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540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此时,礼部侍郎刘宗周正在接见金尚宪。

  “天子政务繁忙,恐怕一时无法召见使者。”

  金尚宪激动道:“建奴猖獗,小国如今尽数沦陷与建奴之手,天朝乃小国之父国,小臣恳请大人传报天子,我朝鲜万民皆痛恨建奴久矣,还请天子出兵援助小国,小国上下无不感念天子之恩德。”

  刘宗周叹了口气道:“义州之并溃败太快,天子闻之而怒。”

  “那当如何是好?”金尚宪站起来,“我朝鲜绝不臣服建奴蛮夷!”

  “使者莫急,天子必已有安排。”

  说话间,刘宗周见窗外,孙承宗、张维贤等人一路快步向宫内走去。

  “使者暂且回驿馆安心住下,陛下已经召集军委会议军国大事。”

  “劳烦大人了。”

  此时,崇祯站在巨大的地图面前,看着整个北方,陷入了思考中。

  棋局从来不是孤立的,不要看朝鲜小小的一个半岛,它的投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影响到战局的。

  皇太极内部的粮食危机大大缓解,战争胜利,带来的是权威的加强。

  漠北蒙古最近几个月又一直不安分。

  如果明年北方爆发规模战争,将又是一大笔开支,而且这笔开支暂时是没有直接回报的。

  这无疑是给财政系统增加巨大的压力。

  但是,这仗还不得不打。

  他已经给卢象升下了诏令,立刻调天雄军回京。

  现在他手下的几个能打且打过大胜仗的大将全部在南方,总得调一个回来。

  至于周可言那些叛贼,此事交给郑芝龙去吧。

  又给郑芝龙爵位,又赐国姓的,总得办点事了吧。

  不多时,军委会的人全部来了。

  “都坐吧。”

  下面的宫女们端上来茶水和点心。

  “朕今日召诸位来,是想商议北边的局势。”

  “朝鲜投降了,供粮20万石。”

  皇帝此话一出,军委会的诸位大佬都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朝鲜投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这供粮20万石,却并不知情。

  20万石粮,3600万斤。

  假设一个士兵一天的口粮是1.5斤,10万士兵一天是15万斤。

  3600万斤,可以供10万人吃240天。

  大半年!

  这对皇太极来说简直就是瞬间回了一半的血!

  不仅如此,皇太极眼下正在改制。

  最典型的就是废除了奴隶制。

  努尔哈赤时代,大部分汉人都只能作为女真人的奴隶。

  例如努尔哈赤的女婿刘兴祚,曾经就是田里的一个奴隶,努尔哈赤见他有才能,提拔了他。

  而绝大多数汉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只能是奴隶。

  什么是奴隶?

  就是物品!

  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杀。

  而皇太极现在将这些都废掉了。

  这一点,还真不是受到了崇祯的启发,正统历史上,皇太极继位后,对外作战,年年胜利,巩固了自己的权威,干掉八王议政制度后,便大规模改制,缓解民族矛盾,其中就包括废除这种奴隶制。

  历史上的满清,入关的时候虽然是顺治,是多尔衮辅政,但真正的奠定人是皇太极。

  没有皇太极,是不可能有后面的清朝的。

  皇太极的一系列改革,才让辽东政权,从一个落后的奴隶制,转变成了帝制国家。

  其中重用汉人,就是皇太极施行的最成功的一个策略,简直将大明朝的人才全部掏空了。

  当然,历史已经被张凡改变了。

  即便皇太极依然在改制,可张凡的改革却更彻底。

  东方大陆的格局已经完全不同了,一个古老、腐朽的国家,正在脱去她身上的枷锁。

  那个曾经热血沸腾的时代,正在以一种古朴的方式,重新降临这片土地。

第660章

  皇帝坐在上面,扫视一转,道:“都说说看,接下来,如何做。”

  李邦华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尚有转机。”

  “如何转机?”

