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541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因为辽西走廊在大明手中啊,有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在大明手里,在那里在补给点就可以了,十分安全。

  而朝鲜的局面则不然。

  这才是崇祯顾虑的地方。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朝鲜的确该救,但是具体如此来救,才是重点,眼下的辽东局面与万历年间依然不同,海线补给粮食,登陆点并无大明疆域,风险很大。”

  还是孙承宗看问题毒辣,他一句话就说到了皇帝所想的上面来了。

  眼下张凡其实已经有了可执行的战术,他倒是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老臣倒是认为,并非一定要立刻将建奴驱逐出朝鲜,而是采取虚实结合的战术,使建奴军队疲劳,一旦如此,朝鲜境内只会有人组织反抗,届时建奴被双线夹击,一旦战时拉长,建奴军心疲惫,必然主动退兵。”

  李邦华道:“若是皇太极增兵呢?”

  “皇太极不可能增兵。”皇帝接过话来了,孙承宗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皇太极不可能在朝鲜战场投入更多的军队。”

  “一、一旦投入更多军队,主战场进入朝鲜,于建奴不利,因为朝鲜人很痛恨建奴;二、一旦投入更多军队,沈阳空虚,辽东军不是吃干饭的。三、即便夺不下沈阳,攻占辽阳,辽阳是一个粮仓,失去辽阳,建奴将陷入缺粮的境地。”

  崇祯看着那张地图:“所以,朕倒是觉得孙胡子说得对!皇太极攻打朝鲜,本身不想吞并朝鲜,他吞不下,只是想要要粮食而已。”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连声道:“陛下圣明。”

  崇祯又道:“孙爱卿,你方才所说使建奴疲惫,具体如何执行?”

  “以皮岛为据点,在岸边附近驻扎一支军队,确保粮食能随时安全运输上岸,一旦建奴知晓我军已经上岸,必然会率军前来,我军只需打防守战即可。”

  这就是心理战了。

  一是让建奴有所忌惮,你不是要运粮食么?现在有一支明军在朝鲜境内,而且在北边边境,你确定你敢放心的运粮食?

  二是增强朝鲜军民的信心。

  如此,又解决了明军粮草补给的风险。

第661章 新一轮的军事动员

  皇帝道:“任命谁为援朝主帅?”

  “眼下东江镇主帅为刘兴祚,皮岛便在朝鲜之侧,臣以为以刘兴祚为主帅合适。”

  众人道:“臣等也力推刘兴祚。”

  “如此,便以刘兴祚为主帅,增援朝鲜,诸位可还有异议?”

  众人道:“臣等并无异议。”

  “军政院遣人传达朝廷旨意。”

  李邦华道:“遵命!”

  “京卫军现总人数招募到多少了?”

  李邦华道:“回禀陛下,现京卫军有总兵力15万,今年新招入伍人数5万。”

  “北府呢?杨嗣昌那里有多少人了?”

  “北府兵有正规军5万,北府城总人口10万。”

  四年时间,在北府安置了10万人,这个进度,崇祯已经非常满意了。

  “除朝鲜外,朕还想再增援5万兵马入北府,北府需10万兵马镇守,开春之前需完成,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臣不甚明白,还请陛下明示。”

  “朕是担心皇太极来年发动对北府的战争,现如今皇太极解除粮草之危,又整顿内部,欲立权威,必对外征战。”

  “北府若失,元上都不保,蓟镇之外屏障洞开。”

  “陛下圣明,只是这开销又要上涨,一年恐怕要多出200万两的开销。”

  “无妨,去做吧了。”

  “遵旨!”

  估计毕自严又要跳脚了,众人心中也是叫苦连连。

  皇帝说得轻巧,但户部把钱管得死死的,每次申请预算,各个部门那真是跟打仗一样。

  例如军委会在报来年的预算的时候,毕自严就会吹胡子瞪眼睛,指着孙承宗的脖子骂。

  孙承宗气得坐在那里一声不吭,李邦华就会在旁边一边大口喝水一边跟毕自严对骂。

  为了找回场子,双方可能还会带一票人过来,相互对骂,骂嗨之后就开始喷口水,喷完之后,能动手绝对不再继续瞎哔哔。

  毕竟不是在朝堂互撕,皇帝基本也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官员私下如何执行工作,皇帝是不干预的。

  于是,每一年结束后,每一年开始前,每一个季度汇报,那场面,大明朝的官员私下各个都是搬砖高手。

  眼下这突然又要调兵5万过去,必然是要在明年的军费预算中再加的。

  毕自严:什么!要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滚!

