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红酒
赵小姑气得拿之前的话堵东家老头:“您先前不是说不缺钱吗?现在怎么就要卖铺子了?”
东家老头儿啧了一声:“你这话说的,不缺钱不代表不要钱啊!有钱不挣傻啊!”
“你!”赵小姑气红了眼。
苏玉娘沉默片刻,问:“张老板能告诉我是谁搞鬼吗?”
东家老头儿眼睛一个劲的往街的尽头瞟,苏玉娘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看到富丽堂皇、出类拔群的琼华楼。
东家老头儿:“哎呀,我毁约在先,押金和剩余大半年的租金会还给你们的。总之,你们尽管搬走吧,三天,就三天,三天后我来收铺子。”
赵小姑发愁:三天?她们生意来怎么做啊?
夜里,赵小姑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逃婚的种种,摆摊的艰辛,开店的起早贪黑,心里发酸。忍不住抱着被子哭起来:她们那么辛苦努力做起来的铺子啊,说没就没了!
第62章 62
赵小姑实在想不出好的办法, 迟疑道:“要不俺们去找大哥吧,俺大哥那么厉害肯定有办法解决的。”
苏玉娘斩钉截铁的拒绝:“不行!你大哥是秀才,将来是要为官的, 生意上的事还是不沾的好。而且,生意是我们在做, 遇上事总要自己去解决。”如果一遇事就退缩, 那她一开始就不会开这个食肆。
“张老板那是不能通融了, 我们先把铺子腾出来,之后再想办法吧。”
赵小姑焉哒哒的点头, 整个人如霜打的茄子。苏玉娘尽管心里很乱, 还是安慰她:“别难过, 困难都是暂时的, 熬过了我们就赢了。”
“嗯。”赵小姑总是很轻易的就被她安慰到。
之后的几日她们陆陆续续把铺子搬回了家,赵凛知道后在放桌上问了赵小姑几句。赵小姑边扒饭边道:“不用大哥帮忙, 俺们能解决。”
她语气太过自信,赵凛忍不住上下打量她:“不错, 倒是越来越有魄力了。”
赵小姑讪讪,等赵凛走后, 她强装的淡定瞬间被击垮。收拾碗筷的时候在叹气、洗衣服的时候也在叹气, 和苏玉娘在安置抬回来的厨具时也还在叹气。
蹲在木盆旁边玩皂荚水的赵宝丫听得一个头两个大,软糯糯的问:“小姑, 你这么烦,怎么还不让阿爹帮忙?”
赵小姑边把瓷白的盘子洗净放进橱柜,边道:“你不懂……”
赵宝丫是不懂,和赵星河继续玩泡泡去了。
赵小姑洗到一半, 突然道:“玉娘姐姐,要不俺们还是去摆摊卖馄饨吧, 反正衙差那边不会为难俺们。”还不等苏玉娘回答,她自己先否定了,“不行不行,哪有越干越回去的道理,水才往低处流哩。”
苏玉娘思考一瞬道:“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自己有间铺面,这样对方再怎么着也不能釜底抽薪了。”
“对哦。”赵小姑眼眸只亮了一瞬又暗了下去:“可是俺们没钱。”她掰着手指头算,“俺们从开业,每个月除去开支差不多能挣二十来两,两个月也才四十两,再加上张老板退回来的几两,满打满算也就五十来两。城里的铺子肯定都很贵吧?俺们买不起的。”
苏玉娘叹了口气:“是有些贵,次一点的铺子也要几百两,好地段大铺子少说也要千两吧。”要是从前她没病,嫁妆还没典当时,应该是买得起的。
可如今……
赵小姑托腮看天:“哎,要是天上能掉钱就好了。”
端着皂荚水的赵宝丫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突然道:“小姑,不用天上掉,宝丫有钱。”
赵小姑压根没把她的话当回事:“你能有啥钱?那么点压岁钱不够的。”
“我真的有钱的!”赵宝丫急了,把皂荚水塞到赵星河手里,一溜烟的跑了,再回来时手里抱着一个木质的存钱罐。从脖子上拿出钥匙打开铜锁,把木盒摊到赵小姑的面前:“呐,我有一千二百两。”
赵小姑和苏玉娘惊讶,探头往木盒子里看,又数了一遍,真的是一千二百两还多。赵小姑愣了片刻,问:“这是你阿爹先前挣的银子吧?”她记得胡县令给过大哥一千两。
赵宝丫点头,理所当然的说:“阿爹的银子就是宝丫的银子呀,阿爹说宝丫想用多少都可以的。”
“不行不行,大哥太胡来了,一个小娃娃怎么能给这么多银子!”赵小姑连连摇头,“你快把盒子抱回去藏好,不对,银票和大腚的银子最好给你爹放着。”从来没有听说过哪家的娃儿一下保管这么多银钱的。
那可是全部的家当啊!
