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东坡妻 第61章

作者:奚月宴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王弗心下一惊,她对欧阳修的生平了解得不多,只知道他应该活了六七十岁,却不知他生前一直受到病痛折磨。如果王弗早知道欧阳修有消渴症,那高粱酒就不该送了。

  “看不清书本?是离得近才能看清,还是离得远才能看清?”

  “他看书,要把书本拿到眼皮子底下,看远处也看不清,两目昏暗无光,已经十年之久了。”

  那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不是老花眼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激素异常,眼组织、神经及血管的微循环被改变,眼部营养输送和视功能受到损坏,就会得这种病,一般来说,到了视网膜病变的地步,患有糖尿病应该十年以上了。

  但看欧阳修今日的气色,好像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严重,可能是药物控制得当,也有可能是个人身体差异。既然他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视网膜病变的地步,恐怕身体也不会好,应该是勉强克服了。

  “夫人,让我看看欧阳公的食谱吧,我学医数载,对消渴症也有一定了解,或许能帮忙缓解欧阳公的病情。”

  杨氏赞叹之余,连忙把王弗领到欧阳家厨房,还让下人把这些天常吃的菜谱列出来以备王弗之需。王弗说了一些糖尿病人忌食的食物,又给出了烹饪建议,少油少盐,多食粗粮、蔬菜,适量吃大豆及豆制品,少吃多餐,避免过饱,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量食物的摄入。王弗还给了几个菜谱,把一些对症的中药材加到菜谱里,变成药膳,让杨氏做给欧阳修吃。

  “还有,夫人一定要记得督促欧阳公多多休息,不能过于劳累,同时,每日锻炼一个时辰,像散步、打五禽戏这样不剧烈的运动,饭后半个时辰开始最佳。”

  王弗仔细想着,忽然又想到一件事,问杨氏:“夫人在东京,可听说过‘苦丁茶’?”

  “你是说广西万承进贡的‘苦丁茶’?这东西千金难得,只有宫中才有。”

  王弗便说:“既然有,那就没问题,好像这东西确实是两广较多,夫人不用着急,我或许能够弄来一些。”

  “那就麻烦十娘了,十娘初次登门,便为我排忧解难,我实在不知如何感谢你才好。”说着便向王弗行了一礼,表示感谢。

  “夫人不必谢我,这是十娘该做的。”

  不一会儿,饭菜准备好了,众人分为两席吃饭,王弗跟欧阳

  家的女眷坐在一起。听那边觥筹交错,酒过一巡,又忍不住提醒杨氏,让欧阳修少喝点酒。

  杨氏便让侍女去外间传话,欧阳修没有坚持,只喝了一点,就让曾巩陪着苏洵他们喝酒了。

  苏家父子在欧阳修家待了一整天,到暮霭沉沉时,才兴尽而归。

  “听说神医今日又出手救人了?”苏轼牵着王弗,漫步在人潮如织的街道上,他们俩特意慢了两步,让苏洵、苏辙先回家了。

  “欧阳公患有消渴症,这病很……”王弗顿步,望向苏轼,她越长大,就越体会到人世无常,同样得了消渴症的秦嵘外祖父,几年前就逝世了,生前受尽折磨,到终了时才有安眠的机会,如果有一天,她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留下苏轼,他会如何?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十娘,每个人都会有死去的那一天,你已经尽力去做了,便无愧于心,生老病死,实在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这不是你的错。”

  “苏哥哥,如果你很努力地去做了一件事,结果却没有因此而变好,你会觉得难过吗?”

  “难道我们每个人,不是一直都在做着这样的事吗?生与死,都是注定的,人生也不过匆匆百年,长生不老终是幻梦,那么我们会因为自己注定要死在日后的某一天,而荒废今天的光阴吗?你看这街上行走的百姓,他们或许正在为今日的晚饭忧愁,或许家中有人患了重病,但他们,一直在向前走啊!”

  “是吗?”

