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肥妈向善
第2427章 孩子长大了
听诊的医生屏住声气仔细听,似乎能听见一些肺呼吸音的异常了。喉炎比较严重的话,是可以听见喉的传导音或是管状的呼吸音。孩子的心率稍微有点儿快。
段同学转个身,在办公桌上取了根消毒好的直接喉镜过来给孩子做简单的喉部检查。直接喉镜之前讲过了不再说。
医生看病是这样了,必须把所有常见的怀疑病种排除下避免漏诊误诊。这一番检查完,时间要过去十几分钟了。家属在旁边看着焦急,要怀疑这群年轻医生行不行的。家属永远想着一来到医院既然是挂急诊了,医生肯定能很快解决问题。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不止是年轻医生,年纪大的医生基于谨慎同样需要排查的。
“你们先给孩子打针是不是?”孩子妈妈催促医生。
初步判断有了,为小儿急性喉炎。医生是会先开药开针做处理。患儿病情比较急,为喉炎二度了。魏同学急匆匆跑出去叫护士先给这孩子打上针。
当魏同学在急诊科走廊里一路跑的时候,魏妈妈从老师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了。眼望着儿子穿着白大褂飘飘的身影,魏妈妈有些感慨,儿子长大了呀。
“一块去看看吧。”曹昭对学生家长说。
来了肯定是想近距离再看看儿子当医生的样子,魏妈妈深吸口气好像在安抚砰砰的心跳,走过去。曹昭和程医生随同她一起过去看看学生们的工作情况。
几个年轻医生是顾不上其它的,埋头处理患儿的病情。几个人帮着按住孩子四肢让护士给孩子顺利抽血和打吊针。
危及患儿性命的症状处理好之后,像孩子出现马蹄足这样的异常情况必须告知家长。
“你们说他这只脚是异常的,要怎么办?”孩子家长听完医生的话自然紧张了,问。
“我们会请骨科医生过来会诊。”给家长说着,联系住院部小儿骨科医生下来。
几个年轻医生没想到的是,下来的骨科医生非一线值班住院,而是他们之前见过的刘怀禹老师。
刘怀禹老师造型像个艺术家,白大褂没扣的,从步梯走下来时是风流潇洒。像这种副主任医师,除非叫人别跟着,一般后头跟的是一堆学生像小随从似的。
这一批医生突然出现,是能把孩子家长吓到的。为此,有经验的医生在进去见孩子和家长前,会考虑下,不让所有学生跟着进来。
到了患儿急诊观察床边,要拉开隔帘前,刘怀禹好奇地打量下站在这里没进去的老友曹昭:你怎么不进去?
曹昭不用说话:我想怎么看我家孩子就怎么看呗。
刘怀禹不是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站着的魏妈妈。
隔帘拉开后,魏同学发现了自己妈妈没有走,眉头皱起来了:妈妈你怎么不走,要我被同学笑话是不是?
魏妈妈向儿子摆摆手:行行行,我走。
见到儿子认认真真当医生的样子后,魏妈妈脸上重新展露出笑容,转身离开了医院。
第2428章 久病麻烦
先天马蹄内翻足治疗的话,肯定是越早越好。畸形的话会给孩子带来骨骼负担,等孩子会走路后这种负担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骨骼畸形。
由于这病一开始不涉及骨头的问题,而且儿童的骨头是在发育过程中的,医生一般不会做涉及骨头的手术。要做手术的话,是做肌腱手术,全麻下在跟骨上方做一小切口,把跟腱切断,接下来做石膏固定。做完手术需要持续做带矫正器械,马蹄足是非常容易复发的病。
养个孩子有多不容易,只有当过父母的人能亲身体会到。瞧瞧一旦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这样的病,家长要伴随孩子治病不是一天两天几周的事情,是好多年的事情了。
只要听完医生这话的家长,脑子瞬时是懵掉的。
治病最怕什么,最怕时间长。久病床前无孝子,强调的是久。
一个非要命的病,可是同样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和一生,父母不得不给治。孩子妈妈给上班的老公打电话去了。电话通话间少不了争执和吵闹,吵的基本是孩子这病怎么来的,治疗这个病孩子要花多少钱。吵归吵,爱孩子的父母不是吝啬这个钱,怕的是这个钱砸下去后治不好。
老百姓对治不好的病向来是提心吊胆的。每逢听到医生说一个病要治好久,有点聪明的家属均能听出医生的言外之意,这个病能不能完全治好是很难说的。
只是抱着孩子来医院看孩子发烧的母亲哪里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坐在那里一脸茫然和生无可恋状了。孩子打了针不知事儿,舒服点在睡觉了。
