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还是小学鸡 第256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现代架空 年代文 逆袭 轻松 穿越重生

第153章

  电视台的报复

  唐教授的招还不少呢。

  他不仅建议农民利用庭院种盆花,还让大家把鲜花种满墙,说这样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至于农田,他没让大家继续种庄稼,而是种植花木或者草皮,理由是现在城市搞建设搞绿化,需要大量的草皮和花木,这个市场很大,比种庄稼经济效益高多了。

  听得江海潮心头都火热。

  何况其他人呢?

  她严重怀疑湖港镇的大棚经济会搞不下去,大家全跑去种花木种草了,谁也不会再去搞大棚种西瓜。

  毕竟盖大棚需要成本,种草种树可以直接种下去呀。

  卢爸爸的表情实在太微妙了,搞得江海潮都不好意思一直盯着人家的脸看了。

  不管,反正国家都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挣钱才是关键。

  礼拜天一早,她又带着杨桃和高强,带了几十盆花样品去市区。

  至于大棚这边的纪律维持,她全部交给了虞凯,由他带队,领着少先队员们看着。今天干一天活,发一块钱工资。

  消息传出去之后,好些没能早早报上名的同学特别懊恼,错失了挣零花钱的好时机呀。

  “没事儿。”江海潮特别乐观,“等他们家都种草皮挣钱了,估计爸妈给他们的零花钱也就多了。”

  他们都对种草皮充满了蓬勃的热情。主要是草这玩意儿多好长啊。你去田间地头看看,你不用管,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冰雹,草都呼呼涨。

  甚至你打药水都盖不住,还得你蹲在地上一点点地拽掉。而且过不了多久,那些草又会呼呼啦啦地长起来。

  天啦!草居然还能卖钱,卖的比水稻小麦贵多了。按照唐教授的说法,种一亩草相当于种十亩粮,简直太划算了。

  小孩子们兴冲冲地和周妈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听的周妈妈哭笑不得。

  这些小家伙,真够想当然的。

  “种草皮跟种庄稼有什么区别?不都是让一种植物长好吗?你们看看我们单位的草皮,现在上面是长了不少杂草,可当初过来的时候那肯定得是一个品种啊。那你们想想田里的野草,是一个品种吗?”

  那当然不可能。

  田里的草种类可多了,还能长好多野菜。像荠菜啊,马兰头,灰灰菜等等等等,你要说它们是野草也行。

  周妈妈笑道:“种草皮了,不照样还得把这些杂草给打掉,不然草皮也长不好啊。”

  小孩子们失望了,他们还以为种草能一劳永逸,什么活都不干呢。

  实不相瞒,江海潮已经想过承包村里的闲田,开过春来就种草皮了。

  周妈妈简直要笑死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听风就是雨,想到什么立刻就要做。

  不过她还是鼓励了一把小妹头:“可以种啊,我看种草还是蛮挣钱的。”

  海音在旁边点头表示赞同。

  她在一中的阅览室杂志上看过湖南有个叫白溪村的地方,从1989年开始就有人种草皮了。为了学习技术,他们村还前后花了7万块钱去广东上海苏州这些地方考察。现在村里好多人家种草皮,有上千亩了,比在外面打工挣的钱多的多。

  他们正说的热闹,顾客上门了。

  可不等大家迎上去招呼,那奶奶先发出惊呼:“哎呀,脏死了,这怎么能放在桌子上呢?全是泥巴。”

  周妈妈赶紧上前打招呼:“哎呀,吴科长,你来了啊。不脏的呀,你看上面不都垫了报纸吗,不会弄脏桌子的。”

  小学生们带过来的盆花,他们自己一开始是想放在地上的。却被周妈妈拦住了。

  哪能往地上一摆了之,这来买衣服的,有大人也有小孩。小孩就喜欢跑来跑去,直接冲上去把花给踩了,到时候闹的大家都不快活。

  不如放在桌上,这样大家都不用蹲下来细细欣赏。

  江海潮凑上前强调:“我们的花是装在花盆里的,真的不会脏兮兮的。”

  哪知老奶奶却瞪眼睛:“这算什么花盆啊?正经的花盆能是这个样子的?”

  小学生们真是委屈死了。他们又不是头回卖花,花从大学里拖出来就是这样,而且其他客人从来没过意见啊。

  老奶奶固执己见,指着软塑胶的花盆强调:“这样子怎么叫花盆?你能拿这个来养花吗?”

  周妈妈赶紧又帮着打圆场:“这个买回家都是自己换花盆呀,花鸟市场都这么卖呢。”

  老奶奶却自说自话:“这样可是不行的啊。如果领导买花摆在办公桌上,难道你还另外去买花盆吗?”

  这涉及到大人的工作,小学生们自觉退出群聊,把舞台空给大人。

  周妈妈满脸无奈:“那吴科长,您指导一下,您说该怎么办?”

  退休多年的吴科长看周妈妈好像看个傻子:“当然是把花盆准备好了,漂漂亮亮地端出来。”

  周妈妈干的就是离退休老干部的工作,心里再MMP,面上也笑容可掬:“那您说到底要准备怎样的花盆?”

