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40章

作者:豆角开花 标签: 女强 基建 穿越重生

  对啊,人才的落实非常的重要,相关负责的部门也得尽快的定下,否则到时候怎么办?

  刘彻的目光落在刘挽身上,刘挽自觉的接话道:“以太常寺负责。不过,名字要不要改?”

  询问刘彻之意,那是试探。

  刘彻意示刘挽说下去,刘挽道:“名为礼部如何?”

  “善。”见过刘挽所说的三省六部的官制,刘彻很是以为可以一步一步的改进。且从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开始。

  一众臣子总有一种他们都不过顺着刘挽和刘彻父女的决定而做事的感觉,两人心里定然早有相关的章程,正因如此,他们如果不能迅速给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会让他们不喜。毕竟,高高在上的皇帝想得到的事儿,他们想不到,究竟是他们没有能力,亦或者没有本事。

  “陛下,礼部代太常之职是否有些不妥。”不成,反对的意见不能不提提,谁知道刘挽和刘彻到底有何意图。

  “有何不妥?汉虽承于秦制,秦始皇能创三公九卿之制?我父皇不能改?按你们的意思,是不是察举制也该早早废了?”刘挽正襟危坐,目光如炬的盯向提出所谓不妥的人。

  有何不妥的。

  无非是觉得刘彻连太常都要改成礼部,不确定的种种改变让他们无法揣测刘彻的意图,脱控的皇帝带给他们太多的不安,他们须得想办法阻止。

  真让他们说理由,他们能拿出来的理由无非是大汉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之制,开国皇帝定下的规矩,突然的更改,是否有对祖宗之嫌?又或者,令天下人心乱。

  他们会说的话,刘挽用脚趾头想都知道。

  刘据......扫过平日侃侃而谈,振振有词的朝臣们被刘挽怼得话都说不出,突然觉得他们有一点点的可怜。

  不不不,清醒一点,清醒一点。他们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地方?

  刘挽提出应试之法,开创一条能够让天下人走向通往刘彻的路,往后,他们之中有努力读书的人,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甚至是家族的命运,此乃改变万世的办法。

  至于将太常寺改为礼部,不过改一个名字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重点在职责。

  刘挽都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完了,再想抗议的臣子还能如何,不得不将嘴闭上。刘挽预判他们所有人会说的话,一则是要堵住他们的嘴,何尝不是在向他们昭示,聪明的别再开口了,说得越多只会让你们越不痛快。事至于此,明眼人都能明白一个道理,别用任何理由阻止刘彻决定推行的政策,拦不住。

  最终,一干臣子讪讪败退。

  “今天学到了什么?”刘彻算是被刘挽带得三不五时的问起刘据,听了小半天的话,都有何领悟。刘据道:“推行利于大汉,利于大多数人们的政策,未必见得利于朝中大臣,他们想独揽权于一身,更想世袭传承,代代皆得荣华富贵。”

  “不错。刘氏欲江山永传,他们也希望家族兴旺,世代不灭。权,财,都可以许他们争,许他们抢,但要控制得住他们,如果他们谁要是越过界,如选拔人才如此关乎国本的大事,由不得他们愿意不愿意,当为则为。”刘据的答案说到点子上,刘彻相对满意,叮嘱刘据道:“记住,你的臣子可以助你,也可以毁了你。”

  哎哟,刘挽听到这句话心头凸凸直跳,刘彻似乎觉得依然不够道:“对臣子,要用,更要防。”

  刘据听到这里脸色微微一变,不得不问:“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臣子诸多防备,君臣离心,非国之幸也。”

  可以啊,敢反驳刘彻了!刘挽旁听不插话。刘彻审视的目光定定的落在刘据的身上,刘据被盯得毛骨悚然,还是板正身子,刘彻随后神色一换道:“胆子越来越大了。有几分样子了。”

  刘据一怔,随后暗松一口气,还好还好,并没有惹怒刘彻。

  刘挽在一旁道:“父皇要是用心教,能怕教不出你喜欢的人?”

  这回刘彻嘴角的笑意都快咧到耳后根了,指向刘挽怀中朝臣送上的章程道:“具体需要补充完善的,你捉紧写出来。”

  “诺。”刘挽脆声答应。

  华刻在此时急步行来,作一揖道:“陛下,京兆府尹来报,数十学子将前些日子在藏书楼闹事和纵火之人拿下,但问陛下这些人都该如何处置?”

  代为问话的华刻不由的偷瞄刘挽好几眼。

  刘彻冷笑的道:“刚换的京兆府尹也不过如此。”

  刘挽道:“懂得问,谁让他的上一任不管事被捋了,事情还跟我有关系。我一个闹事的人不发话,没有得到父皇的指示,他岂敢乱来?”

第373章 多想

  对此, 刘彻眼中尽是冷意道:“你的意思不够清楚?”

  秉公办理,为官不作为,刘挽早说得一清二楚了。

  “谁知道我会不会变心思。亦或者,我们父女是否齐心呢。”刘挽想做的难道等于刘彻想做的?新上任的官, 在没有确定刘挽和刘彻是一路的人之前, 万万不敢乱来, 否则要是一不小心得罪刘彻, 他才真正是没有希望,永无出头的机会。

  刘彻转头见刘据在那儿发呆, 突然问:“据儿, 你若是京兆府尹, 当如何是好?”

