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332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朱元璋又不蠢。他在朱标的指导下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有叶铮等人倾囊相授,立刻明白了这群人的意思。

  这就和禁海一样。朝廷禁海,沿海豪强才好走私。朝廷层层设置关卡,普通商人很难做生意,只有官商勾结的地方豪强才能垄断市场。

  朱元璋对他们的小聪明嗤之以鼻。

  “想垄断市场,学标儿你,生产出更廉价好用的商品啊。”朱元璋抠着鼻孔道,“他们这点小伎俩,还算得上豪商?”

  朱标手握帕子怼上朱元璋的鼻孔:“爹,别抠鼻子,注意形象。”

  朱元璋拿着手帕继续抠鼻子:“在儿子面前,为父还需要注意形象?你真不孝顺。”

  朱标额头青筋暴绽。

  就算他理智上知道他爹是朱元璋应该是既定事实,他仍旧想要问,我爹这玩意儿是洪武皇帝?!

  历史的滤镜碎了一地。

  为了不让自己对洪武皇帝的滤镜碎得更加厉害,朱标将朱元璋赶回了南京。

  大明已经确定要在明年发行纸币,现在朝堂天天都在吵架,南京的工匠们也在努力在元朝纸币的基础上,研制更难仿造的纸币。

  元朝的纸币的防伪已经做得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纸币在目前条件下,比金属货币更难仿造。

  朱标在折子上写道,让纸币生产变成纯机械,再加上一些化学防伪,让民间手工仿造的成本高于纸币价值,然后再严判制造伪造币的人,直接判死刑。仿造纸币的代价越高,民间流通的仿造纸币就越少。

  之后就是培养大明官方钱庄人员,让他们能够熟练辨认货币,并开办存储业务。民间商号有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发行的银票,官府可以向他们取经。

  在发行纸币的同时,金属货币也没有退出发行。

  大明开始发行银币和金币。两种币都是加入了少量铜和其他金属,以增加硬度的合金,分别对应纸币100元和1000元的面额。纸币有发行面额更低的辅币,但辅币不兑换金属货币,必须凑齐一百元和一千元整。这样就能尽量减少民间兑换金属货币的频率。

  原本的铜币继续流通,等额纸币一元钱。但不继续发行,这样逐渐退出市场。

  纸币最高五年,就会出新纸币。这时候也是旧纸币不再发行,但一同流通,逐渐回收旧纸币,更换成新纸币。

  依靠国家钱庄和朱标经营的钱庄,再加上赋税收入,回收旧币的过程会很顺利。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国家要撑住,时刻关注货币的价值,以选择增发或者缩减纸币的发行量,绝对不能不认可纸币。

  比如元朝末期,发钱发纸币,交税却不能用纸币,百姓怎么能信任纸币?

  大明只要保证十年左右纸币可以随意兑换金银币,很快民间流通的金银币就会急速减少。大明只要不滥发,就不用担心金银储备……

  朱元璋揣着朱标写的折子回南京,让大臣们以朱标的折子为基础,讨论一个详细且切实可行的发行纸币方法,并将此事刊登在了报纸上,让百姓们写意见,在官员筛选后,呈给皇帝看。

  百姓们都惊讶极了。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朝廷颁布政策,先询问百姓的意见。

  许多能人异士都十分兴奋,绞尽脑汁献策,希望自己能被皇帝选中,青云直上。

  这期间,朱元璋还真发掘出几个经济人才,十分高兴。

  之后朱元璋又让心腹拿着试卷,到各省省城特招人才,最优秀者推举到南京,由他亲自考核。

  这些考核过关的人才经过短期培训,立刻填充基层官吏。培训考试优秀者会在翰林院继续学习,为前往高丽做准备。

  高丽的贵族们果然扶持了各自的傀儡宗室打了起来,廖永忠一副两不相帮的姿态,说等他们打出结果,大明再为其册封。

  明德太后已经被宗室说动,有废藩立省的意向。

  廖永忠冷眼观察,认为顶多一两年,高丽王室就会向大明求助,废藩立省。

  到时候高丽会需要许多官员,这些培训的特招人才就是前往高丽扶贫和教化的后备官员。

  朱元璋天天忙得只睡两个时辰,精力十分充沛地吼,“除非别人打咱们,大明以后都不扩张领土了,真他娘的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众臣子不知道是该欣慰笑还是该苦笑。

  是啊,当我们不想开疆扩土吗?开疆扩土后治理麻烦啊!

  幸亏朱标太会赚钱了。这金银跟水似的撒出去,考试培训一条龙,甚至包食宿路费,大明的后备人才库迅速扩充,才让他们勉强能运转。

  “陛下,应该让朱标来户部。”被李善长新推举上来的接班人胡惟庸揉了揉黑眼圈,道,“户部才是他该待的地方。”

  “标儿在外面才能发挥专长,若到了南京,恐怕会没完没了的朝议拖累。”刘基反对道,“他在北直隶更加自由。”

  胡惟庸还想说什么,见周围人瞪他了,识相地闭嘴。

  朱元璋冷淡道:“标儿的事,由朕决定,其他人不用多嘴。”

  胡惟庸立刻拱手:“是。”

