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离昧
等轮到林如海,那真是除了几代积攒下来的家产,什么都没有了。
也幸好他自己争气,不到二十岁就靠中了举人。三年之后京城应试,又御笔钦点了探花郎,直接便进了翰林院,做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在本朝的文官体系里,晋升最快的就是翰林和御史。
因有祖上的香火情,林如海在翰林院待满三年散馆的时候,又被圣人点为江南道御史。后累晋金陵知府、漕运御史,如今做着掌控江南一地鹾政的巡盐御史,身上又挂着兰台寺大夫的虚职。
可谓是位高权重,简在帝心。
原本林父体弱早逝,林家只留下孤儿寡母,已经有人对着林家偌大的财产垂涎欲滴了。
随着林如海中举,那些人纵然不甘,也只能暂时把爪子缩回去。
不过也只是暂时而已,林家人体弱多病是出了名的,读书科举又最是劳神,说不定林如海有命无运呢。
只要林海和他父祖一般英年早逝,只剩一个孤老婆子,还不是任人摆布?
但林家母子又不傻,不想被人吃绝户,当然就会为自家寻求靠山。
恰好林家和贾家祖上就有交情,贾代善又带着妻女在江南做官。姑苏离金陵不远,林海借着世交的名头前去拜访。
又恰好贾代善有感于世道清平,武官越发没了用武之地,早便与堂兄贾代化商议,要让下一代的孩子们都读书科举。
为表决心,下一代的名字都从了“文”字边。
就在林海中举,贾代化的次子贾敬就已经中了进士,还考中了庶吉士,如今在翰林院任职。
但贾家勋贵出身,纵然贾敬的学问是好的,在翰林院也免不了受那些书香门第甚至寒门子弟的排挤。
虽然贾敬对此早有准备,他靠翰林的目的从来都不为结交人脉,只是因为本朝的潜规则——非翰林不入内阁而已。
人家就是奔着拜相去的。
可他如此势单力孤,贾代化和贾代善又怎么会没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同为勋贵出身,同样很会读书的林海撞了上来,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贾代善安排着小女儿贾敏与林海见了一面,两人一个貌美如花,一个风流俊俏,不说一见钟情,对和彼此结亲都很愿意。
虽然贾家没有明说,但林海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觉得在织造府的花园里碰见贾家小姐是巧合。
那种巧合,只存在于话本之中。
林海立刻就向贾代善表露了求亲之意,并表示要立刻赶回姑苏去,请母亲出面做成此事。
见他如此上道,贾代善更加满意,又为他引荐了不少江南官员,等于是把贾家的人脉介绍给了这个准女婿。
因着双方都有意,流程走得就特别快。
林老太太从姑苏和金陵各请了一位出名的媒人,给的聘礼更是丰厚至极,一行人浩浩荡荡去织造府提亲,给足了贾家面子。
其中的内情贾赦是不知道他,他只是看了贾代善寄给母亲孙老夫人的信件,知道自己的小妹妹嫁给了世交而已。
说给景阳,他也是当闲话。
但景阳听在耳中,立刻就分析出了随着贾林两家结亲,江南官场的势力会发生什么变故。
圣人把贾代善放到江宁制造的位置上,固然是为了让这个心腹积攒资历,却也未必愿意看见贾家和其姻亲联合起来把持江南大部分的财税。
因而,去年林海才点了鹾政,今年圣人就露出了把贾代善调回京城的意思。
先前景阳对朝中之事并不熟悉,对贾家结了什么姻亲也不知晓,自然想不了那么多。如今听贾赦自曝了一番,许多事情一下子都理顺了。
因为这个,他看贾赦也顺眼了许多。
毕竟,跟傻子计较有什么意思呢?平白让对方风月碰瓷罢了。
第55章 理事东宫“殿下,殿下,……
“殿下,殿下,晋王殿下?”
