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角开花
陈须不想认服,偏馆陶大长公主说得句句在理。刘挽在下一盘大棋,他认为刘挽舍不得的东西,人刘挽从一开始完全没有想过据为己有。
大局上,从一开始他是完全看不透的,若是贸然出手,死的人一定会是他!陈家或许更会因此受累,不复存在。
“我为你撑起陈家,以后你的女儿为你撑起陈家,你能逍遥自在的过日子不好吗?你要知道这样的日子是我所追求的。偏你们兄弟二人。”馆陶大长公主一说便开始磨牙了,谁能不磨。
馆陶大长公主都多大年纪了,如今依然要为陈家操劳,陈须先前挺好的,没有本事,蠢了点,总算听话,馆陶大长公主没有感觉多累。
偏他一大把年纪,都当人祖父了,他开始想要权,想要尝尝大权在握的滋味。哈,果真不怕笑话吗?
他要是有这个本事不需要别人给,他完全能立起来。
偏他既没有这个本事,生了一个有用的女儿,他完全不懂得知足,还动手打人?
馆陶大长公主越想越是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指向陈须道:“你若不信邪,也罢,我把四娘送出去,往后她和你这个父亲没有关系,你的过错她不担,她立下的功劳也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如何?”
陈须慌了,没办法不慌。他清楚馆陶大长公主绝对说得出做得到,但凡要是陈须说出一个好字,等着吧,馆陶大长公主立刻让陈四娘和他断绝关系。
反正,馆陶大长公主的人脉也罢,功劳也好,馆陶大长公主想给谁,绝不是陈须能管。
“母亲,母亲,我绝无此意。”陈须不能说没有丁点的自知之明,被人夸得多,难免让他觉得他或许可以更好一些,没有馆陶大长公主说的那般无用,他也想向世人证明,他并非一无用处。
但是,像馆陶大长公主所说的,难道陈须不想太平安乐的过日子?
从前有馆陶大长公主撑起陈家,谁不得给他几分薄面。
以后,以后的事,何尝不是陈须所担心的。正因为尝过被人簇拥的滋味,叫陈须割舍不下之余,才是让陈须近些日子行事无度的原因。
斜睨过陈四娘,饶是陈须并不认为一个向来安静的女儿能有多少的本事,架不住方才陈四娘提及刘挽早年布下的局,他都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的,怎么她还会记得?让陈须不得不开始正视陈四娘,或许,他没有母亲靠的时候,会有女儿靠?
怎么说,刘彻也有一个能干的女儿,为他诸多布局,未必见得他陈须没有这样的好福气。
陈须想通这一点后,立刻向馆陶大长公主认错道:“母亲,都是儿子鼠目寸光,不懂其中道理。以后,四娘的事我保证绝不再插手。”
能够得到这样的保证,馆陶大长公主其实已然相对满意,重重点头道:“好,你是比我有福气的。以前有我,以后有这样能干的女儿。”
第378章 我想争
在哄人这点事情上, 能够得到父母疼爱的馆陶大长公主那必须有真本事的,只不过是多少年了,再没有需要她哄的人。
但现在哄着自己的傻儿子,无非是为了陈家。
为了陈家, 许多事馆陶大长公主都忍下, 也放下, 不过是哄一哄儿子, 好让陈四娘以后行事能够多方便,陈须莫要在其中乱来而已, 馆陶大长公主懂得权衡利弊, 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那一点。
陈须终于被馆陶大长公主搞定, 馆陶大长公主望向陈四娘问:“在你看来, 藏书楼泰永长公主也会顺势交出去吗?”
陈四娘明白馆陶大长公主能为她做的事都已经做了,其他的,她得想办法和陈须沟通。如果连这一点她都做得不好,该自我反省。
被问起关于藏书楼的事, 陈四娘道:“怕只怕一切都是引子。”
提起引子, 馆陶大长公主一怔,有一瞬间不算太明白。
好在陈四娘道:“这些年观泰永长公主行事,看似无章,实则明确,民心,民生, 律法。”
提起这三样, 馆陶大长公主细细一想。确实, 收拢民心, 以令天下安, 刘挽很是积极。所谓民生,是为关系民生诸事,吃穿住行,刘挽在借诸子百家之手落在实处。律法,律法。馆陶大长公主心中默念律法,突然意识到一点,“改律法吗?”
