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角开花
信他都有鬼!
霍去病定会先把自己的事解决再说。
不管怎么样,卫青领着霍去病走了,嗯,刘挽继续留在朔方。闲来无事时,刘挽会走到城外,看着一片片的田,上面的青苗高/耸,一眼望去,还有无数的渠水涌来,无一不在昭示,终将他们会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刘挽露出笑容。一旁的农户们都习惯了三不五时的遇见刘挽,很是热情的同刘挽打招呼。
刘挽也同他们颔首回应,鹿竹突然兴奋无比的跑了过来,激动捉住刘挽道:“长公主,长公主,不出你所料,发现盐,真的有盐。”
鹿竹跟在刘挽身边多年,难得见她失控,刘挽听着淡定的道:“别激动,有盐就有盐,预料中的事。”
第285章 葡萄
听着刘挽稀松平常的语气, 鹿竹是真的不得不服了刘挽。
来到朔方城后的刘挽,忙着建城的事,忙着管理留下的匈奴人和从各地陆续搬迁而来的国人,练兵, 修路开渠, 屯田造桥, 依然能记得让人寻找四周有没有盐。
可是, 一片草原上怎么可能会有盐呢?
每一个听到刘挽话的人都觉得刘挽在说着不可思议的事,但, 匈奴人里却有人告诉他们, 草原上是有盐的, 不过那些盐太少, 少得根本供应不起整个匈奴所用,重点更是,盐太难采,也太难练。
然而有了匈奴人的话, 证明草原上确实如刘挽所说的有盐, 足以让人振奋,如何寻到盐,而不必从沿海地区将盐运过来,难道不是一桩利于朔方的好事?
刘挽派了人出去寻,时间长了,不少人都在说丧气话, 以为肯定是匈奴人在骗他们, 让他们花费人力和物力寻所谓不存在的盐。
偏不管多少人说丧气的话, 指责匈奴人的不诚实, 刘挽像是完全没有听见, 我行我素的让人继续寻找。
鹿竹作为墨家的人,刘挽来了之后带来不少各家的人,其中墨家的人对刘挽尤其信服,听见别人道刘挽叫匈奴人骗了,都不太服气。因而在刘挽所不知道的情况下,墨家的人跟认定刘挽他们肯定寻不到盐的人打起赌来。
鹿竹能如此情绪外露,完全是因为他们赢了。
刘挽从来不会乱说话,想他们墨家自跟刘挽合作以来,从来没有刘挽说出做不成的事。刘挽选择相信匈奴人,定有她的原因。找不到盐是因为他们寻找的方向不对,绝不会是没有。
如今证明他们的坚持没有错,刘挽同样也没有说错,还有人敢再质疑刘挽吗?
“不过长公主,铁二娘说我们寻到的盐和海里的盐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法子出盐。”鹿竹高兴归高兴,问题也得给告诉刘挽,好让刘挽心里有数。
“不妨事,让他们放手去试。若是能想出其他制盐的法子,盐即可就近供给整个北方,倘若想不出来,有沿海的供应,不过是费些人力物力罢了,以前能,以后也能。我人寻周围有没有盐,只为给自己留有后手,一城一地,皆不能受制于人而已。”刘挽望着周围的田地,周围的资源该利用得利用,不能凭白便宜别人。
况且,草原上有盐的事一但传回匈奴,试想接下来的匈奴会怎么样?
盐之所在,一但被匈奴所控制,他们绝不可能愿意放弃能够供应自足的盐。
刘挽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鹿竹又问:“那要把找到盐的消息散布出去吗?”
