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2章

作者:豆角开花 标签: 女强 基建 穿越重生

  刘挽在心里狠狠的唾弃自己,好好的怎么想着嫁人的事了,那是她该想的事儿?

  “你怎么看刘陵此人?”刘彻没有忘记一开始提起刘陵问出的问题。

  卫青沉吟半响,“依臣所见,淮南王或许是想让陵翁主作为内探。当日陵翁主到臣家中时带了不少厚礼。若非淮南王支持,陵翁主一个女儿身,如何能拿得出诸多珍宝?”

  立时间,刘挽感受到刘彻身上的气势骤然一变。

第35章 嘉者

  淮南王刘安, 刘挽对这位有所了解,确实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儿,他的女儿刘陵就是刘安留在长安的卧底,专门为刘安打听消息。

  “朕的这位王叔, 朕自问待他不薄, 他却一再挑衅, 既然他想让自己的女儿和朝中权贵交往, 也罢,正好让朕可以看一看, 朕满朝的大臣, 有几个能记得朕这个皇帝。”刘彻气势变了不假, 却并不代表他要为了一个女子勾/引卫青将人拿下。

  诸侯王们既为大汉之祸, 要么不出手,若出手,刘彻要解决的就不只是一个淮南王!

  卫青敢接话吗?他只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旁人如何他管不着, 刘彻要如何试探朝臣, 更不是卫青能管的。

  “卫青,如果朕让你假意遂了刘陵的愿,让你想方设法从刘陵嘴里探明淮南王的打算,你当如何?”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刘彻话锋一转,竟然要对卫青委以重用!

  刘挽听着刘彻的主意,不得不说, 对美人计反用美男计, 她爹是真秀儿!

  可卫青却结结巴巴的道:“臣只怕有负陛下重任。臣并无时间。”

  对的, 卫青跟在刘彻的身边多长, 刘彻没点数, 练兵什么的又费多少时间?说句不好听的话,卫青所拥有的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

  刘彻瞧着卫青那都要急坏的样儿,明明是想拒绝,却因为是刘彻提出来的不敢拒绝,刘彻乐了。

  “你啊,相貌再俊,这种事却不是你能做得了的。”好在刘彻随口一提,并非打定主意非让卫青如此为之不可。卫青可见松了一口气,干巴巴的道:“臣可以为陛下冲锋陷阵,可以为陛下身先士卒,应付女人,恕臣无能。”

  此话落下逗得刘彻乐了,哈哈大笑,指着卫青道:“那可不成,女人虽不过是点缀,不能被女人所左右,也不能没有。你得多学着点。”

  怎么说呢,刘彻对女人的态度让刘挽想到关于史书上刘彻的种种记载,他也算是从头贯彻到底,宠着爱着一个女人,却从来不会为了女人误了大事。

  天下江山,那在刘彻的心里,谁都越不过去。

  女人,他可以宠着纵着,也有一个底线,谁也不能越过。

  好吧,昏君都是恋爱脑,刘彻从来不恋爱脑,他不过是喜欢年轻貌美的女人而已,站在他作为一个皇帝的立场,嗯,哪怕是作为一个男人的立场,他都觉得自己理直气壮。

  能骂刘彻吗?

  首先封建王朝的制度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骂刘彻心狠可以,骂他见一个爱一个,瞅瞅这个时代的男人,有几个有权有势的不养着很多女人?

  唾弃这一制度是必须的,骂刘彻薄情寡义也可以。刘挽反省自身,她要是想改变刘彻宠别的女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男人有钱有权,又可以明正言顺的寻花问柳,纳天下美人于怀,让他不玩女人,无异于让他有钱不花,有权不用。刘挽长长一叹,明了自己任重道远。她得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哎哟!”刘挽脑门一阵吃疼,抬头一看,好的呢,刘彻一指弹在她的脑门上,她可不疼吗?

  “一个孩子叹什么气?你听懂我跟你舅舅说的话了?”刘彻习惯于怀里抱着刘挽跟人说事儿,如果说原先没有适应,一年多下来也习惯了。谁让刘挽粘着他。先前刘挽粘起霍去病的时候,刘彻都吃醋了!

  后来刘彻就把霍去病弄到跟前来,读书后就到他跟前练武,如此刘挽不就顺理成章往他怀里跑了。

  本来刘彻在跟人说起国家大事时,其实也想让人把刘挽抱走,架不住刘挽扒着他的袖子,一副死也不走的样儿,也把刘彻逗乐了,确定刘挽留下不会哭也不会闹,刘彻也就无所谓说什么都让刘挽在跟前。

  一来二去刘挽可不就从刘彻那里得到外朝的信息了!

  要说不说,刘彻心眼是真多,此时的外朝窦婴跟田蚡斗得极精彩,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窦家的势力随着窦猗房一死是被刘彻努力清洗不假,窦婴在呢,正是因为他在,他就能凝聚起一些不愿意和田蚡同流合污的人。况且窦婴眼下背后靠的更是刘彻!