陈四娘微怔,并没有立刻回答,半响后道:“在祖母看来,泰永长公主是一个严以律己之人吗?”
对此,馆陶大长公主十分的肯定的回答道:“她是。所以有人参她贪墨赈灾粮草一事我是半个字都不信。比起贪墨,她怕是倒贴不少。”
陈四娘侧过头透着疑惑的问:“故,孙女一直不明白,为何泰永长公主明明是清白的,她不曾反驳?纵然要以此为由,藏书楼和安容处关了,廷尉府奉命查查此事,为何到如今都没有对外公布?泰永长公主究竟意欲何为?”
问出这个问题的陈四娘是希望馆陶大长公主能够回答她的。
馆陶大长公主摇头道:“你要记住一点,泰永心思极深,九年前布下的局,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陈四娘静默后答道:“自小泰永长公主便以天下为重。”
此话,也让馆陶大长公主半响没有缓过来,自小能够以天下为重的人多吗?
多个屁。
饶是馆陶大长公主这些年也是在刘挽的影响之下,权衡利弊才渐渐的拿所谓的天下当回事。天下,从前对馆陶大长公主而言只有权势,权势和富贵是馆陶大长公主一生的追求,别的东西都不值一提。
“这样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馆陶大长公主长叹后不得不承认,刘挽此人举世无双,大汉得了这样的人,多少百姓受益,刘彻又是受益几何,有目共睹。
“祖母,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陈四娘低沉的说出心中的想法,她并不想一辈子被困在方寸之间,她从来都不希望以后她的人生变得黑暗无光,她想像刘挽一样,出将入相,为国尽忠。那样,世人会不会不再一味只想困住她们这些女子?
馆陶大长公主一愣,怕是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四娘有此宏愿。
“不容易的。你该知道纵然因为利益,陛下时时都站在泰永那一边,但一直以来泰永受尽天下非议。明明是做善事的人,依然为天下人所攻击。你如果想成为像她一样的人,以后你所遭受的非议只会多不会少。”馆陶大长公主并不是想让陈四娘放弃,但前路布满荆棘,她作为祖母的应该要告诉陈四娘,希望她并非一时意气。
开弓没有回头箭,馆陶大长公主所不能确定的是,她未必能活得了多久。
她在,她怎么样都可以保全陈四娘一条命,一但她不在,陈四娘如果是出头鸟,第一个遭受迫害的人将会是她。
刘挽,那个时候有多少事由刘挽决定的?
不是馆陶大长公主不相信刘挽会尽所能的护住那些跟着她的人,可是她们其实都很清楚的知道,有些事情一但开始,结局根本不受控制。真以为一切都可以由他们来决定?
想到这里,馆陶大长公主更希望眼前的孙女多想想,想清楚再决定。
“祖母,您说为何我们女子不能出将入相。仅泰永长公主的功绩,若是换成等闲人,谁人不赞许有加?可世人呢?他们只觉得利益受损,千方百计算计泰永长公主,好像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爬上更高的位置。后来我又想了想朝堂上的各位公卿。祖母,世人逐利,为权势地位,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正因如此,无论我们在家中安居,亦或者我们出头和他们抢权抢势抢富贵,都不可避免的成为这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祖母,既然注定避不过,一定要遭受他们的迫害,倒不如拼一拼!或许我们也可以为后人拼出一片天地。女侯,以军功受封是开始,并不代表是结束。祖母,我想成为第一个在朝堂之上以文才而立足,有功于社稷得封为女侯的人。”陈四娘勘破所谓争斗,压迫从何而来,所以,无论将来她要面对多少人的压迫和针对,她都无畏。
“祖母,我也想像泰永长公主一般,活出属于我的精彩。我不愿意只能一辈子被人扣上一顶克夫的罪名。我并非只能依靠男人而活。”
陈四娘挣扎活到如今,从前或许有一点一点的想法而已,直到今天,今时之今日,大汉以军功封了女侯!那一刻,让陈四娘碰到希望的实体,让她明白,在她不确定对与错的时候,有人向她证明,被困在牢笼中的女子,可以突破牢笼,绽放绚丽。
馆陶大长公主惊奇不已,她竟然不知在她眼前这个从来最是安静,相貌并不出众,也从来不与兄弟姐妹争宠的孙女,有如此多的心思。
可是,既然陈四娘下定决心,馆陶大长公主提醒道:“比起以文封侯,大汉现在最好出头的是军功。我还在,我能助你站稳脚根,只要你稳住,将来有的是办法证明你自己。所以,出征吧。随泰永长公主出征。”
出征?上战场呢。陈四娘在这一刻傻眼了,她怎么能上战场?