“散出去,最好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刘挽笑得意味深长的答来,鹿竹道:“可是尚未想到取盐的法子,在湖里呢。”
“放出消息去,最好让他们知道,盐在那儿,不过看谁有本事去拿。”刘挽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语气,鹿竹提醒道:“长公主,陛下不许您出兵和匈奴对上。”
“朔方城有的是兵,他们要是不想立功随他们去。”刘挽才不管。站在刘挽的立场,她上不了战场,也不代表不可以以盐为饵,诱敌而出去,想来听闻朔方在草原找到盐,且有提取盐的办法,一定能引得不少的匈奴人前扑后继而来,到时候汉军可以操作的事不要太多。
“那要派人看着盐吗?”鹿竹又好奇的问,真要是得派兵看着,得耗不少人。
不想刘挽洒脱的道:“不用,盐在那儿,匈奴人不可能没有发现,他们不知如何取,又无法提炼,才会一直在那儿,不能为他们所用,我们寻到了,他们正指望我们找到提取盐的办法,好让他们得收渔人之利。现在大可比比,谁更有耐性。这些日子盐管得越来越严,一场大仗打下来,匈奴又一次损失惨重,他们一准更气更急。”
刘挽说得一点都没有错,因此刘挽难道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吗?
鹿竹捉了捉头,想起自家钜子和师傅再三叮嘱的话,让她必须寸步不离跟在刘挽左右,断不能让刘挽出半点差池。听他们话里的意思,刘挽得罪的人太多,在边境之地,未必不会有人利用匈奴人解决刘挽。想必随着刘挽掐住匈奴的盐一事传到匈奴人的耳朵里,匈奴一方定无时无刻不思对付刘挽,取她性命。
别的事鹿竹或许不一定能干得好,跟在刘挽身边护住刘挽小命一事,她得办好。
“怎么?你家钜子和师傅又叮嘱你什么话了?”观最近鹿竹那生怕她出差池的样儿,刘挽没能忍住回头问上一句。
鹿竹轻声道:“长公主明知故问,我能做好的事,独此一桩而已。”
刘挽听着鹿竹相当有自知之明的话乐了,“人一辈子能把一桩事做好到极致都不容易。不用妄自菲薄。”
“长公主看我有一丁点妄自菲薄的样子吗?”鹿竹自跟在刘挽身边开始,完全没有打算变上一变。她练功,传话,话有时候都能漏传,好险差点要被师傅往死里罚。好在刘挽的性子好,而且墨家的人觉得刘挽能容鹿竹跟在身边多年,一直没说换人,墨家真要是把鹿竹换下来,没准第一个不同意的人都会是刘挽。
因此,看在刘挽的份上,鹿竹逃过一劫。
本来鹿竹想,逃过一劫的她是不是往后再没有从前逍遥自在的日子过了?她得开始动脑,每日都得把刘挽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传回墨家?
在鹿竹为自己的人生觉得无望时,钜子和自家师傅都跟她说,她从前如何,以后依然如何,不必改。反正到如今他们和刘挽相互之间的信任建立,刘挽是有心人,也是实在人,鹿竹跟在刘挽身边的意义依然在于传达他们的沟通,保护刘挽。
哎哟,天知道鹿竹在听到这些话时有多高兴。
没办法,刘挽一天干的事太多了,有时候鹿竹瞅着刘挽都在想,正常人有像刘挽一样的吗?没有得闲的时候。
倒也不是说刘挽忙起来没有休息过,而是刘挽脑子好像闲不下来,哪怕像现在这样在田间看着青苗,刘挽未必都不会在想,是不是田地可以扩大一些,或许把水车装在那儿。
反正,鹿竹对刘挽是佩服的,多少年下来了,鹿竹觉得哪怕是墨家里最自律的人都不如刘挽。严于律己,待人以宽。怪不得各家的人对刘挽十分敬重,亦发自内心的认可,谁要是碰上刘挽这样言出必行,又心怀百姓,并非打着为百姓的名头,行的却是小人之举,剥削百姓的人,都会愿意踏踏实实的为刘挽做事。
看看周围的田,看看一边的渠,还有风车,水车,都是刘挽和人一道商量,在田没有开出来之前,先一步做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来到朔方城的人看到,朔方城作为大汉新建的城,他们来了,大汉断不会让他们饿肚子。
“发什么呆?时候不早了,回吧。”刘挽伸了一个懒腰,人再烦啊,看这一片青青绿苗,都会觉得心情很好。
“长公主,之前您让人种的葡萄,农家派人来禀可以试试味道。”这时候的华柬又来报,刘挽眼睛亮了,“能吃了是吗?”
