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他们两人原本要去给母亲请安,此刻却不方便。
两人站在游廊拐角,吹着冷风,不耐烦的问:“甄家的人还没走?”
回话的婆子道:“没走,大爷二爷要见一见吗?”
甄家来的不只女人,还有两个管事的男人。
这婆子不太懂,所以才管的杂事。
除非是甄家的爷们过来,几个管事何必劳动两个爷。
“不见。”贾赦冷淡得很:“我们先去换衣裳,一会儿再去给母亲请安。”
两人刚想走动,就见赖嬷嬷引着几个人过来,瞧着都是媳妇模样,贾赦和贾政往后退到角落回避。
听到赖嬷嬷说话声:“我们府上你也瞧见了,现下人手支使不开,太太也没法子。”
又听一人带着本地口音,似乎有些为难:“只是我回去,不知如何同老夫人交代。”
赖嬷嬷又道:“她老人家是个明白人,又宽厚,不会怪你的。”
……
待几人渐渐走远,贾赦抱着手臂嗤了一声。
“甄家还缺人?主意都打到咱家了!”
听这口气,甄家是想来荣国府借人去帮忙。
原先举家过来,贾赦和贾政都跟着料理过许多家事。
从京城过来,带的哪些人他们心中有数,如今自己家都有些支使不开,哪里能匀给旁人?
况且甄家想请荣国府派人去帮忙,不知道是要收买下人打探消息,还是将来出纰漏,在绳子上多栓几只蚂蚱。
贾敏的声音从下面幽幽传来。
“岂止,若不是在孝中,她们肯定巴不得把哪个姐姐娶过去,两家捆在一处,同气连枝,我们荣国府肯定尽心尽力。”
两兄弟一低头,不知到小妹妹什么时候摸过来的。
贾敏小小一个,披着一件杏色刺黄蕊的斗篷,头上裹着两个饱满的小揪揪,小揪揪上一左一右簪着珍珠攒的六瓣霜花。
她两只手抱着柱子,盯着甄家人离去的方向,苦大愁深,小脸鼓成了包子。
贾赦伸手捏捏妹妹的一个揪揪:“小孩儿似的没长大,今日不好好读书,什么时候跑出来的?”
贾政没说话,也跟着捏捏妹妹另一边的揪揪。
贾敏抬手一左一右护住自己的小揪揪,依旧是那张严肃脸。
“今日是周末,我课业都做完了!”
看见两个哥哥捉弄人的神态,贾敏眉毛都皱在一起,气得哼了一声。
“真讨厌!”
讨厌的大哥二哥,讨厌的甄家人。
第23章 无奈见客
贾敏讨厌哥哥们捏她的小揪揪,更讨厌甄家来的人。
贾敏年岁小,个子小,谁都将她当小孩儿看,殊不知她这个小孩儿在旁看得最清楚。
甄家那几个媳妇暗里打量姐姐们的时候。
像看什么物件一样,心里指不定怎么掂量姐姐们值得几斤几两,当媳妇有多少价值。
贾敏看着那眼神就觉得烦!
贾赦见妹妹恼了,赶紧弯下身子软着调子哄人:“何必生这样大的气,凭他甄家怎么,也敢打咱们家人的主意?”
贾敏撅着嘴,不高兴的应了:“哦。”
然后自己扭头就走。
哥哥们才回来,她大人有大量,不和人吵架。
甄家人既然已走,贾赦和贾政就去给史苗请安。
史苗倒是没这么大反应,她就没把甄家的事放心上。
况且甄家将来要被抄家,还是原著没写完的时候就被抄了。
她又不是傻子,任凭甄家现在有多好,她也不会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史苗笑道:“甄家什么好东西没有,巴巴上我们这边来借,这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咱家就这些人,不必掺和朝廷的事。丫鬟们期末考成绩出了没,出了就叫人贴到榜上。”
见母亲是这个态度,大家都吃了定心丸。
贾赦是想不到,家里的丫鬟们居然也要进行考试。
史苗听媳妇们汇报祭奠贾代善的安排事宜,正日子那天,贾赦和贾政两个儿子肯定要去祖坟一趟。
至于其他的,还有贾家族人的安排,一想到自己也免不得走流程,史苗开始头皮发麻。
所以讲完流程安排,她赶紧和孩子们商量正事。
正事,自然是出去玩!
