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323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陈迪立刻严肃道:“公子,我知道,你放心!”

  朱标点头:“我们一起准备。不过你往东到了欧洲之后,千万不要告诉他们东大陆的情报。那群野蛮人,一定会把灾难带到东大陆。”

  陈东道:“公子,放心。我们能打!”

  朱标在心里翻白眼,你们这群傻白甜能打个屁。

  “你回去告诉你们部落人,长相和我们迥异,有五颜六色头发和眼珠,皮肤颜色较浅的那群人是魔鬼派来的人,一定要警惕。”朱标道,“迪叔进行环球旅行的时候,你们可以派人跟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们去亲眼看看他们的人有多凶残,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陈东晕乎乎道:“听、听不懂。”

  朱标苦笑着用尽可能直白的话,配合肢体语言,终于让陈东听懂了。

  陈东十分认真道:“好,我也去。”

  陈东十分爽朗笑道:“我想去更多地方。”

  陈迪拍着陈东的肩膀道:“叔带着你去,我们一起去!”

  朱元璋听着自家宝贝儿子对欧洲人极尽“诋毁”,若有所思。

  他知道朱标能“看到未来”,难道未来欧洲人会率先来到东大陆,给东大陆的老乡们带来灾难?

  朱元璋见陈东长得和大明北方山里的人差不多,人又淳朴善良,已经认定这群人就是从大明迁徙到东大陆的“老乡”。

  大明局势已经较为稳定,或许我该派船队出访西方了。朱元璋生出了警惕。

第196章 为后世子孙万代计

  无论是朱标的预想,还是朱元璋的预想,都还需要时间筹备。

  远航不是小事,又是一笔令人头疼的经济仗。

  陈东等人要至少明年才能返航。靠近北边的航线秋冬集结很容易遇到冰山,要到了仲春出发才最为安全。

  等陈迪多往返几次,摸索出更多安全的路线后,他们就算没有蒸汽机,顺着季风和洋流的方向,每年也能做往返几次。

  陈东等人安心住下,指导已经朱元璋也不例外。

  他这一代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那不搞一个大的,让后人都用咱们大明的标准?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的胡须,道:“这起始线,穿过南京的龙椅如何?”

  朱标哭笑不得:“如果皇上要重修宫殿怎么办?不如穿过天坛中轴线?天坛不住人,就算重修也可以继续修在远处。”

  朱元璋想了想,叹气道:“好吧,天坛确实更合适。”

  于是在朱标的蓄谋下,明太祖轻描淡写就把零号时区和零号线放到了南京。

  后世学生们对此感恩戴德。

  他们计算时区和经纬线的时候,比朱标前世时不知道简便多少。

  “我们派人出航的时候,顺便计算一下地球的面积。”朱标乐呵呵道,“我们船队的地图先别标注东大陆,其他的都标注好,方便全世界百姓。”

  朱元璋瞥了儿子一眼,似笑非笑:“标儿,你一定在想什么坏主意。”

  朱标理直气壮:“没有坏主意!我只是在为他们制定标准。你知道标准有多重要吗!对了,我们历法也改一改吧。年号仍旧能沿用,但如果将来没皇帝了,我们就只能用别人的历法了。弄个黄帝历炎黄历好不好?或者盘古历!”

  兴奋、兴奋!

  朱元璋一琢磨,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朱元璋现在已经接受了“明朝会灭亡”,并且他表示“明朝后谁他妈再当华夏的皇帝我诅咒他坐上龙椅就暴毙”。没有年号,这历法就得提前弄好。否则用外国人的历法,多丢脸?

  “确实,让钦天监的人商量商量。”朱元璋道,“他们翻翻史书,应该很快就能制定出来新历法,到时候新历法和年号并行。标儿,你还有什么想法,都一口气说出来。”

  朱标很不客气的从怀里掏出厚厚一本书,从天文历法到地理名词再到数学物理化学术语等,都写了如何定义的建议。

  朱标不是专业人士,这些要交给专业人士来制定。他只是抛砖引玉。

  后世人都知道,“标准”等于话语权。不趁着大明屹立世界之巅的时候把话语权制定了,被西方人抢占话语权后,很多学者就会越学习西方人占据主导权的领域科学(特别是人文社科),越被洗脑。

  朱标不知道华夏将来会不会再次沉沦,但现在老祖宗把“标准”定下,子孙后代重建华夏辉煌的时候,就能拿着史书“自古以来”,不用从零开始,用别人的标准。

  朱元璋翻看着朱标的书,心中浮现一句话,“为后世子孙计”。

  朱元璋笑道:“这确实很重要。礼部那些人天天闹着一会儿复原这个朝代的礼仪,一会儿复原那个朝代的礼仪,不如让他们吵这个,还有意义一些。”

  朱标使从地底下挖出来铜铁矿。他们没去挖,只是因为石制的武器已经足以让他们在双脚能到达的范围称雄罢了。

  实际上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的金属冶炼和打造工艺已朱标知道,陈东说的是火鸡。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奇迹,有智慧生物存在的星球是奇迹中的奇迹。

  在有智慧生物存在的星球上,文明的发展也需要看运气。

  后世有许多研究美洲文明的书籍,总会悄悄藏一些和事实不符合的思想,好像美洲文明在殖民者到来之前,过的是野人般的生活。

  不知道何时,连玉米、土豆、红薯等驯化,都变成了西方殖民者的功劳。

  其实就算没有研究过美洲的历史,只看华夏自己的历史书,在明中后期,玉米已经传到了明朝。即使明朝统治者没有重视,玉米的模样已经被描绘下来,和现代玉米模样几乎没有区别。