  田蚡背后是谁?是太后王娡。

  明摆着现在是皇帝和太后争权斗起来了,该站位的人不自觉点,难道还想等别的什么机会吗?

  揪着田蚡犯的错把人闲置在家不过是刘彻的开始,要知道自打窦猗房去后,田蚡可是成为了大汉的丞相,门客众多,动一个田蚡并不能把田蚡和王娡的势力连根拔起。

  在刘彻对窦家动手的情况下,突然又要开始出手清洗田蚡和王娡的势力,难免让朝臣不安。可是如果窦婴能和田蚡斗起来,两人相互牵制,就不需要刘彻出手,他只需要顺理成章的等待即可。

  刘挽想通其中关键,默默的低下头,汉武帝的脑子但凡不好使,能把一朝的臣子治得老老实实?

  如今刘彻是还年轻,在很多事情上差了一点道行不假,瞧着吧,将来刘彻不定怎么让人畏惧。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眼下对刘挽而言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卫子夫的肚子!

  在刘挽跑得利落的时候,小/嘴也能利落的说出一连串的话后,卫子夫生了。

  嗯,对一众人来说是件失望的事,卫子夫生下的又是女孩!

  刘挽没有意外,卫子夫三女一子,她后头本来就是妹妹。

  不过,这事让刘挽想了想又觉得对她是一件好事。

  毕竟窦猗房活着的时候瞅着刘挽很是以为刘挽能引来皇子,卫子夫生下女儿,在一定程度上会摧毁一个个人看着她的虑镜,别把她爹娘生男生女的事寄托在她身上,她没那奇异的能力。

  这一回刘彻流露出了失望,是啊,刘彻已然不年轻,他需要一个儿子,也必须要有一个儿子。

  卫子夫也是藏不住的失望,然也只是长长一叹,并没有多言。她也是女儿,曾经也为父母所不企盼,若非立足宫中须得要男孩,卫子夫并非不喜于女儿。

  刘挽挺高兴的,不管男孩女孩都是新的生命,刘挽闹着让刘彻给新生的妹妹取名字,还要封号。

  “你倒是敢提要求?”刘彻失望的打量被人抱在怀里的三女儿,却没有要上去接过的意思,刘挽在他面前,正扒着他的腿同他要求。

  “本就该如此。父皇快取。”刘挽不管不顾的撒娇,扭着唤刘彻道:“父皇快取,快取。”

  “你取一个。你最近不是闹着人给你读书?”刘彻丝毫没有为难一个孩子的不好意思,反而让刘挽给刚出生的三女儿取名字。

  刘挽瞪圆了眼睛,刘彻看得没忍住的笑了,伸手捏了捏刘挽的小脸蛋道:“学以致用,才不算白学。什么时候你想出一个好字,一个好的封号,就给你妹妹。”

  “嘉,刘嘉,令仪。”刘挽脑子飞转,同时解释道:“嘉,善也。”

  刘彻本意是要为难刘挽的,没有想到刘挽顺口就想出一个上佳的名字和封号,惊奇的望向刘挽,刘挽骄傲的昂起头道:“五经博士教的,他们说的话我都记下了!”

  一脸的求表扬!

  刘彻上下打量刘挽一圈,他不是不知道自家女儿的聪慧,怎么也想不到会如此的聪慧。想自霍去病入宫以来,刘挽跟着霍去病读书识字,那是从不间断。

  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能坐得住,除了饱了困了让人抱走,听五经博士讲课最是积极,刘彻也不是那会管着儿女的人,五经博士们一开始有异议,结果发现刘挽十分乖巧,就一个霍去病作为学生,多一个奶娃娃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对吧!

  结果刘彻今天终于意识到了,他认为读书上课纯属凑热闹的刘挽,却不是白上课的。

  嘉者,善也。由不得刘彻多想。没能如愿得到儿子的刘彻确实有些失望,加之有珠玉在前,无论是卫长公主也罢,刘挽也好,一个是第一个女儿,一个是有灵气又极喜于他这个父亲的代表,都不一样。

  偏刘挽取了这个字,嘉,善也,封号又是令仪,实在让刘彻觉得意义深远。

  “这是我昨日刚学的字,先生们都说这个字极好,父皇说话要算数,算数!”刘挽才不管刘彻怎么样审视的眼神,她学的字不多,不巧,昨天刚学了嘉字,用起来完全是顺手!

  好吧,刘彻此时哪里还会有怀疑。孩子嘛,昨天刚学的字,寓意极好不就用来取名了,岂有什么别的深意,他想太多了!

  “好,既是好字,就为你妹妹取名嘉,封号令仪,令仪公主。”刘彻也不是那吝啬的人,既是他的女儿,封号早晚是要给的,刘挽为妹妹争取得早一些,他顺势而为有何不可?

  刘挽一听欢呼道:“父皇最好了!”