华柬立刻道:“农家的人请长公主过去一趟,他们也不确定。”
刘挽反应过来一拍脑门道:“对对对,是我想岔了,葡萄这样新奇的东西,他们都是第一回见。农家的人都在是吧。”
“在。”刘挽一向想干的事都会付之行动,葡萄的种子是张骞带回来的,当时的刘挽第一时间让张骞将从各地带回来的种子给到她,长安里的农家培育着,最近刘挽借机又赚了不少。毕竟既是新奇的玩意,再加上刘挽有意掏那些达官贵人的钱包,以奇货而居,刘挽赚得盆满钵满,到了朔方城这儿,刘挽必须得给这一带弄些好东西。
新疆的葡萄在后世是出了名的,虽然那一片现在尚不归大汉,不过,用不了多少年。反正先把特色种出来,能够提升百姓经济的法子,必须不能错过。
等刘挽进到一片片的葡萄园,看到上面结的翠绿的果子,哎哟,刘挽的心情更好了。
“长公主。”别说刘挽高兴,谁看到这一片的葡萄架子,葡萄果子心情不好。
“不负长公主所望,算是终于把一片的葡萄种成了,结了果长得这般大。只是我们从前都没有种过,亦不知何时能摘。”农家的人都着粗布麻衣,毕竟日常都在田里劳作,穿那好的衣裳纯纯是浪费,他们都不是那穷讲究的人,穿衣为的是舒服方便,因而在刘挽面前也没有特意换上衣裳。
一见刘挽即高兴的同刘挽说起他们的成果,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当然有一个问题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比如这葡萄行了吗?
“有人试过吗?味道如何?”农家的人看着圆溜溜,大拇指大小的葡萄,并不清楚到底能不能摘,刘挽摘下一颗且尝,甜味是够了,还有点酸。
“我们倒是尝过,只是不知这样可以摘了没有。长公主先前定是试过的,故请长公主过来试试,瞧瞧是否能摘了?”农家人一看刘挽尝了一颗并不算太满意,心里瞬间有底了。
第286章 吃货的理想
不出他们所料, 刘挽立刻道:“再放一放,要是天气好或许几天差不多。不过,我之前让墨家想想办法如何保鲜,他们想出法子了吗?”
葡萄要想吃得好, 肯定得保鲜保质, 要是做不到这一点, 以后生意不好做, 做不远。
“长公主,我们在试, 在试。”角落里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听到点名立刻回刘挽一句。
刘挽探头提醒道:“将来朔方城能不能用葡萄打成招牌, 能不能让整个大汉的人吃上葡萄, 你的法子至关重要。”
那一位一听急得都捉头了, 恶狠狠的道:“长公主不用吓唬我,一时半会想让整个大汉的人吃上葡萄断无可能,依长公主的性子,定要狠狠赚上一笔才会考虑普及百姓。”
“不该吗?再说了, 有人喜欢吃, 咱们大汉的子民多一条致富的路,有何不可?不过,凡事也得适量,不宜过多以致成灾。”刘挽说着话的时候,并没有错过一旁的人眼睛亮闪闪,刘挽立刻知道他们在想啥了, 定然是想, 那完全可以继续扩张种葡萄的地方。
过犹不及的道理得懂, 如何保质保鲜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呢, 怎么着, 一个个都想扩大种植了?
况且,刘挽觉得葡萄虽然有甜味,要说味道很好也不算。
所以刘挽同一旁农家的人又商量起来了,是不是可以搞搞嫁接呢?看看能不能孕育出更多的品种,葡萄的味道不够甜,要是能种出更美味的葡萄,是不是能够吸引更多的达官贵族他们想吃?到时候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
农家的人毕竟没有吃过葡萄,听到刘挽提及要改进品种,他们当然得信刘挽。原本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葡萄是何味道,那他们没吃过,刘挽是吃过的,听刘挽的话定然不会有错。
嫁接一词他们是第一次听说不假,不代表不可以尝试。大家都是想要惠及百姓,能让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只要能够做到这点,让他们怎么来努力他们都愿意。
刘挽又跟农家的人商量了半天,此时刘挽想的是,葡萄的品种是相当的多,眼前只有绿色的,所以红色的葡萄是打哪儿来的?
