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雁起卿
五奶奶沉默了一下,说道:“有了自留地,你们是可以养一些猪。我这有两个猪圈,你们就用大一点的那个吧。”
楚婴马上高兴地道谢。
姜棉想了想对五奶奶说道:“其实如果你想,也可以养一两头猪,或者羊也行。那块荒地上的草,我们也割不完。”
姜棉他们天天割草喂鸡,五奶奶是有所猜测的。姜棉也曾经跟她暗示过,那些草是他们种的,如果有需要,她也可以割来喂鸡。
五奶奶想了想说:“那我也养一头吧。”
有了姜棉分的粮食,加上队里分的,家里的确会有些余粮。她不贪心,养一头就行。
不过这些都不急。要养也是明年的事儿了。
每年开春,队里会去最近的农场采购猪苗,有养猪意向的社员,可以去登记一起买,不过也要保证养大的猪必须卖给公家。
姜棉想趁早打算。
养猪并不是买了回来放进猪圈就行了,前期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最后五奶奶还是把大的那个猪圈让给了姜棉。
两个猪圈是相邻的,空置很久了。怎么也得修整一番。
姜棉看着下面干干净净的猪粪坑和旁边的厕所,心里有一个想法。
不过她现在还没想好。
不着急,离明年开春,还有几个月时间呢。
确定好了猪圈的事,猪苗又急不来。
不过要忙的事还有不少。
稻谷要脱壳,花生还没榨油,之前捡的板栗跟核桃还没有进一步加工,地里的红薯还没挖……
不过楚婴却想上山。
“现在上山还能再捡几天,浪费了多可惜啊。”
行,那就去呗。
每次庄清梵倒是没去,他要出去,不知是去公社还是县里。
姜棉估计应该会是后者。
于是她拿了钱跟票给他。
“买几斤五花肉吧,如果能买到就做扣肉给你们吃。”
庄清梵眼神亮了亮,“要调料吗?”
姜棉想了想道:“不用了,我这之前还有一些存货。”
姜棉想做的扣肉,用的是她上辈子老家的做法。
她上辈子跑过不少地方,也吃过其他地方做的五花肉。不过觉得最够味的,还是自己老家的做法。
凡是有扣肉出现的,必定是在宴席上。
平常时候,一般人家很少做这个,就算是后来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顿顿不缺肉,过年过节都没几个人做。
因为实在太麻烦了。
而且扣肉的味道的好坏,很关键的一部分就是香料。
很多人都觉得小时候的东西好吃。
其实并不是因为小时候没得吃,而是有些东西确实是那时候的味道才正,才香。
◎最新评论:
大大加油
撒花花
撒花
加油
大丰收
-完-
第41章 野蜜蜂 · ?
[ 姜棉上辈子回老家承包土地的那几年,吃过不少酒席。
感觉就]
姜棉上辈子回老家承包土地的那几年,吃过不少酒席。
感觉就是酒席的菜式越来越多,但有些菜式的味道却大不如前了。
现在老家就算办酒席也是承包给专门做酒席的人。
虽然是专门做的,但不一定专业,菜品也不一定好吃。
失望了好几次之后,姜棉借着家里翻盖厨房的机会,提上礼品,去找村里以前是乡村酒席大厨师的九伯。
九伯跟姜棉是同宗,还没有出五服。
九伯听到姜棉是来请教扣肉的做法,倒很爽快,同意教她。同时也告诉她,现在酒席上的扣肉之所以没有以前的味道,除了功夫不够之外,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在香料上。
然后九伯就带她去买香料。
买香料的铺子在镇上。
不过铺子外头摆出来的却没有一样是香料,全是一些农副产品以及杂货。
九伯告诉她说,纯做香料没办法养家糊口。而且老板卖的香料虽然比别人的味道正宗,但比别人的贵,现在很多承包酒席的人,不愿意在香料上多出钱,这老板的香料都不摆出来的。只有熟人才会来找他拿。
九伯没有老板说要的是哪些种类的香料。老板也没问,只是问了句:“摆多少桌?”
意思就是要摆几桌酒席。
姜棉说了句:“五十桌。”
老板看了她一眼,就回去配香料了。
原来,做扣肉的香料是老板自己配的。
“以前我们做酒席,都爱来他这里,他这里的味道最正宗。说句不夸张的,村头办酒席,香味能飘到村尾。”九伯叹口气说道,“现在没多少人来跟他拿了。只有那些没有把酒席承包出去,而是请师傅来做的,需要自己买香料才会来跟他拿。”
自己操办酒席的那些人,就比较在乎自己的名声。他们对菜品的味道会有所要求。
不过这样的酒席办的都不会太大,否则自家人是忙不过来的。
如果办到四五十桌以上,一般人都是承包出去,免得劳累。
乡村里的酒席办得不好,别人会说嘴。但如果承包给别人了,就会有个推脱的理由。
因为承包出去的,主人家只出钱,自己没办法控制味道。
大家也都会原谅。
姜棉要了50桌酒席的香料,九伯也没有多言。
等姜棉家的厨房落成的那一天,姜棉在家摆了三四桌,请来吃饭的都是自己本家的长辈们。
年轻的没几个在家。
做扣肉的时候,九伯亲自掌勺,姜棉在旁边学习。
本来姜棉也是会一点的,这一次能全程从头看到尾。
之后再经过几次的实践操作,水平稳定以后,不能说百分百,但起码有个九成了。
后来姜棉又去买了好几次香料。
现在姜棉的空间里,能配扣肉的香料,最起码有上千桌。
姜棉想了想,觉得用自己的香料也没什么风险。
庄清梵走了以后,剩下的三个小伙伴开始上山。
这次他们换了路线。
楚婴对山上的情况比较熟悉。一路上东看看西找找,果然让她找到了不少的野果。
姜棉自觉认路本领不是很高,一路上除了认真走路就是观察山的走向以及树木草藤的特点。
对于楚婴时不时的投喂,姜棉照单全收。
也许是因为庄清梵不在,谢东和显得老实很多,不但话少了,看着楚婴东窜西走,也没拿话去刺她。
他们这次的收获没有上一次多。
一来是少了庄清梵这个闷头干活的主力,二来山里很多地方都有人来过了。
几个人倒也没有感到失望,一来是收获还是有的,而且他们还找到了不少野果。
回去的路上,姜棉突然在一棵长在大岩石边的树上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蜜蜂窝。
谢东和嗜甜,看到这么大的蜜蜂,兴奋极了。
“我去把它摘下来。”说着就往要岩石上爬。
“回来。你这样就去是想找蜇啊?”姜棉赶紧拉住他。
庄清梵说得没错,他的兄弟时不时地会智商出走。
“先把东西背回去吧,回去做好了准备再来。”姜棉看谢东河没有再想上去的意思,松开了手,说道。
“等会儿它们跑了怎么办?”谢东和虽然放弃了刚才的打算,但还是不舍地盯着那个硕大的蜂巢。
姜棉不想跟智商不在线的人说话讲道理,翻了个白眼,“如果就这么一会儿蜜蜂就走了,那蜂窝它们肯定拉不走,那就正好给我们省了事儿。如果被别人捡了,那就说明不该你吃。”
说完姜棉认了认周围的环境,拉着楚婴率先走了。
谢东和只好一步一回头地跟在后面。
下午他们做好准备,正要上山的时候,庄清梵回来了。
谢东和看到庄清梵就像看见了大靠山一般,眼睛大亮:“梵哥,你回来得真及时。我们上午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蜜蜂巢。现在正准备去把它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