  李邦华:老小子!你是不是找抽啊!知不知道老子当年在南京城,手持两把菜刀,从东门砍到西门,眼睛都不眨一下!

  ……

  众人离开乾清宫后。

  崇祯立刻算了一笔账,现在北线军方加上京卫军,一年的开销足足1500万两(约100亿),南部军区和东部军区的尚且不算。

  西部军区尚未正式建立。

  改革之后,今年的税收应该可以到1800万两了,这还不算商税。

  但是商税毕竟有限,商税的税基并不大,毕竟不是商业时代,估算一下一年商税500万两封顶了。

  按照目前的农税政策,农税的封顶值是2300万两,商税再挤一下,到700万两。

  也就是说一年税收极限是3000万两,一大半要扔到军事开支里。

  这是一项极其不平衡的财务开支,时间如果拖长了,就成了20世纪北方那个超级大国了,财政崩坏之后就是解体。

  所以,崇祯的时间不多了。

  要尽快增加更多的收入,并且尽快拿下辽东。

  拿下辽东、征服草原,那时候长城不是边界了,九边军政可以做大调整,可以缩减巨额开支,将战线直接压到西北的河套,往丝绸之路的方向发展,开通商路。

  一旦大明内部商业出具规模,便可以以规模化的产出对外倾销来赚取巨额的钱财,并且对外推行大明银钞。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北京城如往日般热闹。

  一切似乎都如常,但是新一轮的军事动员已经开始了。

  崇祯四年十二月,曹变蛟领1万御林卫出关,抵达锦州,驻守锦州城。

  又从中央军抽出5万精锐之师,出关北上北府。

  不仅如此,整个年底,朝廷都陷入了空前繁忙的状态。

  为何?

  因为要移民。

  皇帝陛下已经下达了铁令,要有移民出张家口,抵达元上都城,要在元上都城安置10万汉民。

  移民的政策也给出来了,凡事愿意移民到元上都城的,免税10年,并且每人可以得到10两银钞。

  另外,元上都一带还有不少农田,先到者能够获得三亩田。

  移民之事,全交由户部主导,需对移出人口做在册核查、审控。

  这个消息刊登到北直隶、山西、山东等各地的大明日报上,在北方传播起来,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到崇祯四年十二月的时候,大明日报对北方的渗透,已经出具规模。

  朝廷的一个新政策出来,只需要按照流程下达下去,便可以很快传递到基层。

  例如移民这件事,连山西晋阳下面一个县城甲里的人都知道了。

  不过,因为有田,古代的农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自己的地方,不愿意移民,除非是在本地完全生活不下去了的,或者那些商旅。

  移民具体要做的有哪些事?

  一、到本地官府报备登记,拿到移民证,得10两钱。

  二、从制定的关口出去,例如张家口、大沽口,出去的时候,要出示本地官府开具的证明。

  三、在指定的官道上行走,到了元上都,在那里的衙门出报道,登记,重新开具户口登记。

  这些操作,都是户部要去做,并且完成的。

  基本上,户部的官员是天天加班,夜夜加班,各地信使往来明显频繁起来。

  半个月之后,军政院御司使范景文抵达大沽口。

  大沽口是天津卫的渡口,京师支援辽东粮草,不少都是从这里运输出去的。

  范景文在大沽口登船后,五日之后,便到了皮岛。

  皮岛军团长刘兴祚亲自前来相迎。

  与范景文一同过去的,还有三万件棉衣!

  范景文将军委会的指示一字不差的传达给刘兴祚,并且将整理出来的文档也一并给了他。

  一起参会的还有陈新甲。

  如今皮岛上,加上陈新甲的5000义州精锐,一共有3万正规军。

  从登莱调了5000天武军过来,另外的2万是毛文龙留在这里的,基本上军纪废弛,要上战场都是肉包子打狗。

  所以,真正能作战的只有1万人。

  而军委会的指示是开春的时候,要在岸边建立一个简单的军事防卫处,阻挠滋扰建奴运输粮草。

  让皮岛所有将士感到兴奋的并不是朝廷来人了,而是来了三万件棉衣。

  皮岛这地方,冬天实在太冷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