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雁起卿
上山捡山货的大多是一些半大的孩子,也有一些妇女老人,青壮年是很少见的。
与其去捡这些没多少吃头的东西,不如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多干一会活。说不定还能让红薯增产几斤。
趁着天气好,四人小队用三天的闲暇时间,来来回回地从山上搬了十多趟回来。
估计去皮之后,山核桃应该有100多斤,野板栗少一点,也有几十斤。
至于葡萄,也就意思意思地摘了几串。
谢东和开始嫌它酸,后来那些葡萄都是他跟楚婴共同解决掉的。
两个吃货挺有研究精神,还留了两串准备晒成葡萄干。
可惜挂得不牢,不知道是被风吹的还是鸟抓的,反正掉在了地上。
风干葡萄计划宣告失败。
几位知青刚把姜棉院里的山核桃的皮全部处理完,铃木生产队的秋收工作就要开始了。
◎最新评论:
Mark
俩吃货
撒花
-完-
第40章 秋收 · ?
[ 在秋收开始之前,姜棉让两位男同志宰杀了一只母鸡,和他们捡来的野]
在秋收开始之前,姜棉让两位男同志宰杀了一只母鸡,和他们捡来的野板栗一起做了道板栗烧鸡。
黄澄澄的一大盘,鸡肉咸香嫩滑,板栗粉糯,大家吃得都很满意。
就连庄清梵这个平常给人感觉不怎么注重口腹之欲的人,都连连点头称赞道:“这个好。”
既然大家都爱吃,以后可以多做几次。
姜棉想着,把摊晾过的板栗装进网兜里,然后挂在走廊的梁上。
吃完了板栗烧鸡,铃木生产队的秋收就开始了。
秋收相比夏收而言,时间没有那么紧迫。
但也只是相比而言,持续而强大的劳动输出,还是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感觉脱了一层皮。
有的人,也有可能是脱胎换骨。
看见有人天不亮就下地,天大黑还没下工;也有人千方百计请假。姜棉和小伙伴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他们自留地的水稻是在双抢过后才插秧的,不过姜棉选的这两个品种的生长周期比生产队的要短一些,成熟时间跟队里的差不多。
当生产队的稻谷收到一半的时候,姜棉跟小伙伴们跟李国强请了半天假,把自家自留地的稻谷全收割完了。
那些鱼他们没有抓,放了一些水进田,再扔一些草进去,打算让它们再长长。
没有打稻机,脱粒的时候还是比较辛苦。
生产队的会把稻谷拉到晒谷场去,铺开后牵牛拉着碌碡来碾。个人自留地里的只能靠自己想办法。
八分稻田,四个人不用小半天就可以把稻全部割完,脱粒才真正地考验人。
姜棉他们给稻谷脱粒用的是甩打的方法。
中午上完工,他们就请假了。四个人两三个小时就把稻谷全割完了。
当到了甩打的这个环节,用的时间比割稻还久。
姜棉看着空间里的收割机,打稻机,却只得乖乖地进行纯人工操作。
直到天大黑了,几个人才弄完。
累得人想直接躺下,姜棉也没什么心思做饭。
煮锅开水,放两把挂面,打几个鸡蛋进去,加上青菜一锅煮。
幸好前段时间姜棉炒了一锅香菇酱,用干净的玻璃罐密封好之后收了两瓶起来。这时候拿出来就面吃正好。
秋天的天气脾气还是很好的。
在整个秋收过程中,没有发生类似于突然降雨这种让人郁闷之事。
秋收结束,可以种红薯的花生地,在割稻之前已经种下了。而很多水稻田,因为太湿了,或者是那些常年有水泡着的,基本上是种不了第三季的。只能闲置着或者沤肥,积蓄力量等待着来年的春天。
秋收之后,除了晾晒,其他的事情都不急。
而李国强,这时候迫不及待地来找姜棉。
姜棉让大家一起把已经晒干清理过的稻谷拉了出来。
过秤之后一算。
粳稻收了460斤,糯稻收了350斤。
相当于粳稻是亩产1100斤,糯稻是800多,不到900斤。
李国强压下心里的激动,给他们留下来年的种子,把其余的稻谷拉走了。之后让人把该换给姜棉他们的粮食拉了过来。
