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还是小学鸡 第257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现代架空 年代文 逆袭 轻松 穿越重生

  她直接找了个理由:“奶奶,我们上哪找人打孔去?这根本就不能用。”

  老太太的脸通红,不知道是来回跑路热的还是羞的,反正她气呼呼地把她的家伙什给弄走了。

  大家以为她肯定要放弃了。

  江海潮都琢磨着得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下面打孔的瓷盆,用它来装花的确好看,一下子就从土里土气变成了高洁优雅。

  谁知过了半个小时,吴科长竟然又回来了。

  这回所有的白瓷笔洗底下都多了一个孔。

  杨桃亲爹是木匠,她一瞅就看出来了:“这是用打孔器打出来的?”

  妈呀,好厉害的手艺。电钻钻木头钻砖头都好讲,这可是瓷器,一不留神整个盆都给列了。

  吴科长得意洋洋:“怎么样?这回5块钱没话说了吧?”

  江海潮还是摇头,特别老实地告诉大人:“我本来打算加了花盆以后卖15的,你说20我不敢卖。”

  她心虚。

  人家花鸟市场过年的时候,一盆杜鹃才卖12。

  这还没进腊月呢,她开口要20?她没这个脸。

  结果吴科长不耐烦了:“我说20就20,你等着。”

  这会儿已经十点钟,开始步入最忙的时候。

  小学生们都没空再跟这奶奶掰扯,赶紧去招待买衣服的客人。

  吴科长自己一盆盆的把花放进了新花盆,然后又一盆盆地端出来,招呼熟人:“哎,看看花呀,要不要带一盆回家?荷兰进口的,看看,是不是很好看?”

  妈呀,几个小孩差点没当场摔倒。

  这花的祖宗是从荷兰进口的,但问题是已经培育了好几系了,现在算土生土长了。

  怎么被她一说,好像这盆花是从荷兰直接进口过来的一样。

  吴科长一点都不心虚,已经开始报价:“这个长寿花一盆25,两盆40。看看,漂亮吧,你也不用天天浇花了,看到没有,花可以从这个碟子里面直接吸水进去。又好养又好看,你往桌子往茶几上一摆,多精神。比你天天买花插花瓶省心省事的多吧。”

  江海潮的手都在发抖。她本以为一盆花卖20块钱已经吓死人,结果人家直接变成了25。

  天啦,这奶奶不是在骂人吧?真有人会花25块钱买一盆花吗?

  事实上,还真有。

  只一眨眼的功夫,一盆风铃草和两盆长寿花就有了买家。想买风铃草的还在等下一位,好跟别人凑对直接40块钱拿下。

  大家都傻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搞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于是他们只能在旁边傻不拉叽地旁观吴科长大显神威,一口气卖掉了8盆花。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桌上的花已经只剩下一半了。

  乖乖隆地洞,照她这样卖下去,速度简直能赶上卖衣服了。

  江海潮特别殷勤地拉着吴科长去食堂打饭吃,还特地请教:“奶奶,你好厉害啊,怎么大家掏钱这么痛快?”

  别以为来这里的客人都特别大方,才不是呢,他们也会讨价还价的。

  20块钱一盆花,怎么看都不算便宜啊。

  谁知吴科长反而奇怪:“贵什么呀?很便宜的。花店里一捧花多少钱?插在瓶里又能养几天?我们这个花摆在桌子上,可以开好长时间的。”

  小学生们愣住了,有点接不上趟。

  江海潮眨巴了好几下眼睛,才试探着说出自己的猜测:“奶奶,只是说买这个花的其实不是多喜欢养花的人,而是喜欢花店里的那种花束的人。”

  装进白瓷盆里的花,已经微妙地转化了身份,变成了花束的代替品。

  普通盆花要怎么养?肯定得放在阳台上。

  想欣赏花的话,你得挪步到阳台上去。

  而花束不一样,它们插在花瓶里,虽然生命短暂,却因为摆放在茶几餐桌上,主人一抬头就能看见。

  所以哪怕它们贵,哪怕它们生命短暂,也一直有人买。

  吴科长听她叨叨叨这一通,反而愣住了。老太太没养花的习惯,压根搞不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区别。

  她拿瓶里的插花做对比,只是单纯想强调盆花活的时间长,省事儿。

  江海潮眨巴眨巴眼睛,主动询问:“奶奶,要不我批发花给你卖,还是10块钱一盆成吗?你转手就拿20卖出去。”

  虽然她自己照这个方法卖的话,挣的会更多。但这要花费时间啊,还不如直接批发给吴科长呢。

  毕竟人家做老了掮客,各个单位认识的人太多了,以前又是干部。她来卖盆花的话,说不定花棚刚补齐了2000盆花,用不了多久就会销售一空。

  然而吴科长却拒绝三连:“不要不要,我可不干这个事。”

  那批笔洗砸在她手里,已经让她快一个月没睡好觉了。现在她只想把手里的货赶紧清掉,好图个心里踏实。

  算了,这辈子她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她就该老老实实做她的中人。

  江海潮哭笑不得。

  她感觉人真的好奇怪呀。

  像周妈妈,别说做生意了,连拿抽头的事都不肯干。

  像这位吴奶奶,明明都已经证明了自己做生意的实力,却不肯再冒任何险,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傍晚大家顺利结束生意,跑回县城,趁着吃晚饭的时间,叽叽喳喳地和冯妈妈说了吴科长的事儿。

  连高强都觉得不可思议:“到手的钱她都不愿意自己挣,想什么呢?”

