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井烹香
这些年来断断续续的抓舌头、打游击,敌后作战,都是边军出人,各个将军也是见了功的,乃至杀奸细,查走私等等,将军们也都承受了压力,那会儿朝中晋党势大,没有一点破釜沉舟的决心,事儿办不得这么漂亮,这么彻底。”
袁元素的性子,是听不得好话的,这是个着急起来能直接杀了地方大将的人,谢春华要和他一句句顶下去,他还不知道要怎么闹呢,可软话一说,袁将军眼睛也是一红,那股子怨气似乎都松散了不少,他喃喃说,“初心……这不就是初心么?不求有功劳,但也不算是没有一点苦劳吧,怎么就……”
怎么就不能论功行赏,升迁任用,而是要把他们打发去通古斯呢?
这个心结,若是不打开,恐怕袁元素是宁可致仕,也不愿再去通古斯的。谢春华心里想道,“这可不行,边军里,三个人是势大的,祖天寿这已经是去袋鼠地了,孙初阳,六姐另有任用,袁将军若不去通古斯,恐怕影响其他人的干劲,真要以为通古斯是流放之地,带了怨气过去,反而坏事。”
她是熟知这些敏朝官僚的性格的,知道和他们说他们犯下了多少忌讳,如今的处置是否已经算是宽大,那就又成口舌意气之争了,掰扯吃空饷、贪污走私什么的,也掰扯不明白,总归敏朝军队风气太差,如大染缸一般,如果谨守规矩,什么事都办不成,想要成事,那就基本一定要犯法。
从前的环境摆在那,这会儿再说这些,情理上就有了一点破绽,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委屈起来了,至于说他们从这种染缸的气氛中,也跟着半推半就地捞了多少好处,是否也习惯了这种生活,这些事情就在委屈中含混过去,也谈不清了。
“袁将军,要不是看在这份袍泽之情上,六姐又怎会划拉出通古斯来,连鞑靼人都不许染指,只留给你们去占呢!”
吴素存是怎么把祖天寿的自行车给卖掉,又卖了一双拐杖给他的,谢春华也是看在眼里,颇受启发,不知不觉间,她嘴里也换上了亲热而又不失委屈的语气,仿佛一个一门心思为家人考虑,却屡屡被误会埋怨的大姐一般,苦口婆心地说道,“这一次,察罕浩特的罪民,去建新的、立志城的、苦叶岛的,黄金地的,你从地图上看过去,难道通古斯不是一溜儿的?”
“只是,这些鞑靼人,和建州人本就沾亲带故,在通古斯一融合起来,不就是怕他们占去了主动,把你们反而排挤了?这可都是六姐的一片苦心那!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机会,都是给你们留着,你们还要强求什么呢?”
“这要是说,怎么不留任辽东,或者是调任到那繁华之地去……将军,我说句不该说的,这些地方,把你们送去,那是害了你们!否则,你道那祖将军,怎么连南洋都不留,直接去的袋鼠地?他那好外甥吴县令,怎么就如此为他出谋划策?不当讲也讲了——这些年来,你们在辽东固然是流血流汗,但一个个也是如土皇帝一般,关起门来,说一不二,说打就打,说杀就杀,天皇老子来了,也得跟着你们的规矩走。这样的性子,在羊城港,你能当几天官?”
谢春华伸出手来,比了比个数字,“这要比七天还多,那都算是我输!这些地方,人多事杂,没有一个吏目是不要做事,不要开会的,规矩不但繁杂,而且非常严厉,大家都循规蹈矩,活在套子里,多少双眼睛盯着,少一出格,监察局、人事部、情报局,多少人都去告状?”
“这里的岗位,天下英才都盯着,没有一点本事,能坐得住么?到了那时候,你们各自分开任职,势单力孤,在买地又没有什么多年来的人脉,被人搞下去了,谁来喊冤,谁来为你们做主?”
“这都还不说,那吏目考核的事情了,袁将军你是旧学进士,沉下心来,把买地的教科书看看,要过关料是不难,可其余边将呢?他们那点子草料,难道您还不明白?”