  “朝鲜虽败,但要筹集20万石粮草,并非易事,这20万石粮草,自然是分批给出,没有个半年时间,恐怕难以交付出来,这半年时间,我们正好可以组建一支军队,将建奴从朝鲜驱逐出去。”

  崇祯并未立刻表态,他看着其他人。

  阎鸣泰道:“臣以为李大人说的有道理。”

  “臣认为,出兵援朝原因有三:一、朝鲜是我朝属国,作为宗主国,在属国遇到困难的时候,理应帮一把,如此才能向四海彰显我天朝之威;二、朝鲜地处东北疆域,若是被建奴占领,必成为建奴的粮仓,于我朝不利;三、朝鲜国主与大臣皆侍奉我大明为正宗。”

  英国公张维贤道:“老臣也认为李大人所言极是,朝鲜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可能是缓兵之计,朝鲜使臣来我朝陛见天子,便是来求援的。”

  黄得功道:“陛下,朝鲜若是有失,臣担心一来建奴能源源不断从那里要粮食,二来日本人贼心不死,很可能再借道朝鲜,一旦日本人来了,辽东局势更加复杂,朝鲜是东北屏障,不能丢失。”

  黄得功说的这一点,也是万历年间,大明为何要大军援朝的原因。

  如果大明朝当年不出兵,试想想,日本人占领朝鲜后,便与大明在陆地上接壤。

  到时候,鸭绿江那里必然要设立独立的军镇,甚至陈兵十万,才能保障辽东。

  同样,20世纪,新中国刚刚建立也是这个道理。

  新中国刚刚建立,华夏大地经历了百年苦难,国穷民贫,为何还要下定决心抗美援朝?

  如果当时不投入那样的兵力,耗费那样的军费,牺牲那么多的人,等美帝控制了整个朝鲜,那么中国必须在以后的每一年里将几十万大军陈列在鸭绿江边。

  可能以后的每一年,都要受制于人。

  因为人家只要稍微动一下,你就必须得重视了又重视。

  如此,便是如芒在背。

  这样,焉能安心发展经济?

  所以,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那么回到明末的朝鲜。

  这个世界还没有美帝那样的强大对手,是不是朝鲜的地位就不重要了?

  也不是,正如万历派兵援朝一样。

  这一点,眼下,大明朝朝堂上必然有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要援朝的。

  可是,问题来了。

  明朝是如何衰落的?

  就是抗日援朝之后,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那一仗的确打出了大明的威风,打得日本人再也不敢来了。

  但是那一仗,也耗资巨大。

  入朝的基本上是辽东兵,此战之后,辽东兵额锐减60%,大明朝在辽东军事衰落下来,这才有努尔哈赤崛起的机会。

  若是没有发生这一战,努尔哈赤想要崛起,恐怕难度更大。

  而现在,眼下,支援朝鲜,战略上肯定是正确的。

  战术呢?

  如何支援?

  这才是崇祯最担心的。

  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万历朝的时候了,那时候辽东是大明的,只需要从辽东派兵过去就可以了。

  现在,辽东被建奴占据着,想要派兵过去,得坐船。

  坐船就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

  粮草补给点的问题。

  陆地接壤,粮草的补给点可以分出好几个来,前线的粮草随时可以调度过去。

  但如果是现在的局面,就必须得先放在皮岛。

  加入卢象升率领3万天雄军支援朝鲜,上岸之后,深入朝鲜境内打仗,过一段时间要补给粮草,就得从皮岛补给。

  这个时候也得用到船,用船运输到岸边,有人来接应。

  这里就是关键点了,如果我是皇太极,我就在皮岛附近安排许多探子,专门打击明军的粮草补给。

  要知道,明军的补给方在船上,接货放在岸上,一旦卸货的时候,是很难战斗的。

  这也是为什么义州沦陷后,陈新甲迅速将5000明军撤到皮岛的原因,因为粮食无法补给。

  那么谈到海运补给粮食,为何上海就能向辽东补给粮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