  迎面一个大问题丢他头上, 刘据依然呆呆的,都不过脑子的道:“纵火者也罢,闹事者也好,秉公办理即可。纵火者何罪, 闹事者何罪, 大汉律法早有明言。”

  原本不高兴的皇帝,此时露出笑容,多简单的事,只要心正的哪里用得着问。

  “父皇别急,总得给人一个机会。刚上任的人,难道他面对的只有我们?”刘挽无奈提醒, 方才从他们这儿出去的人里, 有多少暗里搅浑水的怕是都说不清楚。

  刘彻打量刘挽半响道:“你啊, 有时候不容于人, 有时候又对人太过宽厚。”

  “毕竟这位新任的京兆府尹我有所耳闻。他不算是一个不懂办事的人。新官上任, 想把人使唤好不容易,懂得借力打力,又能堵住悠悠众口,何乐不为。”刘挽觉得,每个人办事的风格不同,况且,明眼人都知道,刘挽在跟人斗法呢。具体多少人参与其中,后续会不会有人再参与其中,谁都不清楚。

  “既如此,且看看。告诉他,一切按规矩办事。”刘彻本来是不想搭理把消息打听到他跟前的人,刘挽一说,刘彻想了想他们父女现在需要新任的京兆府尹办事,给句准话罢了,无妨。

  华刻得令立刻退下去传话,没一会儿,华刻又回来了,连忙同刘彻道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李美人传来消息,李美人有喜了。”

  刘彻闻言能不高兴吗?他膝下只有两个儿子,对一个皇帝来说,只有两个儿子并不能让他有太多的安全感,再闻喜讯,欢喜起身道:“好。”

  刘挽在一旁由衷的冲刘彻道:“恭喜父皇。”

  刘据跟着道一声恭喜父皇。

  刘彻眉宇间尽是喜色的道:“你们两个看书,想回去便回去。”

  好些年宫中没有传来子嗣的消息了,刘彻将要再得一子,岂有不喜的道理。刘挽和刘据同时应一声是,刘彻既高兴的往外走。

  “看看?”刘挽将朝臣们递上的章程递向询问刘据,刘据重重点头,他早想看了,只是刘彻不曾吩咐,他不敢提出。

  刘挽将两份章程都递到刘据的面前,刘据接过迅速翻阅,然后刘据问:“为何姐姐和父皇不提官员考核制度?”

  对啊,明明是两份章程,刘挽和刘彻论的只有应试之法。

  “因为针对官员不用着急,倒是取天下之才须得尽快落实推行。官员考核制度放出来是对百官的震慑,好让他们知道,父皇对他们这些当官的有所不满,若是他们再不想想怎么好好的表现,接下来他们该要为之付出代价。敲山震虎,为的是顺便推行新的取才之法,也能让底下的人为了不丢官,不得不配合。”刘挽道出其中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过都没有点破罢了。

  刘据抬起头呼出一口长气,不确定的问:“二姐是故意的?”

  重重点头,刘挽坦然的承认道:“不错,我是故意的,故意让他们心生不安,让他们先为自己的前程担忧,因此也无法兴风作浪。”

  说到兴风作浪,刘据其实想说,真正兴风作浪的人难道不是刘挽吗?

  “二姐意欲何为?”刘据早想问,纯粹是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没有问而已,今天诸多的事情都是由刘挽挑起的,刘挽的目的何在?刘据苦思冥想许久,依然得不到答案。

  想不出来,刘据觉得他可以问。

  刘挽摇头道:“目的不是不能告诉你,但是过早告诉你,岂不是少了几分乐趣?你啊得看看这盘棋是怎么下的?想想都有几方势力在其中推动,再想想我的目的。”

  布局的刘挽要达到的目的告诉刘据并不难,难的是刘据从中究竟能不能学到真本事。

  揭露答案,会有人不在意过程。偏偏刘据最需要学的恰恰是过程。他年纪不小了,八九岁的年纪,半大的小子,再过个几年便要开府,太子这个位子不好坐,尤其是汉武帝的太子。

  不难看出刘彻的疑心之重,如今他尚年富力强,又有刘挽在其中周旋,刘彻不会把刘据当作敌人,会满意于刘据的成长,也会高兴刘据越来越有为君的风范。将来呢,刘挽不知道刘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这样的追求何尝不是在揭露刘彻内心的恐惧。那个时候,刘据已然长大,那个时候刘挽是否在,能否再为刘据和刘彻缓和,刘挽不能确定。她唯一能做的是像给所有人铺路一样,也给刘据准备一条后路。

  能力是一个人永远的底气,她想让刘据无论面对的是喜欢他的刘彻也好,忌惮他的刘彻也罢,都可以保全自身。

  “姐姐说的话我记下了,我定会仔细的看,多动脑子。”刘据正因为想不透,看不明白刘挽意图,因此想问。但刘挽没有告诉他自有她的道理,如今确定这一点,刘据又怎么会不依不饶非要一个答案不可。

  很快,随着藏书楼内的人们将纵火和闹事的人都送入京兆府,新任的京兆府尹依法办事,秉公办理,纵火和闹事者,该服苦役,该关大牢的都关了,所有人都觉得,刘挽如愿以偿了吧,该重开藏书楼了吧。

  有人往刘挽那儿递消息,得到刘挽拒绝。

  藏书楼的事追根究底是怎么回事?解决几个害群之马想把事情抹去?让刘挽再启藏书楼?难道在世人眼里,寒了的心轻易能暖得回来?

