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第854章

作者:席祯 标签: 穿越重生

  另一个红糖烧饼被吕建业拿去了,他尝了一口:“呼!这个红糖也好好吃!比白糖好吃!难怪要贵一毛钱,一分价钱一分货……”

  父子俩蹲在烧饼摊前埋头吃烧饼,脸都要埋到烧饼的红糖蜜汁里去的这一幕,吸引了不少上班的机械厂职工。

  闻着空气里甜丝丝的红糖味,没吃早饭的职工好奇地走过来:“这里啥时候多了个摊子?卖的是啥?烧饼啊?多少一个?哟!这烧饼价格有点贵,都赶上食堂卖的两倍了。味道咋样?好吃吗?”

  “好吃!”

  “好次!”

  吕家父子不仅是活招牌,还是代言人。

  尤其是小胖子,吃完一个红糖烧饼意犹未尽,拽着他爹的袖子说:“爸,我还要烧饼!我还要烧饼!”

  小孩子的表情不会作假,机械厂职工赶紧摸出一张五角钱:“给我一个红糖的,一个椒盐的。”

  “我也买个红糖的尝尝。”

  “老板,我要一个花生酱的。”

  “我喜欢咸口的,给我两个椒盐烧饼。”

  “……”

  饼摊前围得水泄不通。

  前一刻还在担心会不会有生意的徐伍一两口子这一刻忙得手都不够用,恨不得再生出一双手来才好。

  机械厂的上班时间要到了,职工们等到自己要的烧饼,边吃边进厂,嘴里说着:

  “这烧饼好吃是好吃,就是贵了点。”

  “是有点贵,但味道也是真好。”

  “我买的是流心红糖的,红糖汁浓稠得跟溏心蛋似的,甜而不腻,真的很好吃,明天还想买。”

  “那我明天也尝尝红糖的。”

  “我明天买个白糖的。”

  “我还是喜欢椒盐的。我对甜食兴趣不大,不过回头可以给我妈带个甜口的。不晓得傍晚还在不在。”

  于是,有人老远回头问:“老板,你家的烧饼摊,下班还来摆吗?”

  “……”

  这大大超乎了两口子的想象。

  早上的摊还没收,就有人催夜摊了。

  “闺女,傍晚出摊吗?”

  徐父擦着汗淋淋的脸,问徐茵。

  徐茵正在数钱,数完一叠毛票,用橡皮筋扎起来放到钱盒子里,才说:“我无所谓啊,你们想来就来。”

  “来!”马春芳这会儿心头火热,她刚才看闺女数钱,光毛票就有十二三块,剩下的一块、两块、五块纸币加起来二十块妥妥的,也就是说光早餐摊,他们就挣了三十多块,一天三十多,一个月三十天,妈呀……

  徐茵数完剩下的钱,收起钱盒,给她妈浇了一瓢凉水冷却:“这只是营业额,成本还没扣除呢!”

  “成本大约多少?”马春芳问。

  “差不多要一半吧,我用的可都是好料。”

  这话倒也不假,虽然有些材料譬如红糖、白糖不是买的,是系统仓库里的囤货,但都是古方制作的,用的糖蔗都是有机种植;花生酱买的也不是成品,而是挑颗粒饱满没发油的炒熟花生米碾磨搅打做的,带点小颗粒的自制花生酱那叫一个香。

  因此论品质,绝对不是批发市场卖的廉价调料能比的。

  马春芳怒放的心花瞬间又闭了回去:“成本要这么多啊?”

  徐父在一旁说:“就算只有十五块利润,一个月下来也有四百多了,而且这只是早餐摊,如果傍晚我们也来,一个月就有八九百,比在厂里上班赚得多多了。”

  他们两口子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才五百出头。

  对啊!

  还可以出夜摊!

  马春芳瞬间又活过来了:“快快快,收摊回家!收拾好了睡一觉,下午起来再出摊!”

  “好嘞!”

  徐父乐呵呵地开始收摊,看到馅料盆底下还压着几张钱,收起来交给闺女。

  马春芳看到了,心里有些酸溜溜:“要不,还是我来保管吧。你一个姑娘家,别给弄丢了!”

  徐茵把钱放入钱盒,咔嚓上锁:“放心吧妈,谁弄丢我都不可能弄丢!”

  “……”

第1200章 九零年代对照组(10)

  不管怎么说,第一天出摊,能有这样的赚头,算是非常成功了。

  两口子心花怒放。

  “你们爷俩把东西归置归置,我去买点肉。中午咱们不去食堂买饭了,在家包饺子吃!”

  她帮忙把炉子抬回筒子楼,脚步不停地又下楼了,趁早市还没收摊,赶紧割条肥瘦相间的前腿肉回来。

  徐父把掏干净炭灰的炉子放回小阳台,正要回屋帮闺女一起清理装馅的盆盆罐罐,和开门出来急着去上班的焦冬梅迎面碰。

  “哟!老徐,做生意回来了?看你眉开眼笑的样子,赚了不少钱呀?”

  “第一天生意确实还行。”

  徐父是个老实人,不太会撒谎,搁马春芳在这,一准回一句:“别提了!第一天啥也不懂,三个人手忙脚乱的,还不知道有没有赚头,不亏本就不错了。”

  焦冬梅本来只是客套话,听徐父这一说,心里反而不舒服了,借口上班要迟到了,不想再多聊,转身朝楼梯口走,小跑着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

  “老徐,不是我气量小,你们这炉子以后难道一直放在小阳台吗?那我们偶尔想放把椅子晒晒菜干、豆子等小东西,岂不是很麻烦?哎呀我上班要迟到了,不跟你多说了。”

  焦冬梅说完就走,根本没给徐父开口的机会。

  徐父挠挠头,走进自己家。

  “爸,你在和谁说话呢?”