医生安慰患者家属是有条件的,患者和家属来医院求医是求医生技术的。如果医生这个技术不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开出去的安慰话是没什么效果的。
在一些有条件的国家和社区,会在医院里安排这样一部分社会人员。由于是非医务人员,和家属有种其它的共同感情,可以起到医务人员的补充作用,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安慰和扶助。
在国内,这样的社会慈善组织是极少有的,更多的是来医院晃荡想掏空治病老百姓那点钱袋子的骗子。再次说明经济决定一切。没有经济做基础,也没有多少人有时间发善心,一个个光顾着自己生存来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病友之间的抱团取暖反而成为了国内病人得到心灵安慰的另类途径。
看完病人,刘怀禹给患儿开出了治疗方针,先把检查全部做完确定是否为单纯马蹄足,试行门诊矫正,若行不通再做ponseti疗法即上面说的跟腱手术。检查和治疗需要家属自己商量后同意再说。医生不会逼迫患儿家长,只能提建议。
其实这个患儿病情根本不重,几个年轻医生是不太懂接到电话后为什么是副主任医师亲自下来看。
刘怀禹下来是想问问几个年轻人昨晚手术是不是他们做的。
第2429章 要提防
没想到老友曹昭站在这里碍着眼让他不好开口直接问。
大概是猜到他为何出现在这,曹昭一路望着他。
真要把人急死了,刘怀禹只得走过去对他说:“你盯那么死紧做什么?想拿绳子拴人吗?”
现在想偷人的是一个脸皮比一个脸皮厚。曹昭内心里对这些人服气了,嘴角阴阳怪气地勾了下。
从他的表情读到什么,刘怀禹吃一惊:“有其他人吗?”
这人想什么?你都可以跑下楼来想偷人,能没有其他人和你一样心思吗?只有你一个人聪明?
“没偷没偷。”刘怀禹澄清着,“只是想问问。”
问完再偷人。神仙哥哥早对此了如指掌了,藏着黑森小漩涡的眼睛瞟着他。
几个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望着两老师边说边聊走开,想着可能刘老师是下来找曹老师聊天的,走回去诊室准备看下一个患儿。
有个梳着马尾的女大学生斜背着个挎包走进首儿急诊科,从人群中见到谢婉莹熟悉的脸,惊喜登时流露在脸上,边走边喊人:“谢医生。”
一帮在急诊科的人回头,见这女孩子长相十分靓丽,不由疑问这人是谁。
有人在喊谢同学,张德胜和赵兆伟随同大队伍探个脑袋,认出这张人脸哇一下:噢唛嘎,是那个给他们班上同学闯了无数祸的校花李亚希。
这个闯祸精来找谢同学想干嘛。
同样记起这人这事的魏尚泉满脸警惕着,对谢同学说:“你小心点。”
段三宝在旁听见他们的对话感到疑惑。
“没事的。”谢婉莹对同学说,经她从发小那里了解到人家早变好了。等李亚希走过来,关心下病人问:“你现在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定期回去医院复查?”离开肝胆外科后确实不太清楚以前那些病人的情况了。
“有。”李亚希笑着回答道。作为校花,本来有沉鱼落雁之容,恢复健康后脸颊有肉了,笑起来更好看了。
病人恢复好,谢婉莹作为医生很高兴。自己发小的付出能得到回报没有白白牺牲,是好事情。
“你来这里找人吗?”谢婉莹问她。
“我忘了告诉你,谢医生。我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梁老师手下学习。梁老师和首儿有个合作的研究项目,我来这里帮老师搞调研的。”李亚希拍拍身上装了沉重文件的背包说。
别小瞧人家校花了,到底不可能是差生,家里有人脉。报考的研究生在同个院校里头如果专业类别差不多,转个专业和导师是办得到的。而且心理学说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但实际上没多少学霸争取,因国内这个专业就业路径相对狭窄不被看好。李亚希选这个专业真是为情怀和梦想了。
“你去忙吧,谢医生,等你有时间我再找你聊天。”李亚希说。
现在这姑娘变得善解人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读了心理学的缘故。
和谢婉莹分开后,李亚希掉头看见了那个抱着马蹄足患儿一脸哀伤的孩子妈妈,于是走过去。
第2430章 每个医院情况不一
“她想做什么?”魏同学见到李亚希向他们的病人走过去,紧张地问。
“没事没事。”谢婉莹拉住魏同学,稍安勿躁。
站在患儿妈妈面前,李亚希蹲下去,从自己书包里拿出条小纸巾递给对方擦擦脸。
她这是想安慰患者家属?