“那祖天寿、李魁芝,乃至郑地虎总督出身的郑家,这些江湖上的豪雄,为何不留在买活军腹地享福,一个个要出海去?不就是因为买地的日子,束缚重重,对于这等豪杰来说,就如同久居于屋檐之下,总是憋屈异常。”
“六姐也是知道他们的禀赋,这才开恩让他们出去闯荡,人这一辈子,荣华富贵,和一个如意自在比起来,那又不值得什么了!是以他们是宁可添钱添人的,也要出去自己建城,这里头的好处,您仔细想想,真要是一点没有,祖将军怎么不去投奔吴县令,做个富家翁享福,还是要去袋鼠地折腾呢?”
“在六姐来讲,也是不愿见到这些老战友都没了结果,可买活军一向是赏罚分明,不知道多少旧式的官僚,习气难改,本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坏心,就是不知规矩,只依着旧俗行事,却触犯了买地的规矩,落入了套子里去,前程全毁令人痛心——这还不是最惨的,有那更惨的,被心毒的算计,触犯了刑律,那是明知道他冤枉,也只能依着规矩,把他们送去挖矿了!”
“与其看着您这帮没心眼的老兄弟,守不住那到手的富贵,反而凄凉收场,倒不如,天高任鸟飞,让你们去通古斯大展身手,那等边疆地方,规矩肯定和南面不同——我这里私下和您透个底吧。”
凡是这吏目私下透的底,就没有人不当真的,袁元素神色一动,明显露出了重视聆听之色,谢春华也是压低了声音道,“现在的局面,您也清楚,若是我们买活军现在的老地,是最有规矩的地方,那北面就还是旧式的规矩,再到通古斯、黄金地这些边疆新辟之地呢——那就是没有规矩。”
“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规矩也是一点一点铺下去的,按六姐的计划,含辽东在内,一直到开原建新,连上原油矿的地方,将来的目标就是和南边一样有规矩,因为这是华夏多年来固有之地。也就是说,在这些地方任职,如果不能调任的话,那迟早要迎来新的规矩,适应不了的话,就只能让让位,到那时候,平安致仕或许都可望而不可即了,毕竟,我们买地是有备案制的,做过的事,只要留了痕迹,要找后账,法律也只能支持。”
谢春华的语气是委婉的,“但通古斯、苦叶岛和立志城那些地方,就不同了,那是新辟之地,根基薄弱,目前暂无严格管理的时间计划,便有,那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这几十年间,也足够当地的百姓,学会买活军的规矩了吧?”
说得都这么直白了,就差没揪着袁元素的耳朵说,‘就你们干的这点烂事,不想被将来的政敌利用找后账,还不快点远走高飞,去到天高皇帝远的所在,把底子洗白了,再想着回本土来?六姐已经放了你们一马,可不要不识好歹’!
说实话,以谢春华的职务,这么说的确已经很够意思,甚至有点泄密的味道了——这话如果流传出去,没准都会引起很大的震动,至少那些对自家底子很焦虑的权贵,立刻就会有了新的迁徙方向。到时候,要追究起来,谢春华还能有好?
她肯吐露,也是信任袁元素的人品,袁元素也不免动容,他面上的不愤之色,终于彻底地消散了,低眉沉思了许久,这才试探般自言自语,“这么说,六姐还真是为了成全我等了?”
“嗐,六姐心胸,何等宽广,刀锋一向都是对外的,但凡是自认华夏百族,肯跟着买活军一起干的,便是番族,都容他们改过自新,更何况是咱们一道流血奋战过的袍泽兄弟?!”