宠孩子也要有个度!
“等大哥回来俺让他收回去。”
苏玉娘也很惊讶,纵使她出身富贵,六岁的年纪也不曾有这么多银子。她的春生再怎么听话,她也不放心把家里全部的银钱都给春生管。
只能说赵大哥太宠宝丫了,宠到就算那么多银子丢了他也无所谓,只要娃儿开心就好。
赵小姑把木盒放到她怀里,赵宝丫又塞了回去,噘嘴道:“都说了,这就是宝丫的银子。宝丫给小姑和玉姨姨买铺子,宝丫不要你们还钱,宝丫也要当老板。”小宝丫很清楚,银子就像粮食,放在手里是不会长出粮食的,只有种下去,来年才会有更多的粮食。
她喜欢银子,想要好多好多的银子。但她太小,只能拿钱给玉姨姨和小姑挣银子,再让她们分给她了。
她眼睛清透,看上去很是认真。
苏玉娘温声道:“当老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万一亏了,宝丫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赵宝丫很豪气的说:“不怕的!玉姨姨和小姑做菜那么好吃,肯定不会亏的。”她也学着赵小姑掰着手指算:“小姑和玉姨姨每次盘账我都看了的,每日差不多有二两银子的进账,一个月就是六十两,除去房屋租金、食材、柴米油盐等等,一个月能净挣二十多两,两个月可以挣四十多两了。要是铺子再开大一点,像是别的铺子一样再请两个伙计,会挣得更多的。”
“姚姨姨说,琼华楼一个月就可以挣上千两银子。等我们的铺子也像琼华楼一样大,我每个月就可以分到几百两了,一年就回本了。”
“宝丫才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呢!”
长篇大论下来,苏玉娘和赵小姑已经震惊得无以复加了!
这些账,赵小姑是压根不会算的,还都是玉娘姐姐算给她听,她记下来了。宝丫那娃才六岁怎么这么厉害?
苏玉娘震惊:“谁教宝丫算账的?”
赵宝丫很是自豪:“宝丫本来就会算账,在青山书院的时候,姚姨姨每次去买菜、盘点饭堂都会找宝丫帮忙呢。”她心口算也是一绝,在荒星她无聊的时候,半夜就会数星星,数到多少她都不会忘的。
姚姨姨还夸了。
苏玉娘和赵小姑只以为是姚掌勺教她的,心道:不愧是青山书院,连个厨娘算学都这样厉害。
也是宝丫有天赋,这么复杂的东西六岁的小娃娃就说得头头是道了。
苏玉娘压下震惊,同她解释道:“做生意可不能这么算,也有可能亏的。你还是把银子拿回去吧。”
赵宝丫疑惑问:“玉姨姨对自己没有信心吗?还是不想让宝丫当老板?”
“不是……”苏玉娘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小孩说明风险的问题,“哎,总之,你把银子拿回去。”
赵宝丫噘嘴,老不高兴了:“说来说去,玉姨姨和小姑还是觉得这是我爹的银子,我做不了主是不是?”
两个人都没说话,这就是默认了。
赵宝丫气呼呼的把存钱罐抱了回去,赵星河端着两碗泡泡水连忙追了上去。等追到她屋子里,凑过去小声问:“宝丫妹妹,还玩泡泡吗?”
“不玩。”赵宝丫小眉头蹙起,不甘心自己第一次投资就这么失败了。等到晚膳饭桌上,她当着赵小姑的面就把这事和她阿爹说了。赵凛只道:“银子给了你就是让你花的,丫丫怎么花,花多少都没关系。”
赵宝丫抬着小下巴看向赵小姑:“小姑,你看,我都说了银子我可以花的。”
“大哥!”赵小姑想劝劝赵凛。
赵凛止住她的话头,道:“挣银子不就是花的吗?我和丫丫都不心疼你心疼什么?再说了,买铺子挺好,我原先就想存钱给丫丫买铺子的。要是你们生意不做了,铺子不还在吗?”
赵小姑:“要是亏了,不得用铺子抵债啊?”
赵凛故意道:“想什么呢?亏了拿你抵债。”
赵小姑:“……”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大哥这样说了,她不得日夜拼命的干?
于是乎,赵宝丫第一个投资就这样完成了。
苏玉娘办事速度很快,不过三日又在东街找到了一家在售的铺子。铺子面积是原先铺子的两倍大,二楼和一楼一样的宽敞,可以坐人。铺子原先是也是酒楼,东家是外地人,开不下去了才决定变卖。装修省了,就是售卖价格有点高,需要一千五百两。
苏玉娘、赵小姑和赵宝丫手里加起来也就一千四百两左右,就算铺子买下来了,也还要预留银子买菜雇伙计。
苏玉娘厚着脸皮去找东家磨,又送了对方夫人好些亲手绣的一柄‘双面三异绣’团扇,对方才答应降到一千三百两。
拿到铺子地契后两人才松了口气,回来的路上,赵小姑兴奋的夸道:“玉娘姐姐,你太厉害了。那扇子是怎么绣的?扇子两面图案不同,针法不同,连色彩都不同,那夫人都看傻了,就那么答应降价两百两,跟做梦一样!”