景阳猛然回过神来,下意识露出得体的笑容,却被贾赦忽然放大的脸吓了一跳。
“你干嘛呢?”他慌忙往后退了一步。
贾赦却松了口气,夸张地扶着胸口说:“哎哟哟,可算是回神了。殿下,东宫到了。”他折扇一直,正是端本宫。
景阳掩饰地笑了笑,说:“要过年了,家里事多,偏王妃又是头一年进门,许多东西都不懂,小王自然要多操心。”
“这倒是。”贾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推己及人道,“老爷和太太刚去金陵那一年,内子也是刚进门。她虽比我大两岁,在家时也是娇养的姑娘,一下子就上手哪那么容易呢?”
不过好在他们家还有老夫人孙氏坐镇,贾赦的妻子宋氏又是大家教养出来嫡长女,本就是为做宗妇培养的。
宋氏新妇管家,最大的难处不是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家生子们盘根错节、倚老卖老,欺负新奶奶面嫩。
有孙老夫人撑腰,宋氏只需要正常处理即可,对她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
当然了,在贾赦面前,宋氏可不会这么说,总得让
他这个甩手掌柜知道自己的难处。
此时贾赦的感慨,绝对真心实意。
景阳也算看出来了,这就是个实心眼的棒槌,不管贾代善再厉害,贾家传到贾赦这一代,只怕也差不多了。
他是痛恨勋贵尸位素餐,更厌恶他们仗着祖上的功勋欺男霸女。但若勋贵之家的子弟个个都如贾赦一般,他就觉得还能忍受了。
就在贾赦不知道的时候,景阳对他的态度已经变化了好几次。
东宫门口来来往往的都是人,看服色不是内务府各处管事的太监,就是礼部和太常寺的执事官员。
这些人看见景阳,也多是遥遥行个礼便匆匆去了,根本没工夫寒暄。
景阳也不在意,领着贾赦直接去了太子的书房。
太子的另外两个伴读已经来了,一个是当朝太傅的次孙张宁,现任东宫文学椽;另一个是齐国公的次子陈都善,现任太子洗马。再加上贾赦这个荣国公世子做东宫中舍人,三个伴读构成了太子最初的班底。
至于东宫三师乃至宾客、詹事等,都是朝中官员兼任的,这些人更多的还是忠于圣人。他们对太子的态度,取决于圣人对太子的态度。
若不是无人可用,太子也不会连贾赦这个纨绔都赶鸭子上架。
两人一到,甚至来不及行礼,就各自被塞了一摞东西,太子催着他们赶紧处理。
景阳在太子下首的桌案前落座,翻开一份仔细看,却是珍宝局呈上的宫灯条陈。上面罗列了今年准备做多少宫灯,材料采购需多少费用,需调用多少工匠,大约何时能制作完成……
林林总总,看起来账目清晰完备。
但景阳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刑部郭尚书得了太子的示意,对他的指点都是实打实的。某些猫腻虽然没有明说,但也都有暗示。
他本就对这些东西敏感,自己私底下又着重了解了一番。
就比如制作宫灯的材料这一项,内务府报上来的账目是二十万两。
按理说二十万两不算多,但真正办事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老老实实把这二十万两都花出去。
他们会打着皇室的旗号,把所需的材料摊派下去,叫下头上供。供上来的东西自然是不用花钱的,甚至于为了不让管这个的官员继续找茬,底下人还会再送些孝敬来疏通。
也就是说,内务府报的账是二十万两,差事办完之后,他们能贪掉三十万两甚至更多。
这些圣人未必不知道,但只要差事办得漂亮,又没人告上来,圣人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利益牵扯得太多了,但凡要查,定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前景阳不知道这些也就罢了,如今知道了内情,对内务府的条陈和账册,是怎么看都看不顺眼。
贾赦就坐在他右手边,因为知道他是个标准的纨绔,太子没敢给他分派太难的东西,他桌子上放的就是一摞账册,只需要认真计算清楚就可以了。
饶是如此,贾赦干活的时候也不老实,一会儿喝茶,一会儿吃点心,时不时还把折扇打开扇几下,大冬天的也不怕着凉。
他这边左顾右盼的,很快就发现景阳盯着一册卷宗,老半天也没翻一下。
原本他还想着:嘿,果然不止我一个偷懒的。
但看着看着,他就发现,景阳的脸色很不好,而且还越来越差了,不由心中一动:莫不是内务府敷衍了?