吴素存的经验是真不错,事情其实本质没变,但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得到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谢春华说着说着,自己都全信了,只当谢双瑶是真的全然只做如此考虑,再没有别的心思。袁元素将信将疑,但毕竟,之前那被冤屈排挤的怨愤,已经散去了大半,情绪虽然低沉,却已是为了旁的缘故了。
“要说起六姐心胸,这袁某人也无话可说,只有拜服的份。”
他举起手,虚虚一拱,算是遥遥致意,袁元素低落地道,“只是,这些年来蜗居辽东,竟不知道,原来我们这些武夫,不知什么时候,竟已成了无用的废人,还要六姐这般操心地为我们觅一去处……若是要留在买地,竟是话也不会说,字也不会写,再休说打仗这样,便连报告都打不了,什么事都办不成,反而随意便能惹祸上身,竟成了这样百无一用,一无是处之人了!”
“谢团问我初心,我们这些武将,初心不都是为了保家卫国么!背井离乡这些年来,不知怎么,反而被我们戍卫的家乡抛下,竟成累赘了!”
这一回,他的幽怨沮丧,似乎也不再是向着谢双瑶,而是向着某种分明确凿,却又无能为力的事实,甚至这回,连谢春华都无法反驳——袁元素所说的也不是气话,她也是认可,当然,不是说他们就不能再回家乡居住了,也并不是真的不能读书写字,突然成了文盲。而是,的确,不论是谢双瑶也好,还是其余中枢也好,哪怕是她自己的判断,也都是一样的:
这些边将,的确很难再适应买地的政治气氛了,他们虽然还能在买活军腹地做个富裕殷实的平民百姓,但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政治舞台,无法再呼风唤雨、挥斥方遒,在华夏大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了。这些新学底子浅薄,也没有在买地的体系下工作过的边将,乍然入仕,报告不会写,规矩不懂,如何正确做事,更是无知……他们,不就是如袁元素所说的,‘什么事都办不成,反而容易惹祸上身’之人么?
对于已被抛下者来说,目睹他们了悟这个现实,的确是相当残忍的,但这又的确就是事实。谢春华低声道,“将军……抛下你的,不是家乡,家乡是永远都回得去的。回不去的……回不去的,是时世啊。”
“时世已变,所有旧时代的一切,都会被无情地抛弃,哪怕是贵为天子,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太阳已经要落山了,又有谁能让它倒转回去呢?”
“日薄西山,日薄西山……”
不知不觉间,袁元素和谢春华的眼神,都望向了窗外血红的夕色,他们的面孔先后隐没在了黯淡的光线之中,剪影久久地凝固着,犹如雕塑,只有袁元素的叹息,回荡着,给静谧的空气增加了一丝波动。
“是啊,已是日薄西山,太阳马上就要下山了,日月颠倒,纲常反转,哪怕是天子,也一样成了时世的累赘,又何况于我们呢?连天子……连天子都已迫不及待,甚至是推波助澜,我们又何须做儿女之态,在这儿不舍个什么劲呢?”
“只是……只是——昔年离乡进京,献策平辽之时,又如何能想得到今日!”
这是一句有分量的话,大概凝聚了太多的岁月,那塞外冷月孤辉,犹自熠熠,袁元素颤着手,撑着桌子站起身,最后回望了一眼窗外残日,终是决绝地背过了身子。“把劝进表拿来吧,我——签啦!”
#
不再谈附加条件了吗?谢春华也是微微一惊,伸手拉了灯,屋内黄光闪烁亮起,她在灯下略一端详,也是心下暗惊:也就是这一会儿功夫,袁元素显著地苍老了不少,眉间沟壑分明,双目昏黄,手指轻颤,不客气地说,竟是突然间就有了一股浓浓的老人味!?这一位论年纪,还不到退休,至少还能再干个十来年呢!
得鼓鼓他的劲儿!
“日薄西山,谁能倒转?可东升西落,也同样是世间至理,太阳落下以后,难道就不会再升起来了吗?”
她一边递笔递文书,一边认真地对袁元素说,虽然按规矩不能透露太多,可谢春华还是禁不住在这番话里,加入了十二分的私人感情,以显诚挚,“您说天子迫不及待,自毁江山,可他毕竟是活下来了,他还能亲眼看着新一轮太阳的升起。难道,这不是最重要的事吗?袁大人,您是久知道如今这世道的艰难的,便是百无一用也好,成了累赘也罢,他毕竟是活下来了。”
“依我看,这个道理,便对您来说,也是同样——不管怎么样,您已经活下来了,不是吗?”
