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己亥之冬
魏檗一直陪着谢明月。
老花支书问魏檗的想法。对于农村丧礼的流程、细节,怎么才能既不被人骗,又能让谢明月尽孝心不留遗憾,还让外人挑不出理,说实话,魏檗同样两眼一抹黑。
商议了许久,老花支书决定,他家、于明忠两口子、魏建岭两口子都来帮忙,他老头子了,精力不济,负责归拢归拢大方向,其他细节上,仰仗于明忠和魏建岭两家人。
谢明月只管哭灵。
三家人尽心尽力,丧礼办完快一个星期了,韩云英手里还有好些账没有理完。
她跟魏檗说:“大妮儿,老谢当年没少给咱村里帮忙,明明又小。有些账……”
“有些细账,太多了,我就不算了,咱把钱给明明添上,别让她吃亏,你看咋样。”
“行啊。”魏檗说:“应该的。”
她问韩云英:“她爷爷的遗物里,那一箱子书,我晒过放好了樟脑丸,你平日里多看一眼,保存好它。”
“你放心吧,恁娘再不识字,也知道敬字惜纸。都是老辈里传下来的规矩。”
娘两个简简单单吃了午饭,魏檗告诉韩云英,自己有事要到老花支书家一趟。
聊了一中午老谢,韩云英因着思维惯性,以为她找老花支书还是老谢丧礼的事情。魏檗临出门前还嘱咐她:“你跟老花支书说一下,镇南头纸扎铺的钱我结了,别让他们结了二遍。”
“知道了。”
魏檗跟韩云英摆摆手,自己骑上自行车去山湾村。
许是聊了一中午老谢的缘故,魏檗也有了“思维惯性”,一路上想着老谢,心情颇不平静。
她说起的那一箱子书,几乎是老谢除了日常生活用品之外,留下的唯一遗物。
用一个藤条编的箱子装着。
谢明月告诉她,她爷爷可宝贝这些书了。每年端午前后,都会拿到太阳底下晒。小时候她想看,都不让她碰,怕把书损坏了。
后来她大了,再想看,爷爷却告诉她,她现在还不够大,年纪尚小,心性不定,要更大一些才能看。
谢明月对爷爷箱子里的书,一直充满好奇。
可是等到她可以打开箱子的那一刻,她却捂着脸呜呜哭得伤心。
“我现在,我现在还不够年纪大。我不想现在,已经是年纪大了。”
当时魏檗拦过她的肩膀,对谢明月说:“对,你现在不大。还不到十八岁,没有成年。虽然你没有了爷爷,可你还有姐姐,不必急着快快长大。等你到十八岁,姐姐把箱子完完整整交给你。”
所以魏檗把老谢的箱子带回了自己家。
她打开箱子放樟脑的时候,小心翼翼整理箱子里的书。
里面并没有任何一本“少儿不宜”的内容。多是一些英文书。魏檗看了一下,是四五十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的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书。
在这些专业的最上面,却放了一本章回体小说——《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最后封页上,有人用毛笔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墨迹凌乱,墨点四溅,一如人心悲愤。
魏檗从中窥探到老谢的一二过往。
她也懂了,老谢为什么不给谢明月看。只有当谢明月年纪足够大,经历了足够多的世事之后,或许她才能平静的接受和面对,连恨都茫然无落处的家族过往。
向前看,只能尽力奔跑,向前看。
*
谢明月如此,李静和其他下岗的驻村农技员们也是如此。
*
魏檗到了老花支书家,先完成韩云英的交代,告诉老花支书,镇里纸扎店的钱已经结清。又问老花支书:“花爷爷,静姐呢?”
老花支书用烟袋锅子指指外间:“搁家呢。”
虽然他觉悟高,但还忍不住跟魏檗念叨:“你说,这驻村农技员,咋说裁就裁了呢。”
“唉。”魏檗也满心无奈,只能道:“螺旋上升的时代进程吧。咱只能往前走,往前看。”
老花年纪大了,精力一日不如一日,他在炕上歪着,“不往前看,能有啥法呢。”
魏檗辞别老花,去找李静。
李静正在自己家院子里刨地,见着魏檗,既惊又喜:“魏站长,你咋有时间过来。快坐!”
边说边扔下锄头,给魏檗搬椅子坐,接着又要洗手倒茶。
魏檗连忙拦住她:“我又不是外人,你整这个呢。我这次来找你有正事儿。”
“啥事儿?”
李静也搬个小马扎,坐在魏檗对面。
魏檗开门见山,告诉李静,自己在省城上学的时候,知道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很多村里,或者个人,都在办工厂、办企业。
“那不成了资本家吗?”
