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史苗又问几个人:“你们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这世间没了皇帝,也没了主仆、尊卑、贵贱。”
“我不是老太太,你们也不是什么姑娘小姐,没人前呼后拥的服侍你。”
湘云一听就不能接受:“这怎么了得?”
老太太这个说法,不就是犯事以后的下场?
伴君如伴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就是害怕有这样一天。
只听老太太又补充到:“虽然没了那些,但你们是女子,女子可以各方游历,不必担忧安危,还能读书考试,为官做宰,各兴百业,自食其力。”
也就是神仙话本里提过一点。
湘云已经不是看话本就相信的年纪了。
老太太说得虽然好,但是过于倒反天罡。
湘云摇头:“真这个样子,怕不是天下大乱了吧?”
史苗觉得自打湘云定亲以后,史家对湘云的‘教导’果然是有些成效的。
听见湘云这么说,史苗有些失望。
好在黛玉直接就反驳了湘云:“为什么是天下大乱?真能如此,岂不是天下平定,鳏寡孤独结有所养,四海升平,才能想出门就出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女子也能立一番事业,名扬千古。”
史苗没有让她们继续争辩下去,问三个姑娘:“第一种日子和第二种日子,你们会选哪一个?”
探春和黛玉一时间都选不出来。
湘云反而比较坦诚:“若依着当下我的处境,为我自己,自然是选第一种,若为天下女子,第二种为妙。”
众人听罢皆沉默了。
史苗也是穿到荣国府,才越发明白什么叫带着镣铐跳舞,能保住荣国府在红尘中偏安一隅,已是不易。
正如湘云所说,两种生活让她选。
为着自己的好处,肯定是有产业、有仆从、有尊卑最好,因为湘云是主子。
但那些底层的女子,当下本来就没有路,肯定愿意要第二种日子,好歹能凭着本事去拼一回。
谈话到此为止,史苗也没强行要孩子们对自己提出来的第二种选择认可。
黛玉过生日的时候,史苗给她写了大名,郑重其事装在一个金匣子里送给她。
众人看那个名字,都说老太太对黛玉寄予厚望,取了一个好名字。
就连贾赦听了都有些吃味。
黛玉生辰过去几日,甄英莲的寿礼才姗姗来迟,信上还说她家中已经定下亲事,也是当地一个富足乡绅家公子,十月里就成婚。
隐约听闻秦可卿家弄到修缮国寺的差使,而后又是王子腾一时间还不能回京。
史苗和几个姑娘却听到了关于凤姐捉奸八卦。
说是那日凤姐去给王家伯娘过生日,吃了酒身子不爽半道回来,撞上甄家大四爷和一个仆人家媳妇在屋里偷情,凤姐进去就打了一场。
最后那媳妇羞那媳妇愤上吊了。
姑娘们都在,原本也该回避着些说。
史苗看出来大儿媳妇周氏的不满:“那些事,是咱们不说,就不会有的吗?”
况且甄家自己守不住嘴巴,传出来细节还那么详尽。
周氏道:“凤丫头虽好,未免性格太过刚强。”
史苗当即跟着道:“倘若那边的爷们讲究,便不会有这种事了。”
史苗不会给儿媳借题发挥敲打小辈的机会。
瞧瞧,史苗自己是个宽容的婆母,大概因为贾赦和贾政不是亲儿子。
她对待儿媳妇的要求严苛上,总是比不得大房二房两位太太。
两个媳妇没怎么在史苗跟前立过规矩,而今却私下抱怨,因为史苗太宽和,她们都不好教儿媳妇规矩。
人对权力的渴望,哪怕是一点点,就算上面有一个史苗压着。
大房二房的周氏和关氏,终归是媳妇熬成了婆。
明明当下贾瑚和贾珠的妻子先后有了身孕,正是需要呵护的时候。
两位婆婆反而越来越拿起谱子来。
果然是个怪圈。
等两个儿媳走了,史苗才对几个姑娘道:
“她们走了,这事我们娘儿几个关起门来说。”
史苗叹了一口气:“这家里是我镇着,才闹不出那么多难看的事情来。她们都是当婆婆的人,所以站在婆婆的立场说话。你们别往心里去,无论何时何地受了欺辱,哪怕一时间忍了,一定要记着为自己讨回公道,别信什么贤良的鬼话。”
史苗还想说什么宁见法官不要见法医。
似乎太过激进,怕姑娘们一时间接受不过来。
但她希望姑娘们哪怕是一时弱势不得不得忍下来,也不能真当了受气包。
