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烽火尽染
丁俊和周夷一边听着学生们的讨论,一边收拾东西。
两人是辽东商会的管事,并非辽东书院的学生,他们是来蹭课的,有空就来。
之前他们会长鼓励他们多读书,还和书院这边打了招呼。书院这边给他们办了一个身份卡片,让他们能自由出入。
他们这些人也自觉,每次来都坐在后面,尽量不打扰到前方的夫子和学生们。
收拾完东西之后,两人商量着给山长和夫子们送点年礼。
快过年了,虽然辽东书院已经给山长和夫子们都发了一份年礼,但书院发的是书院发的,他们送的是他们的心意。这些日子以来,他们真的是麻烦山长和夫子们了。
“就要离开书院了,咱们再去无字楼借几本书吧?”丁俊提议,他们每个人每回只能借两本书,过年在家闲暇时看看书挺好的。
周夷点头,“可以,咱们一会就去。伍总管写信给我,托我给他借一本《公孙龙子》。”
宁长歌在边上听了好了一会了,这时忍不住搭话,“你们辽东商会的管事都那么爱读书的吗?”
他发现了,这些来蹭课的,一个个努力起来比他们也不遑多让。
如果他去过后世,就会知道一个词——内卷。
丁俊嘿嘿笑。
“哈哈,这不是小时候家里难,读不起书吗?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就想多学点。”周夷笑着解释。
丁俊紧跟着说道,“大家都莽着劲地提升自己,你不努力,别人在努力,你就会被落下。”
而且之前吕会长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学点东西时,就说过,辽东商会的各个位置,能者居之。现在辽东商会现在盘子还小,他们暂时还能胜任。以后辽东商会将会越发展越好,盘子也越来越大,他们如果不跟着进步,工作上会变得越来越吃力。
真到了那个时候,有能力的就上,没能力的,胜任不了的,就下来。
吕会长也说了,也不是说不顾及他们这些老人,不念旧情。他们都是元老,只要辽东商会还在,就有他们一口饭吃,但更多的就没有了。
宁长歌来到辽东郡后,发现这里真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地方,而且这里的人很积极向上,富有激情,大家都卯着劲地往上爬。
眼前两人再次给了他这样的感受。
他不得不承认,辽东郡真的是一个很有魅力很有吸引力的地方。
前阵子,吕德胜吕大人由辽东郡守拔擢为平州刺史,平州其他三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剿匪行动。
辽东军将地方上的匪患都拔除干净之后,吕大人便以平州刺史的身份下达了帮助其他三郡老百姓盘火炕的政令,另外还开始了大规模的征兵。
这两件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并且被安排去做这两件事的人主要是以辽东郡为主,人手也不从其他三郡抽调,其他三郡的官吏只需维持本郡日常运转。
如此一来,辽东郡的基层人手就不够了。
于是,官府那边决定征调辽东书院里优秀的学生去帮忙。
用官府的话说,就是给他们机会参与辅助管理地方。
这一点,足以让学生们心动,而且他们去帮忙,还有补贴。以致此事宣布后,无数学生踊跃报名应征。宁长歌便是其中一个。
他做为副手,主要是辅助分曹掾陈阅陈大人。陈大人主管乐浪郡全郡老百姓的火炕铺设事宜。在那段时间,从辽东郡到乐浪郡,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成长了。
他深入基层老百姓后,才真正地感受到两郡老百姓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
更知道在吕大任上任前,辽东郡和乐浪郡之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仅一年的时间,辽东郡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他对于以吕德胜为首的辽东郡官吏的执政能力深感佩服,并且觉得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他学习借鉴的地方。
他如今心甘情愿地留在平州,他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将来可以造福乡里。
远在青州的伍仁狠狠地打了个喷嚏。
南阳的铺子已经开起来了。
七工院弄出来的东西,对于投放的地区来说,都是很好的产品,价格也很美丽,故而不愁销量。
那边的事情理顺之后,他便再次回到青州。
这是吕颂梨让的,南阳固然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但青州,更接近要塞,更为重要。将来,他们的地盘要扩张,必然是朝西边幽州而去。青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时,伍仁正在和夫子道别,并且约好来年前来授课的时间。
他现在不差钱,又想多学点东西,便请了一位在青州小有名气的夫子进行一对一教学。
伍仁给夫子准备了一份年礼,并且亲自将人送出门。
他刚收到他师父的信,让他给雁门送些物资救济那里的灾民,还让他准备捡人。那些离开雁门,外出谋生路的灾民,接下来他要忙了,而且快过年了,让夫子也歇一歇。
就在此时,嵇大少和陶逊两人联袂而来。
伍仁送走了夫子,便领着两人进了家门。
两人坐下,下人上茶,伍仁顺手收拾桌面上的书籍。
嵇大少无语地道,“秦六夫人目前就你一个弟子,用得着这么勤奋吗?”