  吴科长总算不卖关子了:“我有,我给你们拿过来。”

  几个小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兜了半天圈子,原来是想卖花盆呀。

  你早说好了,至于这样吗?

  周妈妈也无语,她就这脾气,开山立业的老同志了,小字辈在她面前能说啥?

  吴科长临走之前,又指挥他们:“把花都摆到后面去,别叫人看了丢脸。”

  老太太斤斤杠杠的,谁也不敢跟她硬顶。大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真把几十盆花搬到了后面。

  等人走了以后,他们才反应过来好憋屈。

  干嘛要这么听她的话?

  唉,难怪说人就跟羊一样,太容易被指的团团转了。

  周妈妈还安慰他们:“吴科长不是坏人,她就这脾气。”

  什么脾气?不用大人说,小学生们也猜到了。

  当掮客呗,给两边牵线搭桥,自己也赚点辛苦费。

  这种人从来都没少过,关键时候还能帮大忙呢。

  不过江海潮自觉要把得住。她拿过来的花盆如果又丑又贵的话,他们绝对不会要的,他们又不是冤大头。

  刚好有其他顾客来了,大家上前张罗,把吴科长的花盆先丢到了脑后。

  嘿嘿,这一波来的果然都是爷爷奶奶们。

  如果想等合家欢的场景出现,起码得到上午十点钟之后,因为大冬天的好多人早上根本起不来。

  奶奶们买衣服还是跟以前一样,明明在外面都天寒地冻了,他们依旧更青睐配一条花团锦簇的丝巾。

  反正现在每回妈妈寄回来的衣服里的丝巾,他们也从来不卖了,都是送给奶奶们当添头。

  吴科长的速度还挺快,这一波客人走了,她就自己搬了个筐子过来。

  吓得周妈妈赶紧上前帮忙:“哎哟,我的吴科长,你可千万别,天这么冷闪了腰,受大罪哟。”

  还有一点是医药费是单位报销的,老太太往医院躺个一年半载的。工会那边报销医药费要头大死了。

  吴科长雄赳赳气昂昂:“我又不是纸糊的,这才多点分量。”

  分量的确不重。

  因为她搬来的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花盆,而是碗,真碗。这个碗吧,有点像喝汤的那种盅,碗口大概直径五六厘米的样子。

  “是6厘米。”海音强调。

  哦,小伙伴们瞬间接受,毕竟海音的眼睛就是尺。

  吴科长撂下碗(也许它更加像杯子),然后把盆花往碗里一放,得意洋洋地炫耀:“看,这花盆多好看啊。”

  的确挺好看的。

  小学生们印象中的花盆都是瓦盆,灰扑扑的,很不起眼。

  不像这瓷碗(杯?)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叫礼堂里的灯光一照,鲜花娇媚灿烂,跟白瓷杯相得益彰。

  但是。

  江海潮好歹跑过林业大学,虽然没学会种花,也听唐教授说过种花经,立刻指出了这个新花盆有多么不靠谱:“水怎么出来?花盆下面都是打孔的,水淌不出来,花会被淹死的。”

  哎呀,她这个掮客可真是够够的,卖碗卖不掉,竟然天方夜谭把它当成花盆来卖。也不想想看,碗最怕漏水,偏偏花盆必须漏水呀。

  吴科长张张嘴巴,开始强词夺理:“怎么能漏水呢?花盆摆在桌子上,如果漏水的话,那不乱套了吗?”

  这下子周妈妈真听不下去了:“必须得漏水,不然花养不活的。哎呀,吴科长,这么碗吧,以后我们再看看到底哪里要啊。”

  大家都松了口气。

  没错,谁把花盆摆在桌子上呀?真摆放的也有,那是水仙花,本来就养在水里。

  海音却若有所思地盯着那白瓷碗,突然间冒出一句:“可以用的。”

  她笔画给哥哥姐姐们看,“在碗底打个孔,下面摆个碟子。这样浇花的时候水多了就会淌在碟子里,然后等到土干了,花的根会自己吸水。自然课上,让我们把毛巾搭在盆里给花自动浇水,不是差不多吗?”

  哎呦喂。

  现在海音可以呀,连挣钱的脑袋瓜子都这么好使了。

  吴科长眼睛一亮:“对对对,就应该这么来。”

  她当然着急了,因为这回她不是当掮客,而是自己做生意。可是做中人和做生意是两回事,这回她自己卖瓷器,这个笔洗的进价就不便宜,结果卡在手里怎么也出不了手。

  她好歹算是个文化人,听说过明代文人拿笔洗养菖蒲的事。于是瞧见这么多盆花,又听这几个小孩子闲聊说是要卖花,就立刻脑洞大开,决定把笔洗当成花盆推销出去。

  现在笔洗打个孔就能当花盆用,碟子更是不成问题。白瓷碟她那边多了去,马上就能拿过来。

  老太太以和她年近古稀的不相称的敏捷身手迅速跑出去。

  看得小学生们目瞪口呆。

  好吓人哦。

  她只花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又拿来了几十个碟子,然后配对,要5块钱一对卖给小学生。

  理由是,本来这盆花只能卖10块钱,用了她的花盆之后起码得20。

  江海潮死活不肯,她又不傻。去市场上一个碗,一个碟子,掏5块钱买?婆奶奶不骂死她败家子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