古时候的人还没那么自虐,真关在家里守孝三年,没有营生的人家岂不是坐吃山空?
勋贵人家就算守孝也要交际往来。
当皇帝守孝更是以天代年。
不然今日守孝明日守孝,这日子大家都别过了。
该正儿八经出去走走了!
史苗:“等过了年开春,我带你们出去走走。咱们家虽说守孝,也不必真的日日定在这宅子里。”
这话一说,大家眼睛都跟着亮了。
尤其贾赦。
史苗看着贾赦和贾政的方向:“你们兄弟留意一下,满金陵城有哪些方便我们娘们几个赏玩的去处。”
贾敏偎依着母亲,强调一遍:“要有景致,要清净。”
这不就问到贾赦的专业领域了?
贾赦笑盈盈,伸手又想去捏贾敏的小揪揪。
“知道了,包在哥哥身上。”
贾敏伸手把哥哥的爪子拍了下去。
江南的冬天又阴又冷,过年关,祭祖,分东西,赏赐下人,正月十五一过,送了年。
史苗累得浑身酸痛,她还不是当家媳妇,能用守孝当挡箭牌不出门会客,这个年过得也怪累。
怪不得王熙凤会累到小产。
送年以后,过了几天清净日子,贾赦和贾政又乖乖出去读书了。
贾赦可算发现在钟山书院读书的好处。
吃喝玩乐,不愁人。
为了打听一个好去处,贾赦还转门弄些腰佩吊坠小玩意儿随手送人。
听说贾赦一片孝心,想给寡居的母亲找个散心去处,众人极为热心。
“贾兄,你这算问对人了!”
有人说出城往钟山来,有人提议去秦淮河夜游,看沿途灯火,要不就去逛一逛今年各处富商们免费让人进去赏玩的园子。
大家七嘴八舌,各有各的玩处。
钟山有些远,附近没有庄子下榻,一日来去不妥。
秦淮河贾赦想去,但河畔多是些娘子,他怎么能带母亲和妹妹去那个地方。
至于园子……
现下住的地方就有得看,老宅那边也有园子,何必跑去和旁人挤?
议论半日,都没个妥当去处。
黄化一拍脑袋,想到一个好地方:
“我们家那头有个码头,原是最适宜在玄武湖上坐船的,那处水深,能走大点的船,早十年也算得上往来络绎,如今商肆挪了去处,冷清下来,但路是宽的,能走车,往那码头出去也有景色。””
其他人也道:“只要有船,那处甚妥,听说那边还有个庄子,正适宜图清净的出游,岂不妙哉?”
他们自然也想沾个光跟着去,除了出去,还向贾赦推荐了各样吃食铺子。
贾赦大致有眉目,就让家中人去打探安排。
因为去那边最好有大点的船或者画舫,除去这一处,也没几个可以尚未的地儿,大部分人怕麻烦,又嫌弃乐子少。
确实是个图清净出游好去处。
马车、船只、服侍的下人和路线,还有庄子的租赁打扫,府上的人安排得妥当至极。
贾赦看看章程,也不吝夸奖:“很好,很好,二弟,你这赖大有几分能耐!”
诸事预备妥当,寒食出游的好时候,荣国府一串马车,齐齐出门。
又到码头登船,往金陵城达官贵人时常出游的反方向去。
怕一路行船看景无聊,史苗专门给大家预备了游戏。
让人取出一套牌。
先前给女儿找先生的时候,史苗发现能做雕版的姑娘,专门花钱请她做了好几套牌,就等着这一天!
“这个游戏,叫做——谁是细作。”
其实就是谁是卧底,介于是古代背景,史苗换了个更文气的词。
“一会儿把牌子给你们发下去,有一人拿到的谜底和旁人不同,各人在不提及本物的状况下描述出来,靠大家的聪明才智,找出谁是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