  苏轼似乎感受到了王弗的难过,揽过她的肩头,极认真地望着她的眼睛,对她说:“这一生,就算在明天结束,我也会觉得三生有幸。”

  因为,有幸遇到你。

第128章

  因为欧阳修的推介, 苏家父子在东京渐渐有了些声名, 经常被邀出去参加文会, 就没什么时间读书了。苏洵想着苏家兄弟下半年就要参加礼部会试,不能再如此荒废光阴, 便帮他们做主推辞了一些邀约, 让他们专心在家读书。

  苏洵虽不打算参加科举,但还是有为官的心思, 他因过往落榜经历备受打击,如今最讨厌的就是考试, 可是大宋官员, 最少不了的就是各种考核,就算是一个小小的京官, 也需要参加考试,这实在令他烦恼。

  王弗一一拜访了王家在京中的亲朋好友,诸事都打理妥帖, 礼数周到, 颇受好评。在知道了苏洵的事后,纷纷表示可以帮忙探听一下, 如何避开考试出仕。最后司马光说,他主管的《太平廷报》官报署有个空缺, 事少清闲, 就是官位不高,恐怕苏洵看不上。

  事实上苏洵确实不怎么看得上这个位置,不过不是嫌弃官小, 只是不喜欢这种枯燥繁复的工作,他对司马光想干的另一件事比较感兴趣。

  那就是编著史书。但编史书是司马光个人行为,如今还在收集资料的阶段,书影儿都没有。苏洵认为这件事非常有价值,但他和司马光之间也不太熟,不好意思直接跟他说“我想跟着你编史书”,只好先接受了他的邀请,在官报署任了职。

  王弗听见这事的时候,又惊又喜,她又在见证历史了!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耗时十九年,他还在洛阳建了个独乐园收藏书籍,后来房子放不下,他就打地下室,被人戏称“司马入地”,喜建高楼的王拱辰与之对应,为“王家钻天”。

  苏洵如果能跟着司马光编史,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东京处处繁华,王弗走马观花下来,发现司马光真是一个难得的人物。他清廉正直,从不纳妾蓄妓,连妻子张氏给他找的女子也全都拒绝了,他与张氏一直不育,就收养了兄长的儿子司马康为养子。

  东京之大,却不是一日就能看尽的,越靠近这个国家的中枢,历史书上的人物就一个个蹦了出来,王安石、包拯这类人尽皆知的大名人不必说,像庞籍“庞太师”这种影视剧人物,还有年轻一辈的曾巩、曾布兄弟,程颐、程颢兄弟,大思想家张载,章惇、章衡叔侄,军事家王韶……等等史书上熠熠生辉的人物,纷至沓来,走入了王弗的生活。

  苏轼在家苦读,王弗却也顾不上陪着他,程氏正带着她和史容华在东京到处寻找开酒肆的铺面。

  “我看这里就挺合适的,位置在州桥附近,人流量大,离大相国寺也不算远,集会日更是热闹,再说了,离咱们家也近,管理起来方便。”

  史容华皱眉:“可偏偏是个窄巷子,车马进不来。”

  程氏向四周看了看,笑着对随行的牙人说:“若是租下这里,需要多少钱?”

  “娘子好眼光,您开的是酒肆,这附近啊,酒楼林立,光是宅子酒店就有好几个,您家的酒不愁销不出去。这可是个好铺面,后院地方大,前店也开阔,更重要的是,才重修没几年。您若是诚心想要,一年租金,三千贯,如何?”

  “你怕不是欺负我们是外地人不懂行情?既然此处酒楼多,那他们自己产的酒恐怕都有多余的,哪会用得上外人的酒?小户人家开的酒肆,在这里可没有什么前途。”王弗佯装生气,拉了程氏的手,又说:“阿娘,这牙人不靠谱,不如我们再去别家看看。”

  程氏与她眼神交汇,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也露出意兴阑珊的表情,抬腿便要朝外走。

  “娘子别走啊,这价钱好商好量,那有一下子谈妥的?您自己说吧,想要什么价?”

  “那也不是我说了算的呀!”

