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32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蒋大夫人死死盯着上面记录蒋大老爷养外室与私生子的记录,差点将手心里的帕子给捏烂,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枕边人竟然能做出这种事。

  家中已经养了那些姨娘与通房,还嫌不够,还在外面养外室,这些女人加起来甚至比皇上的妃嫔都多。

  蒋老太太也被这些记录给刺激得不轻,他们早已习惯索取,忘了自己曾得到多少。

  眼前的这些清单中,记录的那些或明或暗,或有价或无价的那一切,此刻像是一个巨大的巴掌,直接扇在她们的脸上,嘲讽她们全家上下的贪得无厌。

  等到她们的情绪稍有平复后,皇后才语气平静的开口道。

  “这些都是原件,我会送你们一份手抄的,希望你们能够带回去自省,你们不必因此感到惊慌,这世上的事,但凡做过,都会留下痕迹,这很正常。”

  这些是何殊原本打算用来巩固成果的终极手段,虽然发现皇后已经彻底放下,可能用不上,她还是选择交给皇后,就是为了方便她用来对付娘家人。

  现在的事实也证明,这招的威力非同凡响,蒋老太太等人再也没了来时表面上恭敬,内心里实则满腹委屈与怨愤的理直气壮劲。

  匆匆进宫求见,又无比狼狈、脚步沉重的匆匆离开。

  起身站在殿内,看着以她母亲为首的娘家人仓惶离开的背影,皇后知道,这将意味着她与娘家从此以后,只剩下仅维持在表面的情义,心情难免有些复杂。

  但她随后就警觉的打消这份伤感情绪,这种空有野心,又蠢又贪的娘家人,只会给她与太子拖后腿,早点彻底浇灭他们的野心,才是她这个蒋家女能为娘家做的最大贡献。

  那份文书中记录的一些蒋家事,皇后并非才知道,皇上也不是真不知道,太子并没有瞒他们的意思。

  不仅会在平日里的闲谈中提及,还会给他们分析那些行为中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可能会带来的各种潜在危机,最后还告诉他们自己派人是怎么兜的底。

  由于类似的事件在权贵世族圈中很常见,蒋家在这些方面做的相对还算少,皇后虽曾提出要惩诫蒋家,却被太子以要顾全她的面子为由给拒绝。

  直到这次收到太子交给她的这些记录,皇后才发现在自己的不经意间,蒋家竟然已经做出那么多仗势欺人之事,在过去九年因她而得到那么多。

  再想到蒋家不仅不知足,不念她的好,还算计她的女儿,皇后更觉彻底心寒。

  要不是仅剩的理智告诉她不能做得太过,毕竟她是皇后,要为天下女子做表率,不能在明面上彻底与娘家割裂,她甚至想将那些不务正业的人的官位都给一起罢了。

  而蒋家众人在看到蒋老太太等女眷带回去的那些记录后,也彻底的消停沉寂了下来,再不敢上窜下跳。

  不敢再像过去整日里不是自家高朋满坐,就是去别家宴上当贵宾,在权贵圈中接受无数恭维与吹捧。

  这让许多观望蒋家的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蒋家人在进宫一趟后,突然集体改变了态度,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心平气和的彻底接受爵位被罢的现实。

  哪怕让人设法试探,也试探不出半句对皇后与太子不满的口风,这实在不像是蒋家人以往的风格。

  毕竟之前的蒋家人前脚刚得了宫里的赏,随后就会有人抱怨某些赏赐不合心意,恃宠生骄四个字,就差直接写在脑门上。

  可是外人也只能羡慕的哄着捧着,毕竟谁都觉得蒋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福泽绵长。

  却没料到,短短一天内发生的事,就让蒋家彻底变了天,再无从前的张扬与高调。

  虽然知道京城内外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不绝于耳,何殊也不在意。

  与税改方案有关佚?的各种反馈,已经陆续送抵京中,看到其中某些明显是被人操控的言论,何殊被气得发笑,让一旁的正宁帝看着都觉后脑勺发凉。

  他对自己的这个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太子,实在是佩服到不知该以什么言语形容,反正就是他自己肯定不敢将她惹到这种地步。

  看看头一天还风光无限,次日就被太子借她母后的手,彻底打回原形,还被吓得留下严重心理阴影,彻底不敢再蹦跶的蒋氏一族,就知道她的隐忍算计与老练。

  正宁帝甚至觉得,他的太子若是先帝的太子,任凭先帝生的皇子再多,再怎么夺储,其他人都不会是太子的对手,他的那些兄弟们也不至于最后落得个死伤惨重的结局。

  而他自己若生的有皇子,只有当太子自动放弃皇位的时候,真正的皇子才有可能上位,要不然,谁能争得过她?