馆陶大长公主和陈四娘合计时,因着舆论都已经直接喊出让刘彻将藏书楼和安容处收回来。朝堂之上的人,和陈须想到一处的人不计其数,都觉得刘挽断不可能舍得把好不容易发展壮大的藏书楼和安容处交到别人的手里。企图挑拨刘彻和刘挽父女的关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因利益起争执!
因此,一个个本着为朝廷好的名号开始劝起刘彻。
藏书楼现在已经开致于大汉的每一州,甚至是大县都有设藏书楼,天下学子都以能在藏书楼求学问道为荣,不远万里的奔赴藏书楼所在地。
诚然各地的藏书楼有一定的区别,最好的必须是长安的藏书楼,如果有机会,依然会有人不远万里赶来长安的藏书楼。
但藏书楼的影响力大家都已经有目共睹,本着为朝廷着想的原则,应该收回藏书楼,否则以后天下人才非为朝廷所培养,都成刘挽的私臣了。长此以往,天下变成谁人的江山?
安容处更不用说,收容无数的老弱妇孺这一点,那是收拢人心之举,天下人谢的是刘挽,感谢的是刘挽,会有人知道刘彻这个皇帝?
汲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听到朝堂上的人无/耻的一番话,那是据理力争的提醒他们,安容处也罢,藏书楼也好,一切都是刘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所建,历时多年才发展到每一处的州。从前刘挽建设的时候,多少人反对,多少人想跟刘挽抢权。现在他们又是在干什么?竟然要挑拨刘挽和刘彻父女之间的关系,其心可诛。
当汲黯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时,刘挽感慨道:“父皇敬重汲黯并非没有道理,这样的人物,天下皆当敬之。大汉需要这样正直敢言的人。”
刘彻赞许颔首道:“有了汲黯,朕才觉得,朕的臣子并非都是心存一己之私的人。”
刘挽不得不提醒刘彻道:“父皇,只有一个汲黯远远不够。”
不想刘彻立刻扬手阻止道:“你的心思不说朕明白,朕告诉你,不成。”
“父皇,皇权若是无所约束,容易犯罪。况且,正直敢言之臣在关键时候能够改变国运。大汉需要像汲黯这样的人。汲黯年纪不小了。”生老病死都是命数,不可否认汲黯是一个直臣,可他年纪不小了,三朝老臣,身体还不怎么好。大汉要是没了一个汲黯,再没有补上的人,将来的刘彻......
刘彻昂起下巴问:“在你心中,你父皇是个管不住自己的人?”
人啊,没有那点自知之明也挺让人气闷的。
刘彻该自己说说,他能管得住自己?
一个肆意随性的帝王,霸道专权,尤其是随着漠南河西大战的胜利,更让刘彻的自信不断的膨胀!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第379章 坦率
刘挽默默不作声, 不作声莫不是觉得刘彻会不懂得她的意思。
“在你心里,你父皇算是一个好皇帝吗?”刘彻不太服气,非要问上一句不可。
不想刘挽马上回答,“当然是。”
掷地有声, 毫不迟疑。
行, 刘彻相对满意刘挽这般的态度, 同时也回上一句, “既然如此,为何朕要多网罗几个像汲黯一样的人?朕是嫌自己活得太长?”