  史容华

  听王弗这么说,也反应过来了,换了一副愁容,在一旁帮腔:“咱们在蜀地的时候,三千贯,就算是买下这铺面也绰绰有余了。”

  “娘子说笑了,这铺子,没有两万贯拿不下来的,更何况,这里的主人也不想卖。”

  两边扯来扯去,最后两千五百贯成交,程氏租了三年,王弗又在契约中多添了两句话,约定日后续租时苏家人优先,如果房主有意卖了铺面,需要先考虑苏家。

  那牙人愁眉苦脸的,拿着看不太懂的契约和定金走了,这东京的房租一年贵似一年,家境无忧的人怎么可能出手家里的房产呢?一般是贬官出京,需要上下打点的时候,才会把房子和铺面拿出来卖,但这不是诅咒人家不好吗?偏偏那小娘子嘴皮子厉害得很,他实在招架不住。

  解决了一件大事,程氏也开心,她没想到王弗这么能说,平时在家很少见她如此滔滔不绝地说话。

  史容华对王弗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边感慨着,一边和王弗一起考察这个铺子里的建筑情况,打算改了原有格局,将之分割成大小包厢,前堂要改,最好改成通明开阔的格局,多布置一些书画摆件,后院还堆着一些杂物,掌柜和伙计的住处也没有清理出来,这还有得忙呢!

  等她们把陶然居收拾出来,已经快六月中旬了。程氏去寺里求了个黄道吉日,又叫了吉乐班子,很是热闹了一番。

  欧阳修为陶然居题的字正挂在门脸上,几个大佬给她写的“软文”也陆续见报,引来无数好奇的目光,陶然居开门那天,真是声势浩大,人山人海。

  然而人们费尽心思挤进去才发现,陶然居的美酒限量供应,按瓶分装,大概只有半升,装酒的琉璃瓶透明得没有一丝杂质,外面套了一个精致的木盒,盒子上除了“陶然居”和酒名,竟然还有一排小字:“美酒虽好,请勿贪杯”。

  陶然居四五十种美酒,每一样都在前台挂了牌子,底下用简洁易懂的文字说明了酒的功效和味道,旁边还有数字,随着数字不断递减,人们才明白过来,这个数字代表库存剩余,有些酒是时令性的,过了期限就要再等一年,甚至好多年。

  陶然居的酒都不算便宜,除了一些曾经喝过王弗馈赠的美酒的,站在价格牌前,也有些迟疑了。

  李书文站在柜台里面,面带微笑,解答人们的疑惑。

  “店家,你这里怎么没有银瓶酒、羊羔酒?像这些奇奇怪怪的果子、药材酿的酒,能喝吗?”

  “店家,你这酒也太贵了,一瓶才这么点,还‘每人限购三瓶’,这是什么意思?做生意可不要亏了心啊!”

  “……”

  众说纷纭,大多都是不满,李书文捡了些紧要的答了,最后说:“我家主人擅医,不喜饮酒过度者,才定下这样的规矩,这也是为了诸位的身体好。另外,我家的酒,虽然量少价贵,却是物超所值,普通人三杯即倒,诸位有酒量好的,可以一试。”

  李书文说着,命伙计打开一瓶白酒,霎时酒香满室,喧闹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听见人们“咕咚咕咚”咽口水的声音。如此浓厚的酒香,稍微懂点酒的都知道,这肯定是最烈的烈酒,他们平日里喝的那种甜甜腻腻的低度酒根本就比不了。

  真有那不信邪的,冲上来接过李书文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忍不住大喝一声:“好酒!”不一会儿,便晃晃悠悠地醉倒在地了。

  第一批来买酒的,自然是主家派出来的奴仆,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主人家又想尝个鲜,一闻这酒香,又看试酒的人一杯即倒,赶忙跑过去排队订酒,生怕晚了,那牌子上的数字就归了零,再也买不到了。

  不到晌午,第一天定额的酒就卖完了,没有抢到的人

  只能望洋兴叹,暗暗发誓第二天一定要起早来抢。买不到,自然要跟亲朋好友抱怨一番,这陶然居的名头就传出去了。

  程氏和王弗坐在二楼窗边,一直听着底下的动静,陶然居关门后,程氏才说:“你这法子,以后切不可再用了。”

  王弗笑了:“那是自然,只不过是个噱头罢了,哪有这么夸张,一杯就倒的?等到明日,整个东京都会知道,新开的陶然居有美酒了!”

