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见老二似乎心情不好,贾赦边拉扯着老二去看今日新出的文题。
他刚刚闹一出,算是强行把老二搅和进来。
贾赦心里也有几分过意不去。
今日的文题都用彩笺写着,挂在桃树枝上。
贾赦拿起来几个,看到有个论盐铁和徭役的眼熟,扯着给贾政看:
“这个题目,妹妹们那个先生好像讲过。”
贾政看了一眼当即摇头:“过于犀利,不可。”
那个时候白先生就说过,此题恐怕殿试上都不可能出。
盐铁乃国本之一,其中利益盘根错节,除非圣上有改革之心,不然此题断不会出。
贾政脸色不动声色,心里却暗自埋怨出题之人。
事关政务,当下太子殿下一死,原先太子主管的盐铁不知落在哪位手上。
书院的学子万一没个分寸,写出不合时宜的言论,岂不是遭殃?
贾赦没想到这么深,反而笑道:“怕什么,你若写不出,难道不可化用?”
贾政依旧苦大仇深皱着眉头。
马上就有人过来,将一些文题拆走。
有人道:“说是上面的人拿错了,此题作废。”
贾政见文题被收走,神情渐渐放松下来,选个春游的题,打算再赋诗几首。
贾赦又没让他二弟消停,用扇子戳贾政:“瞧瞧,兴许是哪个大人要来了。”
贾政无奈,抬头看外面又是何种动静。
贾赦依着山石,抱着手冷笑:
“我可算知道,为什么咱家的管事们,如此会察言观色了,有身份的就连下人也要得三分薄面。”
旁观者清。
此刻贾赦作为旁观者,将那边各人殷勤神色看得一清二楚。
府上下人迎接他们的时候,也是这个模样。
这边学生一时间凑不过去,院子那头消息飞也似的传过来。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
“甄家的两位大人要来。”
贾赦也不认得那人,看他衣着,只能判断肯定不是钟山书院的学子,转头问:“哪两位?”
那人一脸无语,大概觉得此人无知。
“你这……甄家大老爷进京了,甄家能称作大人的,当然只有二老爷和三老爷!”
甄家二老爷和三老爷?
贾赦眉头一拧,刷的一声收起扇子,恨不得揪着老二的衣领赶紧遁走。
“走走走!”
贾政被大哥挟持而去,手里的彩笺都掉了。
贾赦边拖着二弟走还边嘀嘀咕咕:
“你以为换件衣裳就和唱戏的一样画了花脸呐!闹哄哄的,烦死了!”
“回咱们院里,睡觉去!”
贾政这才反应过来,甄家二老爷和三老爷……
认得他们!
于是两兄弟极有默契的一起开溜。
贾政对文会也没多少留恋,这个大人,那个大人,反而将纯粹的品文污了。
闹个半天,贾政连半句诗都没诌出来,不如在家中和妹妹们一起讨论文义舒心。
砚台跟在两位爷后面,他脑子活络,甄家的爷们要来,大爷和二爷要走,马上就明白主子意思。
主仆三人穿过游廊,和转角那边一对主仆正好打个照面。
砚台呵呵一笑,小声道:“看来呆不住的,不止咱们大爷和二爷。”
隔着一个天井,贾政把那林家小公子看得愈发清楚。
肤白胜雪,唇红齿白,眉若远山,不画而翠……
贾政忍住心里暗笑,大哥没说错,这个林家公子,果然是小姑娘似的好看。
再看那孩子脚上一双挖云小靴做工精致,偶尔露出些许,灿灿银光,肯定掐满银线。
腰间玉色缂丝嵌珠的腰带,价值不菲。
贾政这回心里有点服气大哥的判断。
林家祖上列侯,早年林家先祖自请回江南荣养,先皇大笔一挥,赐世袭罔替。
林家与荣国府不同,公侯伯子男,虽次国公一等,爵位却是不减。
听闻林家几代单传,当下只供养一人,定然事事精细。
可惜贾政实在对林家夫人记不起分毫。
既然母亲夸她有易安居士遗风,必定不俗。
无怪乎有些人总是先敬华衣再敬人。
有些衣料确是平民百姓花钱也摸不到的。
此刻离得近了,跟着林家公子的管事衣着也十分讲究,就算不识货的也看得出他们不是寻常人家。
若非那二人穿的颜色素淡不曾逾矩,如此装扮在一群儒衫学子跟前真真过分招摇。
难怪林家也不愿多待。
林家与贾家并不相熟,只一个照面,不曾言语半分,两边一南一北擦肩而过。
回到住处,贾赦觉得无聊,他瞌睡也不多,翻出以前妹妹们寄过来的东西回味一番,顺便也给她们说说今日的‘盛况’。
贾赦还在犹豫是写书信还是画画。
他的画技,实在画不了这么多的人物。
转头一看,老二还在那边认真揣摩诗句。
贾赦歪过身子,挤着眉毛笑嘻嘻:“老二你……你还真是这块料,好生写来,给咱们家长脸!”
贾政忽然有些诗情,并无拿出去给那些人品评争荣夸耀之意。
贾政也知大哥爱玩笑的性子,懒得与他多言。
“大哥还是赶紧画画吧!”
说罢,贾政仍旧低头斟酌字句。
第53章
正当贾赦画画涂抹半日理不出头绪,贾政字斟句酌预备落笔之时。
一辆簇新马车,旁边跟着衣裳考究的管事,两个模样周正随从小厮,并一个壮实车夫,缓缓行驶进金陵城门。
林海坐在马车中,听着车外人声喧嚣,只觉得烦闷。
外面有人小心翼翼问:“公子,这就回了吗?”
本来带公子出来玩,只图他脸上能露个笑,显然公子心情并没有好起来,只略站站就要走。
“嗯。”
车里的人应了一声,车夫便在下一个岔口转个方向,没有往金陵热闹的街道去。
林海近来心绪一直不佳。
确切说来,林家上下也好不到哪儿去。
他此番到金陵来,只为陪母亲出来散心,亦是自己疏散心情。
林家偏居江南,祖辈承袭爵位,政局中参与不深,比起关注朝中的风浪,林家如今最要紧的是子嗣大事。
太子殿下亡故,对林家无多大影响,挨近年关时,太子殿下死讯还没传到林家的时候,林家死了个孩子,还是个哥儿。
那孩子虽不是林海母亲所出,但林家几代单传,孩子十分金贵。
从林海以后,家中好不容易添的一个哥儿,自然精心养着。
眼看正月里就要一岁,林家原本打算好好给那孩子也办一个周岁,天有不测风云,老天非要收他,一病就没了。
林家几代以来,孩子太少了。
且不论能不能养大,添的孩子也极少。
林海记得他在六七岁的时候,父亲有个通房添了一个女孩。
哪怕是个姐儿,家里也精心供养着,母亲日日要过问,可惜那个妹妹还不到半岁,也病死了。
在那以后,林家没有孩子出生,隔了这么多年,总算又添了一个。
瞧着似乎养得大的模样,忽然就没了,阖家上下氛围十分沉闷压抑。
当下有些不好听的话暗里传开。
有说林海命格克兄妹、也有说林家祖坟风水不好、还有议论母亲祖上擅长术数,在背后作手脚,只让林家有林海这根独苗。
说得玄乎其玄。
林海父亲勃然大怒,将家中老的少的,发卖掉好一批人。
林家太太见家中乌烟瘴气,她问心无愧,懒得辩驳,又怕有心人给她儿子使绊子,便找个借口出来散心,顺便将林海也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