身为太子的心腹,贾赦虽然能力不行,但毕竟是世家子弟,自幼耳濡目染的,该知道的东西都知道,也很明白自己该干什么。
太子成婚之后才算是正式入朝,除了户部行走的差事,承办年节大宴算是太子第一个真正有实权的差事。
且不管内务府那边是否全权配合,贾赦只知道,太子必然要趁此机会立个威,让下面人知道,储君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但一连几天,不管是他算账还是别人看卷宗,都没找出毛病来。太子是能稳得住,可三个伴读已经急躁起来。
昨天下职之后,他们三个就借着喝酒的由头,在荣国府聚了聚。彼此交流情报是一,还有就是商量好了,要给内务府鸡蛋里挑骨头。
因着心里一直存着这件事,贾赦对相关的格外敏锐,确定景阳脸色越看卷宗越不好,他立刻就满脸担忧地问:“晋王殿下,您怎么了?脸色这么差,可是身体不适?”
一嗓子嚷出去,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正看奏章写条陈的太子抬起头来,果然见景阳脸色不好,便担忧地问:“八弟,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路上喝了冷风,着了凉?”
景阳长长吐了一口气,扯了扯嘴角说:“我没事,五哥不必担心。倒是五哥你,父皇给的任务是做不完的,你要注意身体才是。”
太子笑道:“八弟放心,孤心里有数。”
不得不说,成婚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对太子来说,成婚之后多了一个能说知心话的人,夫妻二人利益相关,不必担心太子妃会背叛自己。
且太子妃温柔贤淑,嫁入东宫之后,便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太子又不是铁石心肠,心里自然念妻子的好,没少在天子面前夸赞太子妃贤德。
就在这时,太子妃领着两个宫女,用食盒送了些东宫茶膳坊新炖好的热汤来。
她亲自端着太子爱喝的莲子百合汤走过去,柔声劝道:“殿下好歹歇一歇,若是熬坏了身子,不但父皇母后担忧,妾身也跟着忧心忧肺。”
太子对她温和一笑,伸手接了过来,柔声道:“有太子妃时刻提醒,孤又怎会熬坏了身子?”
太子妃温柔一笑,道:“这都是妾身份内之事,只盼殿下多顾念东宫姐妹。只有你身子好了,姐妹们才能安心。”
几人都起身拜见太子妃,太子妃忙叫免礼,又问景阳:“多日不见弟妹,她在家还好吗?”
景阳垂着眼并不直视,语气轻松道:“内子是个惫懒的,天一冷就不爱出门。日常也就是看看账本,管管内务,日子可比我清闲快活多了。”
太子妃笑了起来,调侃道:“建功立业是你们男人的事,我们女人家只要管好了内务,就是替你们省心了,八弟别不知足。”
见景阳有些不好意思,她便摆了摆手,说:“行了,你们喝了汤就说说话吧,我一个妇道人家,和你们也说不到一块去,就不打扰了。”
几人忙又施礼道:“恭送太子妃。”
“诸位不必多礼。”太子妃走到门口,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扭头对太子道,“殿下,借一步说话。”
太子看了她一眼,合上奏折跟着她出去了。
夫妻二人走到僻静处,太子妃道:“住在长春宫东偏殿的蓝贵人着人来报,说是碳不够用。查阅了内务府和长春宫的账册,拨给她的原是够的。
我又把蓝贵人身边贴身伺候的人叫过来问了,他们说给他们的碳,被正殿的甄妃克扣了三成。贵人的份例本就不多,自然就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