  其实徐茵在屋里听得很清楚,不仅她,整层楼的住户但凡在家的,多半也听到了,筒子楼根本没啥秘密可言。

  “你周婶子,问咱们烤烧饼的炉子是不是会一直放在小阳台,八成是有什么东西想晒,拿去天台又不方便。”徐父表示有点头疼,“这确实是个麻烦事,可谁让咱家住三楼呢,要是住一楼就好了,门前小地台一放,也不碍着谁的道。”

  一楼的住户比楼上住户多个可以种菜种花的小地台,各家都用篱笆围着,井水不犯河水。

  当初刚搬进筒子楼时,徐父就想选一楼的房间,但马春芳坚持要住楼上,说是爬楼梯到家才有住在城里的感觉,进出就是院子,跟她乡下的娘家有啥区别?

  再一个,一楼朝南的房间出去没几步就是公共洗衣台,原先只有井水可用,后来安装了自来水,每天早中晚都有人在自来水龙头前哗哗洗东西,太吵了;而朝北的房间,后面是高高的院墙,终年照不到太阳不说,开门就是一堵墙,心也跟着堵了。

  “我们现在有挑选房子的权利,可以挑两间相对离天井远但又照得到阳光的房子。”徐茵说,“对咱们现在来说,住一楼比住楼上好处多,一是进出方便,不用天天抬炉子上下楼;二是用水方便,楼上水房经常水压低,水龙头出水跟滴尿似的,用水不如天井尽兴,否则大家何必下楼洗衣服床单?三是一楼有小地台可以种东西,小葱这些以后就不用买了。虽然一把葱不值几个钱,但长年累月也是一笔开销。”

  “我同意!”

  马春芳提着买肉回来,听到爷俩在商量房子的事,搁以前她肯定跳脚反对,但现在她的想法被闺女的一二三点理由说服了。

  脑海里出现两片区域,左区域罗列着住一楼的好处,右区域罗列住楼上的好处,结果发现,住楼上除了视野开阔、可能没一楼嘈杂、爬楼梯回家比较像城里人,找不出第四个优点,反观住一楼,都是很现实的好处,当即表态同意搬去一楼。

  徐茵没想到还没开劝就把马春芳同志说服了。

  女主人点头,这事就好办了。

  马春芳留在家里剁馅包饺子,徐茵跟着她爹到厂办打听一楼有没有空房间。

  别说,还真有一间。

  “原先是陆工两口子住的,这不上个月他考出了工程师职称,加上他媳妇怀孕了,他丈母娘想来照顾又没地方住,厂里就给他分配了一套二居室,前两天搬去高工楼了。”小何翻着职工楼的花名册说。

  “那太好了!”徐父高兴地说,“陆工那房子我知道,就在院门东侧第一间。”

  “对!”小何点点头,“是最东间,屋门朝西开,比其他人家多了一扇南窗,南窗下边有一块空地,陆工家以前用来晒衣服的,你们也可以开出来种东西。唯一不好的是,离天井远了点。”

  父女俩相视一笑:这不正好如了他们的愿嘛!

  他们就想要一间离大门近、离天井远的房间,陆工腾出来的这间房,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心愿,还比中间户多了一扇南窗、多了一块空地,用来放炉子、煤球再合适不过。

  父女俩愉快地敲定了:“就要这间了!现在能领钥匙不?领了我们下午就搬!”

  这样明天就不用抬炉子上下楼了。

  小何说:“钥匙有的。你们不再等等楼上的朝南阳台房?”

  “不还有一间房能挑吗?那间就选楼上的朝南房。”徐父说。

  他想好了,一楼这间以后就当他们两口子的卧室和一家人的饭厅。还有一间房,给俩孩子当卧室。纯睡觉那还是等楼上的朝南阳台房。

  徐父心里的想法徐茵并不知道。她无所谓住哪里,反正这里最多过渡个五六年就会拆迁。

  爷俩签了字按了手印,带着钥匙和这个好消息回家了。

  马春芳一听房子这么快就搞定了,不由庆幸爷俩当初的选择:把没捂热的两万块拿去换房了,否则哪有现在的好事。

  “搬!吃完饺子咱就搬!”

  “妈,先别着急搬,我去那房子看看,要是墙面比较脏,还得粉刷一下或是贴个墙纸。”

  马春芳想想这以后就是自己的家了,搬进去之前确实得收拾得干净点,当即说:“那行,一会儿你去看看,需要做什么回来再商量,我和你爸在家收拾东西打包,得抓紧了,傍晚还要出摊呢!”

  “……”

  徐茵发现她娘自从出了一次摊,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以前抠抠索索不舍得买肉菜自己做,现在一买就是一刀前腿肉,还突发奇想:没用完的肉馅捏到烧饼里,做成肉馅烧饼有人买不?徐茵笑着让她试试,她就很高兴地捣鼓去了。

  可见扶弟魔也是可以拯救一下的,拯救成功,没准还是个事业型女强人。

第1201章 九零年代对照组(11)

  吃完迟到的早餐,一家三口就分头忙开了。

  徐茵到新房子看了看,墙面整体还算干净,只有进门左手边的墙面溅了不少污渍油腻,估计陆工两口子以前在这个位置做饭。

  徐茵翻了翻系统仓库,找出一卷符合这个年代的光面画报,特意挑没标年份日历的,贴在墙上,回头搬家以后,把洗脸架摆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