“用得着。我师父现在确实就我一个弟子,但又不是不能收了,我以后肯定会有师弟师妹的。”
“就算秦六夫人再收弟子,也越不过你这个大师兄啊。你如今都是辽东商会的大总管了,平时手不释卷就罢了,还请夫子来教导,给别人留条活路吧。”
“我给他们留活路?”伍仁好笑,“你们是不知道我底下的小兔崽子们都盯着我屁股下的位子,都盼着取而代之。”
“我师父说过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你们信不信,但凡我不努力点,但凡我有所懈怠,指不定哪天就变成那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了。”
“你们辽东商会竞争如此激烈?”陶逊瞠目结舌。
伍仁笑而不语。
嵇大少想到辽东商会的会长秦六夫人,还有辽东商会丰厚的待遇以及公平公正的升迁机制,就不难理解里面的人为什么都在拼命地努力了。
嵇大少放开了这条思绪,问伍仁,“秦六夫人来信了吗?”
伍仁点了点头。
嵇大少叹气,“我爹也给我来信了,为了雁门雪灾的事。”
两人也没避开陶逊,开始商量运往雁门救灾的物资,以及救助逃出雁门的灾民等事宜。
一刻钟后,伍仁说道,“就这么说定了,这次给雁门的救灾物资,以粮食和木炭为主。”冬衣他们也缺,辽东郡乃至整个平州,最主要的御寒方式就是火炕。
嵇大少:“嗯,我们嵇氏捐献三千斤木炭。”
伍仁:“那我们辽东商会就捐一万石粮食吧。”
按目前青州的粮价来算,一万石粮食,一百二十万斤,也就是两万两。不是不想多捐点,主要是这大雪的天,运粮非常艰难。
“另外,我师父说捐一批治疗风寒的药丸。”
这时,陶逊说道,“你们两家捐的东西都是雁门老百姓急需的,我也捐点物资,略尽绵薄之力吧。”
伍仁和嵇大少反过来劝他。
“你量力而行吧。”
“对啊,你又比不上我们嵇家家大业大。”
陶逊:……
第431章 南地碰头会
南地
谢湛一行人终于赶在过年前两天回到了家。
入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谢家族地在西城,快回到时,谢湛忍不住撩起马车帘子看了一眼,这时他们的马车刚好要经过陆氏的一间书肆,只见里面走出来一位提着篮子的书生,嘴里念念有词。
双方错身而过时,谢湛分明听到了书生在说着一些抱怨的话。
正经经过书肆时,谢湛朝里面看了一眼,书肆的生意不好不坏。
回到家里,他先去看了他娘,又去看了妻子。
赵郁檀产后恢复还行,只是儿子的身体孱弱,让她的眉眼染上轻愁。
他儿子现在三个多月大小,因是不足月出生的,目前只有八九斤重。
谢湛很清楚这已经是精心照顾的结果了。
稍晚,谢湛陪母亲以及妻子吃过饭后,就钻进了书房,太多事等着他处理了。
他先将要处理的资料分门类别地放好,想了想,取了有关辽东郡的那一沓来看。
这些资料主要是记录了辽东郡乃至整个平州,最近发生的事以及变化。
从这些文字描述中,谢湛就能窥见辽东郡的繁荣。
谢湛思及秦晟薛诩一行人从南地搜刮走的钱粮,心想,这份繁荣里,他们南地也贡献了一份力的。
谢湛整理了一下他收集的有关辽东郡这一年的施政方向和纲领。
剿匪、修路、盘火炕、建书院、搞种植坊养殖坊各种坊,他发现,他们所做事事都与民生相关。
而这半年多,南地主要专注于解决灾民灾后重建的问题。
他们组织灾民回到原籍,或者就近落户,接着帮助他们修建或者修葺房屋,给了他们一个容身之所。还有就是将被大水冲塌的官道和小路修好了,以及将被洪水冲垮的桥梁重新搭建了,保证道路畅通。
他原本还觉得,南地治理得不错。但现在看到资料,他发现相比辽东郡的蓬勃发展,他们南地真的是发展缓慢啊。
谢湛又将手上的资料翻了翻,他的目光落在一纸资料上,为了让当地老百姓过个好年,辽东商会粮油店供应大量的咸鱼,每户限购十斤?
看着这则消息,他不自觉地陷入沉思。
这时的谢湛,敏锐地察觉到辽东郡的盐有问题。然后他想起了吕家来退婚时,要求的赔偿中龙城的那一百亩地。
他这段时间出门,除了结识各种有才之士以外,也不是没有别的收获的。
此次出去,与不同的能人交流,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融会贯通的感觉。他才意识到,他以往所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像现在,他就隐约猜测到吕家当初硬要龙城那一百亩地的原因,不过原因是否如他所推测的那样,还需要派人前去查证一二。
如果真如他所想,谢湛眸色一深。盐铁归朝廷管辖,私自买卖可是等同于犯罪。
这时,书房门被敲响。
谢湛眉头微蹙,“进来——”
门打开后,赵郁檀给他端来一碗参茶,“夫君,夜很深了,是不是该歇息了?”
赵郁檀不提还好,她一提,谢湛只觉得顿时疲惫感涌了上来,他捏了捏眉头,嗯了一声。
上一篇:女帝在上!男主们又不请自来了
下一篇:穿越狐界,狐仙夫君抱上我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