“没有。”魏檗告诉她:“这叫民营经济。总之,现在国家放开了。”
“俺知道。”李静说:“改革开放说了好几年了。”
“对,人家大城市,都说了好几年了,咱现在弄都有点晚。”魏檗说:“我从省城回来之后,就注册了一家公司。从种辣椒开始,专门制辣椒种子。”
李静点点头,她听得懂魏檗做的事。
只是,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难道……李静的心热了起来。
她的双手握在一起,不由自主得搓手、搅动。
却不敢贸然插话,只是听魏檗往下说。
“我堂哥他们都不懂技术,村里辣椒种成啥样,有病有虫啥的,都看不出来。单靠我自己,我事情又多,根本顾不过来。所以这个公司注册了,还一直没怎么开始正式运转。之前想让你帮忙,咱农技员平时就够忙的了,也不好开口。”
“现在你要是有时间,不嫌弃,就来我公司帮忙吧。”
“魏……”
李静的热泪顺着面庞流下来。
她心里热腾腾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魏檗吓了一跳,连忙问:“静姐,你咋了?别这样。”
“我……”说一个字,眼泪又汹涌而出。
好一会儿,李静才平复了情绪:“魏站长,你这么想着俺,给俺活干。俺,太谢谢你了。”
魏檗说:“工资可能要比先前少点,因为公司刚起步。但以后每年都根据在公司里的工作和职务往上涨。”
李静忙不迭点头:“没啥,少点没啥。”
魏檗说:“静姐,公司岗位名称跟咱镇上乡里不一样,实际上工作内容差不多。你来了,这个岗位的名字叫技术总监。”
“啥?”李静不确定的问:“技术……总、总监?”
“对,日常工作就是给大家伙指导怎么种得好,有病虫害了帮忙想办法。”
李静闻言松了口气,“这个俺懂。俺平时不就干这个吗,就是换了个名呗。”
魏檗点点头,跟李静说:“静姐,因为我准备种的面积大,你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你问问其他农技员,有愿意来的不。再给我找四五个人。他们叫技术主管。到时候都是你的手下。”
李静心里一下子闪现出七八个人的名字。据她所知,除了孙天成投奔了连襟黄大牙,方成功的哥哥给他想办法转了正,其他的农技员都没有着落。
特别是那些家里担子重,之前一大家子都靠农技员的那点工资养活的,下岗之后日子更不知道难了多少倍。
不过魏站长信任我,我也要对得起魏站长的信任。那些人品一般,当农技员的时候就不好好干活的,也不能找来。
正想着,面前递过来一张纸。
李静连忙接过来看。
魏檗说:“咱不能光谈情怀。你看看工资。第一行是总监的工资,你到时候撕下来,别给那些人看。下面的是主管的工资。第一年刚到公司,肯定会比现在当农技员拿得少,以后。”魏檗指着后面的数字跟她说:“好好干,就根据绩效和通胀程度慢慢往上涨。”
李静把纸条叠叠放自己兜里,跟魏檗说:“魏站长,还什么农技员工资,现在农技员工资是零。人选我肯定给你好好寻!”
魏檗走了之后,李静把这件事情告诉老花支书。
老花支书沉默了一会儿,跟李静说:“人家在县里好好的,成立什么什么公司都是为了你们,为了给你们一碗饭吃!你可得好好给人家干,不能丧良心!你寻的那几个人,也不能丧良心。咱镇上的农技员,有几个很不成器的!咱镇上寻不到,你就到外边去寻!”
李静点点头,说:“爹,俺懂,俺都懂。”
另一边,魏檗早先因为没拦住农技员们大下岗的郁气一扫而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些农技员被人“有眼不识金镶玉”当包袱扔掉,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同时能吃苦,能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干活,妥妥的人才!
自己拦着他们下岗,是讲良心;低价招揽农技员为我所用,是讲利益。
她骑着自行车,蓦然失笑,自己竟是吃了时代红利的人。嗨,早知如此,顺应时代潮流挣钱发财完事了,跟高昊拧啥呢。
第88章 学生来村
◎学生来村◎
魏檗自从提交了辞职申请之后, 虽然林磊压着没走程序,但……
经历了会场发言和“提交申请”这个流程之后,魏檗已经自觉“半离职”, 不再到林磊面前晃悠招眼,在家一待好几天。
好在村里有了件事儿,以致魏建岭和韩云英没有咂摸出魏檗的“家里蹲”。
村里的事情说大不大, 说小不小——村头新盖的大屋和食堂终于派上了用场, 李烛带着实习的学生们来了!
学生娃子们一来, 村里马上热闹起来。有些上了年纪的村里老人, 拿他们和当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比,发现, 这些学生娃子怎么这么不老实呢?吃饭挑肥拣瘦,走在路上招猫逗狗。
当年那些知青……连魏红缨都跟魏檗嘀咕:“咱不能惯着学生, 当年那些知青,可没少挨你爷爷大耳刮子。”
“你可拉到吧。”魏檗白眼翻到天上去, “跟当年形势能一样吗。当年那些人, 说不定一辈子就待村里了,回城的名额都捏村支书手里,村支书当然能随时随地抖威风。我们现在跟人家,纯纯商务合作,人家就在这儿待半月,吃喝住还都给钱。”
她跟魏红缨说:“你这里不好,人家明年不来了。有钱的才是大爷。”
一番话, 说得魏红缨心服口不服。学生来的开销花费早已入了村里的账,来到村里之后, 看见谁家果子好, 哪家瓜甜, 也都花钱买了不少。魏红缨拿着人家的钱,确实跟人家抖不起威风。
本来想撺掇撺掇大侄女抖威风,自己跟在后面扬扬眉吐吐气,哪知道大侄女反倒把她训了一顿。
她心里认人家的钱,嘴上依旧小声哼哼:“我就看不上那些学生的轻浮样儿。”
魏檗当成没听见,她姑从一开始听到村里要接待大学生就烦——这事儿魏俊海早就偷偷告过无数小黑状,上了不知道多少眼药。
*
上一篇:枕边人
下一篇:穿成女儿奴大佬早夭的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