疑惑也无人能为她解答,毕竟她以前对吃的只管吃,谁也不会有事没事去查查农作物的来源。要不让张骞继续找找西域各地有没有其他的品种?万一要是找着了呢?
刘挽发散思维的想,又转回墨家了,保质保鲜的法子不仅可以用在水果上,也可以用在其他的食物,要是能够把食物运调,像后世一样,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说起来回到大汉吃的水果好少。龙眼荔枝都在哪儿来着?
两广之地,还有杨梅,柚子,各种桔子。两广,嗯,在南越!
刘挽突然的站住了。
本来跟着刘挽走的好好的,突然看到刘挽停下,身后几个人也纷纷停下脚步,不明所以的看向刘挽。
“最近朝堂有没有关于南越方面的消息?”刘挽回头问起华柬,华柬愣了半响。
“问问有没有南越方面的消息,我要知道南越最近的动静。”看到葡萄刘挽对于水果的欲/望瞬间上来了,不管怎么样必须得让人弄清楚南越方面的消息,如果南越方面不老实完全可以运作一番。反正在汉武帝开疆辟土的版图里也有南越。只是之前刘彻是打算出兵南越的,却被人劝阻了,好些年没有听到南越方面的消息了,刘挽意识也不清楚南越到底是何情况。
谁人听着刘挽提起南越不是一愣,他们现在是在北边,一南一北的事儿刘挽到底是怎么想起来的?
刘挽没有得到回应,视线落在华柬的身上,华柬马上问:“要问问陛下吗?”
“也可以。算了,我给父皇去信更快。”刘挽想了想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写信回去问刘彻。要不然直接让刘彻把南越相关的所有信息都给她抄送一份过来。
至于理由,就当她闲来无事,了解了解边境所有的情况。
一听刘挽会亲自跟刘彻提及华柬不吱声了,那敢情更好。
只是刘彻在收到刘挽的信时也是一愣,和所有人的反应一样,不解于刘挽怎么好好的想起南越。一南一北,隔得也太远了吧。
不过,奇怪归奇怪,刘彻依然让人将刘挽需要的所有文书都给刘挽送过去。
南越呢,当年本来是对大汉归附的,后来又跟大汉翻脸,如今看似对大汉称臣,其实私底下到底藏了多少坏心思不可知。从公文的内容来看,南越相当的不太平,里面争权夺利的事儿不要太多,水果之乡,别人以为那是偏远之地,岂不知那有多少的水果。
水果自由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儿,但不知啥时候能水果自由。
刘挽看完公文后一叹,叹得旁边的乔娘不确定的问:“长公主是遇上为难的事了吗?”
作为一个吃货的蠢蠢欲动,刘挽能说她是想水果自由了吗?
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所谓的水果,世人所知的少得可怜,她一个从未去过南越,也对那一带不清楚不了解的人,突然知道南越一带有各种美味的水果,她能说是神仙告诉她的?
一个神仙专门告诉她水果的事儿,说出去有人能信?
“没有,这回我们又要在朔方过年了呢。”刘挽的想法不能同人说,只能岔开话题。
雪未化出的长安,眨眼间又要迈过新年了呢。
开春不久,霍去病将要随人卫青一道上战场,十八岁的少年将要崭露锋芒,以令天下知他霍去病。何时她才能和卫青、霍去病一道驰骋沙场?
“陛下和皇后定都想念长公主。”乔娘哄着刘挽,刘挽笑着回应道:“我也想他们。”
此时的未央宫里,刘彻正和霍去病一边走一边聊着。
“去朔方呆了将近一年,有何感想?”刘彻问起霍去病,霍去病道:“陛下为破匈奴筹谋多时。”
刘彻笑了,“打仗打的不仅仅是前方,更是后勤,几十万的大军在前线,战马的供给,人的粮草供给,但凡出了差错,不知是我们要灭匈奴,亦或者匈奴要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