  这让正宁帝再次得出一个结论,能力的差别只是和人有关,其实与性别无关。

  看来他得加强对剩下那些女儿的培养,不指望她们能赶得上太子,只要她们也能像老三那样有本事就行。

  那样既能为他与太子分忧解难,她们还能自己赚钱,还不用担心她们重踏老四的覆辙,他也不用担心女儿们会夺储。

  这么一想,正宁帝发现自己还真像外面人传得那样,是个运气特别好的人。

  靠捡漏当皇帝,当上皇帝后,皇后贤惠,太子精明能干,还不用担心争储的事,比他爹的皇位坐得舒心多了。

  至于那些说他是靠着低调隐忍城府深,才能当上皇帝的揣测,正宁帝直接无视,毕竟他知道自己完全不具备那些优秀品质,也就没有代入感。

  直到看见何殊的神情恢复平静后,脑海里一直在天马行空的想东想西的正宁帝才问道。

  “不知皇儿看过这些反馈,心中有何感想?”

  何殊放下手中的朱笔,有些烦躁的揉着额头道。

  “教育,还是教育问题,愚民教育固然能让百姓变得听话温驯好控制,可是与此同时,他们也好被别人控制与煽动。”

  “底层百姓不识字,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太容易被那些狗官给愚弄了。”

  听到何殊被气得骂别人‘狗官’,正宁帝就会忍不住想,那些在狗官管理的区域生活艰难,过得十分贫苦的百姓,是不是也在骂他‘狗皇帝’?

  “嗯,皇儿说得对,这些欺上瞒下、不干正事的狗官要怎么处理?”

  因这么一句话,接下来的时间里,朝堂上再次陷入无休止的争吵、拉踩与撕扯状态,天天都要延时。

  早在何殊于出宫途中发现某些问题后,就已经吩咐崔景怀给遍布各地的暗卫下令,让他们根据她提出的几个要点观察与记录各地的信息。

  东宫产业的人,在这件事情上也没少出力。

  对于那些阳奉阴违,以各种方式应付朝廷要求的官员,也都仔细记录下来。

  并针对性的收集整理那些官员与一些豪族世族,乃至京中权贵有勾连,或是违法犯罪的证据。

  当然,赏罚肯定要并重而行,对于那些将朝廷布置的任务完成得好的官员,也都记得很清楚。

  正宁帝早已习惯按照何殊的意志在前朝冲锋陷阵,手握包括许多罪证在内的大量信息,他的底气十足,表现得格外强势。

  这次的事牵扯到的官员太多,涉及朝堂上的许多势力。

  在正宁帝留有后手,没有直接将一些罪证直接抛出去的情况下,那些官员还在为各自想要保护的人据理力争。

  “陛下,就算双江知府等人没有办好昭告税改方案的事,也情有可愿,毕竟这份税改方案张贴出去,是为征集民议,并非朝廷颁布的正式文书,朝廷没有理由因此而对其进行惩处。”

  “是啊,陛下,地方官员不知道朝廷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见其并非正式颁布的政令,有人有所怠慢,乃是在所难免,还望陛下多包涵。”

  这些人也没想到,正宁帝这次竟然态度如此强势,不仅派人记录下各地官员在张贴税改方案这件事情上的表现,还要严惩那些敷衍了事不尽力的官员。

  这些朝堂上的官员虽然享受身为京官的优越感,但是他们也很清楚地方官员在某些方面的一些配合与支持,能对自己带来的利益好处,甚至还能为其晋升之路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仿佛只是在学着观政,从不发言的太子眼中,这些跳得最欢的朝臣,都是一根根瓜藤,只要她让人顺着这些藤查下,一查就能摸到许多瓜。

  因为朝廷的运转缺不得人,所以短时间内,她固然不方便摘瓜,但是只要时机成熟,她就能一摘一个准。

  信息的重要,皇上与皇后已有所感触,蒋家感触最深,这些朝廷大臣迟早也得补上这一课。

第三十四章

  等到观察得差不多了以后, 何殊才让正宁帝开始放大招,于是让之前还在为那些官员辩解的朝臣冒冷汗的东西,逐步被吏部在朝堂上公开。

  吏部公开那些调查资料中,涉及到的不少官员, 做官的的声望与评价都很高, 但是资料中却列举出了那些人是如何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铁证。