  “这开店的讲究,我跟着你真是学了不少,怪不得二哥常和我夸赞你的妙想,和乐楼做到如今的规模,你功不可没。”

  “我也不过是比旁人多了几个心眼罢了,若论做生意,还是程伯父更在行,经验老到,洞察秋毫,能够准确抓住百姓的需求,我不过是跟着沾光。”

  “好了,夸奖的话你就好好收着吧,这段时间忙里忙外,子瞻都同我抱怨,说你好些日子没陪他一起读书了——”程氏睨了她一眼,眸中竟是罕见的戏谑神色。

  王弗囧然。苏轼要考试,她当然全力支持,尽量不去打扰他,结果他还有意见了?

  不过,说起来她和史容华为了画陶然居的布置图纸,好像已经住了十天的客房了。

第129章

  众人忙完陶然居的事, 一起回家, 才进院子, 便看见苏洵手里拿着一本书,背着手在给苏轼和苏辙讲课。

  苏轼和苏辙坐得端庄笔直, 全神贯注, 听见女人们回家的声响也无动于衷,继续听课。

  王弗悄悄给了苏轼一个眼神, 打手势问他晚上想吃什么。苏轼板着脸,还不动声色地转过半身, 装作没看见她。

  嗯?生气了?

  王弗正想着晚上做点什么好吃的哄哄他, 便看见留在家里的双喜和七喜迎过来,双喜看了看气氛严肃的苏家父子, 有点疑惑地问七喜:“官人们不是在书房读书吗?怎么我才走开一会儿,他们就到这里来了?”

  七喜指了指院子里的影壁,绕过影壁就是二门, 二门出去是苏家的饭厅、待客厅, 再往前就是大门了,从苏氏父子待的地方可以清楚地听见外头的动静, 而书房在三进院,离大门比较远。

  王弗“噗嗤”一笑。

  双喜仍旧懵懵懂懂:“娘子你在笑什么呀?”

  “我在笑, 咱们家多了三座‘望妻石’——不说了, 咱们今晚吃烧猪头,酸汤鱼,酸笋火腿汤, 如何?”

  “好啊好啊!”

  “傻丫头,你说好有什么用?去问官人们想不想吃。”七喜一向冷静地“残酷”,立刻刺破了双喜的美妙幻想,催促她去询问苏家父子。

  “还是七喜知我啊!”王弗又是哈哈大笑,揽着七喜往后院去了。她的步子刚转过月亮门,苏轼便从书本中抬起头来,冲双喜喊:“让娘子再做点红烧肉,酸汤鱼少放些醋!”天知道不爱吃鱼的他,每次被酸汤鱼的馋人香味吸引过去,又被酸得倒牙,是什么样的心情。

  果然晚饭时三个男人就有些别别扭扭的,一声不吭,埋头苦吃,连程氏错把苏洵不爱吃的花椒夹到了他碗里,他也照吃不误。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也不在乎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了,王弗看他们三个憋得难受,忍不住说:“忙过这一阵,阿娘和弟妹就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一下了。”

  “哦?陶然居的事都办妥了?”苏洵率先回神,顺手夹了一块鱼肉给程氏。

  苏辙虽然没说什么,却看向了史容华,眼底满是欣慰的神情。

  “等等!娘子你呢?”苏轼忽然大叫,被程氏一眼瞪得缩了回去,筷子上的红烧肉都掉了回去。

  王弗把他夹过的那块肉照旧夹给他,笑眯眯地说:“当然是陪官人你读书了!官人,你开不开心呀?”

  苏轼被她笑得满身鸡皮疙瘩,想笑却极力忍住,不敢在父母面前放肆,偏偏王弗还悄悄在桌下轻轻踩了他一脚,害得他差点叫出声来。

  “开心……开心……”

  “娘子啊,这要走到什么时候啊?”苏轼不情不愿地跟着王弗在院子里散步,委屈地瘪着嘴。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你看看你,每天吃那么多肉,不多走走,这肚子上就全都是肉了,长成个大腹便便的模样,再清廉,人家都会怀疑你贪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