  妈妈感叹小孩子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不晓得害怕。她认真地点出了事情的关键:“她把花盆直接卖给你们,5块钱一套,她起码要赚3块钱的,而且是稳赚。而且花盆卖不掉,最多就是多放一段时间,没多大损失。盆花怎么能一样呢?你卖不掉,继续养下去,就得源源不断地投入。人家放着稳赚不赔的生意不做,为了多赚几个钱,来冒这个险,何必呢?”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大人不是轴,而是大人想事情更全面。

  冯妈妈忍不住摇头:“你们就是太顺了,没正经吃过做生意的亏,所以才这样想当然。”

  这点大家必须得承认。

  哪怕是正儿八经吃过苦的江海潮仔细回想一下,感觉他们还是顺利远远大于挫折的。

  除了最开始的时候处处碰壁,狠狠地过了一段苦日子。后来卖衣服渐渐上正轨了,生活好像就阳光灿烂起来。

  于是她认真严肃地强调:“下回咱们一块去烧个香啊。”

  她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这分明是佛祖知道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主动帮个忙。他们要怀揣感恩的心,赶紧过去还愿的。

  大家都惊呆了。

  主要是这话吧,从婆奶奶和杨婆奶或者任何一个大人嘴里说出来都挺正常的。

  但换成她就不合适。

  好歹的也是少先队的大队长,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呢?怎么能搞封建迷信那一套?

  对了,哪天去烧香啊?去哪儿烧香啊?

  咱们这儿有什么有名的寺庙吗?哎呀,烧香是不是就要在庙里吃斋饭?斋饭是不是跟《情剑山河》里赵匡胤遇见嘉敏的那个庙里的斋饭一样好吃呀。

  冯妈妈各种无语:“赶紧吃你们的饭吧,饭都要冷了!”

  大家吐吐舌头,这才闷头扒饭。

  今天的鸡翅膀是卤过再蒸的,好好吃好下饭,大家啃得不亦乐乎。

  正当大家吃的满嘴流油时,“丽人行”老板突然间跑进来,急吼吼地跟冯妈妈强调:“唉,我和你讲,那个电视台的事情,我家真的不晓得,真的不是我家搞的鬼。”

  大家伙儿听得稀里糊涂。

  什么电视台,什么搞鬼?

  “公主日记”和“丽人行”现在还挺和谐的。昨天他们也准时交了订单的衣服,大家好像没啥矛盾呀。

  “丽人行”的老板惊呆了,眨巴眨巴两下眼睛:“你不知道啊?电视在放着呢。”

  她家店里为了扩大宣传,特地把彩电搬过来了,里面反复播放化妆师在县电视台拍的节目。

  结果刚才她一抬头,发现出事儿了。

  县电视台不知道怎么想的,这个点儿不管是放动画片还是放点歌节目都合适啊,它却突然间放了个新闻。

  说是“公主日记”卖的东西有问题,有个姑娘遭殃了,现在脸肿成了猪头三,天天以泪洗面。

  新闻标题挺渗人的,叫“美容不成反毁容,想变公主反惊悚”。

  那张脸往电视机上一贴,妈呀,老板刚好抬头,吓得手里的饭勺都甩了。

  比见鬼都可怕。

  冯妈妈悚然一惊:“那姑娘我已经送她去医院了,过敏恢复的确需要时间啊。医药费我们都给了,怎么还闹上电视啊?”

  今天的确有个姑娘对化妆品过敏了,脸发红发肿。

  她立刻让人洗了脸,把人送去了县里的皮炎所。大夫给开了药,让观察,叫她不要晒太阳,说过段时间就好了。

  不是好事,可也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怎么还惊动县电视台了?

  妈蛋,电视台怎么能这么没品?

  就算他们是小孩也明白一个道理,偏听则罔兼听则明。

  明明是发生在服装店的事儿,他们怎么能够连服装店都不采访?就直接把节目给播了呢。

  要说不是县电视台在搞鬼,打死他们都不信。

  真不要脸,堂堂一个电视台竟然如此小气肚肠,还假公济私,利用自己手上的公权力打击报复。

第154章

  手拉手,同挣钱(捉虫)

  电视的传播速度真快呀。

  “丽人行”的老板临走前还劝告他们:“你们最好找个中人请人家领导好好吃一顿,跟人道个歉,别闹僵了。不然人家专门抓你小辫子,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那毕竟是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