  刘基虽然不喜欢胡惟庸,但仍旧打圆场,免得胡惟庸不敢记恨朱元璋,跑去记恨朱标,自寻死路。何况胡惟庸现在的话是好意。

  “北边很重要,没有标儿镇守,陛下还能信任谁?”刘基拍着胡惟庸的肩膀,凑到他耳边低声道,“标儿既然被赐朱姓,就是宗室。宗室的事,我们这些当臣子的不要多嘴。这犯了陛下的忌讳。”

  胡惟庸心头一凛,意识到了自己的僭越。

  他还当朱标是陈标,忘记皇帝只给朱国瑞赐姓,还让朱国瑞的侄子成为大明唯一的藩王,就已经将朱国瑞一家当做宗室。

  甚至朝臣们猜测,陈国瑞一家可能真的和皇帝是远亲或者外戚。

  所以他虽是好意,但这相当于安排宗室的职位,确实犯了皇帝的忌讳。

  胡惟庸冷汗涟涟,赶紧向刘基道谢。

  见胡惟庸老实了,刘基松了一口气。

  他倒不怕胡惟庸能对标儿做什么,他只是担心胡惟庸去招惹标儿被主公砍了,又要重新选个能用的人来填补空位。

  人才有那么好找吗!

  南京朝廷完全因钱币改革的事忙得没空想其他的事,所以山东的混乱就显得特别不起眼了。

  李贞将廉价布匹和成衣挂上皇商和陈记原本的标志进行售卖,快被老百姓抢破头。

  别说老百姓,连商人都来抢,想要转手卖一笔。

  朱标让纺织厂开足了马力,又提前收购了许多棉花桑麻,让李贞来者不拒。

  当地豪强士绅想买断货?让他们买!他们买多少,我们就卖多少!

  想砸场子?汤和亲自率兵镇着,就看谁不长眼。

  很快,当地豪强士绅就发现,他们囤积的那么多布匹和成衣,因为李贞持续不断地补充货源,他们根本卖不出去。就算想去外地,汤和居然以“这些布是皇上给山东百姓的赈济,不能去其他地方贩卖”为由,把商路封了!

  他们只好聚集在一起商量退路。

  “我们究竟哪里得罪了财神爷?!”

  “财神爷已经让知省传了话,我们欺负了皇帝,他就要欺负我们。”

  “谁敢欺负皇帝啊!!!”

  “大概是之前想要减免商税和海外贸易税收的事,让皇帝生气了,皇上让财神爷惩治我们。”

  “他朱标不要太嚣张了!难道他以为他能一手遮天!我就不信,他敢把全天下的商人都得罪了!”

  “朱标不敢,但朱元璋敢!现在朱标手下的不是陈记,是皇商!”

  “就算是朱元璋,也不敢得罪全天下的商人吧?他不怕造反吗?”

  “他连全天下的官员都砍了一遍,还怕我们造反?”

  众人都沉默了。

  朱元璋在空印案大杀特杀,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基层官员几乎空了一半,全部换上了从军中走出来的油盐不进根本不懂官场潜规则的新人。

  朱元璋这个暴君还真不怕谁。

  众人嘴上谈着生意,身上穿的都是广袖长衫,一副儒生气派。

  这群文人纷纷以袖掩面,泪流不止,咒骂为什么朱元璋这个暴君当了皇帝,全天下的百姓水深火热。

  哭了一会儿,他们又继续想对策。

  再这样下去,他们真的要破产了!难道朱标真的要逼死他们吗!

  “去找知省吧。知省爱民如子,总不能看我们眼睁睁跳入这个火坑!”

  他们最后只能求助欧阳衡。

  当他们派出的代表去求见欧阳衡的时候,欧阳衡在书房,仰头看着墙上的字。

  “知省,他们来了。”下人道。

  欧阳衡看着墙上的诗句,低声道:“来了啊。”

  下人等了许久,欧阳衡低头对自己收的关门弟子道:“解纶,你说为师该如何做?”

  解纶拱手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欧阳衡仰面大笑,道:“来,和为师一起出去会会他们。”

  解纶道:“是。”

  欧阳衡一边往外走,一边道:“你四书五经都已经通熟,我没有后人,会将小女嫁给你。我会推举你去南京官学。”

  解纶立刻道:“谢老师。”

  “好好努力,争取去北京官学,亲自接受朱知省的教导。”

  “是!”

第204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

  解纶是欧阳衡挚友解开的儿子。

  解纶虽然名声不显,但他有个名气很大的弟弟,就是高智商低情商,被朱元璋朱棣父子俩给了无数机会磨炼,最后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雪里埋”解缙。

  顺带一提,解缙如今才三岁,未来也会成为欧阳衡的弟子。

  解缙中进士的时候,他的兄长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一同中进士。一门三进士,是大明一则佳话。

  比起解缙波澜壮阔的一生,解纶当官后不久就因为性格刚直与权贵不和,辞官归家,不再起用,之后泯然众人。

  不过他短短的官宦生涯,得到过朱元璋“笃实”的评价。

  能在笃实的洪武帝口中得到“笃实”的评价,解纶行为处事肯定笃实到认死理的程度了,在官场自然举步维艰。

  不过解纶懂进退,又对权势不看重,能得善终,这一点比他弟弟聪明许多。欧阳衡看重解纶的淡泊,才选中了今年才十四岁的解纶作为女婿,继承自己的衣钵。

  在疼爱晚辈的师长看来,出人头地是次要的,保住身家性命才最重要。

  但解纶看到了朱标送给老师欧阳衡的字后,恐怕未来会得到极大改变,说不准会步解缙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