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237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

  吕调阳不敢回半个字,抬眼去看张居正,希望元辅能救救他。

  可张居正仍然没有任何反应,一直愣在那里,朱翊钧说的话,他一字不落的听在耳朵里,心里却百感交集。

  朱翊钧也没有非要吕调阳表态,反正内阁又不是他当家。

  朱翊钧抬手,把吕调阳扶起来:“你看,现在多好。坏人就让我这个君父来做,你们做臣子的,以后不想丁忧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不用丁忧。”

  “朝中许多大臣都是王门弟子,王守仁说心即理,知行合一,我看还是有些道理的。”

  “……”

  连站在一旁的冯保都有些听不下去了,“心即理”“知行合一”不是这个意思呀万岁爷。

  可仔细一想,知要明觉精察,行能真切笃实,要知行合一,而非表里不一。

  “行了,次辅你忙去吧。”

  说了这么多话,朱翊钧口干舌燥,转身让王安给他沏茶:“要凉的。”

  外面还飘着雪花,他穿着单衣,殿内只一处燃着炭炉,他竟还要喝凉的。

  朱翊钧灌下半杯清茶,这才看向张居正,又去拉他的手:“张先生,先生?”

  张居正摇摇头,反握住他的手:“陛下……”

  “嗯?”朱翊钧看着他,想到张居正体弱,时常生病,便有些担忧,“怎么了,是不舒服吗?”

  他转头,正要吩咐王安去宣太医。张居正却忽然提了个让他意想不到的要求:“想到陛下小时候,时常要臣抱,不知什么时候,陛下长大了,便没有再抱过。”

  朱翊钧笑道:“那现在就抱抱吧~”

  他张开双臂,给了张居正一个拥抱。

  小的时候,朱翊钧觉得张先生高高瘦瘦的,胡子还很长,上课的时候,他总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张先生的眼睛。现在,他长得快和张先生一般高了,强壮的手臂环抱住先生的脊背,坚定又温暖。

  良久,张居正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陛下,内阁还有诸多政务要处理,臣该回去了。”

  朱翊钧松开手:“那我刚才说的……”

  张居正道:“全都加在考成法中。”

  朱翊钧问道:“先生不担心被言官弹劾吗?”

  张居正眼角露出一抹浅笑:“陛下都不担心,臣又有何惧?”

  他退后一步,躬身道:“臣这就回内阁,召集诸司商议,而后让造敕房拟旨,尽快颁布。”

  “不不,”朱翊钧摆了摆手,“不急,等三个月之后再颁布。”

  “三个月之后?”

  张居正皱了皱眉头,稍加思索,就领会了朱翊钧的意思:“臣会召集礼部商议,本次春闱,酌情增加进士登科人数。”

  朱翊钧点点头:“那就劳烦先生了。”

  他俩虽然没有明说,但冯保也听明白了。

  一旦朱翊钧那个吓死人的制度颁布下去,朝会上又要吵得天翻地覆。

  这还不算,以朝廷这帮官员的尿性,一定会用辞官乞休作为理由,来威胁朱翊钧,收回这项政令。

  朱翊钧偏偏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格,若是言官好好给他提意见,合理的他自然会采纳,并作出修改。不合理的,也会说明原因。

  若是敢来威胁他,可用之才还能劝一劝,本就不如他法眼的老头儿,说不得仕途就到这儿了。

  朱翊钧自己颁布的政令,自然不会食言,一旦请辞,后悔了,再想回来做官,那得重新参加科举考试。

  皇上仁慈,没让他们从秀才开始考,直接参加进士考试就行。

  大量官员请辞,朝中必定会有许多官职空缺,这么大个国家需要运转,俸禄本来就低,还加量不加价,这也说不过去。于是,只能趁着这次春闱,多选拔一些新鲜血液。

  三个月期限,也能给官员一些缓冲,让他们想明白,是不是真不打算干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给次辅一点小小的震撼。

第196章 张居正退出文华殿……

  张居正退出文华殿,脑子里只剩“夺情”二字。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他许久。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为,生老病死,不是他重生一回就能改变。

  去年。张敬修回江陵参加乡试,他让妻子王氏一同回去。等张敬修乡试结束,就带着祖父母一同进京,让他们以后都跟着自己在京师生活。

  一来,不让他爹在江陵为非作歹,败坏他的名声,二来,也能侍奉二老,让他们多享几年福。

  “张阁老!张阁老!”

  走出文华殿不远,冯保追了上来。张居正向他点了点头:“冯大伴。”

  冯保与他并肩缓刑:“陛下从小就是个急性子,尚未亲政,太后常说,还需元辅多费心。”

  这话的意思是,朱翊钧年纪还小,自幼万千宠爱于一身,官员们这些小心思看得多了,自己当了皇帝,急着整顿吏治,许多方面考虑不够周全,还需要张居正这个老政治家多多帮衬。

  张居正躬身道:“谢太后隆恩。”

  太后还让冯保给他讲姚崇的故事,朱翊钧不让讲,冯保也就没讲。即使不讲,张居正心中也如明镜一般,对太后的心思了如指掌。

  冯保想起正事:“是陛下让我来给张阁老说一声,大明疆域广阔,官员们来自天南海北,丁忧一年,足够让他们返乡安葬父母,走个来回。”

  回家奔丧又不是游山玩水,就算走一趟琼州府,一年时间也足够了。

  “不过,既然守制时间缩短为一年,那就将原本只发一半的俸禄改成全额发放,诸司衙门再根据情况,赏赐一些银两。”

  张居正点头应道:“陛下考虑周详。”

  果然不出所料,朱翊钧把丁忧从三年改为一年的想法,一放到朝会上廷议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痛心疾首,这是在挑战孔圣人的权威,大明两百年基业,怎么会教到他的手里。就算丁忧期间俸禄减半变成全额又如何,给了赏赐又如何,那点钱能和对父母的孝道相提并论吗?