袁元素执笔的手微微一颤,一个袁字,刚开了头,便又住了动作,和谢春华对视许久,从他那骤然急促的呼吸来看,他似乎已经完全明了谢春华隐晦的暗示,谢春华微微对他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这太阳每一次落下,也就意味着一次重启新生的机会。”
“没准将来,您还能沐浴着晨晖,重新走入那朝阳之中,只要活着,就始终都有无限可能,未来的事,有谁能说得准呢?”
“……是啊。”
袁元素呵出的气,都带了些颤抖,他抿着嘴平复了良久,方才重新调匀了气息,毕竟是展现了自己身为大将的城府,缓缓落笔,续写下了后头的笔顺,用笔居然已是恢复稳健,“将来的事,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随着素字落笔,这张‘劝进表’,基本就已经大功告成,还欠的几个名字,已是无足轻重。两人的眼神,同时在那用笔不匀的签名上停顿了片刻,又对视了一眼,袁元素居然也勾起唇角,微微地笑了一笑。
“天色已全黑啦!”他说,“什么时候,太阳会再升起来呢?谢团长,到那时候,你说,这时世会变得更好吗?”
“当然!”谢春华毫不考虑,坚定地回答。
袁元素并不和她争辩,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站起身披上棉袄,开了门,和她一起匆匆地走了出去。他们两人,一个要回办公室复命,一个已经是无事一身轻,可以回驿站休息了。在办公楼外,很自然地道了再见,谢春华还要再说几句话,来安袁元素的心时,袁元素却是洒然地挥了挥手,对谢春华道,“我会在通古斯远远看着的,谢团长,看着明日初阳之升,那漫天霞举的壮阔之色——或许,隔得远,反而更能看得分明。看着新的时世,看着华夏又一个新的黎明……”
“到那时候,我们这些旧世的老人,又会怎么样呢?我们也能沐浴在晨晖之中吗?”
没等谢春华再一次坚定地回答,他便哈哈一笑,转过身子,毫不留恋地投入了夜色之中,迅速没入了黑暗,只留下一抹剪影。谢春华注视着他的背影,良久才回过神来,转过身子,轻轻地抚了抚胸口。
“怪事,”她对自己说,“我为他难过个什么劲儿?”
但这股情绪,也不过就是一会儿,谢春华便立刻全然忘怀了,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里,需要她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时代的落幕,总不会是一瞬间的事,诀别与割舍,总要一次次反复地进行,像谢春华这样,属于下一个黎明的人,她要真正体会到袁大人此刻的心境,只怕还要许久那!
此时,她不过是耸了耸肩膀,就把那无用的缠绵情绪,全都甩到尘土里了,立刻又鼓起肩膀上的肌肉,奋力地推着车轮向前了——快些,再快些,还有好多事要做,还有好多人要救,还有好多活要忙着干那!
第1150章 罪己禅让诏
阴历九月初三, 京城飞雪,气温骤降,这是今年京城的初雪, 比起去年要稍微晚了几日,但此次寒潮凛冽, 雪下了之后,竟有四五日都没有融化,京中百姓也纷纷早早地就换上了冬衣。城内由大青驴拉着的煤车, 一下要比往日更多了起来。
街头巷尾, 多的是百姓排队买煤球的——那有钱人自然是早早就备好了过冬的燃料,那些手停口停的人家, 便只能各尽所能, 备下一些, 如今天气一冷, 打量着家里的储备不够过冬的, 见了煤车来, 便是积极问价, 倘若价钱还算便宜,那就再买个百来斤的囤着, 要再多买, 也是没有了。
还有一等人家, 刚刚凑齐钱去当铺赎回冬衣的,也只能是干熬着罢了,并舍不得烧炭, 非得要等到那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 才把炉子烧得终日不歇, 这会儿能熬着, 就熬一会儿,家里的孩子能捡回多少煤核,家里边便有多少暖罢了。平日里受了寒气,咳嗽不停,那也只能由得它去了——就算咳死了病死了,那也只是个人的命!