  包括但不限于让当地文人圈中小有名气的人, 画下他们去乡下视察、与农人交谈的场景,写文章大肆夸赞,在调离一地时, 强制要求百姓十里送行、送万民伞等操作。

  那些足以让朝堂上的许多官员都深感大开眼界,想不到地方官员竟然还能这种玩法。

  他们不知道的是, 何殊在前世受到过太多的信息熏陶, 她自己经历虽然有限,但是通过网络见多识广。

  太知道什么叫做炒作与立人设,现在的人对这两个词肯定没有概念,但是有些心思灵敏、善于钻营的人, 已经在实践。

  有了何殊给提供的调查方向, 她安排的那些人,不怎么费劲, 就能目标明确的一找一个准。

  毕竟何殊用九年时间构建起的这张由多方势力组成,彼此之间既能相辅相成,又能相互监督与制衡的信息网,现已初步完工。

  再结合建言箱的安置与邮递业务的全面铺开, 接下来能给她提供各种信息的效率,势必会变得越来越快速、精准。

  结束一场再次延时的大朝会后, 有官员不满的拦住吏部尚书丁建真。

  “丁大人的口风真紧哪, 大家同僚多年, 难道就不能提前知会一声吗?”

  说话的官员心中一肚子火,想到吏部早已掌握着他维护的那名官名的罪证,前两天却一直冷眼旁观,看着他上窜下跳的与人争吵,将皇上惹得十分不快。

  丁建真心里苦,表面上却出公正无私的模样。

  “唐大人怎能这般误会本官,若能早点拿到这些罪证,本官一定会早些当朝揭露,怎么可能任由大家一直被蒙蔽,这些是由山南三省按察使派人快马送回京的,老夫是在上朝前才接到的。”

  看到对方满脸质疑,丁建真冷哼一声道,“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老夫接到这些罪证的时间,天地可证。”

  说完,丁建真难掩怒意的甩袖而去,让周围一些关注此事的官员,都小声议论起来。

  丁建真没有说假话,他确实是在早上上朝时,接到这些由九门提督崔景怀亲自交到他手中,要求他要在朝堂上当众公开的案卷。

  那些案卷的由来,他也确实是照着崔景怀的话复述的,可是现在谁都知道崔景怀曾是什么身份,是当今的心腹。

  这么一来,那些案卷的来历,就有待商榷了。

  可是就算他告诉所有人,这是皇上已经提前派人私下调查清楚的,这些人又能如何?

  而他自己现在还处于将功折罪的阶段,这次追责的许多官员,都是经他审核过考评流程,做过最终批示的。

  结果他却一直没有发现那些光鲜履历的背后,竟然还藏着那么多的猫腻,为了能给自己的官声镀金,那些地方官员竟能玩得这么花样百出。

  看得出来,皇上应该知道得不是一两天了,竟然一直隐忍不发,一直忍到这次为给税改方案开路,拿出来将人一网打尽,让朝野上下的官员都以儆效尤。

  而他这个身负失察之责的吏部尚书,除了听话和配合,哪敢再有什么小心思、小动作,还不知道皇上手上握着他的多少错处呢。

  被吓得不轻,正在认真积极干活的丁尚书不知道,正宁帝其实也是在朝堂听到吏部尚书宣读那些内容时,才知道那些让他听了既好气,又好笑的稀奇事。

  毕竟此前他只是随便翻阅了一下,最关注的是那些真正违法犯纪,与哪些势力勾结的内容,并没有关注后面那些无伤大雅的部分。

  如今看来,真正有意思的竟然后面那些内有玄机的内容。

  虽然已在朝堂上看过一遍,下朝之后,将奏折丢给何殊批,不务正业的正宁帝拿那些卷宗中记载的一些事当话本子看。

  “这些可都是脸厚心黑的人才啊,知道了这些,朕以后都无法再直视万民伞、德政碑了。”

  这让正宁帝再次忍不住感慨,当皇帝实在太不容易了,朝野上下的这些官吏,都是人才辈出,他根本不是那些人的对手。

  要不是调查结果已经摆在眼前,人证物证齐全,正宁帝怎么都想不到,这世上欺上瞒下、沽名钓誉的方法竟然那么多。

  何殊知道,要不是受限于这个时代,那些人若有机会,他们还能玩出更多,更超出世人想象的花样。

  “这很正常,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能达成目的,人类的下限可以超出想象,所以才有法律的出现,即便如此,也多的是存侥幸之心,选择铤而走险的人。”

  想起自己当年为了拒绝外人以关心他没有儿子的理由,非要给他送姬妾,可他根本养不起更多的闲人,才会头脑一发热,将刚出生的五女儿充作儿子养时的心情,正宁帝特别有感触。

  “是啊,人真要是被逼急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正说着,有内侍匆匆进来禀报。

  “陛下,九门提督崔景怀大人有急事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