养生秘籍,据说是和朝廷中告老的陈太医一起编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