  原本心情有些郁郁的刘彻听着刘挽欢喜的声音,满脸笑意的小脸,不自觉露出了笑容。

  宫里人听说刘彻给刚出生的三皇女取了名,并赐下封号,原本觉得卫子夫连着生下三个女儿,未必能再继续得宠的人明白了,女儿怎么了,刘彻高兴,谁又敢挑三拣四?

第36章 罢黜百家

  消息传到卫子夫的耳边, 卫子夫不可置信的问:“陛下取的?”

  “是泰永公主。见着令仪公主的时候,泰永公主便缠着陛下为公主取名,陛下让泰永公主取。恰好昨日公主在学堂学了嘉字,陛下听着觉得甚好, 故取名为嘉, 封令仪公主。”宫女连忙解释来龙去脉, 卫子夫听完眼中流露出惊叹, 随后笑了。

  “咱们泰永公主很是疼爱令仪公主呢。”想泰永公主才多大的孩子,都懂得为自己的妹妹争取名字和封号了。莫以为一个名字一个封号无关紧要, 恰恰相反, 极为关键。

  要知道不得宠的皇女或许未出嫁都得不到一个封号。公主也是爵位, 皇帝之女可封公主不假, 未嫁时不得封为公主的皇女比比皆是。

  卫子夫其实也挺愁的,第三个依然是女儿,她生怕刘彻嫌弃又是一个女儿。

  如今,卫子夫心中大石算是放下了。

  刘彻无论喜与不喜, 他能为刚出生的孩子取名, 赐下封号,足以让卫子夫和刚出生的孩子在宫中不受人白眼。

  一切的功劳确实是刘挽的,卫子夫想到刘挽总喜欢粘着刘彻,粘得刘彻都习惯了,除了早朝外,刘挽日常除了和霍去病读书, 可不就都在未央宫的宣室里和刘彻一道。

  卫子夫从来不阻止这样的事, 她为此得利几何, 她有数。

  而今, 不仅仅是她得利, 刚出生的刘嘉,令仪公主,何尝不是一样得利!

  可以说,卫子夫终于可以放心的坐月子了!

  而前朝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彻终于寻到最符合他需要求的新政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此人,刘挽在先前没有见到过,只知道刘彻在不断的召集天下的儒士前来长安。额,以至于刘挽想多缠着刘彻听听如今的儒家学者们都是什么模样的,都被刘彻顾不上。

  所以在此之前,刘挽并不知道哪一位是董仲舒。

  倒是刘彻连着小半个月和儒家学者们聚集在一块讨论,在此过程中不许任何人前去打扰,包括刘挽。

  当刘彻再次临朝是,便下达诏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啊啊啊,刘挽听说此诏令的第一时间只为自己错过历史鼎鼎有名的天人三策而惋惜!

  所谓天人三策,是刘彻和董仲舒的对话。第一次策问,刘彻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刘彻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天人三策中,董仲舒明说了,只要不是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教派和学说就不会再来迷惑百姓,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才能显示出地位。老百姓也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子孙后代。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有统一的法度,百姓才有行为的准则,这样才能维护与巩固政治的统一。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思想应该统一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上,百姓也知道该遵循什么,怎么做了。只有政治统一才能长治久安,此时的汉代政治是统一了,但不稳固。统一思想成了大一统的关键。

  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啊,对后世的影响自不必说了,别问什么刘挽为什么不阻止,她又不是不知道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的压迫?

  咱就说,如今这天下有谁能拦得住刘彻决定干的这事儿吗?

  历史发展的需要,并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别说刘挽话也只是稍稍说得更利索而已,哪怕她能口若悬河,她能改变刘彻的决定?

  况且,儒家思想对人们的禁锢,是由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的这个头不假,后世王朝其实一直都在不断改变,纵然刘挽确实阻止得了刘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难道别的皇帝就不会推行同类的政策?

  儒家思想适合于封建王朝皇帝的统治,正因如此才会被传下去。

  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改变。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全然无利。就她所读过的天人三策里,董仲舒所提出的大一统,难道不是在此后刻入华夏子孙骨子里了?

  从那以后,反对一统的人都被人所抨击,人人都知道国家不容分裂,谁要是敢分裂国家,就是国家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刘彻和董仲舒的对话,她竟然没能亲自见证他们达成共识的重要的时刻,她能不惋惜吗?

  刘彻诏令下达后,不意外引起极大的轰动。

  罢黜百家,这对于自建国以来尊黄老之术,采用无为而治的大汉朝上下来说,都是一件让人很难接受的事。既要尊儒术,对于各家的思想,著作,刘彻可以说是下令将书籍啥的都进行一定的清理。

  底下的人是怎么推行的,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就上层社会,当朝来说,纵然不是学习黄老之术的人,听闻刘彻这一举措,不知怎么的就有人提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了,无非是想阻止刘彻推行这样的政策。

上一篇:首辅的屠户悍妻

下一篇:美人与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