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贾敏看见院子一角还有没收起来的长案,上面摆着一些果品香炉,方才想起来今日是白家老大人冥诞。
满院子却不见白先生,今日她并没有去母亲那边。
“先生何处去了?”
第92章
白琪很少出门,纵使要外出,多是和史苗她们一起,尤其从秦家到江南以后。
白家母女宁愿在荣国府呆着,就怕出去遇到什么不想见的人。
见先生不在家,贾敏顺口问了一句。
白湘湘垂着眼,理了理裙摆,“今日是祖父六十整的冥诞,母亲去庙里还愿了。”
若她好好的,能走能跳,今日也能同母亲出去了。
白湘湘有些失落,贾敏安慰了她一回,又叮嘱丫鬟好生记得上药。
两人说过一回闲话,商议了一下文报今后的改版,等暮色起来,史苗那边请贾敏过去吃饭。
贾敏这才放下礼物走了。
……
史苗这边自然早就知道白琪要出门。
她才用过晚饭,把贾敏打发回去睡觉。
今日跟着白先生出去的媳妇,就支支吾吾摸进来。
似是有话要说。
史苗挑着面前蜡烛芯问:“什么事?”
那媳妇头埋得低低的,在昏暗的光影里看不表情,能听出声音十分忐忑。
“太太,今日白先生出去,遇见了秦家人。”
安分了许久的秦家人?
史苗一下子来了精神,抬眼问:“遇见秦家的谁?”
那媳妇答道:“秦家的那位大太太。”
史苗又问:“可有摩擦口角。”
那媳妇摇头,说出自己的疑惑:“没有,就是这点奇怪,秦家大太太客气得很。”
秦家太太过于客气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史苗疑惑:“只有秦家大太太?”
那媳妇又答:“好像还有那个老太太,只是老太太没出面,我们也没看清。”
秦家想重修旧好不是一天两天,不过秦家老太太还是拉不下面子的样子。
史苗觉得有几分荒诞,便也没将它当个事,吩咐下去:
“偶然遇见罢了,让下面的人,莫要说什么有的没的。”
那媳妇才出去不久,外面小丫头又报:“太太,白先生来了。”
史苗让人请白琪进来。
没绕什么弯子,开门见山:“我听她们说,今日你出去遇见了秦家人,可有为难你。”
白琪专程就是来说这件事,落座之后也直接道:
“太太,正是这里奇怪,她们不曾为难我,亲热得叫人遭不住,我听她话里话外,秦家恐怕有麻烦了。”
看来那媳妇也不是多心,兴许今日秦家的状况,比史苗预想的还夸张。
只见白琪又接着说:“那一家一贯是色厉内荏,忽然和我提及什么情谊来,一准没有什么好事,兴许过几日,就要给我们娘儿俩送礼。”
白琪都说反常,史苗不得不警惕起来。
秦家调任的事,说着说着又没影儿,这回兴许又要有什么变动。
白家母亲不想收秦家的礼,东西进了荣国府说不清,故而提前要来讨太太示下。
史苗也意会,当即就到:“这个好办,不让门房收就是了。”
白琪愧疚的叹气:“我还说下回带湘湘出去,这一段时日,怕是不能出门。”
有太太这句准话,白琪安下心来。
越是如此她们母女越不能离开荣国府,也只有荣国府的大门,能挡住那些不安好心的东西。
白琪还以为秦家已经死心,想不到是死灰复燃。
过了三日,秦家果然来送礼,荣国府的门房自然不收,哪里想到那些人竟然扔下礼物就走。
还好府上早有预备,早就安排车马人员候着,秦家扔下来,他们就赶着送回去。
大张旗鼓的,闹得有些不好看。
史苗忽然担心起来:“也不知你们大老爷何时回来,外面恐怕要不太平。”
虽然贾赦来信一直说好,可秦家最近上蹿下跳,很不安分。
史苗又担心贾赦在外不可控,被人架桥拨火,惹出是非。
今年秋收,各处庄子都还不错,唯有一两处受灾的勉强平了账目。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二房那边总算有了好消息。
赖嬷嬷终归还是比较偏着二房,眉开眼笑的亲自来报喜:
“太太,大喜事,刚请过老太医,二奶奶有喜了。”
史苗也挺高兴,亲自去看了一回,回来就叮嘱那些嬷嬷丫鬟:
“赶紧给你们二爷送信,依着前儿你们大奶奶的份例,好生养着,不可叫她受委屈。”
而今荣国府里有史苗坐镇,几个主子都不好糊弄,还有赖嬷嬷学了文化以后,更是一套一套。
大体秩序上一直很好,姑娘小子拉出去都能写几笔字,还能念个之乎者也。
不过背里还是有人忍不住要念叨。
尤其二房这边,奶奶一有喜,通房肯定要抬上来。
一时间暗潮涌动。
先前茗香的事又被翻出来。
一个小丫鬟和小姐妹小声道:
“你说是不是前儿那个茗香搞得鬼,二奶奶这么久没个喜讯,身边没了她,忽然就有喜了?”
小姐妹也很认同的点头:“知人知面不知心,谁能说得准,指不定在后面怎么扎小人。”
这事儿倒也不玄乎,若史苗听见,大约会解释一下。
没准是贾政回来的时间太规律,二儿媳和他同房的日子恰好是安全期呢?
史苗也不愿儿媳这么小就生孩子,所以从来不提这事。
不过这种知识,丫鬟们还不知道,便进行了一些玄学的猜想。
后面一个瞧着年长的丫鬟一手一个,揪着两小丫鬟的头发。
立起眼睛,冷冰冰道:“管好你们的嘴,别大喜日子触霉头,祸从口出你们是白学了。”
两个丫鬟不敢反驳,捂着脑袋灰溜溜走了。
……
莫说荣国府有喜事,姑苏的林家也有喜事。
前儿那个折腾来折腾去的赵姨娘,果然叫她折腾出成果来。
月信没到,赵姨娘觉着肚里有了胎,迫不及待就请太医过来把脉。
徐嬷嬷亲自料理此事,得了准信,面色不虞的去向林家夫人徐慧汇报此事。
徐嬷嬷顶着一张愁苦的脸:“太太……”
不用说,徐慧已经知道结果了。
她似笑非笑:“嬷嬷愁什么?家中添丁进口,这是好事。”
徐嬷嬷没答话,垂头低低叹气。
徐慧眼眸里闪过一丝冷色:“摸准了吗?”
徐嬷嬷不情愿点头:“两个太医都看过,虽说月份浅,准了七八分。”
林夫人的表情已经恢复如常,把刚刚拈在手里的杏干放回果盘里去。
“好吃好喝供着,别叫磕了碰了。”
姨娘的孩子不管是谁生养的,都要叫太太母亲,她们还不至于辖制不住一个姨娘。
徐嬷嬷显然担心另一件事:“太太,这么下去,只怕其他姨娘也会效仿,老爷他……”
要是哪个姨娘都像赵姨娘一样求子,老爷那身子骨,怎么支持得住?
会出事情的。
提起丈夫,徐慧脸上愈发没了表情。
她怔了半晌,脸上才露出冷淡的笑。
嗤笑一声:“这种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爷自然也乐意,添了孩子,他也是高兴的。”
她难道没有劝过,劝不住啊?
徐嬷嬷也无奈,太太和老爷,断然是没什么情深的。
徐嬷嬷也看不上老爷近些年来越来越拎不清。
林家老爷自以为是魅力无限,说难听点,别是被那些个姨娘当成了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