汲黯正直敢言, 从来不把刘彻这个皇帝的威严太当回事, 有时候骂得刘彻狗血淋头, 刘彻还无法反驳。
“因为父皇需要。大汉需要。如果一味都是奉承于父皇, 谄媚于父皇之人。父皇会被他们隔断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当有一天只要父皇稍稍打个盹,他们会趁机动手,损于大汉天下。父皇并不想发生那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不给他们机会。正直敢言之臣, 公正无私。他们会让父皇不痛快, 也会让无数小人不痛快。大汉的小人挺多。”刘挽中肯的评价一句,刘彻无可反驳。
小人,朝堂上的奸佞小人确实不要太多。
“况且,父皇哪怕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您喜欢听好话。”刘挽指出刘彻本身存在的问题, 希望刘彻可以正视。
“一个汲黯能让父皇容得下, 父皇不该只容得下一个汲黯, 大汉的多面性, 更能展示父皇的包容, 海纳百川的胸襟。父皇,孩儿希望父皇可以成为一个开创一代盛世,成为日后无数帝王效仿,不可超越的存在。”用后世的玩笑话来说,当父母的可以激娃,为什么当孩子的不能激励父母?
刘彻有昏君的特质不假,他也有明君的优点,否则大汉朝能在他的手里开疆辟土,为后面奠定强大的疆域基业?
“想到无论过去百年,千年,万年之后,每一个人提起父皇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肯定父皇的功绩,孩儿很是引以为傲。”刘挽昂头挺胸,非常肯定的告诉刘彻,但凡想到后世的人夸赞刘彻,她比自己被夸都高兴。
刘彻!!!
不能说不心动。刘彻甚至可以说非常的心动。
从小刘挽对他这个当爹的都是敬之重之爱之。为此,刘挽会为刘彻诸多谋划,很多刘彻意识不到的问题,刘挽早早为刘彻筹谋解决,多好呢!
刘挽希望他可以包容很多,因为他原本包容不少了对吧。
为后世称颂肯定,刘彻怎么可能不心动。
“你的主意说来听听?”刘彻确实算是被刘挽忽悠得心旷神怡,问起刘挽的主意。
“广开言路,反正朝堂上的臣子都开始在指责我,不如让他们吵一吵,仔细说道说道,我手里的藏书楼和安容处是不是该交给朝廷接手。我们虽然早有定论,别人不知道。且让他们各抒己见,从中未必不能挑出有能之人。诸子百家之盛况,我们大汉纵然没有,未必不能促成另一个言论自由的盛况。顺便能向天下昭示,父皇甚是能容人。”刘挽抱住刘彻的胳膊,眨眼之间,小主意一个接一个。
刘彻张张嘴,拧起眉头提问:“如此一来,是不是得把天下人都请到长安?”
“不用,我们开个民报吧?把参与争论的人说的话全都记录下来,迅速送往各地,让他们都可以了解,同时在各地的县衙命人将各地的言论都送往长安,纵然时间间隔得有些长,不妨碍他们吵,也能让各地的人们都有参与感。”刘挽准备相当的多,吵架嘛,大可让他们吵,至于吵到何时能够完结,不急,不必急对吧。
得,刘彻没能忍住戳上一记刘挽的脑门,“你的脑子怎么长的?”
后世的经验总结,她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尽可能的利用,只为传播知识,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也把刘彻架起来!她不相信,能借此机会得到好处的刘彻,能够舍得抛弃。只要人民日报在,有人在将来给刘彻提一个醒,刘据的悲剧,卫家的悲剧,未必不能有丝毫改变的可能。
“就这样长的呗。父皇觉得可行否?很多我们注意不到的事情,或许底下的人能够注意到,我们大可利用民报,让我们和百姓们联合在一起。反正,不能让中间的那群人完全把控天下。试想当初的吕太后,吕氏的结局,未必见得如今大汉的臣子他们不会效仿陈平和周勃。”刘挽相信,但凡站在吕家人的立场,刘盈那一脉,都会对陈平和周勃他们把吕家人赶尽杀绝,甚至把刘盈的子嗣全都杀光一事不能释怀。
刘彻嘛,他必也会警惕类似的事情发生。
臣子手中的权利太大,吕家的人过于无用,最终,皇位易主。
刘挽的曾祖父刘恒,汉文帝,那算是一个捡了漏的人,推举刘恒的人以为这是一个无根无据的人,最好掌控,不料刘恒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