  朱翊钧对他们如此激烈的反应并不意外,他高坐在龙椅上,对下面诸位大臣义愤填膺的控诉并不愤怒,心平气和的听完了。

  “众位爱卿说得在理,大家的孝心让朕感动不已。身为君父怎能剥夺你们为父母尽孝的权利,是朕考虑不周,不近人情。”

  “若不愿意,仍按照以往的规矩来,父母离世,守制三年。”

  “众卿还有什么意见?”

  “???”

  朱翊钧目光扫过众人,停顿片刻方才道:“退朝。”

  他

  说完就走,下面的文武大臣都懵了。刚才某些义正辞严,激烈反对的人,甚至在心里咆哮:“不是啊皇上,你再坚持一下,我真的不想回家丁忧,你要不把那个一年也取消了。”

  就连次辅吕调阳也有些摸不着头脑,那日在文华殿,小皇帝巴拉巴拉跟他说了一大堆,一副坚决要做“当代宰予”的模样,这怎么大臣稍微激烈的反对一下,皇上就妥协了?

  只有张居正,面不改色的站在那里。他很了解他的学生,缩短丁忧时间并非开玩笑,但也不是非得现在做。

  先抛出个他们反应最激烈,最不能接受的,在朝堂上争吵一番,皇上放低姿态妥协了,其他几条照常推行。

  很快,有官员就主动请辞的官员再回来需重新参加科举考试,以及丁忧起复需要观证和考核这几条上疏反对。

  奏章堆了一桌子,朱翊钧也不着急,一本一本看过来,有言辞温和的,跟他讲十年寒窗有多不易,朝廷有明文规定,考中举人就是有功名在身,终身有效,除非被革除功名。

  激烈一些的,甚至也同样用请辞来威胁和对抗。

  对于前者,朱翊钧让内阁汇总,统一回复,若想要功名就不会辞官,辞官就等于功名也不想要了,任何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今天想走就走,明天想来就来,把朝廷当什么了,心里还有没有君父?

  对于后者,想走就走,不拦着。

  至于这几项新的政令,皇上在朝会上给了诸位大臣畅所欲言的机会,也亲自询问过是否有意见,大家都没提,那就是没有。

  后面再想提,晚了。

  张居正手底下有的是得意门生,许多都安排在科道官的位置上,除了对付政敌还能带节奏。

  之前丁忧的事情皇上都已经妥协了,各位不要得寸进尺。仔细想想,只要大家管住嘴,别跟以前一样,稍不如意就撂挑子,这条规定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对于那些请辞的奏疏,内阁还没有把同意的批复发下去,就有人反悔了,表示自己太冲动,蒙受皇恩,理应为君分忧。

  个别要面子,不愿屈服的,张居正也不强求,想走就走,后面还有一堆改革,就不留着添堵了。

  这件事平息下来,没几日,朱翊钧又下发一道诏书,去年,全国各地征收上来的赋税都有所增长。除去必要的开支和来年备用,国库还有一些结余,皇上打算给大家发点福利,涨涨俸禄。

  最后还不忘给大臣们画饼,大家好好干,来年国库充盈,俸禄还能涨。

  那几位请辞的

  官员,人还没离开京城就听到了这个消息,悔得肠子都青了,他们也并非真的想辞官,就是摆一摆读书人的姿态,皇上不允就是了,怎么还真让他们走。

  想起来了,皇上还没亲政,都是内阁的主意。

  户部和御马监核算去年国库收支,再呈给朱翊钧。都以为他只会看结果,但朱翊钧对他们的结果并不满意。

  朱翊钧手里拿着几页纸抖了抖,对冯保说道:“大伴,我觉得这太简单了。”

  冯保说道:“就这短短几页纸,户部和御马监十多个人加起来,算了好些天,不简单了。”

  朱翊钧却道:“我想起几年前歙县的‘人丁丝绢’案,帅嘉谟一个人通过计算历年账册,就能揭开一桩延续两百年,涉及上百万税银的大案。”

  “我想,通过算学能看出来的,不能只是收了多少税,花了多少钱,谁花的多了,谁花的少了。”

  冯保点点头:“数据分析的确能体现出许多问题,不过……”

  不过,想要将数字加以汇总、理解并消化,最大化地开发数据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用,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不仅需要数学,还需要强大的计算机。光靠人来概括和归纳,工作量太大,效率太低。

  朱翊钧问:“不过什么?”

  冯保笑道:“陛下想看什么,告诉下面的臣工便是,其他的,让他们去想办法。”

  朱翊钧点点头:“大伴说得对。”

  “对了!那个帅嘉谟,我差点把他忘了,他乡试过了吗?”

  这个问题让礼部一查就知道了,帅嘉谟毕竟在国子监读了几年,乡试过了,就是名次不太好。

  朱翊钧并不在意:“我也没指望他入阁拜相,考过就好。”

  “等他考中进士,就安排他去户部,专门负责核算赋税。”

  户部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吓死,皇上这是安的什么心,帅嘉谟要是像在歙县那样来把户部的账册都算一遍,那还得了。

  三月十五是殿试时间,皇帝亲临皇极殿,策题发下,考生开始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