“这人能变好吗?”魏同学终究是有点怀疑的。当初,李亚希这个人是差点把国协医院几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全给害惨了。
谢婉莹受到发小和自己妈妈的影响,对人能不能变好还是有点儿信心的。
回到诊室接诊的第二个患儿,让魏同学的心再次悬挂起来了。
这次来就医的患儿症状是胎记。
“我们在其它医院就诊,他们说让我们来首儿看看能不能治,他们说他们治不了。”孩子父母抱着一岁半的患儿对医生说。
魏同学仔细查看这个患儿身上的胎记,是比较大块的咖啡色斑块,长在背上那块最大估计有两厘米。想到自己妈妈说过的话,魏同学心有余悸了,开始顾虑起自己那天下结论是否太快。可能需要回家去瞧瞧小侄子身上的胎记什么样子再说。再想到小侄子去过医院看过医生了,估计诊断能靠得住。
没想到这对孩子父母继续说的话打翻了他的想法:“我们一早觉得他身上胎记多了点,抱他看过医生。医生说没事儿,结果这胎记越来越大,现在医生说是有事儿了。”
值班的急诊医生有点无奈。段三宝同学问孩子家长:“这里是急诊不是门诊,急诊科护士没有和你们说清楚吗?”
“门诊我们挂不到号,我们从外地来的,求了这里的护士好久,最终答应让我们进来找医生看一看。”
异地就医是非常困难的。国内其它地方的老百姓千里迢迢跑到首都求医是没有办法,因为首都是全国医学中心,是病人的最后那根救命稻草。如果孩子看病,老百姓想也不用想,来首儿找儿科医生对了。都知道首儿是全国儿童医院排名第一的医院,这里的医生专门给儿童看病是最厉害的。
只能说老百姓终究为外行不太懂内行的信息。首儿的神经外科并不是最出名的,实际上首儿的神经外科医生要去方泽培养进修的。方泽的神经外科远比首儿出名多了,包揽了小儿神经外科。况且这两家医院同属一家医学院附属单位,彼此不分亲疏。
一家医院投资神经外科设备仪器要巨款的,首儿是儿科综合医院,很多科室均要钱,分到小儿神经外科上的款项有限度,干脆把一些治不了的神经外科患儿转去给方泽治。可以说首儿和方泽不是竞争关系更像是亲密的亲人关系,和国协国陟之间的关系真不太一样。
可能是首儿不需要神经外科同样能很好地养活自己。国协不一样,如果失去拥有大市场的心内心外科业务很要命的,不得不和国陟斤斤计较。
“他这个病初步判断怕是神经纤维瘤,如果确诊是,他皮肤上这些斑块不能叫做胎记,是神经纤维瘤的一种表现。”
第2431章 遗传是雪上加霜
“这些情况,你们就医当地的医生应该有和你们说过。”
“是,让我们来首都儿童医院求医。”
“你们需要去更专业的神经外科医院看,不是来首儿,要去方泽。”段三宝说到这,很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刹住嘴。
只怕这患儿和家属去到方泽后会继续大失所望。因为这个病,是没得治的。比马蹄足要惨得多。难怪当地医生怀疑后赶紧叫父母抱孩子来首都求医。
问题首都医生不是神,首当医生只能说在现有医学的技术范围内把活儿干到最好。对于没有突破性医学进展和治疗方案的疾病,首都医生一样束手无策的。
对于这个病没有特效药,手术主要针对的是长出来的瘤子,切了缓解症状,切完会复发,再手术这样反复折腾。
现在医生要怕的是,孩子这个病是遗传病,说明很有可能这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早有有这个病遗传给了孩子。所以说,在临床上,有时候是等孩子得病后才知道原来大人一块有病,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百的雪上加霜。
“我哥没这个病,我家里人没这个病的。”魏同学在旁边暗地里叨叨念道安慰下自己和小侄子。至于他嫂子和嫂子娘家人暂没听说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病。总归是这个病人把他吓到了。
“你们先去方泽看看吧。”段同学对患儿家长说。
上一篇:我的金手指是召唤前男友
下一篇:相府表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