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史湘云正是爱告状的年纪,一兜子把今天的事说了。
史苗听了觉得有意思。
原著里面宝钗可是把湘云哄得团团转。
现在的云丫头可是一点没滤镜,怼得挺好。
不过史苗还是要叮嘱一下她们:“你们既然知道她不磊落以后就该小心,不然将来这种不光明磊落之人,兴许会悄悄背地里陷你们于不义。”
湘云撅撅嘴:“云儿知道了。”
她今天确实有点冲动。
晚上三个小姑娘睡在一处,湘云越回味越气愤:“林姐姐你不生气?那宝姐姐说的话,分明是在刺你呢!”
什么心思不定?
她还居心不良呢!
探春也不喜欢上来就指指点点要教她们做人的宝钗,皱着眉头嘀咕:“她算哪门子姐姐?”
黛玉反过来劝解两人:“不生气,她说她的,我们做我们的,我们在开封,也不是所有人都夸赞,骂得比这难听多了?”
湘云和探春一想,那些不怎么读书识礼的人,骂的话不堪入耳。
林家在那边做好事,怎么还会有人骂呢?
不过出去施粥做善事,有些领粥饭的也会骂骂咧咧嫌弃饭菜不够好。
湘云好奇:“有多难听?”
黛玉此刻在这里卖了一个关子:“以后慢慢告诉你们,明儿还有好玩的,咱们可要努力赚点彩头啊!”
丫鬟们来说让早些睡,嬷嬷也催了几次,三个小姑娘才不讲小话。
第二天是重阳节正日子,仍旧是在荣国府热闹过节。
湘云昨个知道了薛宝钗的来历,今天见她和甄家迎春一起来,没事儿人一般。
气愈发不打一处来:“你瞧瞧,昨个儿说了那样的话,今天……”
黛玉拿着一朵碗口大的菊花在手中玩,举起来遮了遮脸,小声道:“瞧见她厉害的地方了,换了我们,兴许就会臊得不来了。”
隐忍,也是一种难得的特质。
昨天祖母说的有道理。
探春也点头:“她和我们不同,以后玩不可再那么说话,世人多怜弱,最后反而成了我们没理。”
宝钗家中是商户不假,但人家是甄家的客人。
说出会变成她们几个世家小姐联合起来欺负人。
黛玉点头:“没错,这就是昨个儿外祖母说的恃弱凌强了。”
第133章
湘云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今天没显露出什么来,只当没看见这个人,该做什么就是什么。
大不了少说两句话。
你弱你有理,还真憋屈。
过一会儿,有丫鬟来悄悄和探春说,几个哥儿在内书房,请姑娘们过去一趟。
探春叫上黛玉和湘云,一起去。
书房里贾瑚和贾珠在,贾琏他们俩反而不见人。
探春笑道:“哥哥们不在外面招待宾客,怎么到这里躲闲?还叫我们来。”
湘云也道:“将来的两个嫂子,我们都见过了,很妥当,哥哥们只管放心。”
贾瑚用扇子敲了敲湘云脑门:“说的什么话?一群促狭鬼。”
然后贾瑚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我听丫鬟说起昨儿那件事,她那哥哥去岁到京中,我们见过一回。”
贾珠抿了抿嘴:“很不成样子,如此家教养出来的,远着些。”
贾瑚和贾珠早上才听到这件事。
想不到一个外家姑娘背里一副要说教荣国府姑娘的样子。
往上去,他们姑母少年时候在江南那才叫声名显赫,他们母亲也不是泛泛之辈。
再有家里的老太太更有能耐。
难不成她还敢把这些长辈都说教一回?
肯定不敢。
而今说那种话,兴许是自己造诣不够,故意拿一些礼法压人。
把薛家对上号以后,贾瑚和贾珠想起来,这不是去年见过一回的薛家那个不学无术哥儿的妹妹?