虽然几个姑娘都点头了,史苗也不知道她们听进去了多少。
过了一会儿,刚刚出去的贾政媳妇关氏领了个媳妇进来:“老太太,甄家那边请您去园子里踏春。”
看来这眼生的媳妇是甄家人。
史苗摆出一脸遗憾的模样:“老啦,前儿去给我外孙女过生日,吃了点东西,肠胃上不太好。”
那园子史苗想去,但不能现在甄家一请就去。
史苗自己单纯想去看个新鲜,传出去很可能就是站队元妃娘娘。
关氏让人送了甄家媳妇出去,那嬷嬷得了甄家来人的大荷包,眼睛都笑弯弯:“我们老太太早念叨过好几次,等过几日天更暖,她肯定愿意去。”
甄家后面又请了一回,那次倒不是史苗刻意回避,只是时间刚好和她定下去清虚观的日子撞了。
后面甄家又在那园子里办过文人集会,请过其他官员家,还成了诗集和文集,很快流传出来。
不得不说甄家比原著贾家聪明太多。
发现修院子省亲踩了雷,赶紧把园子利用起来,产出不少歌功颂德的文章,向新皇表态。
等第三回甄家来请,史苗就大大方方答应了。
这回没有刘姥姥逛大观园,却是史太君逛大观园。
第151章
史苗这边答应,甄家喜不自胜,让管事一把手来回商量了几次,恨不得将史苗的喜欢事无巨细写成册子,给史苗宾至如归的感觉。
当下如果能拉拢荣国府这类在太上皇和新皇眼中都规规矩矩看起来中立的人家,与荣国府交好,也是像圣上表示自家对皇权的忠心。
虽然这忠心表得晚了一点,起码聊胜于无。
史苗这边只带了湘云、探春、黛玉还有惜春一起去。
两个孙媳当下有了身子已经显怀,自是留在家中修养,两位太太要是再跟去,未免过于给甄家面子。
她一个老太太过去玩乐最好,去多了反而弄巧成拙。
甄家上京时候,圣上赐宅。
乃是以前宁国府格局改建,此次史苗再来,明显感觉虽然大布局虽然没有大变,但许多东西明显都不一样了。
眼前光景和原主记忆中模糊碎片相比,恍如隔世。
大观园的构造,从格局布置来说,很像甄家的后花园,和原本没改过剧情的原著格局镜像布置。
甄家大太太和三太太盛装出席,更有王夫人等几个媳妇,下面还有凤姐儿几个孙媳妇。
史苗依次见过,发现并没有秦可卿,问道:“以前到我跟前磕过头,还有一个极为标致的丫头,今日怎么不见。”
大太太道:“那孩子这几日不方便,不能来,多谢老太太惦记。”
这是隐晦的说秦可卿正在例假期,史苗便不再问。
今日是专门来游园的,大太太和三太太拥着史苗往大观园去。
刚一进门,史苗就看见了省亲别墅几个大字。
雕梁画栋,彩绘辉煌,细处处都是细节。
史苗也不由赞道:“好雕工,看这样子,费了不少心思。”
甄家大太太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又堪堪垂下眼掩饰过去,方才做出平淡的样子,向来游园的人解释:
“为这院子,确实花了不少心,移了十来户人家,好在那边田地山水都是早早自家盘下来的。”
然后甄家太太又道:“娘娘担心这院子关了门寂寞,特命家中小辈进来读书。”
史苗一连说了几个好好好。
众人都到合该如此,才不显得园中寂寞,又赞一回圣上英明,元妃娘娘疼爱小辈等等歌功颂德之语。
此处是为元妃娘娘省亲专门修的园子,倒也没人不识趣的提起甄家另一个娘娘,此刻已不太得圣心的甄家太妃娘娘。
花木掩映,曲径通幽,虽然已经接近暮春,各类花木没有凋零之感,好一派生机勃勃。
看过巧思引来的青青溪柳,走过廊桥,前面青竹掩映下一处幽静院落。
走到跟前一看,匾额上有潇湘馆三个大字。
一向不太爱出风头的王夫人上前笑道:“老太太,此处是潇湘馆,娘娘最喜欢的院子,上面的字都是娘娘亲自题写的。”
史苗在心中暗自嘀咕,看来剧情还是把潇湘馆安排上了。
可惜里面没有住着潇湘妃子。
趁着还没进潇湘馆,史苗指了指不远处的红墙彩瓦院落:“那处也别具一格,是哪里?”
凤姐就站在史苗旁边,忙道:“那处是怡红院,宝兄弟就在里面住,今儿听说老太太要拎着姑娘们来,早早就打扫好,避出去了。”
史苗没说什么,先进了潇湘馆,精巧的院落。
凤尾森森,绿意盎然,到了夏日,必定是一个清净读书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