苏玉娘笑道:“那可是久负盛名的‘双面三异绣’,全大业也只有京都‘霓裳阁’的绣娘才能绣得出来。材料做工再讲究点,一柄可价值千金。”
赵小姑急了:“那我们岂不是亏了?”
“不亏。”苏玉娘解释,“扇柄和扇框是我自己砍了竹子制的,扇面的布料也是普通的布料,绣线都是从前做绣活剩下的。只是费些功夫,好在之前嫌得无聊提前绣好的,不然今日还砍不下来价。”
“你若是喜欢,等得空了,我再绣一面给你。”
赵小姑知道她腰和眼睛不好,连忙摇头:“不用不用,俺是个粗人,用不着那玩意。给了俺,俺也只是用来拍苍蝇和蚊子。”
苏玉娘被她逗笑。
那一千三百两里有一千二百两是小宝丫的银子,剩下的一百两苏玉娘出了八十两,赵小姑出了二十两。酒楼未来的主厨是苏玉娘,赵小姑帮忙一起打理。两人商量后,把酒楼的营收分成三份,苏玉娘六成,赵小姑三成,小宝丫占酒楼地契和一成股份。
酒楼一应东西都是现成的,他们要营业只需雇两个伙计买食材即可,再有就是把招牌换一换。
何记食肆改成何记酒楼。
自此小宝丫迈出了挣钱的第一步,成了何记酒楼的小小老板。
小宝丫盼着成为富翁,而赵凛已经是‘负翁’了。
他叹了口气:看来又要重操旧业——写话本了。
好在右手已经好全,他打算送闺女去学堂后去云思斋一趟。
赵宝丫要去的学堂也在东城,距离赵府就一条街的距离,和县学还在同一条道上,是城里的一个老秀才开的。老秀才精力有限,只招收七到十三四岁需要启蒙的孩童。何春生早已经启蒙过了,按理说去青山书院更合适,但青山书院需要住宿,只收十三岁以上的学生。
因此,何春生也只能先到吴老秀才这混个资历了。
小宝丫才六岁,个子又矮,原本吴老秀才是不收的,但赵凛亲子去说的情。同是秀才,多少是有几分情面在,再加上赵凛是长溪县案首,吴老秀才很轻易的就同意了。
学堂一般是卯时中上课,申时末才下课。中午管饭也有休息的地方。何春生因为要学习医术的缘故,上午是不用过去的,午后才过去。赵凛也不想闺女早起受苦,于是三个娃儿都改成了午后才过去。
反正束脩都是照例交,能乐得清闲吴老秀才也没说什么。
但第一日上学,还是要早起去报个道的。苏玉娘给三个小娃娃一人缝了个小书包袋子。赵宝丫说她已经有斜挎的布包了,硬生生让苏玉娘把斜挎的小书包袋子改成了双肩包。
赵小姑拿着双肩包看稀奇似的来回看:“瞧着丑丑的,背起来倒是省力。”
赵宝丫噘嘴:“还不丑呢,书包上还绣了小老虎。”
赵星河也想改成那样,赵小姑道:“小姑娘才背双肩包,你就和春生一样背。”
赵星河只得作罢。
二月的天,春寒料峭,虽不用披斗篷,夹袄还是要穿的。
赵凛担心宝丫着凉,特意给她准备了暖手炉,又告诉她,若是手炉不暖了,就去找吴秀才爷爷换新的。他原本想抱着闺女去学堂,但宝丫不乐意,跟在两个哥哥的身后晃了过去,小黑特别欢快的跟着她身后跑。
赵凛把三个小孩送到书院,和吴老秀才聊了几句,又道:“我家丫丫体弱,要麻烦吴老多照顾了。”
吴秀才乐呵呵道:“那是自然,老朽孙女也在学堂,两个小娃娃有个伴就行,不会太拘束的。”
赵凛这才放心,等吴老秀才进去了,他也不急着走,就隐在院子里的一颗桑树后透过窗口远远的往课堂里看。一间教室里大概有二十来个学生,吴家的那个胖儿子吴金牛也在。赵宝丫因为矮原本要坐第一排的,但她想和何春生坐在一起,于是吴老秀才就把三个小娃娃排在了第三排。第二排有个水烟色夹袄,扎着双髻的小姑娘,因该就是吴老秀才家的孙女,眉清目秀看上去应该挺好说话。
上一篇:回到八零种辣椒
下一篇:大佬,这个婚我不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