然而,正是因为咳嗽的人变多了,京里街道上,不论贫富,戴着口罩的人也要比往常更多——这口罩也是这几年来兴发的新东西了,就是因为京城那一波波的疫病,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才迅速地在京里扎根下来,成为普遍的民俗。除非是盛夏,否则京里百姓外出时,戴口罩都很常见。
很快,大家也感受到了这口罩的好处来了,别的不说,春秋天刮大风的时候,这口罩可以防尘,到了冬日,一个口罩,一条毛线围脖,有说法,能赶得上一件上好的毛衣呢!只要把口鼻护住了,吸入的都是热气,仿佛也就没有那么畏寒了。
从前日子好过的时候,大家追求的都是来自塞外的好羊毛,买地染色的毛线,现在日子不好过了,能裁缝一个上好纱布做的口罩,也是很有面儿的事情。有些雅趣的人家,还会在纱布外再缝一层好看的棉布,什么天水碧绣寒梅,什么掐金缎、水波纹、吉祥如意葫芦纹的面儿,种种不一而足,倒也给冬日的街头添了些亮色。
这街上迎面而来的人影,虽然穿的可能是灰扑扑的棉袄,还要在手肘膝盖处打上皮面的补丁,但只要脸上来个大红棉布的双喜口罩,也就显得很活泼了,甚至里坊邻居之间,彼此还有靠口罩面儿来认人的,见了红底白梅花的面儿,“他婶子,也来看煤球啊?今儿货倒是正,就是贵些,是山阴来的煤,耐烧,就是要比西山的煤贵了两成。”
“啧啧!那可拉倒吧,两成的价,能多烧两成的时辰不?也不管烟不烟的了,就没烟,我吸了还能长寿么?多亏您带的话,我啊,还省得去排队了!走着,一道上菜市去看看呗?”
“我们就不去了,家里也不缺盐,婶子家今日有且么?”
“这年头,谁还上门吃饭?是前头酸大白菜,家里盐用没了,想去打些回来。你家可还缺什么没有?我帮你问着价!”
“是少些米,婶子帮我留心着——您慢走,小心路滑!”
“哎,走了啊!”
“张大爷,都这么冷了,您还遛弯那,多穿点吧,别冒了风啦!”
“知道啦,你上工那?别往金鱼胡同走了,那儿堵车!绕个路吧!”
“哟!谁家灌多了黄汤,怎么又乱尿了!茅厕就那么几步路,这都对不准是怎么着?我说怎么这么臭哇!这别是哪来的乡巴佬,不懂咱们京城的规矩,这可不是你随处拉屎撒尿的地方——”
“卖报卖报!最新一期《国朝旬报》!天子下《罪己禅让诏》喽!天子下诏禅让喽!”
一大早,一个个口罩面儿在或狭小或宽敞的胡同间擦身而过,有买菜的,买煤球的,上工的,给铺子开门去的,出来洒扫庭院的,还有不少半大少年,斜挎着背包,背后还挂着竹篓,里头堆着的是一卷卷的报纸,一路小跑,嘴里冒着白烟脆声叫卖,“大新闻,大新闻,最新旬报到了啊,天子要让位了!六姐要登基了!”
“小孩儿,过来,我要一份!”
“可别乱喊啊,这是能乱说的事儿吗!被官府抓起来打断了腿,瞅你还能卖报不!”
“大爷,我没乱喊呢,报纸上写的真真儿的,不信您看,头版头条,《罪己诏》!”
“呀!竟是真的!”
“这旬报哪还有假的,你当是一般的小报?小丁儿,快给我两份!”
“我要一份!”
“小丁儿来——今儿给我们茶馆拿三十份报纸!钱你收好了!”
“哎,哎!”