  没有哪一种农作物,会在短短一百年就能进化完善。

  如果有机会去玛雅文明遗址旅游,旅客们会看到一副玛雅人向太阳神进献玉米的壁画。考古学家已经确定,玛雅文明主要的粮食就是玉米。

  希瓦托特拉岩洞遗址中发现了仿佛麦穗一样的原始玉米,那是距今九千年的事。九千年时光,美洲人的智慧,为世界奉献了三种高产的作物和许多风靡世界的调料、蔬菜。他们并不是只知道采集和打猎的野蛮人。

  美洲文明没有发展起来,只是运气不够好。

  一块孤零零的大陆上人太少了。他们最适合发展文明的纬度,又只是中美洲狭窄的一小段——在这个时间已经灭亡的玛雅文明,和还存在的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都在这个纬度内。

  缺少交流,连战争都只是在小小的区间内,如孟子所言,“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死于安乐”。

  他们缺少旗鼓相当的对手,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当他们终于遇到对手的时候,这个对手已经强大得他们无法抵挡。

  其余的诸如地表没有浅层铁铜矿、没有驯化大型动物之类,都只是表面原因。

  如果他们有数量很广的旗鼓相当的对手,他们就算靠人命去堆,也会把铁铜矿从地底下挖出来——能制造出玛雅金字塔的文明,肯定也能从地底下挖出来铜铁矿。他们没去挖,只是因为石制的武器已经足以让他们在双脚能到达的范围称雄罢了。

  实际上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的金属冶炼和打造工艺已经较为完善,只是只用来打造贵族所需要的器皿和供奉神灵的祭祀用品,只有极少数的贵族士兵才会使用青铜器武器。

  出土的美洲文明陶土玩具中都有轮子和车架,但同样因为没有必要,这些东西都没有成为生活工具。

  陈东来到北京后,视野中全是新奇的事物,令他目不暇接。

  他已经在脑海中想着,要怎么让羊驼拉车;能不能驯服狂暴的野牛;家乡是不是也有可以打造出铁器的矿产……

  他还在想,能不能用便捷的纸笔记录下只有巫才懂的符号,也创造出能让其他人的文字。

  朱标看着满脸都洋溢着对未来美好期望的陈东,心里不由有些泛酸。

  陈东并不知道,一百五十年后,他们就要只是在为他们制定标准。你知道标准有多重要吗!对了,我们历法也改一改吧。年号仍旧能沿用,但如果将来没皇帝了,我们就只能用别人的历法了。弄个黄帝历炎黄历好不好?或者道:“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朱标又掏出一本厚厚的书:“新的天书?”

  朱元璋赶紧把书抢走,然后狐疑地打量朱标。

  今天的朱元璋仍旧不知道,为什么儿子怀里能揣进那么多东西。

第197章 标儿和娘的小默契

  朱标已经很多年没有写新的天书。

  因为朱标不知道自己是朱太子。当知道自己写的天书被亲爹给朱元璋看之后,他就不敢写下去,担心会被朱元璋砍脑袋。

  不过说是不敢写下去,其实朱标还是有悄悄地在书写和整理,只是藏了起来而已。

  当知道憨憨爹就是朱元璋后,朱标就不藏了,再惊世骇俗他也敢给他爹看。

  爹不满,也顶多是看完后束之高阁。

  不然,洪武皇帝你有本事将我满门抄斩啊?看见那个叫朱国瑞的憨憨没有?那是我亲爹,要砍头最先砍他的头。

  噗嘿。

  朱元璋看着神奇的标儿又从怀里掏了好几本出来,给他凑齐(考研政治)一全套,忍不住道:“标儿,你究竟在怀里藏了多少东西?”

  朱标没有半点不好意思,解开腰带,敞开外套。

  他的外套里面不仅全是口袋,还口袋叠口袋,里面装满了零零碎碎的东西。

  朱元璋更加震惊:“标儿,不重吗?”

  朱标道:“都是小东西,不重。重的东西,我肯定很快就会拿出来。”

  你以为我穿的是华贵外套?

  不,我穿的是一叠布口袋。

  朱元璋欲言又止了许久,才道:“标儿,你夏天也这么穿?不热吗?”

  朱标一边重新穿好衣服,一边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他爹:“我夏天当然会另外背包,怎么会藏衣服里?”

  朱元璋心里道,但你夏天的时候也能从怀里摸出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啊!

  朱标继续解释:“我平时也不会在怀里藏这么多东西。今天有公务要出门,以防万一,把能带的都带上了。这是出外勤的服装。”

  朱元璋满脸不信。

  朱标才懒得管朱元璋信不信。

  把天书交给朱元璋后,朱标就去找娘,安排女子科学院新的研究方向了。

  朱标给予女子科学院的知识都只是最浅显,记得推论过程的。

  如果记不住推论过程,朱标会先给科学院结果,作为“假论”,让女子科学院去研究。用这种方式,朱标尽可能的减少自己带回来的“科学技术黑箱”。

  只有能够解析的科学技术才能叫知识,只是“黑箱”,只能造就一时的繁荣,那繁荣就像是镜中月水中花,很快就会破碎,甚至会阻碍技术进步。

  购买先进机器,和自己研制次一等机器的区别就在这。

  朱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理科生,对技术方面的事不太懂。他自穿越之后,就只是召集人才,根据他提供的研究方向和寥寥无几的理论知识群策群力。

  现在朱标手中的新技术,他都只起到了一个“项目主管”甚至“项目投资人”的作用。

  这样的研究进度当然非常慢。一个黄火药,研究了五六年时间。与黄火药同时研究的玻璃,现在仍旧没有制造出无色透明大块平板玻璃,怎么也无法突破那个技术门槛。

  朱标虽然心里有一点点急,但这样一点一滴积攒来的技术,他又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