两人唯恐几个妹妹吃亏,特意来嘱咐一番。
如此一来,黛玉反而理解那位宝钗姑娘的行事逻辑了。
两个哥哥如此口气不好,必然是不好的。
黛玉忽然叹道:“倘若她哥哥如此不堪,她还能学了这些,可见也不容易。”
湘云见黛玉还为宝钗说话,也道:“林姐姐你可真是菩萨,什么都念着人好。”
黛玉笑了笑:“不过在外面见得人多了,各有各的不易,倒也不是故意念着人好,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罢了。下一回她若再说的不妥,我和你一起骂她。”
湘云见林姐姐站在自己这边,满意的点点头。
史苗一晃眼,忽然发现家里的姑娘都找不见了,连忙叫人去问。
得知几个人被贾瑚他们找去,看见三个姑娘回来,方才放心。
有些抱歉的与众位夫人笑道:“人老了,就喜欢看孩子们玩。”
贾敏道:“老太太喜欢,不如叫她们来跟前玩,这才有趣。”
史苗抿了一口茶水润喉:
“咱们都是从小姑娘长过来的,在长辈跟前,怕她们拘束。”
然后又转头对各家夫人道:“刚才不是说下一回哪家办,瞧着几位夫人都不想让?一会儿她们玩累了,不如让她们来抓阄?”
这些夫人们平日在家里没趣儿,对起雅集的事十分积极,刚起了一个头,好几个夫人都抢着要办。
众人点头赞同:“这主意好!”
一会儿姑娘们玩得差不多了,丫鬟们把人请过来抓阄。
一个青瓷瓮里只等自己家姑娘来抓。
史苗招手:“快来我跟前抽签,谁抓到一字,就是下一场的东道,瞧瞧哪家最幸运,咱们去闹她家。”
姑娘们挨个排着队拈了阄。
打开一看,甄家的迎春抓到第一,下一场是甄家办,黛玉抓了第二,再下一场是林家办。
甄家三太太眉开眼笑:“迎春丫头好手气,按着例,就定在十五,老太太千万赏光。”
史苗欣然应下。
过了午,有几家夫人就告辞了。
甄家离得近,照样晚上接着乐,正好让迎春多和荣国府这边的姑娘接触。
宝钗虽然昨个儿说话惹得湘云不高兴,但她料定湘云等到不会当面发作,故而面色十分坦然。
等到迎春和众人讨主意的时候,宝钗想着是甄家的事,理所应当插话了。
薛宝钗早把迎春收服,平日里在甄家那边,迎春历来都是唯她马首是瞻。
宝钗建议道:“要我看,不如私下先把题目拟了,到时候免得一时想不起来?”
宝钗觉得自己说得有理,这叫做有备无患。
迎春心眼实诚,当即摆手拒绝:“不成不成,咱们先拟了题,自己见着了题目,岂不是作弊?
每次写诗,都要评个一二三四,若先得了题,保不齐会控制不住自己想几句。
对那些刚得了题目就要写诗的姑娘不公平。
湘云道:“诗题还不简单,到时候随意想来,也是能的。”
迎春谦虚的笑笑:“我不擅这个,实在做不出,就当个笔录官,写不出来也罢,只看你们的好诗。”
黛玉也道:“我们不太成,若论辞藻才华,还是郑家姐姐和李家姐姐好。”
史苗歪在上面看孩子们说话,听到这个,也插了一句嘴:“你们还小,再学几年,肯定更好。”
丫鬟们正好上了小点心,史苗请几位夫人尝一尝家里花茶。
她暗里看薛宝钗的神情,像是被戳破了什么,刚刚脸色白一阵红一阵的。
该不会,这小丫头提议迎春先拟题目,果然存着几分作弊,自己先打腹稿的心思吧!
以前史苗看原著,菊花诗那里就有点怪。
湘云和宝钗先把题目拟好,又不限韵脚,不就是早得了题。
按理说即兴作诗讲究的就是一个即兴拟题,还有时限,先知道题目的,岂不是对后知道题目的不公?
不过这次还好,几个姑娘一开始就否了这个方案。
……
等到晚上,几个小丫头又睡在一起说小话了。
湘云还是生气:“你瞧瞧宝钗今日撺掇着探春妹妹拟题,指不定就想着背后自己得了题,先做出一首。”
探春也赞同湘云的说法:“这样子的,也不算即兴诗才。”
黛玉眼皮沉沉,盖着被子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