一共1000多斤的粮食,另外还有200多斤的花生,十几个麻袋,在院子里都摆成一大片。
楚婴朝谢东和示意道:“快去好好看看。想抱就抱,想躺就躺。等会儿东西就要入仓了。”
谢东和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拿眼就去瞪她。
姜棉却是进了屋,拿了笔和本子出来,开始算账。
花生一共给生产队换了228斤,姜棉这边分150斤,五奶奶那边78斤。
玉米一共310斤,姜棉这边分200斤,五奶奶分110斤。
粳稻一共460斤,姜棉这边分300斤,五奶奶分160斤。
糯稻一共350斤,姜棉这边分230斤,五奶奶分120斤。
五奶奶看着分摊开后自家得了这么多粮食,还都是精粮。这是他们一家子在生产队一年的份额都没有的量。另外还有能换来油的几十斤花生。
她的眼角瞬间湿润了。
“姜知青,真的谢谢你们。”五奶奶含着眼泪说道。
“不用谢我啦,要说谢也是该谢谢你。你们选的宅基地好,我们才能在这里开荒。”
“行。我也不跟你们客气了,日后要是有什么是我老婆子能做的,你们开口就是。”
姜棉点点头,然后领着小伙伴们帮她把粮食都搬回了屋里。
等回到自己这边,姜棉开始算他们内部的账。
这次自留地的收获,一共得了700多斤细粮。
玉米已经脱粒,打成粉的过程损耗不大。可以按200斤算。
至于稻谷。秋稻的出米率高一些,而且李国强给他们的粮食都是顶好的,差不多八成。一起算的话,也有400多斤的米。
加起来就是600斤精粮。
他们平常的饭菜油水比较足,粮食的耗费就少了。
如果是两个女同志,一年也吃不了那么多。男同志的话,两个人也够了。
那就相当于,一次秋收,可以满足他们一半人的口粮。按这个水平算,光是自留地一年的收成就能满足他们四个人的粮食所需。
还没算上地里的红薯和土豆。
生产队分下来的粮食,就算是剩下来了。
自留地旁边那片牧草,那些鸡是吃不完的。
所以姜棉的打算,是想来年养上几头猪。
养猪只是消化了多出来的粗粮,好处却是多多。
首先是可以积肥。如果养上几头猪,他们自留地里的肥料就不用愁了。
最主要的是,养大了不但可以换钱,还可以留一头杀了自己吃肉。
姜棉在上一世,老家附近有些大龄的单身男青年,出去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带着一位来自外省嫁的媳妇。
这些外地媳妇儿,大都是出自偏僻贫穷的地方。
她们无论是从语言、服饰、还是生活习惯,都跟当地人有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会成为周围人茶余饭后的议论话题。
姜棉那时候也爱看热闹,就经常听人议论,说外省大山里的那些人家是年尾杀一头猪,一直吃到来年年尾。
姜棉小时候没见人吃过腊肠和腊肉,觉得他们是夸张了。
现在她就打算做这件曾经听起来很夸张的事情。
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饮食习惯。
吃鲜的还是吃腌的,其实跟家庭的富裕程度并不挂钩。
姜棉曾经吃腊味煲仔饭也吃得津津有味。
至于健康问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不要提为妙。
自己心中有数,控制好食用频率就行。
姜棉的提议,小伙伴们都无条件赞成。
楚婴兴奋地说道:“那我们去找李国强预订猪苗。”
姜棉赶紧把她拉住,说道:“先别着急去,借用猪圈的事还没跟五奶奶讲好呢。”
“那我们现在去找五奶奶。”楚婴说着抬脚就走。
姜棉他们几个只得跟着出去。
五奶奶正在东边的厢房里整理粮食。先一步过来的楚婴已经在说这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