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345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好在已经掌握国子监跟下面官学,让深处各地的官学来传播育种的概念,自然最好不过。

  那些夫子既然拿了重新拨给他们的官田,自然要出一份力的。

  现在皇庄有几块地,就是纪炀单独开辟出来,让王伯找人过来种植的。

  其中一块地完全按照后世的“一穗传”的方法来育种。

  便是选取明显优质的稻穗麦穗,通过它来繁殖,这种方法即使在暖房控制温度,也要许多年的时间才能成功。

  但能被后世康熙皇帝推广的,自然是极为可行的方法。

  纪炀去了官服外衣,绑起袖子,下到田间检查,这应该是第二年的麦穗了,明显比寻常田间地头的麦子要饱满。

  当然也有水源丰富,肥料充足,伺候精细的缘故。

  旁边则是同样方法的稻子,质量也很上乘。

  这几块地里,一共有三十多种稻种,更有不少麦种。

  只要培育成功,将会是百姓饱腹的基石。

  纪炀这边的地都如此,皇庄其他地方也不例外。

  在这之外,还有一块地是纪炀比较重视的。

  这块地里只有水稻,没有麦子。

  传统农业往后发展,必然会产生南北易位的现象,即,原本农业重心的北方会渐渐转移到南方。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黄河流域不稳定的原因,也有人口逐渐增加,改造南方水田的缘故。更有南方农具的快速发展等等。

  纪炀到底是后世的人,知道后世北方依靠冬麦达成两年三熟,而南方的早稻却更为夸张,四个月就能长成的稻子,能不喜人吗。

  一年两熟,两年五熟。

  这能养活多少百姓?

  他那个时空说的苏湖熟,天下足,即使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可见一斑。

  也就是苏州跟湖州粮食成熟,会让天下都太平。

  如果按照正常历史进程,可能还需要个几百年时间。

  但他的出现,无疑会加快这种速度。

  其实现在已经隐隐有这种迹象,这期间的差异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等到机械大力发展的时候,这种转移可能会再次转变。

  纪炀现在能考虑的,那就是怎么让这种优质稻种快些育成。

  怎么别人穿越都带系统,他就没有呢。

  这当然是玩笑话。

  纪炀从引种,到育种都很上心。

  引种也是技术活,要看种子的情况,更要看种子适不适合当地的气候日照雨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

  育种的时候更要治病虫害,更有杂交育种这种看命的事,天南地北的两种稻子种在一起,总能有更强壮的出来。

  杂交出来一直到三四代,说不定还不能稳定。

  纪炀跟着农人给田地里的稻子剪掉不开颖的小花,再看着农人熟练完成人工授粉,又用轻薄的防水纸袋塞好。

  整个皇庄的农人,成千上万次完成如此细致小心的操作,为的就是给皇上,给天下培育出良种。

  除了稻子小麦之外,还有麻,菽,粟,豆,等等的培育,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估计死了多时的长公主都不知道,她这个没建成的园子,竟然在做这等利国利民的事。

  检查过田地之后,纪炀被平安扶着出来,身上不少泥点,这边的农人已经习惯了,连忙让人取水。

  纪炀笑:“没事,穿个外衣便看不到了。”

  即使有一星半点的也不算什么。

  反正已经傍晚,该回家了。

  今日查验很有成果,回去之后要一一记录才是。

  纪炀穿着衣服,平安低声道:“大人,金家二公子一直在看你。”

  纪炀自然知道,开口道:“随他去。”

  看就看吧,又不掉肉。

  不过纪炀对平安说:“你先回家吧,你家娘子还没出月子。”

  回汴京之后,平安家人便帮他张罗了婚事,纪炀自然也随了礼。

  对待平安,他如同家人一般。

  当初能跟着去偏远之地,足见是个可信又正派的。

  之后跟着他也算走南闯北,平安在伯爵府都是极有体面的,大有王伯之下第一人的意思。

  但说到平安,纪炀也想回家看看他家娘子,他家娘子现在有四五个月的身孕,等到八九月份,他便能当爹。

  两辈子为人,头一次当爹,还真有点兴奋。

  平安在自己少爷面前是不需客气的,可还是道:“等回了伯爵府,我便回家去。您给我家安置的院子距离伯爵府很近,不耽误事。”

  平安一家现在无比庆幸,他们这个傻儿子跟着伯爵府嫡长子出去。

  原本以为再也见不到面,谁知道会有这样的机遇。

  他们家本来全在庄子上做活,自从平安回来之后,纪大人把他们家的身契放了出去,还给了两间铺子做营生。

  要说他们也能住到伯爵府,纪炀却道:“平安并非家仆,还是给你们另置一处院子吧。”

  这话让平安无比感动。

  住在伯爵府是体面的,可他又不是家仆,他也是正正经经的平头百姓。

  纪炀给平安家铺子的时候,自然跟娘子商议过。

  林婉芸肯定没意见,如此忠心的手下,岂是两间铺子,一处宅子可比的。

  纪炀收拾好东西,翻身上马,忽然想到如今是四月份了。

  再有一个多月,便到五月二十。

  如此算来,他到承平国这个时空,已经有十一载。

  这十一年里,经历了太多。

  他也从十五六到如今的二十六七。

  竟感觉,只是一眨眼的工夫。

  不知是不是要有孩子了,纪炀心里莫名多了些感慨,对未出世的孩子更多期待。

  他们这边收拾利落,走得也利落,那边金家二公子还在安置从应天来的农人。

  这皇庄的土地很紧张,被召集过来的农人,谁不想立功,谁不想养出好种子,所以后来的农人只有经过协调才会有土地可用。

  金家二公子觉得,他在应天的时候就没那样憋屈。

  应天金家,多大的名声。

  连先皇都高看一眼,如今却要在这伺候庄稼。

  纪炀也是,他好歹是武侯后人,伯爵府嫡长子,伯爵府实际掌权人,怎么一点也不体面。

  还自己下田地?

  金家二公子在应天的名声很是不错,少年成才,兄弟和睦,应天府哪个不知。

  但在汴京这地方,总拿他跟纪炀比较。

  他跟纪炀没有可比性,他是知道的。

  不过他好歹是外戚,是皇上的亲戚。

  这话肯定不能乱说,他爹,他哥都让他小心谨慎,还让他对任何人都谦逊。

  更说那些话都是外面人挑拨。

  金家二公子什么都明白,可也不服气。

  他这点不服气到三妹那里,也就是当今皇后那,自然又多了些。

  三妹今年十七,只比皇上大一岁,人却十分稳重,安慰道:“纪炀算什么,金家才是皇上左膀右臂,你要是计较这些,岂不让人看笑话。”

  “他再厉害,也只是臣子。”

  “哥,你就听我的,好好跟纪炀相处,好好跟汴京这些门户往来,行吗?”

  “咱们金家刚到汴京,万不能跟人交恶。”

  比他小十岁的妹妹都在劝他,金家二公子这点气总算平了,心里也是忏悔,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绪。

  这到底是小风浪,只要有金学士,金家长子压着,纪炀根本不担心什么。

  现在皇上刚坐稳皇位,没人会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金家也不会傻到这个时候争个高下。

  纪炀现在心里只有两件事。

  田地里的稻子。

  还有他即将出世的孩子。

  只要不拿这些事打扰他,他什么都不计较。

  什么政斗,什么夺权。

  有基建种田有意思吗!

  他从回汴京到现在,都斗了那么久了,还不奖励他好好种田吗。

第1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