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申请退出! 第171章

作者:辰木离火 标签: 红楼梦 正剧 BG同人

  说话间贾珍就和贾敬新娶的太太进来了。

  先后给史苗请安。

  史苗问过几句贾珍场面话,就让贾赦先带贾珍出去安置叙旧,留下贾敬新娶的奶奶说话。

  问过年岁姓名。

  巧也不巧,贾敬迎娶的新奶奶本家姓李,名字偏生还和贾珍撞了。

  就叫李珍儿。

  史苗见她中等偏上的长相,大约是为了衬得上贾敬的年纪,穿着褚色被子和深蓝褶裙。

  过于老气,根本不适合她这个年岁。

  眉眼低低的,看着和安静和顺。

  丫鬟搬了墩子过来,史苗指了指,让她坐下:

  “坐吧,原本想着要是能有机会见就好了,想不到心想事成,今儿在儿见着了,金陵可还住得惯?”

  李珍儿弯着脖颈,柔声道:“先前父亲去哪儿做官,我就跟到哪里,住得惯,老爷和大爷都知书识礼,待我很好。”

  李珍儿母亲生了重病,她此番进京,就是为了探望母亲。

  说得悲观一些,见老母亲最后一面。

  这个时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贾敬同意新奶奶进京,这次真办了一件人事。

  早前知道人来的消息,落脚的屋子早就布置好了。

  人家回来尽孝,史苗可不会平白无故要找宁国府人的麻烦。

  况且这姑娘生得也乖,大热天赶路,怪不容易。

  史苗提点了几句,免得人见她家官位不显,有些下人拜高踩低。

  “明儿要安排妥当人跟着去,劝她不要伤心。”

  两个儿媳答应着:“是。”

  史苗其实不担心女眷,最怕的是贾珍。

  他如今回京,只当故地重游,回到老巢,不知有多少狐朋狗友可以寻乐子。

  都顶着贾字,贾珍出了事,荣国府必定要跟着遭殃。

  虽然已经嘱咐过贾赦和贾政,史苗仍是不放心:

  眼皮突突直跳:“珍哥儿那边,叮嘱人跟着。”

  说到这,管事的大儿媳周若还有一件事为难,要请史苗示下:“先前荣养的焦大,非说要当珍哥儿的车夫。”

  焦大年岁也不小了,史苗这几年,从京城到金陵,又从金陵到京城,都没把他扔下。

  而今基本上不派他事。

  这焦大原先是宁国府过来的,最是知道贾珍脾性。

  史苗明白,老头子忽然提出要干活,肯定不单是为了赶车。

  焦大也不是头一回给史苗当眼线了。

  史苗点头:“难为他有这片心,他身子也还硬朗,让他去就是。”

  焦大这种人,过于耿直,说话有时不中听,越是这时候,越需要耿直不怕事的。

  贾敬新奶奶那边比贾珍省心,去看过母亲,当天就回来了。

  也不敢在外面表现出来,只敢偷偷抹泪。

  还是史苗发话,让她只管尽孝,想留着侍疾,只需派人说一声就成。

  李珍儿亲自来磕头道谢,也不敢留在家中侍奉,只是每日去得早,回得晚,人又消瘦了不少。

  反正听跟着一起去的婆子说,李家太太估计熬不住了。

  史苗等人正可怜贾敬家这一个,还有一件事,叫人跟着心里不太踏实。

  史苗正眯着午觉,听见有人小声喊自己。

  “老太太……”

  睁眼一看,两个儿媳都在。

  史苗醒了醒瞌睡:“怎么了?”

  两个儿媳这样来吵自己,别是贾珍出了事。

  老二媳妇道:“照管珍奶奶的人说,她怕是有喜了,要请个大夫瞧瞧。”

  说着,老大媳妇也忧心忡忡捏着帕子补充:“她们说,昨个儿和今天都吐了,婆子说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像害喜的样子。”

  史苗顿时坐直了。

  有些事不摆到明面上,是大家的默契。

  对于贾珍的人品,谁都不放心。

  起先知道是贾珍护送上来的时候,她们就觉得不妥。

  不过史苗觉得不能现在妄下定论。

  当下又没什么亲子鉴定。

  而且贾敬也没老到不能生育的年岁。

  现在就胡乱猜测,对谁都没好处。

  “难为她一路这样,真是不精心,要是你敬大哥知道,肯定不会放她来,既然这样,更应该请太医来看看。”

  史苗先定了调子。

  这位珍奶奶的孩子,肯定是贾敬的。

  荣国府就等人回来请太医瞧一瞧,那头李珍儿派了婆子回来传话:

  “老太太,我们奶奶今儿留在家里全一番母女情分,特意让小的来回,暂且不回来了,让老太太勿念。”

  大约是她母亲不好了。

  荣国府两房的奶奶都不太安心。

  若真是有喜了,这样折腾出了事,对着宁国府贾敬那边,更不好交代!

  史苗这时候也不能强行把人请回来。

  “她身边这么多丫鬟嬷嬷,总有人生养过,让她回来,更不安心。”

  众人只等作罢,史苗也不能干等着:“她年轻,有了是喜事,你们瞧着再安排几个人。”

  二房媳妇关氏也拿不准,肯定月份浅,最容易出事。

  愁得很:“也不知几月了,胎相好不好。”

  大嫂周氏捏了捏荷包上的穗子:“与我们不想干,好生照顾着就是。”

  最难说清楚的月份,就连太医也不一定号得准确无误。

  未免横生枝节,谁都别提。

  两人有默契的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就是这一夜半夜,派去的嬷嬷回来汇报情况。

  “嗨!那李家老太太,还以为没了,都装殓了,居然又活了,把人吓得半死。”

  类似的事以前金陵甄家老太太也出现过,深度休克以后的假死状态。

  史苗不敢耽搁,赶紧叫人把贾敬的新奶奶接回来,又让请太医号脉。

  果然是有了约莫三个来月的身子。

  史苗特意过来看她:“好好养着,还好没出事 不然老太太如何向敬大爷交代。”

  李珍儿红着眼抹泪:“是我叫老太太操心了,只是念着母亲……”

  旁人也安慰她,吉人自有天相,这回阎王不收,肯定就好了。

  劝了几回,这位新奶奶才好些。

  史苗却还是不太放心,找来大儿媳私下问:

  “太医说的,当真是三个月?”

第124章

  这里谁都不懂医术,不会脉息,问了侍候的婆子丫鬟,和这位奶奶的经期大约也对得上。

  周氏让婆子去领太医的时候,特意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只要是有脑子的太医,为了后面不生龃龉,大约也知道该怎么斟酌答话。

  听见史苗问,周氏只能做出笃定的样子:“太医是这么说的。”

  这样倒是和宁府新太太从金陵出来的时间大致对得上。

  既然有了太医发话,有些事就要一口咬定。

  史苗再次强调:“可管住了人,别让说出不该说的。”

  大儿媳妇配合的点头:“那是当然,老太太,咱们家也该赶紧写了信带到金陵去。”

  于是史苗命人写了书信,快马加鞭送去金陵,告诉贾敬这个好消息的同时,顺便看他如何安排。

  本来这位珍儿新太太就是来探亲的,她母亲当下半死不活,自己怀了身子月份又浅,不可能当即就叫转回金陵去。

  荣国府这边也觉得难办得很。

  二房奶奶道:“这回可就难办了,你说这人留也不留,当下行动不便,路上又远,若把孩子生在京城,也是不妥。”

  史苗早就想好了:“她来的时候,正式最难耐的季节,养几日身子稳了,天也不热,再走不迟。”

上一篇:吸金男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