半大的小报童,麻利地给报纸接铜子儿,往常他那袋子篓子里,除了旬报、周报之外,往往还有各种小报,从印刷精美,主要刊载广告和奇情故事,售价非常便宜的‘故事会’,再到刊载京城奇闻、外地游记的报纸,应有尽有。甚至要那不太登得了大雅之堂的书刊,也能供应,唯独今日却是只有旬报一种,而且卖得非常的快,还没走到胡同口,大街上就把所有报纸都卖光了,连忙回身跑去补货。
而路边的茶铺,则纷纷擦洗板凳,赶紧重排桌椅,把犄角旮旯里寻摸出来的桌子都挤进了不大的门面里,又额外地多烧了热水,只准备等客人登门,果不其然,平时到了冬日,茶馆生意总是相当清淡,这是因为冬日里没人喜欢露天喝茶,而且也懒怠出门的缘故。
可今日却是不同,大概是因为茶馆的普及,和民间言论的放松,时间点是很接近的,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养成了在茶馆内谈论国是的习惯。不过是半个时辰的功夫,一条街的茶馆都满了人,各种人等全都涌到茶馆里来,每一桌都是神色激动,踊跃讨论的自然只有一个新闻,那就是今日皇帝发出的《罪己禅让诏》。
“真真儿的,今日的邸报上也发了!我看着了!”
“我是从东城来的,说是今早行宫有车进了皇城,今日是大朝会的日子,没准皇爷已经在大朝会上颁诏书了!”
“什么,上朝?皇爷现在的身子骨还能受寒吗?那大朝可是要在午门外开的呀!”
“那就不晓得了,反正这诏书是千真万确的,刚不都读了好几遍了,难道还要再听我读一遍么?‘总览朕登基廿年有余而国家困窘,渐无能调停内外之患,竟有关陇、中原之变,各地民乱未平而边患又起,皆为德凉力弱,失能于国家之故’……哎呀!这倒也不全怪皇爷,总归是这些年天候也太差了,疫病又是流行,这换了谁来也是难能。”
“这不就是了么,国家重器,有德者居之,这就是要让位了嘛!你读的这是第一段罪己,第二段让位的也写得明明白白,‘承器者为国家之主,今朕已渐弱,张兵措饷、抚危济贫、平瘟祛疫之职,多年来渐由买活军主谢双瑶所当。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今敏道暗弱,世无其序’……哎!拗口!又多生字,囫囵念着,知道个意思就行了!反正就是要禅让了呗,就是这能读懂的话,也挺有道理的,这些年来,京城里做主的其实不也都是六姐么,天命无常嘛!也该换六姐做皇帝了!”
“原来六姐讳名是双瑶啊!”
“这也是你能叫得的!快掌嘴!”
“啊,啊!我该死,我该死!六姐勿怪六姐勿怪!”
“依我看,这皇帝也是被六姐给迷了心窍啦,不都说了,魔法迷人么,今日这消息一出来,我就赶紧的去看我们里坊那刘郎中院子外头看看,你猜怎么着?他们家,不年不节的,居然放起鞭炮来了!说是刘郎中赶着去给六姐贺喜劝进呢!这魔法迷人,竟到了这个地步了!”
“再有,他们家隔壁的卫家,也是喜气洋洋的,说不得卫大官人阖家上下也是中了魔法了……”
“嗐,这哪里是什么魔法,这是赶着去讨好新主子,想要保住自己的官位吧!”
也有人这么不以为然地说着,棉门帘内暖烘烘的,混杂着各种人味儿,连炉子都可以少升几个,满桌的宾客,七嘴八舌,什么样的声音都有,怎么大不敬的话语,也随口就说出来了,旁人压根就顾不上。
也有真诚地认为这都是谢六姐魔法结果的,畏惧战栗的,也有人激动不已,认为改朝换代,自己的机会来了的。还有人关心的是京城的民生,急着都在问,哪怕是改朝换代了,城里米面应该都还能供应得上吧,煤球能不能降降价?
上一篇:别人朝我扔泥巴,躺下讹他三万八
下一篇:返回列表