  尤其藏书楼闹事的人解决不假,安容处并没有。

  在安容处折腾不休的人纵然早被关入大牢,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安容处求着安容处开门,这些人是真正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人。人越聚越多,与之而来众人对刘挽的怨念也越来越深。

  安容处她既然开了,天下人都知道有安容处这样一个退路,突然说不开就不开,让他们一时之间都不知如何是好。

  对许多人来说,有了希望又绝望是最让他们接受不了的事。

  藏书楼内的人,他们求学,盼前程,知晓刘挽不好对付,不敢再用强势的手段逼迫刘挽,他们算是见识到刘挽的果断,说一不二。自明了再继续强迫刘挽,纯纯是火上浇油,他们无法确保刘挽会不会再做出哪样的事儿。

  他们通过纵火和闹事的人明白一个道理,刘挽不吃硬,因此他们唯一能想到的是如何想办法通过不同的人劝说刘挽再启藏书楼,万不敢再用胁迫的法子。

  然而他们懂得的道理,并不代表无家可归,甚至暗中未必没有推手的人们也这样的理智。而且,以为可以寻得一处容身之地,结果发现是他们想得太美好,并没有所谓的安容处,他们唯一的希望,全由一人来定,如何不让他们愤怒,一怒之下能干哪些事,可想而知。

  无处容身的人,开始在长安闹事,抢钱捉人,嘴里叫嚣着如果刘挽再不开安容处,他们未必不会杀人放火。

  事情越闹越大,京兆府这边是把一波又一波闹事的人全都捉起,以至于京兆府人满为患,朝堂上的人马上又有话说了,长安突然多了这么多闹事的人,事起之因皆是刘挽,刘彻难道要放任不管吗?

  刘彻糊涂吗?他不知道问题所在?

  闻朝臣们倒打一耙的话,刘彻嘴角噙笑,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冷意。

  “你们都觉得长安有人作乱,过在朕的公主?”刘彻眼中的冷意都快凝结成霜,他在此时问起,叫一旁的人听在耳中,都打了一个寒颤,指出问题所在的人虽然害怕,想了想终是强硬的答道:“是。”

  “依你们所见,该如何解决此事?”刘彻再问。

  啊?刘彻到底站哪一边的?

  无数疑惑闪过他们的脑子,这个答案无法正面从刘彻那儿得到,刘彻提问他们不得不答,“长公主再开安容处,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刘挽嗤笑一声,不屑之极,轻蔑之极。

  “这是大汉的臣子,大汉的臣子。认同他的人不妨都站出来。”刘彻笑过之后,反而变得平静,一声声听起来像是夸赞的话,连后面的话,无端让人不安。

  刘彻到底高兴亦或者不高兴,刘挽用藏书楼和安容处闹出的事情相当的多,刘彻难道没有别的想法?他没有任何的危机感吗?刘挽的影响力是不是太大?

  不确定刘彻的心思前,但,对刘挽的影响深有体会的人认为,如果刘彻并未意识到刘挽可以左右天下的事实,他们更应该提醒刘彻,请刘彻出手干涉刘挽,莫要再站在刘挽那一边,为刘挽撑腰。

  “陛下,藏书楼的文人士子,安容处无家可归之人,不能再放任不管,否则必将酿成大祸,请陛下出面管管长公主。”

第374章 陛下该担心

  到了这样的地步, 无论如何都得道出关键。

  刘彻果真一点都不在意刘挽捏着藏书楼和安容处?

  藏书楼育天下人才,加上刘挽提出的应试取才之道,诚然各世族都受到影响,一但刘挽育得天下人才, 这些人会不感念刘挽?

  更别说刘挽设立安容处, 救济天下苦难的百姓, 这难道不是在收拢人心吗?

  得才又有民心, 试问刘挽是在想什么?

  试问,刘彻观刘挽行事, 见刘挽影响力如此大, 他心中能安?

  不仅如此, 刘挽握天下商贸之重, 诚然盐、酒归于官营,如今刘挽手里的生意,依然是大汉朝里数一数二赚钱的买卖。

  有人有钱有兵。对啊,刘挽手里可是有兵的。样样齐全的刘挽, 她有何企图?

  刘彻见底下的臣子都依刘挽所预料的一般, 把事情全都推到她的头上,没有一丁点反思如何解决事情的态度。大汉的臣子,大汉的臣子,他们正是这个德性。

上一篇:首辅的屠户悍妻

下一篇:美人与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